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串流音樂時代,我為什麼還在堅持使用 iPod nano 聽歌

謝幕

We used to have it all, but nows our curtain call

So hold for the applause, oh-o-o-o-oh

And wave out to the crowd, and take our final bow

Cause its our time to go, but at least we stole the show

Stole the Show - Kygo, Featuring Parson James

2017 年 6 月 28 日,我在閑魚上買下了一台第七代 iPod nano(以下簡稱 nano 7 或 iPod nano 7)。

2017 年 7 月 27 日,蘋果悄然撤下 iPod nano 與 iPod shuffle 的介紹頁面與購買鏈接,在售的 iPod 僅剩下 iPod touch 一款。

這也意味著,nano 與 shuffle 代表的傳統 iPod 產品線, 被蘋果正式取消;而第七代 iPod nano,也成為了 nano 系列的最後一款產品。

我並非對 iPod nano 系列有什麼特殊的感情。當初選擇購買這台 iPod,僅僅只是因為原先的 iPod touch 5代意外遺失,而 nano 7 容量較大且價格適中而已。萬萬沒想到的是,當我拿到它的時候,傳統 iPod 的壽命也進入了倒計時。

不過,就其本身而言,nano 7 倒算得上是一款十分有趣的設備。

作為少見的使用多點觸控作為操作方式的傳統 iPod,nano 7 在第六代的基礎上微微增加了屏幕尺寸。但這塊僅 2.5 英寸的顯示屏,也意味著機身的整體大小並未脫離「nano」一詞的原意(納米、毫微級)——與之相比,當下動輒 5 英寸以上的手機,都顯得有些過於龐大了。

不過,其採用一體成型設計的陽極氧化鋁機身,依舊保留了蘋果產品慣有的精細以及緊湊感。而僅 5.4mm 的厚度與 31g 的機身重量,令其在外出攜帶時幾乎毫無存在感。

當將其拿在手中時,nano 7 更像是一件精巧的玩物。畢竟,帶在身上的數碼設備體積一個賽一個大,屏幕面積也是突飛猛進;突然蹦出這麼一個小玩意兒,感覺還有些「反差萌」。

與前代相比,nano 7 新增了一些從未在傳統 iPod 產品線中出現過的特性 —— 比如說,對藍牙的支持。也正因此,nano 7 的機身上出現了類似蜂窩網路版 iPad 的塑料區域,以讓它順利接收無線訊號。

除此之外,nano 7 還是第一台也是唯一一台使用 Lightning 介面的傳統 iPod。從使用配件的角度考慮,現在 Lightning 介面顯然要方便很多;就算在外急需充電而沒帶數據線,也能更快找到解決方案 —— 畢竟滿大街都是 iPhone。相比之下,舊的 30 針介面實在是四處難覓啊。

(什麼,你還在用 iPhone 4S?打擾了...)

就工業設計來說,比起前代「帶屏幕的 iPod Shuffle/偽 Apple Watch」,nano 7 給我帶來的第一印象更接近於第二代 iPod nano(以下簡稱 nano 2)

我曾經擁有過一台黑色的 nano 2,nano 7 與它一樣,看上去更加方正平整,像是一條巧克力 —— 可惜的是,這台 nano 7 並不是黑色的。不然,這兩台機器擺在一起,似乎也有種意外的傳承感。

仔細一想,從 Click-Wheel 到 Multi-Touch, 整個 iPod nano 系列的進化,似乎也見證了 Apple 的「i 字頭」移動設備們在操作方式上的變遷。

作為系列的謝幕之作,nano 7 以一種更接近於 iPhone 的外觀形態,向人們鞠了一躬,就此退隱;說來還有點諷刺 —— 似乎正是由於 iPhone 的誕生,iPod 才被漸漸邊緣化的。

只為音樂

Let the music in tonight

Just turn on the music

Let the music of your life

Give life back to music

Give life back to music - Daft Punk

在當下,一台 iPod nano 7 能做些什麼?

由於使用了多點觸控作為主要操作方式,iPod nano 7 也選擇了一套看上去很像 iOS,用起來很像 iOS,但的確不是 iOS 的操作系統。

nano 7 的 UI 界面風格還停留在 iOS 6 的時代,那時候的 Apple 還崇尚擬真化設計;啞光的「正在播放」界面、金屬拉絲的音量滑塊、水晶狀的按鈕,以及藍白相間的菜單項目......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這些設計元素,有那麼一點兒「懷舊」。

註:由於 nano 7 的系統不支持截圖,故只能依靠手機屏攝 + 後期修整的方式呈現系統界面,畫質較為粗糙,還請諒解。

與採用 Click-Wheel 的 iPod 型號相比,nano 7 的附加功能要少很多;例如通訊錄、備忘錄、日曆之類的 PDA 功能都被砍掉了,時鐘應用取消了鬧鐘功能,也沒有任何內置遊戲。

內置的 iPod + Nike 應用可以當作一個基礎的計步器使用(即使你沒有綁定 iPod + Nike 套件)。但說實話,當下的智能手機中計步器好像已經成為了標配,用它來記錄步數,實用意義不大。

你也可以用 nano 7 觀看視頻 —— 前提是你願意的話...

首先,要找到 nano 7 能夠播放的視頻就已經非常麻煩了,絕大部分的高清視頻 nano 7 都不能直接播放,還得經過轉碼等一系列操作之後才能正常觀看。

而好不容易找到能播放的視頻之後,你就會徹底明白「再也回不去了」這句話的涵義。說真的,何必要在一塊 2.5 英寸的屏幕上看視頻呢?看習慣了「視網膜顯示屏」之後,再用它看視頻,簡直就是對眼睛的折磨。

不過,縱使它的功能再少,也並不會對我產生什麼影響 —— 畢竟那些附加功能,現在的手機都能比他做得更好。

先說一下我個人的情況:我從 2009 年開始,一直使用 iTunes 作為我的主力音樂播放器與音樂管理軟體。整個資料庫曾有過意外遺失的情況,但後來也學會了進行備份。從舊 DIY 台式機到現在的 2017 款 MacBook Pro,就這麼一直用到了現在。

對於 iTunes 來說,最好的伴侶就是 iPod。雖然很多人不太能理解「同步」這個邏輯,但是就我看來,直接在 iTunes 里整理好播放列表,插入 iPod 之後就能自動傳輸歌曲並更新播放列表的體驗,要比將音頻文件從文件管理器中整理好了再手動拖拽至播放器磁碟好很多。

而且,我可以直接在 iTunes 這一個軟體里完成音樂的播放、管理與傳輸操作,「同步」則可以保證我在電腦上的音樂體驗,也能無縫轉移到 iPod 上。因此,我一直都選擇 iPod 作為外出時的主力音樂播放器。

我過去使用的,基本上都是 iPod touch 系列,但也買過數台傳統 iPod,例如 iPod shuffle 和 iPod nano。可以說,這次的 nano 7,是我第一次將傳統 iPod 當作主力音樂播放設備。


在當下使用傳統 iPod 聽歌,會有一些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比如說,音樂文件的獲取。

過去使用 iPod touch 時,由於其採用了 iOS 系統,很多流媒體服務都能在其上使用,包括自家的 Apple Music。

但對於 iPod nano 7 來說,流媒體服務這條路算是徹底斷絕了,就連自家的 Apple Music 也不支持將離線文件同步至傳統 iPod 上。因此,怎麼尋找適合 nano 7 的本地音樂文件,是得花上一番心思的。

就我個人而言,nano 7 的音樂來源主要是以下幾種:

· iTunes Store 購買

· 音頻 CD 導入

· 國內音樂服務下載

· 其他來源

先說第一種,直接從 iTunes Store 購買。

iTunes Store 內建於 iTunes 之中,只要登錄的賬號地區支持 Store,就可以直接購買音樂並下載至 iTunes。這或許是最方便的一種正版音樂獲取形式,而且,歌曲信息規整,也絕無任何版權問題。

這種方式的音樂獲取成本較高,一張完整的錄音室專輯大約在 10 美元上下,單曲一首 1.29 美元,如果你習慣了國內花十幾塊隨便聽隨便下的體驗,iTunes Store 的開銷可能會讓你覺得相對要多一些。

這裡給一個小提示:iTunes Store 和 Steam 一樣,也會偶爾放出各種特價折扣活動,其中包含的不乏一些熱門專輯。如果趁特價時購入,可以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多多關注 iTunes Store 的首頁和分類,就能獲得不少這樣的折扣信息。

第二種是從實體音頻 CD 中導入。過去我有買「洋垃圾」進口 CD 的習慣,現在似乎「洋垃圾」要逐漸走入歷史了,不過對自己喜歡的歌手,我也會偶爾買上一張實體 CD;當然這些 CD 內容,最後都會導入至 iTunes 之中。

導入實體 CD 的好處是能選擇生成 iPod 可以直接播放的 Apple Loseless 音樂格式,理論上能提供更好的音質。唯一的問題是,現在的電腦上已經四處難覓光碟機了,想要將 CD 導出為數字格式,要麼購入一個外置光碟機,要麼像我一樣,保留一台自帶光碟機的舊電腦......

第三種,是從國內的各大音樂服務上下載音頻,比如說我個人非常喜歡的網易雲音樂。

這種方式的成本較低,大部分時候,你只需要每月花十元左右的價格訂閱會員資格,就能直接下載到 320kbps 的 MP3 音頻。有部分音頻甚至還提供無損格式的文件下載,這些無損文件也可以導入 iTunes 並轉換成 Apple Loseless 供 iPod 使用。可以參考少數派上的這篇文章:我的 iTunes 音樂庫管理流程。

最後,音頻文件還可以通過一些其他方式獲取,像是 Google Play Store 之類的其他音樂商店,以及......

總之,忠告:Dont Steal Music!

對於非 iTunes Store 渠道獲取的音樂,我通常都會將它們統一轉換為 AAC 格式,然後參照 iTunes Store 上的信息修改音樂信息,包括年份、類型,以及插圖等。一般情況下,我會通過 iTunes Artwork Finder by Ben Dodson 尋找來自 iTunes Store 的高清封面圖,只要 iTunes Store 上有售的音樂,都可以利用它獲取最高可達 1800x1800 像素尺寸的封面。

至於 iPod nano 7 本身的聽歌體驗,個人感覺搭配 EarPods 時與之前的 iPod touch 甚至 iPhone 都幾乎無異 —— 畢竟我是木耳。新增的藍牙功能,倒是方便不少;以我的使用經歷來說,它可以直接與多款包括藍牙耳機、音箱在內的各種音頻外設連接,沒有遇到太多的兼容性問題。

在寫這篇文章時,我甚至發現有人將 AirPods 連接上了 nano 7,也算是新舊結合了。(笑)

nano 7 上的音樂應用邏輯接近於 iOS 6 上的音樂,與 Click-Wheel iPod 相比新增了在本機添加播放列表的功能,但去掉了通過字母檢索音樂,對此我還是頗有微詞的,畢竟這樣一來,要查找音樂就麻煩很多了。

在播放界面上,nano 7 也就是一個縮小版的 iOS 6 音樂應用,各種元素都幾乎一致。而且,nano 7 還可以顯示歌詞。

要讓 nano 7 顯示歌詞,需要先在 iTunes 的歌曲信息中插入歌詞,但是一個一個編輯實在是件麻煩事。好在,藉助 LyricsX 的「寫入歌詞到 iTunes」功能,可以省去很多查找和寫入的功夫,而且對於外文歌曲來說,LyricsX 還能選擇是否一併寫入翻譯。

nano 7 上也有暨如均衡器和「搖動以隨機播放」之類的東西,但更有趣的是,nano 7 支持類似 shuffle 上的 VoiceOver 功能!只要在播放時長按線控或是機身上的「播放/暫停」按鈕,就可以聽到歌曲的曲名與演唱者信息。雖然不太明白一個帶有屏幕的音樂播放器為何需要這個,但提供了也是聊勝於無吧。

如果聽歌聽膩了,nano 7 上也有 FM 收音機,並且可以提供暫停和倒帶功能,聽聽播客也是可以的。

總之,如果你只打算用 iPod nano 7 聽歌,那麼它可以很好地擔當這一角色。可以說它是一台完全為了音樂而生的設備,其他的功能,都只是「錦上添花」罷了。

光就聽音樂而言,nano 7 是一台近乎完美的 iPod,它完美地滿足了我的需要。

但現在,還有多少人需要一台「只能聽歌」的設備?

永遠

No matter what you say or what you do

When Im alone, Id rather be with you

Forget these other others

Ill be right by your side till 3005, hold up

V.3005, Childish Gambino

我本想著在文章中提一提訂閱制服務為何會復興,但是這好像已經偏離了這篇文章的主旨,畢竟,我想說的,還是為什麼我會堅持使用 iPod.

為什麼?

說來好笑,其實我也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我並不抗拒流媒體,我本人就是網易雲音樂的忠實用戶,也訂閱了 Apple Music,手機中一直裝著這兩個客戶端,雖然我用手機聽歌的次數,實在是屈指可數。

其實這麼多年來,我在出門時都會隨身攜帶手機 + iPod;用一台單獨的設備聽歌,這彷彿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要說好處,也是有的;nano 7 可以提供極其持久的續航(官網數據,連續播放音樂時間可達 30 小時),這讓我幾乎不用時時都為它充電,也可以保證在手機電量低下時,依然能愉快地享受音樂。

另外,iPod 的存在,也讓我不需要為了音樂而騰出手機的空間。畢竟,光是各種照片 + 視頻就已經佔據了手機相當多的容量,而將一台 16GB 的 iPod 塞滿,裡面的歌曲能保證我連著聽兩天也聽不完,左聽右聽也不容易聽膩。

以上這兩點,對於網路不暢的時候極其重要。畢竟,縱使流媒體上的歌曲庫再大,連不上也只能兩手一攤了。去年暑假時,我乘高鐵從廣西到北京,這台小 nano 7 很好地陪伴了我長達 10 小時的旅途。

縱然,以現在的眼光來說,iPod 有很多固有的缺點。比如說,它不夠 Hi-Fi,它的性價比不夠高,等等。

但是,我想,我還不會那麼快放棄 iPod......我仍然習慣於將成百上千首歌曲帶在身邊時的那種「安全感」;習慣於只要我想聽,就可以瞬間播放的愉悅感。

大概,這也是一種莫名的「情懷」吧。

我的情況並不適用於大多數人,畢竟現在還在用 iPod 的,本身也算得上是一類「少數派」了。不過,這個「少數派」,我可能會一直當下去...直到 3005


推薦閱讀:

如果只有512M或者1G空間的MP3,你會存什麼音樂?
iPod Classic什麼時候換Lighting介面?
拜亞DT990(32ohm)用iPod Classic直推效果怎麼樣?
「ZEXAL | 隨筆」iPod 的「原罪」

TAG:iPod | iPodnan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