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九十四,華人的不老傳奇

文/漠雨

今天,金庸老先生九十四歲了。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3月10日,成為武俠迷們一個心照不宣的節日。而自16年,馬雲大舉為金庸祝壽,更多的人也知道了這一天是金庸老先生的生日。

很驚訝吧,馬雲是金庸的極忠實粉絲,還邀上王菲唱過一首《風清揚》——那是個出自《笑傲江湖》的人物。

金庸老先生的粉絲可謂多矣。無論是政界的鄧小平爺爺、還是商界的馬雲,無論是文學界的莫言,還是學界中許多大陸、香港、日韓、美國、加拿大的學者們,都是金庸忠實擁躉。而最能表徵影響力的,還是在於千千萬萬的尋常百姓。古人有稱頌柳永的句子,千年後才有金庸並一提:「凡有華人處,皆有金庸小說」。

而走出國門,也是如此。

金庸小說因為翻譯難度與理解成本,在歐美的通俗讀者中並不出名——這也是因為經濟基礎的差異,使得西方文化尚處於強勢輸出期。美國人可大都不看有字幕的電影。

但西方的學者中,金庸的影響還是足見證明。美國便曾在洛杉磯舉辦金庸小說國際研討會,英國劍橋大學與英國皇室,法國文化部等,也都曾授予金庸文學榮譽勳章。而近日來,英國出版了射鵰三部曲的英文版,倒不知後情如何。

而在本土的儒家文化圈裡,金庸便是一時無對罷。無論日韓、還是東南亞諸國,都一度大熱,出現過大量研究者:比如某國便有人論證楊過是韓國人(划去),而日本甚至因為張紀中幾版金庸劇的播出時段,有「金庸日」的說法。最出名的,大抵是越南的政員們,有一次互相攻擊對方為「左冷禪」、「岳不群」,足見卓越。

金庸先生的粉絲如此之多,我只是不如何的一個,對金庸小說沒有研究或見解,更沒有與金老爺子的私交。

但忍了一天,到十點多,還是忍不住快筆寫下這篇粗疏的文章,談談心底的一種愛。

——————————————

金庸先生的本名是查良鏞,不是香港人,而是浙江海寧人,家世淵源甚深。祖上是百年的望族,而徐志摩、穆旦、錢學森、瓊瑤等,俱與金老爺子有親戚關係。

五十年代,金庸跟隨大公報來到香港,竟無意躲過一場浩劫——而他父親是因此死了的。五五年,金庸開始創作小說,一出手就是《書劍恩仇錄》。而在此之前,他並不出名,雖然就已經改編過幾部由夏夢女士主演的電影,拿過金編劇的獎。

彼時的香港市民,如何料到,這將是一個傳奇的誕生?

金庸連續寫了十七年小說。日更!有人算過,其間大概只休息過一個月,叫倪匡代了筆。天才已經夠可怕了,何況勤奮呢?便譬如,五六年12月31日才連載完《碧血劍》,五七年1月1日便開始創作《射鵰英雄傳》!兩部作品的飛躍已經讓人難以置信,對比多少拖更作者比如喬治馬丁老匹夫一流,實在艷羨得泫淚。而最讓人難以置信的是,金庸還在這個過程中,把《明報》辦成了香港最大的報紙之一,並一手寫小說,一手寫社論,以致還參與過香港基本法的起草。到後來,由江總書記接見時,江總書記甚至主動對這些社評表示過讚揚。

七二年,金庸封筆,全心投入到報紙運作中。倪匡便說,他大概是中國古往今來的文人中,第一次如此成功地致富的人。挺萌的是,金老先生沒有表態,過了幾天才找到倪匡,說他翻了書驗證,確實如此,可愛極了。

金庸果真再未創作。他曾提及過想重寫卅三劍客傳,想寫陸遜和東吳,構思過《倚天屠龍記》後面的故事走向、《雪山飛狐》的七八種結局,然後都沒寫,氣死我了。

但金庸也從未停止對文學的追求,他對自己的作品大改三次,從連載版到初次發行,八十年代的三聯版,2001年的新修版,比曹雪芹少兩次,比曹雪芹多十年。

——————

現實中的金庸,沒什麼大俠的洒脫氣質。是個有些商人氣質、目光寬厚且狡黠的知識分子形象。

但我還是很喜歡金庸,敬重他的人及小說,明白他有在堅持一些善良。我由金庸小說在網上認識了許多人,並真正體會到一個詞,明白如何算是「津津樂道」。

此前此後,我有看過一些作家的作品,雖然慚愧其少與囫圇,但也有過一些徹骨透魂的體驗。但這些作家,我卻從沒有拿出來談論的慾望——無論他是馬爾克斯、托爾斯泰還是海明威。

很多人似乎都是這樣,我們都只愛談論金庸。

明明世上的文學大師很多呀,便譬如在文學審美上、和金庸一個路子的沈從文,就比金庸深刻優秀一些。沈從文也喜歡寫少女、甚至也似有點少女崇拜,我們卻更願意談小昭或郭襄,而不是翠翠或蕭蕭。

於此,我想妄言一句,金庸小說永遠也不該得諾貝爾獎,但恐怕卻是這些大師中最好看的,而且文學性、深刻性也有獨到之處,頂多是沒有多少的文學手法、思路上的創新,處理還是十九世紀的經驗。但現階段,我們對金庸小說,似乎還是有點偏見、不當高估和廣泛低估。

但我畢竟沒有細緻研究過,不敢多言,還是只談談我自己。

——————

我初讀金庸,是高三。像是余華說的,那是段極度愉悅的體驗。我們走進一片自成一派的世界,有紛繁登場的極傳奇、卻又頗為真實的人物,有西方通俗小說不具備的極快節奏的情節發展、與欲罷不能的各種轉折,有大量的可供探討的社會現象隱喻與豐富的文化細節,以及我個人最喜愛的、金庸小說中豐富而澎湃的情感。

金庸小說最特別之處,恐怕便在於莎士比亞戲劇一般的廣博,幾乎所有類型的人物、人與人的關係,他竟然基本都寫到了,我常常想裡面的愛恨情仇。

當時我讀得很快,快到有一天,我忽然發覺我竟然已經讀完了。那是個下午,我不得不告別那些精彩的人物與生活,滿懷不舍與失落,面向窗外,看見陽光與沾了灰塵的落葉,落在一條無趣的長街。

我很希望我從沒有讀過金庸小說,這樣我就沒有現在的很多後悔,能夠充滿期待與未知地,新讀一遍。當然,這種後悔很快讓我發覺了一些新的好處,那就是重讀金庸的作品依然有一種快樂,聽別人討論,也常常讓人覺得自己並沒有真正讀過。

金庸小說是值得多讀,也值得讀全集的,他的文筆是中國作家中最偉大的一批,他的小說技巧博納古今,幾近是十九世紀以往的集大成者。偏偏他一面有文學追求,一面又懂得市場。而大陸經歷文化斷層的歲月里,反而是金庸、香港,一定程度上承接起了我國古代的燦爛文化。

金庸的很多好處,都是許多嚴肅大家難以具備的,他們的小說我也很喜歡,但真沒金庸好看,很難那樣妙趣橫生,其中的很多,也並不值得讀全集。金庸批閱近二十載的水磨功夫,真是難得。

當然,我絕不是要捧殺金老啊,囧!

—————

現在,金庸小說,已經由暢銷書變成了常銷書。熱潮在退,但我想金庸就像四大名著一樣,會一直流傳下去。便像陳洪教授所說,金庸小說,五百年後水滸傳。

很難相信,那麼多人物、比如郭靖黃蓉、東方不敗、令狐沖、韋小寶等等,那麼多成語、比如情深不壽、華山論劍、左右互搏、剎那芳華等等,都出自金庸小說,並深深地融入進我們的文化,如空氣一般。

當然,我不關心五百年後,我只想今生今世能得一份金老的簽名,就像莫言曾經討過的那樣。但這似乎已經不可能了。九十四歲的金庸,近些年來已經不再見客,而今年也沒有舉辦生日。

我所怨恨的沒寫的《東吳傳 》一類書不見得能有,金老爺子當年所說的還有一次新修恐怕也不能夠。

金庸畢竟只有十五部作品。當然,也有些別的好書我願意推薦給您:比如《劍橋簡明金庸武俠史》(惡搞向的好玩作品),比如傅國涌的《金庸傳》(十分全面有趣),比如陳平原的《千古文人俠客夢》、嚴曉星的《金庸識小錄》(真正優秀的學者作品)。

但金庸老爺子的影響,恐怕一直都在,並將長期持續下去。十五部書,現今已經足足拍攝了一百三十多部影視作品,連《飄》一類名著也不能比,而且,竟似乎比《西遊記》及其衍生作品都多。(這點很難查證,豆瓣上的數據是這樣)。但金老爺子早已經不管這些咯,他是個老人,而不再是個名人,好好地度著自己生活、不需要再對公眾、讀者有什麼交代。我等雖艷羨,卻不該有任何打擾的意思。

這也是我起初為什麼不打算動筆的緣故。但出於一層對老人的祝福的意思,我又趕在今天的最後一個小時里,寫下這篇文字。很多數據因此是沒有查驗的,抱歉。

不過……所以大家也都知道了吧,近年來(似乎是大鬍子神鵰以後)金庸劇的糟爛,早就和金老爺子無關了。版權是專門有個團隊在打理,內容金老爺子也不會看。所以無論新笑傲江湖多麼爛,「共建和諧江湖」的話也傳不到查老爺子的耳朵里了。

大家大可放心他能開開心心、安享年歲,卯足了活,活到仙福永享,壽與天齊!

(神龍教式舉手==)!

(居然沒找到那張圖片,囧)


推薦閱讀:

負氣少年楊過|金庸人物點評第六彈
三個女人一台戲 七個女人鹿鼎記
金庸、古龍、梁羽生、瓊瑤,你更喜歡誰的作品?
從滅絕師太的遺命說起,探尋黃蓉最後的遺產,發掘倚天屠龍記中的殘忍陰謀
再讀金庸,聊聊男人與女人

TAG:金庸 | 武俠 | 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