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說的「新冷戰」會摧垮中國AI嗎?
中美高科技行業進入了新冷戰時代,這是《紐約時報》對中美貿易戰的最新解讀。
3 月 23 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根據「301調查」結果下令,將針對中國出口至美國的總值 600 億美元的商品加征關稅,加稅行業覆蓋 1300 個自中國進口的商品。受影響行業,集中覆蓋了「中國製造2025」戰略中列舉的高科級產業。
看似兇悍的開戰,源於特朗普政府對中國趕超美國的恐懼。高科技領域,將成為中美貿易的主戰場。3月28日,負責」301調查「的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向彭博電視解釋了美國開戰的意圖———狙擊中國的高科技行業,「在我看來,中國肆無忌憚地公布了』中國製造2025』計劃,相當於向其他國家宣布:我們將主導未來所有的新興行業,你們的經濟根本沒什麼未來了。」
勝算到底屬於白宮還是中南海?
AI大對決,
爭奪第四次工業革命主導權
貿易戰,只是戰術和手段。中美貿易戰的終極目標,是為了爭奪技術主導權。
參與加稅方案制定的納瓦羅特意強調,人工智慧、機器人和量子計算等產業是美方開火的重點行業。
無獨有偶,就在3月20日,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新興威脅與能力小組委員會主席伊莉斯·斯特凡尼克提出了《2018人工智慧國家安全委員會法案》。法案提出,美國要成立獨立的「人工智慧國家安全委員會」,以組織美國聯邦政府應對 AI 威脅。
而在一個月前,美國防部長吉姆·馬蒂斯說,AI讓他開始思索這項技術對戰爭性質的影響,美國防部計劃未來兩年將加大對 AI 的投資。
由此可以看出,中美貿易戰的主戰場是在高科技領域,而決勝的核心戰役,則在人工智慧領域,戰爭的終極目的,是為了爭奪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主導權。
回顧歷史上的每一次工業革命,都由科技創新轉化為生產力,繼而推動產業應用,再升級演變為國家綜合實力的較量。
復盤三次工業革命的歷史,會發現,每次工業革命,都重新劃分了全球格局。
蒸汽革命催生的瓦特蒸汽機等,讓英國成為躍居全球頭號強國。電力革命時代的西門子發電機等,讓美德成為世界強國。而在第三次信息革命時代,美國仍然佔據了制高點。
現在,第四次以人工智慧為核心引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開始了,美國要保住世界第一強國的地位,必然要爭奪人工智慧行業的主導權。
在前兩次工業革命的牌局中,中國壓根沒有上桌的機會;在第三次信息革命中,pc時代,中國山寨美國為主;移動互聯網時代,中國逐漸趕超美國,差距不斷縮小,中國電商、社交、移動支付、共享出行等領域的公司,已經能夠比肩矽谷巨頭。
而在接下來的人工智慧大對決中,籌碼最多的兩個莊家,就是中國和美國———而且,中國的勝算還不少,這正是特朗普匆匆開戰的直接原因。
感受到威脅的不止美國政府,還包括矽谷的互聯網巨頭和美國的主流媒體。
對中國人工智慧崛起的憂慮,瀰漫於半個矽谷。去年11月,時任谷歌母公司Alphabet董事長的埃里克·施密特就在華盛頓說,由於美國減少基礎科研的投入,「到2020年,中國就將會趕上來;到2025年,中國將比我們更好;到2030年,中國就會主導人工智慧產業。」
主流媒體也在吐槽,美國正在把人工智慧行業拱手相讓給中國。在美國《紐約客》的報道中,旅居中國多年的記者歐逸文批評說,美國政府對企業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支持不夠,十年之內,美國將向中國交出該領域的主導權。
因為決戰兩方的實力不相上下,這場影響深遠的人工智慧大對決,註定是一場持久戰。
《紐約時報》認為,中美高科技領域開啟了新冷戰時代,「這兩個國家之間的鬥爭正在讓高科技領域一分為二。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它們都看緊了各自的前沿行業,並且不信任對方。和解看上去很難。並且日漸升級的緊張局勢可能會進一步削弱美國在一個巨大且迅速變化的市場的影響力。」
而且,由於人工智慧影響到方方面面,從日常消費,到產業升級,再到軍事實力,以及綜合國力的競爭,因此,這場超級冷場將是一場自上而下的全面戰爭,而非小打小鬧的局部戰役。
但尷尬之處在於,美國部分大企業,卻沒有和美國政府保持一致。當初,美國的矽谷巨頭們幾乎一邊倒支持希拉里,因此,上位後的特朗普一向對矽谷很不友好。其次,考慮到中國即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那些科技巨頭們,壓根不願意為了討好特朗普而放棄中國市場。
比如,思科、微軟、AMD、英特爾、高通主動和中國企業組建合作、合資公司。
政商兩界的內部分歧,或許會進一步減少美國的勝算。
BAT領銜,中國應戰AI大對決
以人工智慧為核心的中美高科技戰役,將是一場影響深遠的持久戰,中國做好應戰準備了嗎?
第一,頂層設計層面。
與美國特朗普和矽谷高科技公司的緊張關係不同,中國很多官員是人工智慧的鐵粉。2015年,烏鎮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中國高層就在百度展台前駐足良久,近距離觀看百度的無人駕駛項目。
當特朗普政府在2018年預算中,把科研投入削減了15%(111億美元)的時候,中國政府對人工智慧,提出了短期、中期、長期的人工智慧支持政策、國家戰略等。
短期規劃包括由國務院去年8月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要搶抓人工智慧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構築我國人工智慧發展的先發優勢,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
而中長期規劃則是國務院2015年印發的《中國製造2025》戰略規劃,該規劃特彆強調,要將人工智慧和產業升級結合,加快人機智能交互、大力發展機器人產業,把中國製造升級為「中國智造」。
因此,在頂層設計方面,中國政府對人工智慧的支持,要比美國政府更有誠意,目光更為長遠。
第二,人工智慧領域的大對決,企業才是中堅力量。
在企業層面,中國組成了人工智慧國家隊——去年年初,百度剛剛牽頭籌建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
作為中國人工智慧「國家隊隊長」的百度,有望成為人工智慧革命時代的「瓦特」和「西門子」。
同期,阿里雲也參與了「工業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和「大數據系統軟體國家工程實驗室」,大數據,是人工智慧的「原料」。
從技術儲備來看,BAT的人工智慧正在追趕矽谷巨頭。
去年,阿里啟動了代號為「NASA」的研發計劃:面向未來20年,儲備包括機器學習在內的核心科技。騰訊則在兩周前成立了機器人實驗室「Robotics X」。
作為中國最早在人工智慧領域進行布局的科技巨頭,百度已經投入了數十億美金進行人工智慧技術研發,研發成果主要集中到自動駕駛平台Apollo和語音人工智慧系統DuerOS兩大生態平台。
DuerOS的識別準確率高到識別準確率已經超過 97%,最新發布的Apollo2.0已經能夠實現簡單城市道路自動駕駛。
從產業落地來看,中國企業AI戰略落地速度很快。
百度無人車已經拿到北京市政府頒發的首張上路牌照,Apollo2.0的首批合作夥伴已經達到90多家。根據預測,百度的自動駕駛汽車,最早將於2018年實現小規模量產及試運營。而DuerOS已經廣泛適用於手機、智能家居、智能穿戴和車載等場景。
阿里的智能音箱天貓精靈,銷量已經超過200萬台,躍居全球第三大品牌。早在兩年前的雙十一期間,阿里的人工智慧就承擔95%以上的客服工作。
從戰略布局來看,百度等企業的人工智慧戰略非常開放,能夠助力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快速進入人工智慧時代。
相比Google無人駕駛封閉的全自營模式,百度Apollo走的是開放、賦能的路徑。自動駕駛是複雜度極高的產業,與其孤軍奮戰,不如開放合作、整合多方資源才是更優解。如果不開放,只能讓汽車廠商充滿戒心,奧迪就在其官方研報中,諷刺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丑得像顆土豆。
不止於BAT這樣的科技巨頭,AI創投領域,中國同樣領先。據調研機構 CB Insights 統計,2017年全球 AI 初創企業的融資額達到152億美元,中國 AI 在這一年投資迅速增長,達到73億美元,佔152億美元的48%,超過美國的38%。
第三,中國AI市場容量更大,大數據最為豐富。
毫無疑問,中國AI的市場容量和用戶規模最為龐大,預計到2030年,中國人工智慧市場規模將達到1500億美金。
其次,人工智慧有兩個核心要素,第一是算力。第二是數據量,大數據就是人工智慧的「養分」和「原料」,數據越多,應有場景越豐富,AI的學習、進化就越快,從這個維度來說,中國頗有優勢。
以為BAT代表的中國科技企業,正是中國科技力量的最強基石,也是中美博弈中最重要的砝碼,必將助力中國爭奪技術主導權。
拿了一手好牌,握著一大把籌碼,糧草已備,兵馬就位,顯然,中國已經做好了AI持久戰的準備。
推薦閱讀:
※Cousera deeplearning.ai筆記 — 超參數調試、批標準化、多分類、深度學習框架
※Momenta首期MCDC競賽來襲,海量數據豐厚大獎等你來
※燒餅修改器綜合、深度、模糊、聯合搜索使用技巧是什麼?
※《無人值守商店運營指引》正式發布,看看首份監管文件都說了些啥
※機器學習初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