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文是否能夠像英文一樣成為通用語?

昨天和????朋友在一家Apple店修手機,店主跑來嚴肅認真的問我:「你覺得以後中文是不是能像英文那樣成文通用語?」 我想,大概是因為我和我英國朋友在他店裡坐了好幾個小時,我們一直不停的在巴巴巴巴巴的在嘮嗑,驅動了他的好奇心。

個人認為這是不可能的,Chinese is not going to be a lingua franca like English, 理由如下:

1)從歷史的角度來說,英文是隨著大發現時代而逐漸向外傳播的,具體時間是15至18世紀,也就是「Age of Discovery」,最初是由葡萄牙皇室牽頭的,後來西班牙、英國也坐不住了,在伊麗莎白女王(著名的亨利八士的二女兒)的帶領下,英國打敗西班牙艦隊成為了海上霸主(日不落帝國之由來)。大西洋,太平洋,北美大陸,亞洲,印度等等都歐洲幾個皇室各自瓜分成為殖民地。用手指頭數一數,北美大陸中的美國和加拿大的母語是英語,亞洲境內的印度把英語和印地語列為同等重要的官方語言,東南亞類似於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等等的官方語言都是英語。加上地球南端的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分散在非洲的少許像南非一樣的曾經是英國殖民地的這些地區,橫跨每一個大洲,分散非常之廣泛,為英語今日之地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再回頭看看中國,在唐朝興盛的時候,漢語傳播到了日本以及高麗(以前的韓國朝鮮)。但是,日本韓國在漢字的基礎上,發明出了自己的語言。所以,今時今日,韓語日語和中文就變成了同宗遠房親戚。在此不得不提一下鄭和下西洋其實和歐洲的航海大時代(Age of Discovery)是同時進行的。鄭和首航的時間比哥倫布首航的時間還早,但結果卻是,明朝變成清朝,清朝變成閉關鎖國。這也跟中國人的中庸思想有關,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鞏固朝貢體系,在我的理解就是擴展藩地,但並不開展思想和文化方面的殖民。相反的是,歐洲人天生有一種占別人的東西為己有的血統(本身英國就是維京海盜北下而來掠奪的江山),所以,這些維京海盜的後代很理所應當的因為聽說東方有寶藏,就派出船隊去尋覓了。結果卻出人意料的好,以為到達了印度,其實是到了中美洲的加勒比海附近,發現了新大陸,所以那一塊地也叫西印度群島。從此歐洲那些異教徒帶著英語和宗教就跑到了北美大陸驅逐印第安人,把它佔為己有。

2)從宗教的角度來說,中國人沒有宗教信仰,因此,少了一條傳播語言的絕佳途徑。正面例子是,天主教、基督教、猶太教徒跑到世界每個角度傳播宗教,語言也隨著宗教得以傳播。反面例子是印度。正因為印度有宗教衝突,不同的宗教說不同的語言,所以印度每個邦說的語言千差萬別。這也成為了印度難以超越中國不可忽視的原因之一。沒有統一的宗教和語言,政府難辦事。

3)從語言學角度來說,簡單說中文的老祖宗是甲骨文,甲骨文屬於象形文字,比如『人』這個字的由來就是一個人站著的時候的刻寫。而英文是拼音文字,就是由那26個字母各種搭配來代表不同的事物。這樣一聽,那當然是字母搭配好寫多了。再從語系的角度來說,英語、德語、瑞典語屬於印歐語系中的日耳曼語族,而中文屬於漢藏語系,以中國為中心向西藏擴散(包含了很多中國境內的少數民族語言)。印歐語系橫跨西歐、中歐直到印度。而中文,就在中國。總結來說,中文比英文難!難在筆畫複雜、發音完全不同,四個聲調等等。

所以,漢語的難,成為了阻礙更多人學習漢語的一大障礙。

4)從全球化趨勢角度來說,英國花了四五百年的時間把英語變成了通用語言,這期間,數以萬計的文化和語言想要與之抗衡,結果都以來自不同宗族不同膚色的地球子民的流血犧牲作為結局,才形成了英語lingua franca的局面。加上全球化帶來的各種因素導致了這一趨勢絕不可逆。加上,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的思維都是英語思維,中國不可能因為在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取得輝煌成果的條件下,把漢語變成和英語享有同等地位的語言。經濟上或許在不久的未來和美國齊肩,但語言和文化的地位絕不可能稱霸。因為歷史不是一蹴而就。

這位店老闆告訴我,現在我們出國都有支付寶什麼的,感覺國家很強大,以後不用學英語是不是也可以呀~

哈哈哈哈~當然可以啊,我巴不得所有人都不學英語~


推薦閱讀:

有什麼和中文系有關的笑話?
陳平原、吳承學、楊煦生、周小兵——跨越四十年的對話
在中山大學讀中文系是怎樣的經歷?
3月讀書筆記(上)
復旦教授章培恆因何故離開復旦中文系?

TAG:英語 | 中文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