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和哀悼|生命不可逃避的喪失

清明時節,一夜的雨,將初夏暮春拉進了冬,路上行人紛紛裹緊了外衣,在淅淅瀝瀝的風雨中埋頭趕路。如若不是窗外枝頭嫩綠的提醒,誰又會記得昨日灼熱太陽下的短衣短袖呢?

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會是這濕漉漉的天氣,好像天都在醞釀這種陰陽兩隔的悲傷。祭祀是清明很重要的主題。有種說法,人的意識像一條河流,死亡並不是終點,所以有輪迴,有往生。生只是一種存在,死也是。所以墳前祭祀的也許只是自己的哀傷。一炷香,一杯酒,一束菊,祭奠著和逝者美好的、憤怒的回憶。

弗洛伊德說,因為別離,投注在逝者身上的情感無法回撤,這種分離的痛是哀傷的源頭。也有人說,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接受現實,回撤自己的情感,該吃吃,該睡睡,便走出了陰霾。

可哪有這麼輕鬆。曉的父親在他高考那年去世,母親害怕影響他發揮沒有告訴他這個消息,不負眾望,曉考取著名醫學院。高考之後,曉興高采烈的回家,突如其來的喪失、哀痛和和內疚,無處釋放的被欺騙的憤怒。二十多年過去了,曉談起這事時已經平靜如水。在父親的墳前卻顯得格外動容。攜帶妻兒,陪伴母親,曉默默點燃香燭,燒紙錢,母親花白的頭髮,在今天顯得她格外蒼老。那年夏天,「愛的欺騙」成了母子無法逾越的鴻溝,誰也沒有再提起,誰也沒有邁過去。

隱匿不代表不存在,壓制情感能解決了一時的難題,憋著,情緒就能醞釀發酵。曉和母親很客氣,少了親密。看著母親的蒼老,曉五味雜陳,說不出的難過,可難過的是什麼呢?對母親的恨嗎?這是他不敢想的。父親去世後,母親獨立支撐這個家,其中的不易他知道。可是真就不怨嗎?他不敢肯定。多少個夜,他被無名難過的夢憋醒,背對著枕邊的妻子默默忍受心被揉捏的感覺。多麼想讓自己可以自由呼吸林中的空氣,呼吸卻撕扯他疼痛。

堵在心裡的是什麼呢?女兒轉頭看向他時,曉沒敢讓情緒繼續漫延,和著一同消失的是真切的作為人的神色,父親的溫柔慈愛的神色。恨與憤怒被壓制時,愛也會跟著消失。曉失去父親的同時,也失去的哀掉喪失的機會,這是他生命永久的遺憾,隱藏、抑制——他企圖讓自己再次失去些什麼,比如作為父親疼愛女兒的樂趣,多年以後,或許這又將變成兩個人的遺憾!

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主題

哀悼喪失是生命不可逃避的主題


推薦閱讀:

TAG:清明節 | 死亡 | 失去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