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國語言商戶指南的商場一般不會差
繼續東京行後遺症,作為職業病,工作和生活融為一體的我們,出行逛店,逛店拿商戶指南是正經事。而在日本由於商業的發達完善,加上眾多國外消費客,因此少不了多國語言服務。中文導購是百貨商場的標配,而絕大多數商場也都會有齊全的多國語言商戶指南可供選擇,且家家戶戶都有充足的供應量。
日系的秩序美學在GINZASIX的這個畫面得到完美展現,遠處那個展架就躺著商戶指南和DM。
我們由於不懂日語,因此拿的基本都是英文版,??是部分商場。
可怕的不是這類商場都做了多國語言的商戶指南,可怕的是這些不同的商場同一種規格商戶指南的尺寸竟然都是一致的!
??是之前理出來的犬牙交錯版
這一丟丟小細節,同樣也是秩序的體現,如同街頭廣告牌,做不到完全一致但局部規格的統一就顯得雜而不亂。
回歸主題,日本商場做多國語言版商戶指南,有主觀的長期高度發展的自身要求,也有多元化顧客來源的實際需求。
那在我們身邊有沒有在做此事的案例?
最近看到虹橋南豐城就是,當然應該不是唯一,但確實我看核心商圈主流商業項目比較多,並沒有這方面的騷操作。
虹橋南豐城除了正常的商戶指南外,還特推有日語版本,原因相信大家也都能理解,因為該商場所處虹橋商圈有眾多日本居民作為消費群體——一直在調整的金虹橋甚至還做了個J-Town,但做手冊的似乎只有南豐城一家,這也就是把細節體貼貫徹到實處了。
設計規格上,日語版為更簡易的折頁,內容方面,也稍微閹割了些,但從上兩張圖看,最核心的樓層指南得到了完全移植。
個人認為不同的商業項目有不同的消費者需求,國情不同,我們商場的退稅通道利用率基本也是沒有,因此做多國語言的商戶指南並非必須或者是值得標榜的價值體現。畢竟這也會牽涉到各種成本,且實際性價比未必高。
但正因為如此,也就反證了類似南豐城這類店以消費者為導向的運營方式。因為不必要,但它做了,那就一定是因為部分特定消費端有這個需求。
並不是大多數喜迎各國賓客的商場都會做多國語言的商戶指南,但即使利用率不高卻還是會為少數特定消費群體作定製服務的商場一般不會差。
這個系列還有:
能讓人產生我經常去打卡錯覺的商場一般不會差
能拍走心宣傳片的商場一般不會差
智能信息化做得好的商場一般不會差
尊重員工的商場一般不會差
有家庭衛生間的商場一般不會差
用心做微信二維碼的商場一般不會差
有自己卡通形象代言人的商場一般不會差
會做點統裝的百貨商場一般不會差
圍板做得好的商場一般不會差
推薦閱讀:
※一年時間美羅城一層又調整了
※浦東商業搞事年:陸家嘴中心(上篇)
※魔都商業半月簡報(18年1月上)
※前天剛聊了商戶指南話題,這回浦東嘉里城把紅包都給做進去了
※現代百貨 × Smiley,充滿笑臉的商場你見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