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式感給哀傷開了一個小口子
04-25
清明節總是自帶憂傷的屬性,雖然可以歇個小長假,但總覺得並不像平時的假期那麼輕鬆吧,今年的清明節更是要在冷風陰雨中度過了,哀傷似乎也更多些。
小時候對清明節並沒什麼感觸,只是在「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樣的詩句中一知半解一些。但現在卻越來越覺得,有些哀傷需要用清明節來傾訴,來追憶,來祭奠……
清明時節,不由就會想起那些逝去的親人,有時是在夢裡,有時是在低頭沉思的一瞬間,有時候是在掃墓的路上……
我覺得清明節像一個容器,就是專門來盛載我們的思念和哀傷的吧!
在這個日子裡,我們歸家、掃墓、祭祖,每到這一天,給逝去的親人掃墓,總會擺放上一杯酒、一束花或者是他們生前愛吃的食物,燒起草紙,嘴裡還喃喃地對故人說著話,大人孩子都沉浸在一種神秘和嚴肅的感覺中。孔子說,「祭如在」,意思是祭祀當如逝者真正在場一樣,滿懷敬重。小時候不理解這樣的儀式,看大人認真嚴肅的樣子心裡嘀咕,逝去的親人真的會地下有知,吃掉那些東西嗎?他們真的能聽到我們說的話嗎?等長大了,才逐漸理解,那是一種儀式,我們在用心的準備中,在繁瑣的程序中,釋放著我們對於親友的愛和想念,那是掃墓人的慰藉和需求。通過這些儀式,生者的內心得以安靜,心靈得以升華,這恐怕也是對逝者最好的安慰。
或許不止是親人需要懷念,也可能逝去的是一段情感、一個老地方……那些埋藏在我們心底最深的眷戀,提醒著易感的心,那些流逝的過去,其實從未走遠……
就讓我們在這樣的日子裡,哀悼、感懷、思念吧!
推薦閱讀:
※自卑人格的一場自我救贖
※夢究竟是什麼?
※《壞蛋是怎樣煉成的2》講的什麼呀?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主要思想是什麼?
TAG: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