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求學之五】風從南洋來
大抵在300年前到400年前,下南洋的華人沒有想到會有一天,他們的後代和他們相同血脈的同胞們坐在一起,吃火鍋。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竟是他鄉之客。」不知三四百年前,那些流落在南洋的華裔祖先是否都有如此感慨。或為經商,或為謀生,或為逃難,一批又一批地選擇離鄉別井或被逼漂泊異地,他們的血淚史與中國的歷史緊緊相扣。如今,在和平的年代裡,這些華裔的後代已經成為他國合法公民,多半過著安逸的日子。
馬來華人,這樣一個群體在華語文化圈內,更有特殊屬性。他們有些人的英文可能說得比中文好,從小在三種語言(馬來語、英語、中文)的切換中長大,在世界大部分地區都能遊刃有餘。只有等他們開口一字一頓地說中文的時候,綿軟的語調像是一種溫柔而堅定的堅持,百年光影,好像什麼都沒有變,屬於中華民族的,都在。謙卑而耐心、柔和而知禮是我對馬來華人的第一印象。大部分馬來華人衣著樸素乾淨絕不粉飾誇張,女性化妝的概率遠低於泰國、日本、韓國,但是總是乾淨得體,男性亦是乾淨大方,讓人想到「少年氣息」,有很多老輩的華人還頗有一些儒雅之風。
和我年紀相仿的華人,大多是第四代甚至第五代移民了,在這個華裔、馬來人、印度裔長期並存的國度,由於宗教、文化、飲食等差異和政治因素,到今天,這三個民族仍然是渭涇分明地存在。馬來華人吃的還是中國菜系、或者娘惹菜,甚至唱的歌都是華文老歌,或許有時候一開口忘記了中文怎麼詞怎麼表達還需要用英文說出來,但依舊穿著盛裝照全家福過年、能理解「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俠義、能讀懂「黛玉葬花」的善感......我開始感覺到一種文化的力量,那是超過語言的更感性的感知體系的總和。而中華文化,在我來到馬來西亞以後,才漸漸明白它的深遠、厚重,它像原始的、根植在祖先記憶里在基因和血液里傳遞下來的因子,絕不可能輕易抹掉。
中華文化在馬來西亞,保存到現在,與幾代華人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馬來西亞華人公會的創始人陳禎祿曾說「華人若不愛護華人的文化,英人不會承認他是英人,巫人也不會承認他是巫人,結果,他將成為無祖籍的人,世界上只有豬牛雞鴨這些畜生禽獸是無所謂祖籍的,所以,華人不愛護華人文化,便是畜生禽獸」。細數當今世界,除了中國以外,華文保留得最好的也只有馬來西亞了。
在英政府統治期間有大部分土生華人從事國家行政和公務員職位。由於長期和英國人交往,有很多土生華人皈依基督教,並也被稱為「Kings Chinese 」(國王的華人)同時也效忠英女王。 由於土生華人「土生土長」的身份又受到英政府的重用,幾代人的努力後,他們生活基本上已經屬於富裕,再加上天生勤奮、頭腦靈活,有些經商也是順風順水,很快,華人群體在馬來的影響力已經超出了馬來政府的管轄能力。
華人朋友Jason告訴我,在他們的父母尚處幼年的時候,爆發過大規模的「屠殺華人」事件,那些眼紅的馬來人挑著大刀,衝到華人聚集的住所,見到華人就殘忍地砍頭,那是從吉隆坡開始波及全馬的「屠華」。Jason的爺爺奶奶把Jason的父親載到海上才逃過一劫,有些被激怒的華人將晾衣竿削成尖銳的刺刀與馬來人對抗。整個城市都瀰漫著血腥和恐怖的氣息。最終,華人在政治上妥協了,至今,華人的政治地位都不高,但是,安居在這片土地上富裕而雲淡風輕地生活也何嘗不是一種幸福?華人自己辦學校,華人的孩子讀著華小,學著方方正正的漢字;華人自己開診所,中醫在這片土地方興未艾;華人自己開餐館,不油不膩不辣的閩南菜在這裡大行其道......想起陳禎祿的另一句話「失掉自己文化熏陶的華人,絕對不會變得更文明。一個人的母語,就像一個人的影子,不能夠和他本身份離。」
我問Jason,馬來政府這般刁難,你們愛國嗎?他和他女友的回答都是「愛國,不愛government」。
Jason為室友大新號脈
致不同國籍,卻流著相同的血液的我們。
謝謝看到最後的人
推薦閱讀:
※請問大家有關龍目島的簽證和林賈尼火山報團問題?
※在吉隆坡機場轉機,凌晨12點到早上8點這段時間,如何殺時間?
※去馬來西亞吉隆坡自助游,有什麼需要注意的?
※第一次去吉隆坡應該吃什麼?先去這5家香蕉葉飯主題餐廳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