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花開:北條的治世,幕府自有其特殊國情在
公元1224年,鎌倉幕府執權北條義時猝死,享年六十二歲。
北條義時被後人認定是弒殺將軍源賴家的元兇首惡,加上承久年間攻伐京都,與朝廷作對的事迹,他在歷史上的風評夙來是形同操莽,堪比董卓。史書說他「外示忠厚,內極陰狡」,「及承久犯闕,廢立天子、進退大臣」,「國家大柄,悉歸於鎌倉」。歷代天皇攝政好湯好水好好和起來的一張大餅,全落到這伊豆土豪的口中,白白叫旁人紅眼咂嘴,聞得著香只是吃不著味。
義時死前循例出家,法號「得宗」,自此北條一族的嫡流便自稱「得宗家」。
北條義時的長子泰時深受父輩喜愛,得到眾多老哥們的擁戴。然而義時晚年昏聵,叫後妻伊賀氏頻頻吹動枕頭風,又開始寵溺起與後妻所出的子嗣北條政村。等到義時死去,伊賀氏聯絡兄弟伊賀光宗和女婿一條實雅,試圖擁立政村搶奪鎌倉執權的寶座。
值此危難之際,深居幕後的尼將軍北條政子出面拜訪幕府重臣三浦義村,懇請義村收拾人心,支持北條泰時就任執權。三浦義村叫北條政子的誠心打動,立下誓言效忠泰時。而後北條政子帶著年幼的將軍九條賴經移居泰時的屋敷,有力御家人紛紛前往參覲隨侍。見此情狀,伊賀氏別起爐灶,另立中央的陰謀煙消雲散。北條政子任命文臣首腦大江廣元為仲裁,將伊賀氏、伊賀光宗以及一條實雅三人流放遠國,北條政村居家謹慎,四人團伙就此處置完畢。
不久以後,北條政子與大江廣元先後去世,而此時的幕府已經順利交接到了後一輩的手中。
北條泰時與器宇軒昂的先輩相比,性格可說是相當的低調現實。他所理解的政治,是建立在穩健的法度之上,同時又不失人情的人間世界。換成現代的話說,便是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兩者相輔相成,兼容並蓄。古往今來的上位者,能有這樣的認識已屬不易,真正身體力行的恐怕也就屈指可數。更多的滿腦子裡面還是所謂治大國如烹小鮮,水多加水,面多加面。
傳說下總國某地的地頭與莊園代官因為賦稅繳納的緣故生起爭執,來到幕府請求裁斷。幕府讓他們先行陳述各自的理由,代官將無法按期繳納的原因一一詳述。聽完以後,原本氣勢洶洶的地頭一攤手,無奈說道:「哎呀呀,你的說法確有道理,看來我是輸掉這場官司了。」
聽他這麼一說,在座的幕府官員無不捧腹大笑。只有北條泰時一人沒有取笑地頭,只見他徐徐說道:「我曾多次主持訴訟的裁決,爭訟雙方每每執迷於言辭的糾葛,唯有旁觀者才能看清公平所在。這位地頭能夠自承過失,可謂是相當之勇敢了。」
聽到泰時如此說,負氣的代官也覺出了自己的過失,於是拒繳已有六年的代官同意繳納欠稅總額的半數,爭執雙方都得到了各自滿意的結果。
另外一則傳說裡面,九州地方的某位地頭因為貧困將部分領地賣給了他人。地頭的長子辛苦操勞,贖回領地還給父親。然後地頭死前置長子於不顧,將全部的遺產留給鍾愛的次子。
長子大為不忿,長途跋涉來到鎌倉向幕府申訴。循例御家人內部的領地承繼幕府是不應該插手的,北條泰時向長子詳細解釋了法度,還是讓次子繼承了領地。但是事後泰時卻賜給地頭長子更多的封賞以作為孝行的褒獎。
北條泰時痛感於幕府前期以人治國,無法可依的動蕩局面,決心要實現公平公正的治國理念,於是制定了著名的《貞永式目》。又名《御成敗式目》的《貞永式目》一共五十一條,規範了御家人的權利、義務以及應該遵守的各項法度,成為後世武家社會各種法目的典範。
任職執權期間,泰時拍板實施了大規模的武藏野開發計劃,大大改善了幕府體系的經濟基礎。鎌倉幕府統治的基礎為「關東御成敗地」,即幕府將軍的管轄區域,主要由關東御領、關東御分國和關東進止所領構成。關東御領為源平兩家的封地,源平爭戰結束以後由朝廷賞賜源賴朝,為全國各地的五百多處莊園。關東御分國指的是伊豆、相模、上總諸國,是朝廷授予幕府將軍的知行國,各國國司由御家人擔任。關東進止所領指的是將軍擁有授職權的眾多國衙領和莊園領地。承久亂後,鎌倉沒收大批歸屬皇室貴族的莊園領地轉封給東國武士,之後在北條泰時寬鬆的經濟政策引領下,幕府經濟大為好轉,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增速高於同期經濟增長,物價基本保持穩定.....此時的日本,進入了中世少有的小康時期。
北條泰時接手的,是一個動蕩狂躁,離亂頻仍的兩分之國。而他留下的,則是一個國泰民安,河清海晏的太平盛世。基於這一點,後代就算是那些站在皇道立場上痛斥幕府的史家也不得不評價泰時為世所罕有的明君聖主。
泰時死時,他的嫡子北條時氏已先他而亡,留下一對嫡孫經時與時賴。北條經時繼位幕府執權,鎌倉諸勢力欺他年幼,漸漸有了輕慢之心。
此時的幕府架構其實極為尷尬,名義上的主宰是燕居京都的天皇貴戚,鎌倉當地又有一個名義上的首腦幕府將軍,幕後黑手北條嫡流是以執權的身份把持幕政,操縱國權。源氏將軍三代而亡,北條氏從攝關家那裡迎來年幼的九條賴經來做征夷大將軍。天皇、將軍、執權三方各安其位,各司其職,倒也風調雨順,互不相擾。
而今九條賴經年歲增長,一些不滿執權統治的御家人集團便悄悄向將軍靠攏,意圖火中取栗,為自己撈取一些油水。北條經時見狀搶先發難,逼迫九條賴經退位,將軍位置由賴經的子嗣九條賴嗣繼承,以此消弭了將軍與執權間的權爭風波。
做完這件事,北條經時一病不起,將北條得宗家的家督位置和幕府執權一併交給了弟弟北條時賴。
經時剛死,曾經依附九條賴經的鎌倉亂黨再次蠢蠢欲動,試圖抬出前將軍來壓服北條時賴。其中為首的便是同為北條一門的分家名越光時兄弟,以及幕府御家人三浦泰村、千葉秀胤、後藤基綱一干人等。
公元1246年五月二十四日鎌倉地震,地動山搖,人心震駭。北條時賴趁機聯合同族的北條政村、北條實時和外戚安達義景先發制人,以災後警戒的名義封鎖鎌倉,而後派兵包圍名越、三浦、千葉等人的府邸,武力鎮壓亂臣賊子。後者見勢不妙,紛紛獻上誓書表示歸順。那位被人當做神主牌的九條賴經也被強制遣返京都交給六波羅探提看管,從此與幕府無緣。
此事因為發生於寬元四年,被稱作「寬元之亂」,又稱「宮騷動」。
早期的鎌倉幕府基本是有力御家人聯合執政的態勢,北條家族一枝獨秀,三浦、安達等其他門閥緊隨其後。北條泰時的正妻出自三浦,北條時賴的母親松下禪尼則是出自安達,三浦、安達可謂是幕府執權北條家世代聯姻的外戚之家。偏偏這兩家相互看不順眼,都覺著對家是幕府叛臣,在覬覦著自己的位置。
寬元之亂裡面,三浦泰村、三浦光村兄弟牽連其中,末了雖然掰扯乾淨了,北條時賴還是對三浦氏起了戒備之心。安達景盛見機順勢在北條時賴那裡進了不少油鹽醬醋湯湯水水,力勸北條時賴剿滅三浦以絕後患。
1247年的五月,三浦、安達兩家各自徵調領地武裝前來鎌倉衛護,兩家私兵虎視眈眈,對峙雙方一觸即發。六月五日,北條時賴給三浦家送去書信,說以和睦。大家同是一個社團,有什麼矛盾坐下來喫茶話事,作揖鞠躬不就沒事了嘛。三浦泰村收下書信以後派人前往弟弟光村府上要他一同解除戰備。
安達景盛聽說此事以後,召集子嗣義景和泰盛說:「三浦氏權勢無比,汝輩不武,恐他日不能與抗。宜今為之計也。」三浦家氣焰囂張,要是今天不收拾掉,後面我們安達氏會死無葬身之地,不如一決雌雄吧。安達一族受他鼓舞,蜂擁而出向三浦家的府邸發動了攻擊。
三浦泰村和弟弟光村猝不及防,匆忙應戰,鎌倉街頭瞬間變作修羅戰場,殺聲四起,伏屍遍地。北條時賴見事已無可挽回,只得點齊兵馬支援安達景盛,其他坐地觀望的鎌倉御家人紛紛加入北條一方。經此一役,累代勛臣的三浦家族煙消雲散,追隨畠山、梶原、和田等舊日黃花化作風中落櫻。
此事發生於寶治元年,所以被稱作「寶治合戰」。三浦敗亡,諸大佬合議執政的有限民主格局宣告結束,革命血脈北條嫡流開始獨裁幕政。
公元1252年,北條時賴逼迫九條賴嗣退位,遣返京都,迎來後嵯峨天皇的皇子宗尊親王繼任幕府將軍。鎌倉幕府繼源氏將軍與攝關將軍後,開始了皇族將軍(宮將軍)的時代。將軍的出身越尊貴,手中握有的權柄就越虛無,這也是鎌倉時代的一景。
對於就任幕府執權的北條時賴來說,他統治的基礎乃是御家人階層,所以因應時勢採納的一系列政策變革無一不是以維護御家人利益作為出發點。
宮騷動後,北條時賴廢止了御家人的京都夜警番義務。寶治合戰後,御家人承擔的京都大番役由原先的一年六個月削減為三個月。如此便大大減輕了幕府御家人的負擔。
承平日久,加之整個社會商品貨幣經濟的發展,幕府御家人生活日益奢靡,微薄的收入難以支絀日漸高漲的生活開銷。越來越多的御家人被迫以領地作為抵押來換取米錢。日削月割,領地最終叫債主沒收的事例也不在少數。爭亂時期,此類糾紛往往憑刀兵解決,天下之道,有力者為之。現在和平時期,幕府嚴禁私鬥,御家人階層只能通過訴訟來尋求公正。北條時賴為此設置了專門的裁判機構「引付眾」,負責御家人相關的訴訟請求並作出最終的裁決。
北條時賴嚴格遵循北條泰時制定的依法治國的原則辦事,蕭規曹隨,執事公平公正,很得下層武士御家人的民心。尤其後來南北朝時代建武新政,各種肆意妄為的亂政壞政敗壞人心,舉國上下大感不平,越發懷念鎌倉時期的種種安定興旺。諸多憧憬膜拜,漸漸衍生出「時賴諸國巡遊」的傳說,說北條時賴微服私訪走關東下江南,懲治貪腐解民倒懸,諸般神跡狀諸葛而近妖,人人都想著要傳誦時賴,求他護佑。
傳說裡面最著名的是一則叫「缽木」的故事。
一名孤獨的旅僧自信濃出發前往鎌倉。路過上野國佐野地方時天降大雪,四野蒼莽,遠近只有一間荒朽的草舍可以借宿。
草舍中的夫婦盛情歡迎旅僧。可是這對夫婦實在是太過清苦,其住處牆面破損,紙障毀爛,冰冷的火爐當中連點火星都沒有。主人眼見旅僧因為寒冷瑟瑟發抖,一拍大腿,從屋後端來三個缽盆,當著旅僧的面將盆中的松、梅以及櫻木連根拔起,折斷以後投入火爐生火取暖。
旅僧問起主人的家系,男主頗為自豪地說道:「鄙人乃是佐野源左衛門常世,如今雖然家門沒落,然而常懷忠勤之心。只要鎌倉一聲令下,吾人便會快馬揚鞭,第一個趕赴鎌倉。」
一夜過後,風雪漸霽,旅僧辭別主人,繼續他孤寂的旅程。不久,主人佐野常世也就忘掉了這位偶然來訪的旅人。
未幾,幕府忽然下令關東八國參勤。接令的佐野常世騎上瘦餓的羸馬儘力趕路,而那些家境富裕的御家人花費了過多的時間打點行裝,優哉上路,反倒讓佐野常世第一個抵達校場。
人群聚在一起的時候,個個都是盔甲華麗,馬匹駿美。相形之下,貧苦不堪的佐野常世是如此格格不入,以致遭到了眾人的恥笑:「你也配稱作御家人,我等的馬伕都比你像樣啊。」
正在此時,幕府官吏前來召見第一個趕到鎌倉應徵的御家人。佐野常世走到前台參覲,發覺端坐高位的前執權北條時賴一身僧袍,正是當日在他家留宿的旅僧。
北條時賴感謝佐野常世的款待,以加賀國梅田莊、越中國櫻井庄和上野國松井田莊作為封賞,以酬謝當日為取暖而犧牲的梅、櫻、松三種缽木。常世喜極而泣,謝恩之後返回佐野。
傳說終歸是虛妄,表達的無非是人們對現世的失望與對明君的期許罷了。
(第二十八節 完)
重舟:彼岸花開:蒙古襲來,萬古人間一昏曉(上)推薦閱讀:
※北條時宗:讓蒙古人鎩羽而歸 | 世界海權變遷史:日本篇(二)
※《男裝の麗人?川島芳子伝》
※彼岸花開:伊邪那岐命,讓我見識你的洪荒之力吧
※上杉憲政日記(2)
※彼岸花開:(番外一)鐵甲十七萬,控兵二十八萬,你是在逗我么?
TAG:日本歷史 |
彼岸花開:北條的治世,幕府自有其特殊國情在
公元1224年,鎌倉幕府執權北條義時猝死,享年六十二歲。
北條義時被後人認定是弒殺將軍源賴家的元兇首惡,加上承久年間攻伐京都,與朝廷作對的事迹,他在歷史上的風評夙來是形同操莽,堪比董卓。史書說他「外示忠厚,內極陰狡」,「及承久犯闕,廢立天子、進退大臣」,「國家大柄,悉歸於鎌倉」。歷代天皇攝政好湯好水好好和起來的一張大餅,全落到這伊豆土豪的口中,白白叫旁人紅眼咂嘴,聞得著香只是吃不著味。
義時死前循例出家,法號「得宗」,自此北條一族的嫡流便自稱「得宗家」。
北條義時的長子泰時深受父輩喜愛,得到眾多老哥們的擁戴。然而義時晚年昏聵,叫後妻伊賀氏頻頻吹動枕頭風,又開始寵溺起與後妻所出的子嗣北條政村。等到義時死去,伊賀氏聯絡兄弟伊賀光宗和女婿一條實雅,試圖擁立政村搶奪鎌倉執權的寶座。
值此危難之際,深居幕後的尼將軍北條政子出面拜訪幕府重臣三浦義村,懇請義村收拾人心,支持北條泰時就任執權。三浦義村叫北條政子的誠心打動,立下誓言效忠泰時。而後北條政子帶著年幼的將軍九條賴經移居泰時的屋敷,有力御家人紛紛前往參覲隨侍。見此情狀,伊賀氏別起爐灶,另立中央的陰謀煙消雲散。北條政子任命文臣首腦大江廣元為仲裁,將伊賀氏、伊賀光宗以及一條實雅三人流放遠國,北條政村居家謹慎,四人團伙就此處置完畢。
不久以後,北條政子與大江廣元先後去世,而此時的幕府已經順利交接到了後一輩的手中。
北條泰時與器宇軒昂的先輩相比,性格可說是相當的低調現實。他所理解的政治,是建立在穩健的法度之上,同時又不失人情的人間世界。換成現代的話說,便是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兩者相輔相成,兼容並蓄。古往今來的上位者,能有這樣的認識已屬不易,真正身體力行的恐怕也就屈指可數。更多的滿腦子裡面還是所謂治大國如烹小鮮,水多加水,面多加面。
傳說下總國某地的地頭與莊園代官因為賦稅繳納的緣故生起爭執,來到幕府請求裁斷。幕府讓他們先行陳述各自的理由,代官將無法按期繳納的原因一一詳述。聽完以後,原本氣勢洶洶的地頭一攤手,無奈說道:「哎呀呀,你的說法確有道理,看來我是輸掉這場官司了。」
聽他這麼一說,在座的幕府官員無不捧腹大笑。只有北條泰時一人沒有取笑地頭,只見他徐徐說道:「我曾多次主持訴訟的裁決,爭訟雙方每每執迷於言辭的糾葛,唯有旁觀者才能看清公平所在。這位地頭能夠自承過失,可謂是相當之勇敢了。」
聽到泰時如此說,負氣的代官也覺出了自己的過失,於是拒繳已有六年的代官同意繳納欠稅總額的半數,爭執雙方都得到了各自滿意的結果。
另外一則傳說裡面,九州地方的某位地頭因為貧困將部分領地賣給了他人。地頭的長子辛苦操勞,贖回領地還給父親。然後地頭死前置長子於不顧,將全部的遺產留給鍾愛的次子。
長子大為不忿,長途跋涉來到鎌倉向幕府申訴。循例御家人內部的領地承繼幕府是不應該插手的,北條泰時向長子詳細解釋了法度,還是讓次子繼承了領地。但是事後泰時卻賜給地頭長子更多的封賞以作為孝行的褒獎。
北條泰時痛感於幕府前期以人治國,無法可依的動蕩局面,決心要實現公平公正的治國理念,於是制定了著名的《貞永式目》。又名《御成敗式目》的《貞永式目》一共五十一條,規範了御家人的權利、義務以及應該遵守的各項法度,成為後世武家社會各種法目的典範。
任職執權期間,泰時拍板實施了大規模的武藏野開發計劃,大大改善了幕府體系的經濟基礎。鎌倉幕府統治的基礎為「關東御成敗地」,即幕府將軍的管轄區域,主要由關東御領、關東御分國和關東進止所領構成。關東御領為源平兩家的封地,源平爭戰結束以後由朝廷賞賜源賴朝,為全國各地的五百多處莊園。關東御分國指的是伊豆、相模、上總諸國,是朝廷授予幕府將軍的知行國,各國國司由御家人擔任。關東進止所領指的是將軍擁有授職權的眾多國衙領和莊園領地。承久亂後,鎌倉沒收大批歸屬皇室貴族的莊園領地轉封給東國武士,之後在北條泰時寬鬆的經濟政策引領下,幕府經濟大為好轉,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增速高於同期經濟增長,物價基本保持穩定.....此時的日本,進入了中世少有的小康時期。
北條泰時接手的,是一個動蕩狂躁,離亂頻仍的兩分之國。而他留下的,則是一個國泰民安,河清海晏的太平盛世。基於這一點,後代就算是那些站在皇道立場上痛斥幕府的史家也不得不評價泰時為世所罕有的明君聖主。
泰時死時,他的嫡子北條時氏已先他而亡,留下一對嫡孫經時與時賴。北條經時繼位幕府執權,鎌倉諸勢力欺他年幼,漸漸有了輕慢之心。
此時的幕府架構其實極為尷尬,名義上的主宰是燕居京都的天皇貴戚,鎌倉當地又有一個名義上的首腦幕府將軍,幕後黑手北條嫡流是以執權的身份把持幕政,操縱國權。源氏將軍三代而亡,北條氏從攝關家那裡迎來年幼的九條賴經來做征夷大將軍。天皇、將軍、執權三方各安其位,各司其職,倒也風調雨順,互不相擾。
而今九條賴經年歲增長,一些不滿執權統治的御家人集團便悄悄向將軍靠攏,意圖火中取栗,為自己撈取一些油水。北條經時見狀搶先發難,逼迫九條賴經退位,將軍位置由賴經的子嗣九條賴嗣繼承,以此消弭了將軍與執權間的權爭風波。
做完這件事,北條經時一病不起,將北條得宗家的家督位置和幕府執權一併交給了弟弟北條時賴。
經時剛死,曾經依附九條賴經的鎌倉亂黨再次蠢蠢欲動,試圖抬出前將軍來壓服北條時賴。其中為首的便是同為北條一門的分家名越光時兄弟,以及幕府御家人三浦泰村、千葉秀胤、後藤基綱一干人等。
公元1246年五月二十四日鎌倉地震,地動山搖,人心震駭。北條時賴趁機聯合同族的北條政村、北條實時和外戚安達義景先發制人,以災後警戒的名義封鎖鎌倉,而後派兵包圍名越、三浦、千葉等人的府邸,武力鎮壓亂臣賊子。後者見勢不妙,紛紛獻上誓書表示歸順。那位被人當做神主牌的九條賴經也被強制遣返京都交給六波羅探提看管,從此與幕府無緣。
此事因為發生於寬元四年,被稱作「寬元之亂」,又稱「宮騷動」。
早期的鎌倉幕府基本是有力御家人聯合執政的態勢,北條家族一枝獨秀,三浦、安達等其他門閥緊隨其後。北條泰時的正妻出自三浦,北條時賴的母親松下禪尼則是出自安達,三浦、安達可謂是幕府執權北條家世代聯姻的外戚之家。偏偏這兩家相互看不順眼,都覺著對家是幕府叛臣,在覬覦著自己的位置。
寬元之亂裡面,三浦泰村、三浦光村兄弟牽連其中,末了雖然掰扯乾淨了,北條時賴還是對三浦氏起了戒備之心。安達景盛見機順勢在北條時賴那裡進了不少油鹽醬醋湯湯水水,力勸北條時賴剿滅三浦以絕後患。
1247年的五月,三浦、安達兩家各自徵調領地武裝前來鎌倉衛護,兩家私兵虎視眈眈,對峙雙方一觸即發。六月五日,北條時賴給三浦家送去書信,說以和睦。大家同是一個社團,有什麼矛盾坐下來喫茶話事,作揖鞠躬不就沒事了嘛。三浦泰村收下書信以後派人前往弟弟光村府上要他一同解除戰備。
安達景盛聽說此事以後,召集子嗣義景和泰盛說:「三浦氏權勢無比,汝輩不武,恐他日不能與抗。宜今為之計也。」三浦家氣焰囂張,要是今天不收拾掉,後面我們安達氏會死無葬身之地,不如一決雌雄吧。安達一族受他鼓舞,蜂擁而出向三浦家的府邸發動了攻擊。
三浦泰村和弟弟光村猝不及防,匆忙應戰,鎌倉街頭瞬間變作修羅戰場,殺聲四起,伏屍遍地。北條時賴見事已無可挽回,只得點齊兵馬支援安達景盛,其他坐地觀望的鎌倉御家人紛紛加入北條一方。經此一役,累代勛臣的三浦家族煙消雲散,追隨畠山、梶原、和田等舊日黃花化作風中落櫻。
此事發生於寶治元年,所以被稱作「寶治合戰」。三浦敗亡,諸大佬合議執政的有限民主格局宣告結束,革命血脈北條嫡流開始獨裁幕政。
公元1252年,北條時賴逼迫九條賴嗣退位,遣返京都,迎來後嵯峨天皇的皇子宗尊親王繼任幕府將軍。鎌倉幕府繼源氏將軍與攝關將軍後,開始了皇族將軍(宮將軍)的時代。將軍的出身越尊貴,手中握有的權柄就越虛無,這也是鎌倉時代的一景。
對於就任幕府執權的北條時賴來說,他統治的基礎乃是御家人階層,所以因應時勢採納的一系列政策變革無一不是以維護御家人利益作為出發點。
宮騷動後,北條時賴廢止了御家人的京都夜警番義務。寶治合戰後,御家人承擔的京都大番役由原先的一年六個月削減為三個月。如此便大大減輕了幕府御家人的負擔。
承平日久,加之整個社會商品貨幣經濟的發展,幕府御家人生活日益奢靡,微薄的收入難以支絀日漸高漲的生活開銷。越來越多的御家人被迫以領地作為抵押來換取米錢。日削月割,領地最終叫債主沒收的事例也不在少數。爭亂時期,此類糾紛往往憑刀兵解決,天下之道,有力者為之。現在和平時期,幕府嚴禁私鬥,御家人階層只能通過訴訟來尋求公正。北條時賴為此設置了專門的裁判機構「引付眾」,負責御家人相關的訴訟請求並作出最終的裁決。
北條時賴嚴格遵循北條泰時制定的依法治國的原則辦事,蕭規曹隨,執事公平公正,很得下層武士御家人的民心。尤其後來南北朝時代建武新政,各種肆意妄為的亂政壞政敗壞人心,舉國上下大感不平,越發懷念鎌倉時期的種種安定興旺。諸多憧憬膜拜,漸漸衍生出「時賴諸國巡遊」的傳說,說北條時賴微服私訪走關東下江南,懲治貪腐解民倒懸,諸般神跡狀諸葛而近妖,人人都想著要傳誦時賴,求他護佑。
傳說裡面最著名的是一則叫「缽木」的故事。
一名孤獨的旅僧自信濃出發前往鎌倉。路過上野國佐野地方時天降大雪,四野蒼莽,遠近只有一間荒朽的草舍可以借宿。
草舍中的夫婦盛情歡迎旅僧。可是這對夫婦實在是太過清苦,其住處牆面破損,紙障毀爛,冰冷的火爐當中連點火星都沒有。主人眼見旅僧因為寒冷瑟瑟發抖,一拍大腿,從屋後端來三個缽盆,當著旅僧的面將盆中的松、梅以及櫻木連根拔起,折斷以後投入火爐生火取暖。
旅僧問起主人的家系,男主頗為自豪地說道:「鄙人乃是佐野源左衛門常世,如今雖然家門沒落,然而常懷忠勤之心。只要鎌倉一聲令下,吾人便會快馬揚鞭,第一個趕赴鎌倉。」
一夜過後,風雪漸霽,旅僧辭別主人,繼續他孤寂的旅程。不久,主人佐野常世也就忘掉了這位偶然來訪的旅人。
未幾,幕府忽然下令關東八國參勤。接令的佐野常世騎上瘦餓的羸馬儘力趕路,而那些家境富裕的御家人花費了過多的時間打點行裝,優哉上路,反倒讓佐野常世第一個抵達校場。
人群聚在一起的時候,個個都是盔甲華麗,馬匹駿美。相形之下,貧苦不堪的佐野常世是如此格格不入,以致遭到了眾人的恥笑:「你也配稱作御家人,我等的馬伕都比你像樣啊。」
正在此時,幕府官吏前來召見第一個趕到鎌倉應徵的御家人。佐野常世走到前台參覲,發覺端坐高位的前執權北條時賴一身僧袍,正是當日在他家留宿的旅僧。
北條時賴感謝佐野常世的款待,以加賀國梅田莊、越中國櫻井庄和上野國松井田莊作為封賞,以酬謝當日為取暖而犧牲的梅、櫻、松三種缽木。常世喜極而泣,謝恩之後返回佐野。
傳說終歸是虛妄,表達的無非是人們對現世的失望與對明君的期許罷了。
(第二十八節 完)
重舟:彼岸花開:蒙古襲來,萬古人間一昏曉(上)推薦閱讀:
※北條時宗:讓蒙古人鎩羽而歸 | 世界海權變遷史:日本篇(二)
※《男裝の麗人?川島芳子伝》
※彼岸花開:伊邪那岐命,讓我見識你的洪荒之力吧
※上杉憲政日記(2)
※彼岸花開:(番外一)鐵甲十七萬,控兵二十八萬,你是在逗我么?
TAG:日本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