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配置的「技術流」為何還要敬畏OPPO?
就像永遠分不清女友到底是素顏還是美妝一樣,慣於把一切參數化的理工直男,可能理解不了OPPO手機的持續熱銷—————2017年,在全球和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雙雙下滑的逆境中,OPPO依然獲得了12%的增長,其市場份額位居全球第四,中國第二。
那些當初「斜視」OPPO的友商們,也開始用行動向OPPO致敬————OPPO開啟了自拍美顏時代,如今,自拍和美顏功能已經成為了中國智能手機的首要標配;習慣用「參數」和「跑分」來秀「肌肉」的友商,也開始邀請明星代言了;而一貫被定義為「互聯網手機」標籤的手機品牌,正在鋪設線下門店。
然而就當友商們開始學習OPPO時,OPPO卻已起航漸變:以設計感、自由體驗為標籤的OPPO超級旗艦店落戶上海;繼續拓展海外市場,日本已成為下一站;不止於16745項這樣的專利數字,更發聲將以「研究」與「開發」並舉完成用戶體驗與未來科技的一體兩面。
為何以理工男思維立身的友商們難以忽略OPPO的存在?
從「直男」到「暖男」:少秀參數,多些體貼
喜歡秀參數、炫跑分的友商,堅持的是「老子天下第一」的直男思維。但除了行業人士,以及少數發燒友、理工宅男之外,有多少用戶真正理解那些拗口的參數名詞呢?當產品負責人在台上熱淚盈眶、發燒友在台下歡呼喝彩的時候,人在場外的普通用戶,多半是一臉懵逼的。
與友商不同,OPPO更喜歡去探索用戶的普適需求,其產品理念是「你要什麼,我給什麼」的暖男思維,更出發於「深」需求和「重」體驗。
從2011年上線首款智能手機以來,OPPO的定位就一直很清晰,鎖定年輕用戶,以「至美」為屬性,基於用戶核心需求進行深度開發。因此,OPPO從來不拼直男最看重的標配,其旗艦機型一直極為側重「至美」的拍照、自拍、美顏等功能,六七年間不斷強化、升級這一定位,幾乎貫穿了整個智能手機時代。
從「這一刻更清晰」再到如今的「這一刻,更輕鬆」,OPPO基於一個需求做到了極致體貼。這樣的思維,也主導了OPPO的產品設計和研發體系————先在終端摸清用戶心智,然後基於終端需求,逆向深入供應鏈上游進行軟、硬共進的創新與定製。
OPPO的研發體系一直有的放矢,與需求定位密切配合。R9的「像素重構」,是實現暗光條件下自拍清晰好看;R11,逆光拍照、自拍更清晰。而最新的R15,無論是296個面部特徵點,還是人種識別技術,以及800萬種美顏方案、同屏多人美顏等差異化功能,還是繼續強化其美顏、自拍、拍照的優勢。
即將上線的R15,廣告詞是「AI智能拍照,讓美更自然」,都是為了強化「OPPO=拍照」的產品定位。如今,美顏、自拍等,已經成為了中國智能手機的首要賣點。
「至美」還在體驗在產品顏值上。那些技術至上「技術流廠商」,可能不會理解,OPPO為何要煞費苦心,邀請國際「色彩大師」Karim參與R15的漸變設計,他過去曾操刀過奧迪、Prada的品牌設計方案。
也許法國哲學家讓·波德里的一句話卻能揭示OPPO漸變設計的背後考量,「人們不消費物的本身(使用價值),人們總是把物品用來當作能夠突出自己的符號。」
實際上,OPPO的用戶中18~23 歲的年輕用戶佔比大概八成, 24~30 歲的用戶佔比大概兩成,在年輕用戶眼中,OPPO已經成為圈層認同的時尚標記。
OPPO的走紅,意味著手機消費進化到了第三個階段———手機成為了疊加時尚和審美屬性的消費品,用戶基於自我表達、個人興趣、身份定位買單,標配的功能成了退而其次的考量參數;技術趨於成熟,創新空間不大,品牌技術實力相差無幾,比拼用戶洞察的品牌定位,成為核心競爭力;用戶消費能力提升,願意為審美、時尚等溢價買等。
因此,雖然OPPO的逆襲通常被認為是營銷的勝利,但本質上其實是用戶心智洞察的勝利。如今,連技術出身的華為,都在反思「唯技術路線」的弊端。去年10月的內部郵件中,任正非說,「國外美女的考評、任職資格管理師以技術能力為導向的,沒有商業成功的技術導向有什麼用?!」
破解紅利真空:行業「向下」,OPPO「向上」
OV、華為、小米等,均是智能手機紅利的收割者,但接下來的日子,會愈發艱難。
2017年,全球和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雙雙下滑,在突破性的5G手機時代到來之前,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已經進入紅利真空時代:一、幾大強勢品牌的市場集中度提高,T型格局已定。二、技術創新趨緩,消費者換機動力不足。三,市場進入了零和博弈階段,結構化增長代替了絕對增長。
在這種增長模式下,迫使各廠商到處尋醫問葯,而一直逆勢增長的OPPO模式,反而開始成為學習對象。
比如,互聯網手機起家的小米,已經打算在線下開設1000家門店,「小米的商業模式不應該是電商,而是新零售」。
無論是馬雲還是雷軍都醒悟過來了,大頭還在線下,傳統零售和傳統渠道依然佔據80% 的市場。深耕線下市場,也是OPPO過去崛起的秘密,三分天空,七分陸地。
OPPO過去靠這一招成功,不無道理。統計顯示,在手機購買中,七成手機用戶的購買選擇並不明確,而剩下的三成的潛在購買者,在終端、導購的勸說下,改變主意的又有六七成,如此測算,幾乎八成以上的手機購買決策會受到終端影響。
更為重要的則是,在功能機向智能機轉移的過程中,普通用戶的學習成本不低,而OPPO遍布各地的門店,承擔了消費者教育的角色,OPPO成了他們觸摸移動時代的第一款智能手機,從無到有佔領了用戶。不同於發燒友習慣在網上比對參數選機,多數普通用戶更關註銷售渠道的正規性,更願意現場開機驗明真偽;在意手機的外形質感,通過現場觸摸比較篩選;願意向銷售人員詢問,了解產品的各種功能。此外,手機使用萬一出現問題時,換貨、退貨也因為熟識的銷售和導購、固定的門店,而變得更為可靠,放心。
OPPO門店還提供看起來並不高大上,但是基層用戶依賴度極高的增值服務,比如手機貼膜,手機加油站,固件升級,剪卡、雲備份等等。那些跨過互聯網時代、直接躍進到智能手機時代的部分小白用戶,還要求助於第三方服務商,付費下軟體下歌曲,這一切在OPPO門店都可免費獲取。
因此,深入到毛細血管之中,不止是銷量的考量,而是OPPO基於消費者消費習慣上的多維考量,包括服務與體驗的更好達成——畢竟良好的服務與體驗,是一個品牌走得長遠的口碑基礎。
如今,在完成基層布局之後,OPPO已經開始在金字塔頂端進行布局,其位於上海的全球首家超級旗艦店就是一個典型例子。OPPO副總裁吳強對於超級旗艦店的定位是,不以銷售為目的,而是為消費者創造一個「自由、親切、有趣」的體驗空間。
這是OPPO的「供應側改革」和「消費升級」,把重心聚焦於品牌升維而非銷量上,開始了下一站布局。
3月19日,OPPO副總裁吳聲明確對外發聲,「我們既要將品牌做大,又要將品牌做小。為什麼?因為品牌是有形的,它的視覺元素是隨處可見的,我們希望把它做大,讓全球的年輕人都能夠關注OPPO,讓他們都能夠了解OPPO,並且最終獲得全球年輕人的喜愛。品牌又是無形的,我們又希望把它做小,讓它存在每一個消費者的認知當中,讓每一個年輕人都能夠和OPPO之間產生一種情感的共鳴。」
這裡有兩個關鍵詞非常值得關注,一個是「全球」,一個是「共鳴」。
一個拉響了OPPO加快海外拓展的號角。
在國內智能手機進入紅利真空器後,海外市場已經成為了中國手機品牌的新戰場,OPPO登頂全球第四,依靠的就是遍布31個國家和地區市場的銷售網路。最初,小米、OV、華為走的是降維手機的路子,先進入了比中國落後的印度、東南亞、非洲等市場。但現在,中國玩家們開始全面發力了,比如OPPO陸續布局日本、俄羅斯市場。
一個則在品牌玩法上再敲重點——要做深入消費者內心的品牌。
以此為起點,OPPO也將完成自上而下、由點及面的零售終端升級和品牌升級,以提升品牌競爭力和品牌美譽度,獲得更多年輕人的認可和喜愛。
在友商們陸續用行動向OPPO「致敬」後,你還以為OPPO僅靠營銷制勝嗎?———那不僅僅誤會了OPPO,也是低估了用戶。
推薦閱讀:
※免費送的POS機能用么?(告訴你不為人知的刷卡秘密)
※房價真的跌了!香港「內房股」卻暴漲,恆大H一天漲了100億!
※廈華電子終止收購數聯銘品,不過這次交易好像未有輸家?
※獨家:這個策劃人很叛逆,營銷方法更另類
※32億,溢價50%賣殼,友利控股百億市值如何支撐?除了天津福臻,哈工大機器人呢……| 小汪天天見
TAG: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