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太平洋2的大機甲,為啥燃不起來?
「只要有機甲打怪獸就夠了!」
沒錯,
但也要看是什麼樣的機甲。
▲ 5年前,《環太平洋》的機甲讓我們熱血沸騰
雖然總說「只要看機甲打怪獸就夠了」,但是《環太平洋2》的機甲著實讓人燃不起來。
沒有了巨大機械那種獨特的遲鈍感和力量感,比起5年前的《環1》,就像一群閃閃發光、五彩斑斕的大號手辦,從隔壁變形金剛下班以後過來串場。
機甲,為什麼這種四十年前的幻想至今都可以令人血脈賁張,形成一種文化幾十年長盛不衰,甚至反哺現實,從真人電影電影到製造巨型機器人的企業。
人們對巨大機器人的期待到底是什麼?它的燃點到底在哪裡?
尺寸、防禦、戰鬥力……讓我們從幾個來方面考察一下「巨大機器人」世界的情況。
??
燃點1:大,大到喪心病狂
首先是尺寸,所謂「巨大機器人」首先要夠巨,夠大。
巨大的體型,巨大的質量,才是巨大機器人那無與倫比的存在感的基本保證。
▲ 歷代巨型機甲尺寸對比圖(不完全)
赫赫有名的紅有三身高16米,算上角也不到20米,在巨大機器人的世界裡僅僅算入門級:
▲ 紅有三為「紅色有角三倍速」的縮寫,一般指指在1979年上映的TV動畫《機動戰士高達》中的吉翁軍王牌駕駛員夏亞·阿茲納布爾(和他駕駛的機甲),一般指型號MSN-06S。
100米的戰神金剛只是中等身材:
1200米的超時空要塞:
▲ SDF-1 馬克羅斯(MACROSS),《超時空要塞》的主役宇宙戰艦,具有變形能力,下圖為戰艦形態。
3000米的猛大帥:
▲ 猛大帥(Metroplex),《變形金剛》里的巨型機器人,可變形成都市要塞和移動戰艦兩種型態。
以上都還不算太耀眼,1986年《變形金剛大電影》初登場的宇宙大帝,已經可以吞噬星球了:
更不用提天元突破這種,喪心病狂以光年計算的神經病尺寸……
▲ 天元突破紅蓮螺岩(天元突破グレンラガン),在只要有認知就能把東西具現化的超螺旋宇宙中出現。圖片背景不止是背景,它真的能整個星系拿起來當武器,感受一下這個尺寸……
當然這些都是遙遠未來,在宇宙尺度上作戰的大明星;讓我們看看比較接地氣,在近未來都市作戰的草根網紅們——
1988年的機動警察英格拉姆,設計標準以城市警務為主要功能,全高8米;偉大的擎天柱大哥,9米,著名SRPG遊戲《前線任務》中的真實系人形戰鬥裝甲7米到10米不等。
▲ 《機動警察》
看看現實的話,日本水道橋重工製造的KURATAS機器人全高3.8米,全重5噸,單人駕駛。
美國megabot公司的eagle prime機器人大一些,全高5米,全重達到12噸,雙人駕駛。
說實話,它們比起上面的機甲,小了不止一星半點。悍馬H2越野車全長5米,國產99a式主戰坦克全長13米——這兩台戰鬥機器人甚至擠不進主戰坦克的圈子,只能跟私家車混一混……
??
燃點2:兇殘的耐操程度
當然,並不是只要夠大就可以做一個合格的巨大機器人,還必須有足夠強悍的防禦力。
上文提到的英格拉姆和KURATAS,僅20毫米厚的普通鋼板裝配,也不怎麼牢靠,撞到汽油桶會抖,被空氣炮發射的棒球子彈擊中會抖,甚至正常移動的時候都要顫抖,實在是形同虛設,與人民群眾期待的強大防禦力完全背道而馳……
1990年的《機械威龍(robot jox)》,是很多觀眾接觸最早的機甲電影,音樂、剪輯皆可圈可點。
最值得一提的採用模型場景攝製,丙烯製作了1:100機器人模型,通過特技和鏡頭運用,將兩台戰爭機器的威力放大到相當令人印象深刻。
▲ 《機械威龍》拍攝現場,所有機甲均採用模型製作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這部90年代的影片在機械設計方面實在非常簡陋原始,也有很多不合理之處(比如駕駛艙裸露在一個極易被攻擊的位置)。
但這種原始、簡陋,恰恰讓人直覺的認為這台機器有著與其體積相匹配的防禦性能。
首先在外形上,機器人雖然體型巨大,但結構一目了然:軀幹、四肢,裝甲、關節以及有限的外掛武器,每一部分都非常明確,造型也突出了「堅固耐用」的特性。
比如最脆弱的關節部分,只是採用最簡單的軸承結構(至少看上去是那樣),並且非常粗大。以普通觀眾有限的生活經驗看來,最簡單的結構也是最耐用的結構。
▲ 《機械威龍》
其次,打鬥中沒有出現裝甲破碎零件到處亂飛的場面,兩台機器人想要擊敗對方,需要耐心的攻擊同一部位很多次才可能造成該部位損壞——這個細節讓觀眾對兩台機器人的堅固程度的認知提升到了理性程度。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戰場選擇在廣袤的戈壁灘,惡劣的自然環境同樣不動聲色地暗示它們那過硬的質量和性能——越野汽車的廣告總會出現跋山涉水的鏡頭,一塵不染的越野車能叫越野車嗎?
▲ 對比一下從戰場到機甲都光鮮亮麗的《環太平洋2》
??
燃點3:不可或缺的「戰損」
《星球大戰:帝國反擊戰》中登場的步行機All Terrain(即我們熟悉的AT-AT),那堅強的防禦力讓革命軍一度束手無策,常規手段根本無法與之抗衡。
▲ AT-AT的每次出現,都會令人顫抖。
不過AT-AT最值得誇獎的,還是外表質感——拋棄一切華而不實,色彩斑駁到粗野,油漆剝落,金屬裸露在外,甚至銹跡斑斑,強行將四個字塞進觀眾不斷放大的瞳孔:
鋼鐵之軀。
這,就是經過戰爭洗禮後的美。
▲《環太平洋1》的機甲特寫
動漫作品由於製作成本和工藝的局限,無法達到電影的視覺效果,但在表現巨大機器人的基本手段上遵循了相似的原則。
吉翁最著名的扎古外形敦厚,樸實無華,塗裝也只是普普通通的原諒色,但細節一絲不苟。左肩單盾甲板,粗壯的下肢,還有經典的單眼設計,處處展現出80年代對人形戰鬥裝甲最直觀的理解。
▲ MS-06II泛用型機動裝甲,俗稱「扎古2」,自一年戰爭以來長期擔任吉翁軍主力
之後吉翁所有的MS幾乎都可以看到扎古2的影子,只有卡碧尼是個例外——永野護追求的則是巨大機器人的另一種審美,開創了五星物語世界。
他的幻象系列以纖細典雅的貴族氣質著稱,但依然讓人一看便可感受到只屬於巨大機器人的堅不可摧。當然,這又是後話了。
??
燃點4:無需注釋的純粹力量
巨大機器人最大的意義自然是巨大的破壞力,這是大艦巨炮主義的自然延伸。
能夠驅動龐大身體意味著龐大的動力,龐大的動力加龐大的質量意味著龐大的破壞力,這是不需要任何注釋的最純粹的力量。
因為自身質量巨大,機器人的行動總是略嫌遲緩,動作也不似人類那麼協調,畢竟機器人沒有骨骼肌,機器人的行動原理跟人類完全不同。
讓機器人作出人類的動作牽扯的技術因素太複雜,尤其對於巨大機器人來說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 環太平洋1里的機甲,就是這種微妙的卡頓感!
這些戰爭機器想要獲得巨大的動能,可以採取的手段遠遠超過人類,能量轉換效率也遠遠超過人類——機器人想打出一拳,僅僅需要一組可以伸縮的機械臂,而不會像人類一樣扭腰、屈肘、送肩,並且承受手腕挫傷和指骨骨折的風險。
採用最簡單的機械原理,就可以直觀的感受到機器人克服自身質量,將強大動力轉化為恐怖勢能的過程。
1980年法國動畫《國王與小鳥》中,那台只會旋轉上肢和軀幹,以及左右正步走的巨大機器人,就是用這種不講理的純粹力量,一拳一腳認認真真毀滅了夏爾王國。
▲ 這台造型簡陋到有些滑稽的機器人毀滅了夏爾王國
它象徵著足以決定國家命運的暴力,之所以選擇巨大機器人這個形象,足以說明這種存在在導演保羅古里莫心目中意味著什麼。
對於無敵來說,任何修飾都是多餘的,它站在那裡,所有人都會認定他的無敵,不需要花費寶貴的片長告訴觀眾它如何無敵怎樣無敵為什麼無敵,那樣做反而是浪費大家的時間。
??
燃點5:功能決定一切
機器的本質是功能性,巨大機器人的設計必須符合所屬作品中的功能定位,水下作業的機器人造型跟宇宙戰的機器人造型肯定不同。
對現實常識的順應,同時也是對觀眾認知的肯定。
▲ 機動戰士高達系列裡的鐵球(Ball),能完成多種工程輔助任務,定位為中距離支援用兵器
▲ 星際爭霸系列的人族兵種SCV(Space Construction Vehicle/空間建築工程車),從事建築和工程工作,大家口中的「農民」就是它。(圖片作者:Mr--Jack)
從誕生之日起就天然從屬於科學幻想的巨大機器人文化,也毫不例外的應該遵循科幻創作的基本原則。
近戰機器人無疑需要更巨大的體型和更厚實的裝甲,中遠程機器人則會更靈巧迅捷,就像一支標配副本隊伍,有T有奶有輸出,分工明確合作愉快。
▲ 上文提到的《五星物語》,裡面有著神靈天照、超人騎士、魔法師等奇幻設定,堪稱機甲屆的「貴族」。
如果違背了常識,否定觀眾的認知,強行解釋在普通人看來並不合理的設定,就會讓人產生極大的違和感,從根本上否定這個設定,這就是高達粉自古以來分裂成真實系和超級系並互相鄙視的原因。順便說一句,筆者是真實系。
??
人形:燃點還是蠢點?
《環太平洋》的巨型機甲們,任務是對抗無數強大的怪獸。
▲ 我們要看的就只有機甲打怪獸啊!這種拳拳到肉的快感!(《環太平洋1》)
不得不說,《環太平洋1》的怪獸設計太過出彩(誰讓導演是吉爾莫·德爾·托羅呢!)據說一共設計了41頭怪獸,每一頭都做了嚴格的生物學設計,最後電影里出現了9頭。
▲ 《環太平洋1》的設定集,每隻怪獸都有著詳細的生物設定。(圖片來源:NNTVhunter )
問題來了,既然每一頭怪獸都嚴格遵守生物生理學,在現實自然界中都有跡可循,除了體型巨大,身體能力跟地球生物沒啥不同(為什麼可以固定蟲洞的先驅派出的怪獸連噴火龍都不如這一點也挺費解),那麼它們會不會有「天敵」?
▲ 《環太平洋2》出現了3隻怪獸,只會合體,放到頁游里也不違和。
▲ 真的不是山寨了《強殖裝甲》的超獸化兵布蘭凱三兄弟?
即使沒有,造一些食物鏈頂點的掠食者,機器猛獸啊,機器猛禽啊,機器蜘蛛螳螂食人花啥的,拿去懟怪獸,就算不立竿見影,也總好過被花式吊打的人形機器人不是?
仔細想想,人形真的有必要嗎?
人類的生理結構其實真的非常不適合搏鬥。雙足直立行走導致全身各種弱點——視野狹窄,頭部和軀幹完全暴露,肌肉骨骼皆孱弱不堪。
▲ 《機動警察》里英格拉姆的腳,對於機器人來說,強行模仿人類生理結構不僅沒有必要,更會無端提高故障風險。
以人類為藍本設計製造的機器人,在解決力量和耐久度之前,首先面臨走路的難題:
人類的雙腿放在整個地球生物界也是出了名的不實用,跑不快跳不高,膝關節過度複雜以至於成為中老年朋友最容易損壞的身體部件。
所以從實用角度出發,一台巨大機器人,無論什麼用途,都應該拋棄人形,採用輪軸、履帶、至不濟也要三足以上的多足行走設計。
▲ 《攻殼機動隊》,公安九科配備的多足思考戰車塔奇克瑪
《機動警察Patlabor》里出現了大量工程機器人,《攻殼機動隊》里,公安九科配備的多足思考戰車塔奇克瑪,是實用性的代表。理論上,這些「非人」的機器是最經濟的。
但無數影視動漫里,絕大部分都是人形機器人,巨大機器人=人形巨大機器簡直就是常識,是基本原則,是核心理念,要解釋如此反科學的現象,唯一答案大概只能是情懷了。
▲ 過度「擬人」,會破壞這種原始力感。反例如《變形金剛》,大黃蜂有生殖器會撒尿,這種擬人更是有些讓人反胃了。
??
實際上,人類對於巨大機器人的理解比我們想像的要原始的多,這是一種期待,期待能夠用最直觀的方式感知到那樣一個存在。
它是人類對工業力量無限信賴與崇拜的具現化,是人類對自己親手創造的未來的憧憬。
機甲的存在並不符合科學發展的規律,因為從實用性來說,「人形」沒有必要,「巨大」的成本也遠遠高於實際價值,但它的一切細節又絕對遵循科學——至少符合我們用常識堆砌出的想像中的科學。
它就是這樣一個矛盾體,正如人類一樣。它擁有人類渴望擁有的一切:理性,力量,征服自然,以及最重要的,完全受人類支配。
這才是我們想看的大機器人啊!
?? | 關鍵詞 | #機甲# #環太平洋2# #大機器人#
?? | 責編 | 蘇小七
?? | 作者 | 錫兵
推薦閱讀:
※框談國家隊第8話:02實在是太棒了!
※框談國家隊第12話:來首《トリカゴ》壓壓驚
※M.W.G.——超大型武器單元
※《高達00》唯獨沒有他的模型,竟是因為得罪了萬代?
※從《環太平洋》盤點那些年我們看過的機甲動漫
TAG:環太平洋:雷霆再起電影 | 機甲 | 機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