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雜紙,但不是雜誌

前陣子看蔣方舟在奇葩大會講討好型人格,

也是頗有同感。

以前的我很少高談闊論,更不敢發表異見。

寫公眾號,有那麼一點決心,把自己擺上砧板,

說點得罪人的話,也聽聽別人的謾罵。

之前我推薦過很多我喜歡的獨立雜誌,

今天,我想敞開肚皮,

說一本我並不那麼喜歡的獨立雜誌。

為什麼要說呢?

一是因為它最近出了新刊,

讓我有了點小期待,到手以後卻又覺得不過如此。

二是因為新刊的緣故我跟進了一下它的近況,

發現這本若干年前令我鄙視的雜誌

如今竟然呈現出了令人敬仰的先鋒者姿態,

讓我覺得心裡非常不平衡……

這本雜誌就叫《可以》

這是本以成都為核心的生活方式雜誌,

創刊於2014年7月。

因為對獨立雜誌的喜愛,

創刊之初,我便很快留意到它了。

在那一年,廈門也出了一本風格非常相近的雜誌,

叫做《夠用就好》↓

也正是那個時候,

台灣的小清新雜誌在大陸颳起了一陣熱潮。

知名的包括《蘑菇手帖》(2004年創刊)

《練習》(2012年創刊)

《小日子》(2012年創刊)

……

放一起看看你就知道,

《可以》跟他們到底有多麼的相似。

只不過內容從台灣的生活換成了成都的生活罷了。

對了,我在搜圖的時候偶爾看到一篇採訪,

《可以》的團隊表示是受了《Kinfolk》的鼓舞。

看看封面……確實也有幾分相像……

「難得大陸出獨立雜誌,卻毫無新意可言,

真是讓人失望啊……」

那便是我當時的想法。

這幾本雜誌的內頁放在一起,

你根本分別不出誰是誰↓

所以在存了一本創刊號以後,

我便不再關注這本雜誌了。

直到前陣子,他們出到第五期:《雜紙》。

與以往的刊物不一樣,

《雜紙》打破了雜誌慣有的開本,

用鬆散的多樣的紙質形態呈現。

這圖片放出來著實吸引到我了,

因為我一直覺得跟電子出版相比,

紙質雜誌最大的特點就在於裝幀設計。

於是乎,預售一放出來我便毫不猶豫地入手了。

可是收到實物以後……

我又不禁感到有些失望……

首先是形式讓我想到了3D組裝雜誌《Lalata》↓

只不過《Lalata》用的是罐子的形態,

每期圍繞一個主題,呈現相關藝術創作。

再反觀《雜紙》,

裡面的內容一盤散沙,毫無主題可言……

有關於清明的林林總總、有武俠小人書↓

以及若干個各自成章的採訪……

可我始終認為……

只是內容的堆砌,有什麼就填什麼,

那是不足以被稱為雜誌的。

說回這形式,

《雜紙》希望「通過平面設計和印刷工藝

帶給人閱讀紙品的美好感受。」

遺憾成品的製作品質卻略顯粗糙……

真的很難讓我感受到美好呢……

其中一個膠片的構想,我覺得非常有趣!

但是紙張和印刷都完全沒有膠片感……

看起來就特別尷尬了……

前頭說到,我對《可以》的嫉妒,

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歸根於他們此時的「成就」。

這個成就不只是在雜誌上的,

《可以》還在四川開設了自己的叮以書屋,

從事獨立出版並推廣獨立出版。

看到有人奉承《可以》擁有獨特的氣質,

且具備世界普遍的文學水平,

是多麼的獨一無二巴拉巴拉……

我真的忍不住翻白眼!!

甚至懷疑,這根本就是捧殺吧!?

吐槽歸吐槽,

有一點我必須坦承,

我非常欣賞和佩服《可以》的堅持。

無論一開始他們是以怎樣的方式開始這段旅程的,

這一路,他們走下來了!

就憑這一點,

已經比光說不練的我厲害百倍了呢!


推薦閱讀:

TAG:雜誌 | 生活方式 | 裝幀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