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居的藝術》:真人類簡史
前段時間,把《人類簡史》批了一通,死不改悔的學院左派——評《人類簡史》
結果有人說,你說左派不行,那你們右派有東西沒。
當然有嘍。來,這就給你們推薦一本。
群居的藝術 (豆瓣)
作者是輝格
雖然看上去有些藝術家氣息,其實是個程序員出身的思考者。
就是那個弄出一份不必讀書目,如何評價輝格列的這份不必讀書目?,把盧梭、洛克、康德、黑格爾、弗洛伊德、薩特、福柯、湯因比、福山、米塞斯、羅斯巴德、彭慕蘭(及整個加州學派)……整個掃入垃圾桶的輝格。
自稱輝格,顯然是服膺於老自由派的立場。不是右派都說不過去了。
閑話少數,那這本《群居的藝術》講了什麼,以至於我要給他加上真人類簡史的名號呢。
全書分三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講的是人類怎樣從一個小小的,一般上限只有100多人的小部落發展成擁有龐大人口的國家。
在這裡,他概括了婚姻、武力、祖先記憶、門戶朋黨、暴力壟斷等多種因素促成下的社區擴大。
第二個部分,講了人類怎樣在大的群居社會裡生活。人們在這樣的大群體中如何一步步的緊密的聯繫到一起的。
或者這樣大的群居社會社會的好處。
道路是如何修建起來的,古代的通信是如何做到的,以前人並沒有現在這樣的姓氏系統,後來是怎樣普遍發展起來的。通用的語言是如何建立起來的。出門在外,又是如何保證沒有生命危險的等等。
第三個則是既然大的群體生活如此之好,那麼這些如何得到保障。
比如權利如何判定,財產如何得到保護,糾紛是如何能夠在法律框架下解決的。
輝格推崇英美憲政體制。認為這套體制最大程度的保證了大的群體生活的可持續性。
總體來講,這就是一部人類簡史。
輝格老師的書,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在於,他是在試圖讓我們理解這個世界的。
而不像很多學者一樣,在沒有弄懂世界之前,就開始下筆千言,滔滔不絕的告訴你怎麼改變世界了。
他會追尋這個事情的來源,告訴你這是怎麼回事。
比如談及金錢,他會告訴你,人類在交換過程中總會找到一些特定的大家都需要的物品。比如貝殼,比如監獄中的香煙。到後來,就逐漸的轉移到貴金屬上面去了。
當然這個時候,政府一般都會壟斷貨幣發行。形成鑄幣。
貨幣的發展,讓交易變得更加方便,也有利於人員的流動。
到了經濟發展之後,有些時候會出現這種情況,就是預訂會得到一筆收入,但暫時還沒到。但因為有信用,可能可以先支用。後來一些機構如銀行甚至會大量的收購此種票據。
到一定程度之後,就出現了紙幣。
這種見識要遠遠超過那個聲稱貨幣就是幻想的《人類簡史》作者。這種認識才對我們有所幫助。
又如經常被人批評的各種集體主義的捆綁,比如很多人批評的父權、宗族、宗教、行會等等,在現在看來往往有各種不符合今天人道主義。然而輝格告訴我們,在過去人類社會非常脆弱,遠不是今天這麼安全。一個不留神,個體可能即使滅頂之災。只有依託於群體之中才能生存。
今天我們已經能夠拆掉一些過去有用,但今天無用的梯子。但並不應該視這些為理所當然,乃至無限推廣。
輝格老師帶有很強的崇英美色彩,比如他的最後一節" 秩序的解耦#8:普世的,太普世的
他對來自於英美的憲政秩序能否被移植到其他地方,抱有高度的懷疑。
我理解他的懷疑,畢竟英美之外的地區,很多運行憲政秩序似乎都不是那麼順利。然而我依然覺得事在人為,我們不盡最大努力,不可輕言放棄。
其實我在生活中,也曾有幸跟輝格老師交談過。當時我問他為何古人會劃著獨木舟去往太平洋上的島嶼呢,那實在太危險了。他想都沒想就回答到「人口壓力」
對我個人而言,這個答案確實有醍醐灌頂的效果。
輝格的書,顯示出他其實是個非常博學,但他並不像一些學院派一樣隨意賣弄各種名詞,所以有人說他民科。
民科就民科嘍,反正我覺得他的書比99%的學術著作都更值得一讀。
推薦閱讀:
※480.讀書20~《傅雷家書》
※515.讀書25~《未來簡史》
※在你學英語過程中最受益的是哪本書?
※5個你沒用過的神器工具
※501.讀書23~《人間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