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每個熊孩子的背後必定有一個熊家長,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在生活中遭遇熊孩子時,可能會發生這種情況:當熊孩子吵得大家忍無可忍時,有人就會說兩句,這時候家長就可能會用一些萬能金句堵住你的嘴——比如「TA還是個孩子,你計較什麼?」「一看你就沒孩子,等你有了孩子也一樣……」更糟糕的是,有些家長對孩子的行為不加管束、放任自由,這樣的放縱也會帶來嚴重後果。

先來看一個帖子,有個母親在天涯說:在餐廳吃飯,就因為兒子稍微調皮了一點就被打了一耳光!氣得現在還在發抖。

原來,這位母親帶兒子去附近的餐廳吃飯,她兒子喜歡到鄰桌到處跑跑看看,幾次去騷擾吃螃蟹的鄰桌,最後因為跑到隔壁桌上去抓螃蟹,被別人把手甩開後,動手打了這桌的人,結果被回打了。關於打人這件事,是非分明:即使小孩因為被甩手而打別人,成年人也不應該對孩子施暴。但這位母親的憤怒點在於:小孩子去亂跑亂跳都是正常的,去抓別人的菜也是正常的,因為她兒子「有這個習慣」。因為這點事就動手是禽獸。

但是,「小孩子去亂跑亂跳都是正常的,去抓別人的菜也是正常的」,這兩個「正常」是僅僅針對和這個孩子有血緣關係的人而言的(即容忍度高),對其他的人就不是正常。這位母親正確的做法應該帶孩子離開餐館,而不是放縱不管。但是,很多人都會持「你這麼大個人還跟孩子一般見識」的潛意識,即使熊孩子侵犯了你,你也沒處說理。

再來看一個已經危及到他人人身安全的例子,因嫌樓外施工的電鑽聲太吵,正在8樓屋內看動畫片的10歲男孩,一氣之下用小刀子將施工者下方的安全繩割斷,致使其懸在半空動彈不得,經消防大隊緊急出動後才將人安全救下。面對警方詢問,小孩說,「我當時在看《喜羊羊》,外面鑽機打牆的聲音太吵,我就用刀子把繩子割斷了。」

微博一位美妝博主曾經發微博吐槽過她小姨家的熊孩子:

錢江晚報上報道過這樣一則新聞:外籍劉先生乘坐高鐵,對面坐著三個家庭,每家幾乎都有一個三四歲的孩子。幾家人似乎是親戚,大人們聊得熱火朝天,孩子有了玩伴,也興奮地在車廂走廊里跑來跑去。

正是午後睏倦的時候,周圍的乘客有一大半被吵醒,劉先生開始和那些家長們理論,希望他們能夠管一下自己的孩子。其中一位父親撇撇嘴:「他們還是小孩,你管什麼管。」

見與大人溝通無果,劉先生轉而斥責孩子,警告他們不能在高鐵上嬉戲打鬧。結果原本一直對男乘客視而不見的母親,見到這一幕,二話不說衝上前,啪啪就是兩巴掌揮過來。這位乘客被打得不輕,眼球腫脹,眼鏡斷裂。

而事後記者採訪大人的女士時,得到回應:關我什麼事,不想說好嗎,不想說。

「熊孩子」是一個典型的「知易行難」類問題。人人都知問題出在「熊家長」身上,但「熊家長」往往衝動易怒,破壞力驚人,教訓起來談何容易。

這位劉先生大概是來中國時間還不夠長,不了解在中國個人挺身而出維護公共秩序的風險。只是不知道這一巴掌,會經過多少年,藉由另一個忍無可忍的乘客,打回到熊孩子的臉上?

張鳴曾在《熊孩子背後有個熊大人》里這樣說:好習慣不見得會傳代,但壞毛病一定會遺傳。熊孩子之所以熊,恰是因為有熊大人在前面做榜樣……不會過公共生活,是我們的老毛病,這個毛病,需要教育,需要改,從小就得把這個道理灌輸給孩子,用合適的行為模式影響他們。

你脫口而出的辯解,不只是說給面前親戚、朋友或陌生人聽的,更是說給孩子聽的。

家長要清楚的知道

一個孩子看見家裡的大人經常說髒話,他會學;

一個孩子看見家裡的大人虛偽狡詐,他會學;

一個孩子看見家裡的大人勢力小心眼,他都會學;

所以,你在家裡是怎樣的言行,那麼你的孩子未來都會毫無保留的複製到自己身上。我們都很討厭熊孩子,但真的不是這些孩子不懂事,他們的素質完全是因為沒有家教。

家長是孩子言行的責任人。孩子的言行不僅代表他自己的形象,更代表了他的家教。

現實生活中,一些家長對於孩子做「熊事」,處理態度往往會有兩種:一種是打罵,但這種打罵,基本只是情感上的大發泄;另一種就是不管不顧,放任孩子的所作所為,「護犢子」心強。

公共場合首先是家長自己要懂規矩

規矩一:公共場合保持安靜

出遊不是在家裡,到達的地方是飛機、火車、汽車等公共場合,保持安靜是父母自己應當先遵守、並且要告訴孩子的首要規矩。因為公共場合還有其他人在,說話吵鬧、製造噪音的孩子肯定會影響到別人。

規矩二:該制止時就制止不要放任

當熊孩子惡作劇或有不妥的行為時,家長不要一笑了之,覺得好像沒什麼,在公共場合,只要可能影響到了別人,家長就要制止和管束,不要放任,否則不懂事的孩子會覺得自己這麼做也沒什麼,就會變本加厲。有一些熊家長常用的一句話就是「孩子不受控制,我也沒辦法」,很多時候可不是真的沒辦法,而是家長根本就不想管。

規矩三:大人孩子都要學會好好說話

有時候看到家長在公共場合下大聲呵斥甚至打罵孩子,高分貝的音量讓周邊所有人都側目。對於家長來說,在公共場合管束孩子時,也不能因為管束影響到別人,大聲呵斥打罵是不該做的,即便是再生氣,在公共場合里家長也要耐下性子來,這時候要用妥善的方式加以引導,對孩子先好好說話,用講道理的方式勸導孩子,否則大人孩子吵作一團,更是火上澆油。

規矩四:要明白「等你有了孩子」不是理由

孩子調皮固然可以理解,但是在公共場合,作為父母再怎麼寵愛孩子都不能放縱孩子,更不能拿「等你有了孩子」來反駁那些提醒或是指責他們行為的旁人,甚至用更激烈的言語幫孩子開脫。諸如「等你有了孩子」這類理由說穿了是個「強盜邏輯」,自家孩子的公共場合喧嘩吵鬧,家長會覺得是淘氣調皮,可是在別人看來還是沒有家教的表現。既然別人說了,肯定是孩子吵到大家無法安寧,這時候家長要負責任地表達抱歉,再想辦法管教孩子。

孩子和父母一起成長 制定「規則」學會承擔

武漢漢陽區知音幼兒園業務園長劉麗霞說,「熊孩子」之所以「熊」,是因為他們的心智和社會發展水平尚未達到「正常」社會生活的標準,所以表現出了各種不合時宜的行為。

1.教他承擔責任。別第一時間以「他還只是個孩子」「你怎麼和孩子計較」「等你有了孩子就知道了」等借口為孩子開脫,這些說辭也是對父母自身責任的推卸。

2.言傳身教。只有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才能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

3.恰當地對孩子說「不」。你可以告訴孩子,Ta還能做什麼;試著告訴Ta不希望Ta這麼做的原因;分散注意力;給出另一種替代方案。

4.建立明確一致的行為準則。尊重孩子絕不是指沒有任何規則,相反,孩子是需要規則和限制的。在表達的時候,務必確定你能清楚地向孩子表達這些規則和限制的意義,不要進行空洞的威脅:孩子們往往在不斷觀察父母是否真的會監督他們按規矩行事。

每一個熊孩子的背後都站著一個熊家長。當你面對熊孩子,用你的方式把這個世界最基本的規則、禮儀、道德標準講給他聽時,他是聽得懂的;

但你覺得「長大了他自然會懂」,可能他就永遠不會懂了。


推薦閱讀:

怎樣阻止熊孩子在電梯里尿尿?
我該怎麼對付我的表妹?
跟六七歲的熊孩子玩是什麼感覺?
《那年花開月正圓》大結局,跟周瑩學學如何馴服熊孩子?
我的狗死了我走不出來。。怎麼辦?

TAG:熊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