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關於兩條經濟學原理的小感悟

讀了6年金融學,深深的覺得很多經濟學和金融學的理論就是以學術的語言和科學的論證把很多常識梳理清楚,可以幫助大家在清楚理論的前期下,更好的做決策。經濟學和金融學本身就是社會科學,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有時候多思考下,總能把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和這些理論聯繫起來,也不失為一種樂趣。這些理論里,我覺得最有趣,最近體會也最深兩點是「貨幣的時間價值」和「沉沒成本」。

1、貨幣的時間價值

貨幣的時間價值簡單來說就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貨幣會增值,產生增值的原因有很多,比較容易理解的是社會財富會增加,通貨膨脹永遠存在,1萬塊錢現在的購買力遠高於10年後的購買力,1萬塊錢現在存入銀行或者買入股票,10年後理論上收穫的貨幣一定高於1萬塊錢(當然炒股虧了的另說,哈哈)。在投資學裡,當我們明了貨幣的時間價值這個原理,就有了「money never sleeps」這樣的現狀,在良好的流動性管理前提下,我們會盡一切努力,把貨幣充分的進行投資,期望獲得高於無風險收益率的盈利。

2、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是已經發生的無法挽回的成本或者說損失,是非決策成本,在企業投資和經營決策中最常用到這種概念,比如在做新項目決策時,不需要考慮舊項目的成本,而應該立足新的市場和需求,考慮是否要投資一個新項目。

在生活中,明白了這兩點,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啦~

例子1:已經畢業多年,是不是還要考CFA或CPA這類難度較大的證書?

貨幣是有時間價值的,其實反過來也在告訴我們,時間是有價值的,現在的每一分鐘,都比將來的每一分鐘對我們更有價值。在投資領域我們追求長期穩定增長的回報,會研究未來10年甚至30年的宏觀經濟,那麼如果把我們的職業生涯看做一個投資周期,短則30年,長則40年,現在所謂的畢業多年也不過才過去了5年左右,放在我們整個職業生涯中依然是剛剛起步,我們應該在每一個想開始的時機里,做想做的事情,因為現在開始永遠比將來後悔是更優的決策。

例子2:不喜歡現在的工作,但如果跳槽就會失去現在的一些積累或者放棄已經付出的一些代價,要不要跳槽?

其實這是個典型不應該考慮沉沒成本的經濟決策,要不要接受一份新工作,更重要是考慮新工作是否符合自己的職業預期,是否給自己帶來長期的成長。為了舊工作付出的代價已經變成了沉沒成本,在新的決策中應該完全不考慮這部分。

例子3:商品社會裡的選擇琳琅滿目,我們應該建立怎麼樣的消費觀?

在現代社會,多數市場里供過於求已經成為了常態,為了刺激人們消費,商家用廣告不厭其煩的一遍遍告訴大家,「你是被你所買的東西所定義的」,你用miumiu、YSL、LV代表著你不同的身份,旁邊的人也總拿這樣的眼光去打量你,在攀比的風氣下,我們所消費的遠遠大於我們所擁有的。但事實上,這樣對我們是有利的嗎?《21世紀資本論》裡面提到r>g(的觀點(這個觀點在學術上爭論很大,但我個人是支持這個觀點的),簡單而言就是長期來看資本增值率高於經濟增長速度,也就是說積累財富進行投資,所收穫的比收入的增長要快,實力打臉「錢不是省出來的,而是賺出來的」這種方法,有節制的省錢,合理的投資,獲得長期穩定的回報才是我們普通人科學的消費觀。

我想在溫飽有餘的情況下,我們總希望有一些事情標榜自己,讓自己活得有些特別,但是過多的消費,以為自己所購買的就能代表自己,我個人覺得這是有些幼稚的想法。我更願意可以參與環保、參與公益,發揮自己的價值在讓這個社會更美好上,而不是在這個本就浮躁的社會,在虛榮心的作祟下,多買一個包或一隻口紅~

推薦閱讀:

日本的經濟學的研究計劃和申請(日本的經濟學研究和教授們,常識和八卦)
經濟學原理|入門
經濟學告訴你,為什麼我們的年味越來越淡了?
宏觀經濟學概述
我們何時遨遊宇宙

TAG: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