在工作中,如何與同事合作?

工作中,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抱怨:「這樣的人我再也不想合作了!」「需求朝令夕改,完全不考慮我們的感受,這事兒我不幹了!」「XX部門的同事一點都不配合,再也不想和他有任何交集!」

這些都是十分正常的現象,大到甲乙方之間的配合,小到工作中不同環節的銜接,處理得當可能贏得信任,處理不妥則有可能破壞合作方、同事之間的感情,甚至影響工作的進展和日後的往來。那麼,如何更好地與人合作呢?

1、清楚自己的需求是合作的基礎

詢問經常與別人打交道的同事「你最不喜歡什麼樣的合作夥伴?」你會得到幾乎一致的回答:「需求不明確的人」。合作是一個共贏的過程,雙方的時間和精力都很寶貴。在合作之前,請先考慮清楚——「我想幹什麼?」

有這樣兩種「需求不明確」:一是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二是需求多變、反覆無常。一旦遇到這樣的合作夥伴,就會陷入「不滿意—改—不行—再改」的惡性循環。嘗試用簡單、凝練的話一次性把問題說清楚,是展開良好合作的第一步。

2、溝通、溝通、溝通,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想清楚需求之後,你還應該注重自己的「說辭」,請看下面兩種表達方式:

方式一:「我最近在留意原材料的價格,發現很多鋼材都漲價了,還有剛才物流公司也打電話來說提價,我又比較了幾家的價格,但是還是沒有辦法說服他不漲價;還有,競爭品牌xxx最近也漲價了,我看到……;對了,廣告費最近花銷也比較快,如果……可能……」

方式二:「我認為我們的品牌應該漲價20%,而且要超過競爭品牌。原因如下:第一,原材料最近都漲價了30%,物流成本也上漲了;第二,競爭品牌全部都調價10%-20%,我們應該跟進;第三,廣告費超標,我們還應該拉出空間,可以做廣告……你覺得這個方案是否可行?」

第一種溝通方式不僅讓人聽得一頭霧水,更容易導致自己處於被動狀態,面對對方一再逼問的「所以呢……所以呢……」而答非所問。

而第二種溝通方式則清晰明了,直接把談話內容推進到「YES or NO」的決策環節,大大提高了溝通和決策的效率。其實就是先從結論說起,然後再向前推演,用論據支持結論,這種溝通最大的優點是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和說服力。

3、做事要找靠譜的人,聰明的人只能聊聊天

「股神」巴菲特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有幾個搞遊戲開發的朋友,研發了一款遊戲準備成立公司自己運營,但是一直苦於沒有找到投資方,於是拉朋友T君入伙,T君憑藉多年的人脈關係幫其找到了投資方。這時,那幾個人「聰明地」發現,此時T君已經沒有價值了,何苦還要為其分股份?於是一腳踢開,自己去簽署合同。面對這種自作聰明的「吃獨食」現象,投資方看在眼裡,當即決定不再投資,放棄合作。

我們常說:「靠譜是比聰明更重要的品質。」這句話不僅適用於選拔人才,更加適用於幫助我們判斷如何尋找一個合作夥伴。那麼問題來了:究竟什麼才算是靠譜?其實,四個字就可以詮釋——說到做到。

承諾別人在什麼時間交付結果,就別拖沓,最好能提前交給對方,給雙方留下商討、改進的餘地;承諾別人達到什麼樣的效果,就別與預期大相徑庭,南轅北轍;承諾別人你會完成的事情,到了deadline,就別為自己找借口開脫。一個真正靠譜的人,在心裡已經有了八成把握時才會做出承諾,而不是隨隨便便地信口開河。

4、注重執行細節為你增加「印象分」

與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只有讓別人覺得「和你合作起來很省心」,才會獲得更多機會和源源不斷的支持。

合作的過程中,寫一封項目執行進展/總結list並不費時,卻可以讓同事做到心中有數;將文件分類命名及管理並不難,卻可以在別人需要時準確找到;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是最基本的尊重,卻可以讓對方覺得倍感舒心。這些看似微小的細節,不僅是職業素養的體現,更是獲得信任的最好方式。

5、雙方目標一致才能達到最大最優的效果

合作雙方是共贏的關係,而不是對立的關係,只有形成一致的目標,才能積聚更偉大的力量,實現1+1>2的效果。

曾經有這樣一個調研:「與人合作時,你最為看重哪些特質?」得到的答案是:「態度第一,人品第二,能力第三。」具備這三種素質,合作才有可能順風順水、皆大歡喜。▲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推薦閱讀:

職場上,你是老虎、孔雀、考拉還是貓頭鷹?
如何才能更好的適應職場生活?
管理者怎樣才能讓下屬緊緊跟隨自己?
社保代理的前世今生---社保代理行業的深度解剖及發展建議
職場有需要自己摸清什麼規則?

TAG:同事相處 | 職場 | 團隊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