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國電影市場年報【影院篇】丨畫外hoWide
此系列報告共分:綜合篇、影片篇、影院篇、院線篇、影投篇。今天給各位奉上的是第三部分:影院篇。(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文:賀煒
前言:
最近兩年電影院的狀況不大樂觀,「大盤低、租金高、第三方強勢,競爭激烈」四座大山壓得很多影城喘不過氣。老影院望著不斷下降的票房和根本完不成的目標無計可施,新影院用盡渾身解數也很難吸引顧客蜂擁而至。增長乏力成為擺在所有影院管理者面前的難題,也將成為未來幾年都難以破解的困境。
一、票房和觀影人次
▲ 過半影院票房極低 超大規模影院僅剩15家
截止2017年底,有記錄的影院數是9340家(其中34家票房為0),按票房規模將其分為6個票房區間。票房低於500萬的影院數目接近6000家,占影院總數的2/3,這意味著國內大多數影院都屬於票房極低的影院。更難過的是,它們的平均票房僅有164萬。根據一般經驗,這類規模的影院,除非不需要繳納租金,裝修和設備也折舊完畢,或者能持續獲得政府補貼,否則很難實現盈利,屬於經營困難的低質量影院。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建設電影院能獲得政府補貼是前些年一直堅持的措施,這一措施催生的,很可能就是這一結果。
票房1000-2000萬區間的影院貢獻了近30%的票房,這一區間屬於比較理想且容易達成的票房區間。對投資者而言,要想投資一家票房超過2000萬的影城,需要在一二線城市相對核心且周邊有好的商圈與之配套的區域找到項目,已經變得越來越難。至於三四線城市,要達到這一票房高度則更加困難,一個城市可能只有少數幾個核心商圈能滿足要求。全國2000萬以上票房影院總數不足500家,對於新影院投資而言,屬於可遇而不可求。
雖然國內每年新建的影院數目過千,但高票房影院的數目每年都在減少。最明顯的是票房超過5000萬的超大規模影院的數目每年腰斬一次,到今年僅剩可憐的15家。與此同時,1000萬以下低票房影院的數量卻飛速增長,同比增加1262家,其中又有742家屬於票房不足500萬的低質量影院。
影院的觀影人次分布規律和票房類似,2017年各觀影人次區間內影院數分布如下所示:
二、票房增長
▲ 老影院票房整體萎縮 僅半數實現票房增長
2017年,全國9340家影院中,開業滿兩年的老影院共6176家,共產出票房396.7億,佔全國票房總數的76%。它們在2016年共產出票房422.2億,這就意味著,2017年老影院票房產出共減少25.5億,同比降低6%。
雖然老影院票房整體萎縮,但還是有2853家實現了票房增長,占老影院總數的46.2%。實現票房增長的影院共產出票房157.7億,同比增加22.6億,增幅為16.7%。從絕對數量看,5家增長最高的影院都實現了每店每年800餘萬的票房增長,2017年票房增長500萬以上的影院共24家,增長300萬以上的影院達到110家。同時,大部分影院的票房增長很少,有1500家票房增長低於50萬,其中514家票房增長低於10萬。
3323家票房萎縮的影院2017年共產出票房238.9億,同比減少48.2億,降幅為16.8%。從絕對數量看,最慘的上影永華店票房同比減少3916萬,有6家影院年票房降幅超過2000萬,36家影院年票房降幅超過1000萬,183家影院年票房降幅超過500萬。當然,也有不少影院降幅不大,其中612家影院票房降幅低於10萬。
從相對數量看,影院票房大增(增幅超過20%)大減(降幅超過20%)是主流趨勢。從地域分布看,河北和山東是出現票房大增影院最多的省份,分別為117家和109家,占當地老影院數量的41.5%和32.2%。票房大跌影院分布最密集的省份是廣東,高達188家,占當地老影院數量的28.1%。浙江也有97家影城跌幅超過20%,占當地老影院總數的25.2%。
三、終端規模
▲ 影院朝多廳多座發展 單銀幕平均座位數減少
新影院投資者們往往傾向於建設影廳和座位數更多的影院,所以單影院平均銀幕數一直在增長。2017年的單影院平均銀幕數是5.65張,同比增加0.18張,對比前年增加0.35張。按這個速度,兩年後單影院平均銀幕數能達到6張。單影院平均座位數的增長要更明顯一些,近幾年平均每年增加15張左右,至2017年底達到了744張。
近三年各銀幕數區間影院分布如下所示:
雖然影院正在往多廳多座發展,但每個影廳擁有的平均座位數卻在以每年1.5張的速度緩慢減少,2017年的單銀幕平均座位數只有131.9張。這一現象是由現在流行的「1(巨幕)+N(小廳)」影院設計思路導致的。由於現在很多影院喜歡配置多個座位數100張左右的小廳,導致雖然影廳數增加了,但每個影廳卻變小了。
▲ 大規模影城數量增加明顯 8-10廳影院平均產出最高
從影院銀幕數的變化來看,10廳以上的大規模影院以及15廳以上的超大規模影院的數量明顯增加。目前全國已擁有35家15廳以上的超大規模影院,其中20廳及以上的影院有8家。全國銀幕數最多的影院是2017年12月新開的鄭州比高影城東站店,共25廳1962座,平均每個廳只有78.5個座位。全國2000座以上的影院共126家,其中3000座以上的影院3家,座位數最多的影院依然是北京耀萊,以3533張座位傲視群雄,另外兩家是瀋陽樂天和東莞光大比高。
2017年各座位數區間影院分布情況如下所示:
隨著影院規模的增加,票房的增長也很明顯。15廳以上影院的平均票房超過2300萬,8-10廳影院的平均票房也能達到1200萬,而6-7廳影院的平均票房卻陡降為不足700萬。單銀幕產出方面,8-10廳的影院的平均產出是最高的,達137.7萬。隨著銀幕數增加,單銀幕產出不斷減少,15廳以上超大規模影院的平均單銀幕產出不足130萬(這部分樣本偏少)。如此看來,新建影院規模控制在8-10個廳,1400座左右,可能是比較好的選擇。
四、平均票價
▲ 低價位影院數量增加迅速 過半數影院票均價不到30元
雖然全國的平均票價只有32.3元,但不同影院之間的票價差距很大。票價最高的影院,如耀萊華貿店,均價就高達165.6元。一些高端定位和票房超高的影院,均價也動輒達到60元以上,如耀萊尊榮系列的影城,以及歡樂美嘉、上海百利宮、UME華星和金逸大悅城等,這些高票價影院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尤其以北京居多。全國大部分影院均價達不到30元,這一價格區間內的影城數量達到了5206家,占影院總數的55.7%,這些影院主要分布在城市競爭激烈的區域。
近三年各價格區間影院分布如下所示:
從近三年影院價格的變化趨勢看,整體有走低的趨勢,但高價位影院的數量變化很小,低價位影院的數量則迅速增加,尤其是票價低於30元的影院以每年1000餘家的驚人速度增長。也就是說,全國平均票價的降低主要是低價影院的數量增加導致,而不是因為高價影院降低了價格。
五、場均人次
▲ 1/3影院場均人次10-20人 高場均人次影院明顯減少
場均人次之間的差距與票價一樣明顯。全國場均人次最高的影院是年底開業且僅放映了3場電影的上海某校園影院,場均人次高達332人。票房超過100萬的影院中,靜安區美琪戲院以137.5人排在第一;票房過千萬的影院中,上海滬北影院以90.5人排在首位;票房過3000萬的影院中,烏魯木齊奧斯卡友好影城以75.2人奪冠。
大量影院的場均人次集中在10-20人這個區間內,占影院總數的1/3,有4000家影院場均人次不足10人,其中約2000家影院場均人次不足5人。從近三年的變化趨勢看,能達到30人以上高場均人次區間的影院在明顯減少,5人以下極低場均人次區間的影院數目變化很小,變動最大的是場均人次10-20人這個區間,影院數量增加了1/3。
近三年各場均人次區間影院分布如下所示:
六、單銀幕和單座產出
▲ 一線城市單銀幕產出最高 萬達院線優勢絕對
2017年,單銀幕產出最高的影院是上海百麗宮環貿店,單張銀幕一年能產出965.5萬的超高票房,廣州飛揚和上影美羅店單銀幕產出也突破800萬。單銀幕產出前十的影城有一半是票房超過5000萬的超大規模影院。
從地域分布看,單銀幕產出高的影院主要集中北京、上海和廣東。單銀幕產出在500萬以上的29家影城中,28家分布在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只有1家漏給了南寧。273家單銀幕產出300-500萬的影城中的159家也分布在這三個地區,佔比高達58%。
從院線分布看,單銀幕產出超過500萬的影城中,上海聯和擁有10家,佔1/3,其他主要分布在萬達、金逸、星美和新幹線旗下。在200-500萬這個中高產出的區間,萬達表現出了絕對的優勢,共有158家影城,幾乎兩倍於上海聯和和大地,其他院線與這3條院線相比,差距非常明顯。大地能擁有這麼多高產銀幕有點出人意料,想必其早年在廣東開出的少廳影院貢獻良多,近來收購的嘉禾系影城也貢獻不小。
▲ 高產出影院數大幅減少 四成影院單銀幕產出低於50萬
單銀幕產出低於50萬的影院超過4000家,占影院總數的四成,其中又有607家屬於紅鯉魚院線。該院線旗下共有692家影城,絕大部分都屬於超低產出的影院,也算是個特例。萬達有80家影院單銀幕產出不足50萬,占其影院總數的1/6,同樣讓人意外。
近三年各單銀幕產出區間內影院分布如下所示:
單座產出與單銀幕產出有很強的相關性,單銀幕產出高的影院,單座產出往往也不低。上海百麗宮環貿以5.54萬的單座產出排在首位,上影新世界和上海百美匯單座產出也突破5萬。也就是說,三家單座產出超過5萬的影城全部在上海。單座產出超過4萬的影城只有兩家,全部在北京,分別是金逸大悅城和首都電影院。近年來,單座產出的變化趨勢與單銀幕產出一致,即高產出影院數大幅減少,中等產出影院數量穩定,低產出影院快速增加。
近三年各單座產出區間內影院分布如下所示:
七、百強影院
▲ 耀萊雄踞影院票房榜首 單店過億傳奇不復存在
2017年,全國百強影院票房門檻降至3357萬,同比下降近400萬。北京耀萊連續多年佔據榜首,但其票房卻以每年1000萬,年均10%的幅度不斷下跌,單店過億的傳奇已成昨日黃花。除蕭山德納外,十強影院全部被四個一線城市瓜分。耀萊在人次方面的優勢要比票房更明顯一些,全年總觀影人次達到了204.7萬,是唯一一家觀影人次破200萬的影城,其他影城觀影人次都在150萬以下。
百強中70%的影院均價都超過40元,票價最高的是北京歡樂美嘉三里屯店,達81.7元,但是也有2家影院均價不足30元,分別為中影武漢光谷天河店和烏魯木齊奧斯卡友好影城。場均人次方面,烏魯木齊奧斯卡友好影城以75.2人排在榜首,上座率冠軍被江西華影以44.2%奪得。
從地域分布看,北京、上海、廣州分別擁有百強影城19家、15家和10家,數倍於其他城市。從院線分布看,萬達佔34家,雖然比例相對往年有數減少,但依然遙遙領先其他院線。新幹線和星美各佔11家,排在萬達之後。從開業時間看,有6家開業不足2年的影城進入百強,但沒有一家開業不滿一年的影城能跨入這一行列。
八、結語
雖然代表大盤形勢的各項宏觀數據看起來都還有不錯的增幅,但是代表單體影城經營情況的各項微觀數據已經持續兩年下跌,國內電影院經營可能遇到了近十年來第一個瓶頸期。會員的流失和第三方的強勢都讓影院經營者在面對困境時似乎只剩下降價這一條路。在票房增長乏力時,越來越多的影院經營者開始真正把精力轉到非票業務的經營上,也有很多行外公司開始跨界進入影院賣品、廣告和場地空間的經營中來。一直都羨慕國外電影院的非票業務能與票房持平,衷心希望影院經營者們能夠化危機為轉機,真正在非票業務經營上開拓一片新天地。
(數據來源於電影局公開數據。部分數據來源藝恩,或有偏差。)
編輯:刀疤狐
設計:溫馥昭
2017年全國百強影城:
本文系「畫外hoWide」原創
如需轉載,請於聯繫畫外:howwide 轉載
——————————————————
點擊下方鏈接,閱讀往期原創內容
▼
【2017中國電影市場(綜合篇)】
【2017中國電影市場(影片篇)】
【2017中國電影市場(影院篇)】
【2017中國電影市場(院線篇)】
【2017中國電影市場(影投篇)】
推薦閱讀:
※最新電影縫紉機樂隊是誰主演的?
※讓小清新尖叫的《殺破狼2》到底是在講什麼?
※為什麼說任達華無人敢惹?
※《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講述得是什麼故事?
※楚喬傳第16集劇情介紹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