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試奧迪A7 純機械時代終究還是過去了

我有個很不錯的朋友,對車特別著迷。儘管開的是原裝德國進口的Tiguan,但對沃爾沃卻十分認可。尤其在換代至SPA平台後,更是對它的那套短前懸、雙叉臂+多連桿+輕量化的底盤系統讚不絕口。在他眼裡,如今能和SPA抗衡的只有寶馬,外加一個雷克薩斯GS。

所以奧迪?

前陣子給他開了一台Q7,被他吐槽了N久,各種不如XC90的意思。

於是毫無意外的,我說我正在駕駛A7。他也不樂意了:這貨哪有S90好?

我想,我們倆是不是有什麼誤會?

雖然,也是事實,我對奧迪家族幾十款車的陣容,談得上喜歡的真的就沒幾個。因為確實少了很多特點、激情。如同大猩猩說的那樣,奧迪總是給人一種穩穩地、不會犯錯的、正派的印象。

但是,也是事實,奧迪A7是我願意為它打call的一款車——如果是RS,自然更加完美。這台看似A6與A8的結合體,拼湊出來的感覺卻是那些四平八穩的行政級轎車所不具備的運動感。

比如說,A7對駕駛者的定位,我是說物理上的定位,很顯然就注入了一種運動化的意味。

↓↓↓

簡單畫了一下,從A7的側面能夠看到它一個很明顯的特徵,就是駕駛者的身體重心更接近於車輛的中心。這種設計更有助於駕駛者感受到車輛前後重心的平衡。

同時,由於A7有著比A5更長的車身尺寸。相對來說,同樣在車頭塞進去一台奧迪家族經典的3.0T機械增壓發動機和7速DCT雙離合變速器,A7車輛尾部更重一點,也就能夠為車輛提供更優化的前後配重比。(我暫時沒查到A7的配重比,但直覺上應該是無限接近於50:50了)

再加上擅長公路抓地能力的Quattro,再加上較低的離地間隙,再加上較低的坐姿……

大概除了我朋友嘴裡的「短前懸」概念,奧迪A7具備了所有正宗轎跑車應該有的操控基礎。

(後來我也跟他爭,我說我在上海賽車場開過好幾款奧迪RS,操控性真不是他想像的那麼弱)

言歸正傳。距離上一次駕駛奧迪A7,已經過去了差不多6年時間。在換代之前重新體驗一番,其實也是為了能在腦子裡留下一個印象,接下去開上新款的時候,能有一個更清楚的比較。

這是2012年拍的,請見諒。變化幾乎只在車頭部分

上市7年,奧迪A7的變化幾乎只存在於車頭部分。確切的講是更先進的全LED大燈。除此之外,改款「動刀子」的地方並不算多。包括側面的線條也都還是保持著最初的樣貌。

其實不用和最新款的A8L比較,就是和去年換代了的新一代奧迪A5相比,眼前這台A7上,保留著大量2010年前後奧迪品牌製造技術方面的烙印。

不變的當然還有內飾的設計。這裡就不再多說什麼了。7年前的奧迪A7,是作為全新一代內飾設計風格出現的。用當時的眼光看,這是一套彼時最最時髦的內飾,有液晶中控,有液晶儀錶,有MMI這樣的科技感,也有遊艇環抱式的大塊面設計元素。

但是站在2018年的視角,面向未來的7年,純機械化的、沒有互聯網屬性的內飾將不再順應潮流,也無法吸引「同樣」35歲左右的新一代有錢人。

新A7的內飾顯然更具有現代感和科技感。幾乎所有的功能都被整合到了幾塊液晶屏內,檔把也從機械式的升級到了電子式。我想換做任何人,大概都會選擇新的。

只是純粹從個人審美角度來看,設計美感這種主觀判斷上,我反而還是更喜歡老款A7的樣子。

如果一定要給老款A7的內飾提出強烈不滿的話,倒不是那個很難用的MMI,而是儲物格太少了。

你能想像吧。整個中控台部分,可用的空間僅僅是兩個杯架。

手機,沒地兒擱。車鑰匙,只能塞褲兜里。多一個手機怎麼辦?要放零錢在哪裡?副駕駛也要喝水的呢?

算了,還是等新A7吧。儘管看圖片,也沒有改善太多,仍然沒有徹底解決兩部手機和兩瓶水之間的糾葛……

還是來說說現款A7的駕駛品質吧。

關於這個話題,我和我那位朋友的爭論還是很兇的。他特別堅持地認為S90好過A7。但我也是特別堅持地認為短前懸雙叉臂的S90並沒有理論上的那麼好。

最直白的一句話就是,我寧可選擇A7。

因為在我的體驗下,A7的每一顆螺絲的用力,都是恰到好處的。它在駕駛的高級感、運動性能、緊緻的程度等諸多方面,達到了非常高的一種平衡性。

如果用一類人來形容,或許它就是巔峰時期場均可以拿下35.4分的科比。擁有均衡的身材,緊繃卻不算魁梧的肌肉,充沛的體力,強大的爆發力。

還有精準的駕駛手感和腳感。

這是一種依靠著機械組合+工程師精心調校而來的感覺。就像是當年的科比為了達到聯盟Top 1,依靠堅持不懈的鍛煉和聯繫達成的物理極限。

怎麼說呢,其實不止是奧迪。寶馬如此,賓士也如此。2010年前後做出來的產品,可以看做是純機械時代所能達到的巔峰了吧。

當今天和未來,越來越多的電子化部件開始成為汽車的一部分,當CPU而非發動機成為未來汽車的「心臟」。我覺得,我們這些經歷過機械時代的人,會懷念過去的。

順便提一句,臨近換代,我試駕的50TFSI Quattro 舒適型,指導價81.8萬,終端的實際售價已經接近60萬。大約7.5折的樣子了。經典的3.0T機械增壓發動機,百公里加速不到6秒。划算,是相當划算。

尤其是A7上的這套動力總成。如果沒錯的話,換代的時候,會改變為新A8L上的3.0T渦輪增壓。就大眾集團而言,3.0T機械增壓發動機+7速DCT雙離合變速器,也是再經典不過的組合了。不管是之前駕駛輝昂,還是駕駛這台A7,這套組合無論任何時候點下油門的感覺——也還就拿科比來形容吧——籃球離手的一瞬間就能意識到,空心入框,有了。足夠強大的自信。

為什麼我會跟我的朋友說,S90未必好過A7。其實相當一部分的原因就在於動力。3.0T的底氣終究要好過2.0T,哪怕這個2.0T還是個雙增壓。特別是上海賽車場這種超過5公里、以高速彎角和長段大直道為主的賽道,沒有一顆底蘊深厚的「心臟」,是很容易跑到自己的極限的。

其實試駕的車子多了,有的時候就會發現,真正的好車,未必就一定是那些銷量很大、作為品牌主打車型出現的車型。每個品牌每一款車,既然都是以工程師的意志打造出來的,那麼必然會有一些產品,是真正能夠反映出這個品牌工程師真實想法的產品。

比如奧迪家族裡,賣得最多的總是A4L這類產品。可它也必然會為了更廣泛的市場和成本,對很多細節進行妥協。反倒是A5、A7這樣的產品,既不需要正統的定位,也不需要特別在乎成本的控制。它們就更有可能成為工程師們的dream car,至少是「自己想要設定的那種車」。那麼開起來的感覺就一定會有些不同。

——順便的順便再插一句。現款寶馬3系的駕駛樂趣已經在市場的面前妥協掉了。反倒是在ATS上可以找回上一代3系的那種機械質感的駕駛樂趣。

以及,我堅持認為V40CC和V60CC才是沃爾沃品牌工程師們想要的那種調調。只不過絕大多數人接受不了那種瑞典式的生硬罷了。

還車的時候,我是有點失落和遺憾的。我就怕換了代以後的A7,會缺少現款身上的那種傳統機械感,甚至是傳統的機械換擋桿推進檔位時候的阻隔感。那樣的A7,可能值得玩味的東西就完全不一樣了。如果你是一個特別喜歡機械的人,如果你還沒有體驗過機械帶來的樂趣,真的需要抓緊時間了。

慶幸的是,我體驗過了。


推薦閱讀:

均衡小眾車—簡評廣汽本田歌詩圖
撩妹,炸街,飆車,對於捷豹F-type你還有什麼幻想?
試駕東風風度MX5—你很難找到一款如此不值一提的車
高大上的純電動小鵬汽車來買汽油車了?
這輛奧迪賣不過賓士寶馬,竟然是因為這種事

TAG:奧迪A7 | 試駕 | 汽車選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