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製造業轉型路上的妖怪們 | 五大怪橫行鬧市
我們所在的製造業正在經歷一場由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引領的變革之中,越來越多的企業主意識到,應當積極擁抱變革,用數字化、智能化理念與技術武裝自己,以求儘早實現轉型升級。
然而,遠方的燈塔似乎早已清晰可見,但通向燈塔的航路上,卻依然迷霧重重,各路妖魔伏於期間,行者稍有不慎,便會被其所惑,誤入歧途。沉舟側畔的老船長告訴我們,想要在燈塔航路上繼續戮力前行,至少要警惕以下幾類妖怪。
食人怪
食人怪:人越少越先進、工業4.0就是無人化
這是本輪工業革命較早期出現的一種低級怪,但至今仍然橫行,它主要抓住製造業企業迫切想要轉型的訴求,告訴這些企業「工業4.0就是通過機器換人實現無人化」。
很多企業在饒有滋味地欣賞了華美的PPT和記錄著國外先進無人工廠的酷炫視頻之後,頓時信以為真,心中默默將「無人」與「先進」划了等號。可是,在興高采烈地大批採購傳說中的「智能裝備」之後,卻尷尬地發現自己手中昂貴的機器,並不能如理想中一樣有效實現人工替代,成本非但沒有降低,反而還提高了。即便是真正實現了部分人工替代的企業,其效益也並沒有得到顯著提升,有的甚至還下降了,更莫談什麼實現工業4.0了。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因為「食人怪」將我們帶入了「本末倒置」的誤區。企業只看到了「無人」這個結果,卻忽略了更關鍵的「因」,即「實現無人的目的是什麼?」
事實上,無論是今天的數字化,還是明天的智能化,亦或未來的工業4.0願景,其根本目的都是為了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緩解生產過程中的不確定性,進而強化綜合競爭實力。
機器僅僅是工具,機器換人僅僅是幫助企業達成目的的眾多方法與途徑中的一種,且並不具備行業、企業的普適性。肉眼可見的是「別人家」先進工廠中「無人化」的表徵,根源上卻是諸多因素共同影響下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
對於一個製造企業來說,機器換人是否能夠為其創造效益、能夠創造多大的效益,需要站在企業整體運營管理的高度上,在綜合考慮整個系統的效率與各方面影響因素的情況下,通過專業的評估,方能做出判斷。
不過,毋庸置疑的是,「人」始終是製造業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一環,如今我們發展數字化技術、智能化技術,都是為了能夠更有效地輔助人進行工作。甚至可以說,無論未來科技演進到什麼程度,人都不會在真正意義上從製造業中「消失」,只是在價值鏈上扮演的角色的位置越來越高罷了。
軟體怪
軟體怪:買了所有的軟體系統,就能實現數字化與智能製造
「從ERP到PLM,從MES到各種集成軟體平台,我們幾乎買了智能製造系統架構中的所有軟體系統,可為什麼還是沒有打造出傳說中的數字化企業(或實現智能製造)呢?」
迄今為止,筆者已然數不清到底有多少位客戶曾經表達過諸如此類的困惑。
歷史總是在不斷的重演,如今在數字化與智能製造的旋風中扶搖直上的MES和PLM,像極了十餘年前在管理信息化風潮之中脫穎而出ERP,其所帶來的結果,也是驚人的相似,亦即軟體供應商們數錢數到手抽筋,但企業的信息管理水平和生產效率並沒有實現本質的提高。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企業受到了「軟體怪」們的鼓動與慫恿,認為買了軟體,就能用之以然,其實卻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事實上,軟體和機器一樣,僅僅是工具,可以輔助人解決具體的問題,卻不會告訴人應該如何行事。
花錢買軟體容易,實現系統之間的集成與互聯互通則絕非易事,而後者卻恰恰是數字化要完成的重要任務。
打造數字化企業就好像是在做一道菜,軟硬體就像是各種食材,基於專業諮詢的解決方案就像烹調的方法和流程,根據客戶需求與特點使方案更適應客戶就像添加調料與調整口味,系統集成與工程實施就像實際烹飪的過程。單純地買來各種食材全部扔進鍋里,是不可能做出美味佳肴的。
數字化轉型的正確的打開方式,應該是先做整體的規劃,再制定與企業當前發展水平、未來發展目標相適應的解決方案,最後根據解決方案按部就班地穩步實施。
雲化怪
雲化怪:企業上雲是理所當然之事,上了雲即可獲得價值
去年自從某位互聯網大佬提出「企業上雲」的倡議之後,有關部門和市場上相當一部分企業就像接到了決戰未來的終極密碼一樣。一時之間,「上雲」似乎變為一種潮流和時尚,言談之間不提兩句物聯網和雲計算,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製造業顯然也沒有倖免於這股風潮,因「雲化怪」們慫恿而誕生的各種「萬企上雲」論,甚至把雲描摹成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把上雲定義為企業當下理所當然的必做之事。卻忽略了根本問題 ——為什麼要上雲?上雲的價值是什麼?
玄冰先生曾經在《西門子向左,GE往右 | 數字化征程不歸路》一文中提到過:「沒有多少人會因為一家電商平台知道他一個月吃了多少袋薯片而感到擔憂,甚至對於部分人來說,即便這條信息不小心泄露,被一家減肥藥製造商得知,也無關痛癢。但是,機器製造商(OEM)或工業產品生產商卻時刻擔心數字化解決方案供應商會玩轉自己的生產數據,即便供應商們都承諾客戶不會因為採用他們的數字化解決方案而失去對自己數據的主宰權,也絲毫未能減弱客戶的憂慮,因為這些製造業企業深知關鍵數據與企業的生死存亡息息相關。」
製造業企業的數據本身就蘊藏著巨大的價值,上雲就意味著要把自己的數據開放給別人,如果上雲之後所獲得的價值增值,還不如自己貢獻的價值大,那為什麼還要上雲呢?
誠然,上雲無疑是順應未來發展趨勢的正確之舉,但是企業上雲之前,仍然應該想清楚:為什麼要上雲、要上什麼樣的雲、要解決什麼樣的問題、獲得什麼樣的價值。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做出正確的選擇,真正收穫價值。
人智怪
人智怪:人工智慧保羅一切,包打智能製造的天下
人工智慧的歷史,差不多二三十年一個輪迴,不斷循環往複。愚以為本輪人工智慧「騰飛」背後的真正推動力,其實是晶元技術的快速發展對CPU運算能力的加速賦能與可獲取數據量級的本質提升。說的通俗一點,就是今天我們能用的數據更多了,且數據處理的速度更快了。而我們則興高采烈地稱之為「新一代人工智慧」。
在這種條件下,以語音識別、機器視覺、機器學習乃至深度學習為代表的人工智慧技術,在很多領域能夠更好地輔助人類工作,例如,輔助醫生診斷、分析消費者行為等。但人工智慧在工業領域的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基於工業大數據分析,製造業企業確實已經能夠解決很多應用場景中的實際問題,例如,設備狀態管理與預測性維護、自學習質量檢測等。但人工智慧還遠遠達不到市場上炒作的「無所不能」的程度,因為製造業對「確定性、穩定性、可靠性」要求極高,「概率判斷」在很多場景下,都沒有用武之地。
一切單純為了炒作而設計或憑空想像出來的無法實際落地並為企業創造實際效益人工智慧應用場景,都應該歸為「人智怪」的範疇。
速激怪
速激怪:用了這個技術,可以加速發展、彎道超車
無論在哪個領域,都充斥著希望通過走捷徑獲取成功的人,工業領域自然也不例外,不少企業總是幻想藉助所謂的高科技實現躍進式發展,而「速激怪」恰恰就是利用這種投機取巧的心態出來作怪。
事實上,製造業具有較強的壁壘性,沒有良好的基礎和足以支撐進一步發展的積澱,即便有先進的技術支持,也很難有所突破,更不用說所謂的彎道超車。
先進技術的單點應用,或許可以緩解企業局部的問題,但如果從系統視角上看,整體效率未必有所提高。數字化與智能製造,都並非單一技術可解之題,甚至都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而是企業整體運營管理與商業模式的全面轉型升級,是需要企業管理層站在戰略發展的高度上協調統一、自上而下逐級推進的複雜系統工程,更加不可能一蹴而就。
對於製造業企業而言,無論是發展進步,還是轉型升級,都需要步步腳踏實地、辛勤耕耘,沒有什麼所謂的捷徑可言。彎道超車看似炫酷,卻易出軌。
尾聲
製造業轉型升級之路實非坦途,亦非朝夕即至。在這求索悟真的征程上,我們都是苦行者。而擾心歧路者的多個妖怪,其實也是來自我們被過度激發的期望。讓我們銘記這些年追尋的目標,這些一起打過的妖怪們,踏實踐行未來之路。
新書推薦
尋找製造創新的奧秘?《美國製造創新研究院解讀》上架啦。涉及14個先進位造領域的產業藍海,一一深度呈現。落實高質量發展的製造創新步伐,布局先進位造示範城市,加速產學研轉化,積極運營創新中心。他山之石,盡在京東、噹噹、亞馬遜、淘寶等各大網站一搜可見。
作者:黃昌夏(西門子數字化工廠集團數字化業務高級顧問,南山工業書院研究組成員,在數字化工廠、工業互聯網、企業技術戰略、智能製造市場發展與生態演進等領域具有獨到的見解,業界人稱黃小邪)
編審:林雪萍(南山工業書院創始人、北京聯訊動力諮詢公司)
推薦閱讀:
※機器賣了廢鐵價,車間出租竟比開工廠賺的還多! 中國製造業究竟怎麼了?
※製造業的未來:產品服務化
※來簡單談談什麼是模擬模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