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聖廢話1 | 市場永遠是對的
我要說的是什麼概念?
神聖廢話系列正式開始。先從「市場」開始吧。
有關市場,被奉為圭臬的有幾條: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技術分析的三大「公理」或假設),市場不可預測、市場永遠是對的,也包括有反分析的「有效市場」(理論)。我們聊第一條,順便把其它的幾個理一理。
搞清楚它為什麼重要?
幾乎每個交易者都聽過,並多少受其影響。它甚至是很多人觀察和研究市場的前提。這使得它既是判斷依據,又是觀測工具本身。如果它本身有問題,我們基於這個前提建立起的交易體系,將可能成為難以意識到的災難。不幸的是,它本身確實有問題。
市場或市場行為的普遍誤解,有三種。按誤會程度依次為:
1迷信:市場是神一樣的存在,決定交易者的生殺榮辱,交易者和市場是主奴關係。
2片面:它是一個終極的完成的真理,不可超越。足以此作為行為的準則和前提。
3不嚴謹:「市場包容消化一切」,「市場有效」,是非常清楚、準確的科學,邏輯井然,證據確鑿可信。
這個概念實際上是怎麼回事?
1看看偉大的市場和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永遠是對的、不可預測、有效(總有它的道理並即時實現)。覺不覺得眼熟?沒錯,這些都是我們萬能的上帝的特點。
任何符合上訴幾個特點(包容消化一切、永遠是對的、不可預測、有效)的事物,必然是被神化了的。
如果你發現任何符合這一特性的事物,一定要警惕。不管其包裝成多麼高深的理論,其底層是迷信的思維方式。特別是「永遠是對的」這一條,它正是迷信的典型特點。
什麼是迷信?一種強烈的信念,通常表現為對缺乏足夠證據的、不能說服每一個理性人的事物的固執信任。而科學是能被證明是錯的學問。
科學的思維好,還是迷信或是所謂的信仰好呢?不好說。但就交易的過程 ,科學思維比較容易將問題導向自己和規律:我們的水平如何;有沒有認識到一些可重複可預期結果的規律,去尋找方法。而迷信思維比較容易把問題導向不可控的外因,比如運氣、主力等等,而對於方法本身卻不求甚解,很多時候會做著一樣的事情,卻期待不同的結果。
憑藉一套所謂系統,信仰萬能市場,祈求它能賜予你行情,口頭禪是:看市場給不給行情,活著總有機會。但很遺憾,機關你竭盡所能討好順從市場,按著你以為的市場的旨意行事,卻並不會影響市場隨心所欲的鞭策你。而這些人早已敢怒不敢言,甚至放棄了懷疑和生氣,因為「市場永遠是對的」。
也許我言重了,當初如果也有人跟我說這麼一通,我應該能節省小2年的時間。
事實是,對不確定性感到無助的人們創造了上帝,對不確定性感到無助的交易者創造了一個萬能「市場」。科學的發展和規律的應用,讓上帝和宗教日漸式微,而念的上名字的交易大師,都是給所謂萬能市場糾錯的。
2和客觀規律不同,無論是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還是市場有效,它只是事件的描述,而且不明確的描述。
什麼意思?客觀規律在我們的時空里,永遠有效,因此不必特意聲明。比如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度,無論何時何地有效。
而一般事件精確描述,必須聲明其時空位置。對比一下你就明白了:
1下雨了。
2北京下雨了。
3北京三里屯昨天下午三點下了幾滴雨。
只看1的時候,你以為得到了準確的信息。看了2之後,你發現你好像誤會了。而讀了3之後,你才發現,在1和2里,你其實什麼信息也沒得到。
而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和有效市場的一般理解,正是如此-缺少基本必要的時空位置信息。這造成其好像很對,每個人都明白,但其實每個人理解根本就不一樣,也不清楚自己究竟理解了什麼。
這兩句話的概括,就像觀察到柴燃燒後變成了灰燼,於是得出忽略時空位置的「定理」:
柴+火=灰燼
這個燃燒過程是有時間過程和空間關係的,等於灰燼的燃燒是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柴是灰燼嗎?燃燒的過程中滅了呢?柴和火如果沒在一起呢?而正如很多交易者觀察到的,市場「最終」包容消化了一切,市場「最終」有效,市場「最終」會回復理性,但這是個過程。而過程呢?未來呢?程度呢?時點呢?
能幫到你的,不是「最終」如何,也不是那個大道理有多「對」,而是時空的坐標的變化,這決定了你什麼時候添柴,能不能燒開一壺水,或是多久可以得到木炭,多久可以得到灰燼。起對應的是我們如何截取價差。
至於什麼「市場永遠是對的」,「市場不可預測」更是不值一辨,跟迷信或信仰該聊的是虔誠程度,而不是道理。
3無論是「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還是「市場有效假說」,他們本身並非是一個嚴格證明後的結論,而是基於某種目的搜集的證據,是用來證明提出者最終結論是正確的。而細究這些證據本身,其實漏洞百出。
作為技術分析三大假設或公理之一的「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這「一切」居然不包括最透明的信息,價格,成交等等技術分析本身,也不包括後兩個假設,以至於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不良,讓你可以用這些最透明、唾手可得的信息,預測和跟隨趨勢,賺別人絞盡腦汁都賺不到的錢。而且就算你按著你理解的市場交易,不管是順著波動還是價格,你都還是在說現在這一刻的價格不合理,會漲或跌。
市場有效理論所以廣為流傳,一方面是其本身足夠駭人聽聞(華爾街那些基金經理全是廢物),利於傳播。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它的提出者尤金·法瑪因此得了諾獎,似乎證明了這個理論是個真理。但意味深長的是,與尤金·法瑪共同的獎的另外兩位,分別是羅伯特·希勒和彼得·漢森。前者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非理性繁榮》的作者,後者百度了一下:發現了在經濟和金融研究中極為重要的廣義矩方法,利用穩定控制理論和遞歸經濟學理論研究風險在定價和決策中的作用。
如果但從有效還是無效的角度來說,諾貝爾獎頒獎說的市場既有效又無效,這足以讓原始人崩潰,因為他們不能接受一個事情沒有確定答案的,但兩者結合起來,正是我們前面想說的,市場有效或無效是一個過程。
有效市場理論更有啟發意義的是弱勢、半強勢,強勢有效市場(不知道自行百度),三個結合在一起也就出現了機會---變得有效或無效的過程。
市場是一個不斷在有效和無效間切換的過程,市場至少必須經常是錯的,並且更多時候獎勵糾錯,使得市場「總體」「最終」有效。
市場的正確和有效,是相對的,有時效(或者說時空位置的)的。它相對於無知的受限的個體可以理解為正確和有效的,但它並不是絕對的正確和有效本身。這就像對於小學生,老師和教科書是正確和有效的,小學生這樣認為是可以的,但你總會在未來的某一時刻,一些領域超越那些老師和書本,在某些點比他們更有效。你可以幫助教材和老師完善其本身。
正解這個概念有什麼意義?
想明白這點最大的意義,在於提升我們整體的思考質量,改變行為軌跡。你會開始主動把注意力和功夫,放在真正能幫助我們盈利和取得優勢的事情上,而非怨天尤人,或做無用功。
而幾句圭臬更合理的用法,是提醒我們認識到自己的局限性。
如何正確使用這個概念?
1在機會和風險的甄別階段,要關注的點實際上是市場失效或定價錯誤。
2在實際交易的過程中,特別是走勢和自己想法違背的時候,要意識到自己的局限性,並保持開放的心態,對新的情況做甄別,特別是對手方的角度。
3提示自己不要執著和偏頗,提升專業,把精力放在幫市場有效上。
錯誤使用有什麼可怕之處?
1迷信下的悲劇宿命論。
神化「萬能」市場的思維框架,帶來主奴思維、迷信思維以及宿命論。這使得很多人過早的放棄了對價值和規律的探尋,放棄了對明智判斷有利的更多努力,轉而去放大周期和運氣的權重,甚至等待被拯救、垂青,消極交易。在戰爭中遵守規律,保護自己的同時,期望自己被保佑是一回事,但認為自己念了咒語可以抗子彈又是另一回事了。
與這些相對應的,是這樣一些論調:
截斷虧損讓盈利奔跑,你想讓它奔跑它就奔跑?不知道自己該得到什麼,而只想要更多不就是貪婪嗎?
看市場給不給行情。給不給行情,你是不是應該研究下?
這些話當然有其有道理的一面,但在這樣的語境下,更多人因此為自己思維上的懶惰找到了非常合理的借口,消極應對市場,把幾乎全部注意力放在控制虧損,資金管理和無意義的等待上。以我的經驗看,這會讓你虧的非常穩定。唯一的安慰是,你會覺得自己虧的很有道理。
如果防止虧損的目的以更少的成本獲得經驗,也許無可厚非。但如果控制虧損和對曲線本身的管理成了最高目標,那盈利不過是一種奢望,熨平周期長時間看,最好的結果不過是平庸。
2無知下的無用功。
因為不了解或不尊重現實與規律,做超出邊界的事。什麼意思?
除非你不了解熱力學三大定律,否則你不該去嘗試去做一個永動機。做永動機就是一個超出邊界的事,而它註定是失敗。
如果你認為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市場永遠是對的是一個客觀規律,用基於此為前提技術分析去做預測,很顯然,這種行為也超出邊界了,無論你用多少功夫,尋找聖杯。和永動機一樣,悲劇已經註定了。
3妄動。
其實,前面已經說過很多了。迷信讓人降低思考質量,建立錯誤的因果聯繫。而超過邊界做事情,註定失望、徒勞。這樣,在已經錯誤認識「萬能」市場的背景下,努力只是在錯誤的道路上走的更遠,帶來更多讓人迷惑的妄動。在更多的指標和更多似是而非的理論下,這種努力就想在遊樂場開碰碰車,看似一直在走,其實只是在做布朗運動。
錢沒了還可以賺,時間過去了就真的沒了。但如果錢虧了時間也過了,卻沒有進步,還以為自己只是運氣不好,這無疑是更大的悲劇。如果這個悲劇一開始就註定了,那是最大的悲劇。
後記
可能你發現了,有幾個點我反覆說了了幾遍,你可以理解為啰嗦,但它們真的很重要。而且相對於你聽神聖廢話的次數和影響程度,這種強調並不過分。
我相信這篇文章冒犯的人不少,其中的一部分會被激怒,甚至幻滅。這種感受我相信你已經有心裡準備,因為在這個《 交易的神聖廢話》系列開始時,我就已經打過預防針。
神聖廢話所以神聖,就是因為它是很多人的信念。之所以是廢話,因為它是錯的或至少有部分是錯的。而你如果憤怒,是因為你無意間以為廢話或信念代表你。我在傷害廢話,而非你。
既然你選擇了讀,而且讀到了這裡,表明你在感覺良好和真實世界間更願意選擇後者,這對交易很重要。至少這是一個我們之間值得尊敬的共同點。
有任何想法甚至不滿,都歡迎你留言,不會被匿。更豐富的角度是受歡迎的。但對不同意見,我不會辯論或對撕,因為我想說的幾個角度基本已經說了,更傾向於單方面輸出。由於這個系列文章的銳利特性,其他文章也會大體如此,請見諒。
推薦閱讀:
※伯樂財經:12.21早評稅改落地黃金逆勢上漲,1268放空!
※隨時復盤溫故而知新,貿易戰預期下的交易策略
※零基礎如何學習證券交易?
※關於投資風險的思考
※缺口技術分析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