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藝術教育:看見內心的喜悅

昨天,柔柔又來家裡做畫畫作業了。這次是給一本書設計封面,她自己有一個很好的想法,但不知道具體該怎麼畫。我教給她一些簡單的技巧,剩下的她自己完成。畫樹葉的時候,她每畫幾筆,就拿來給我看,問我這樣好不好,我說,你看,這些樹葉太整齊,是不是顯得有些死板?你試著畫得隨意一點,亂一點,多觀察一下,這樣是不是會更生動?幾分鐘後,又拿給我看,隨意添了幾片葉子而已,她以為已經達成了我的「要求」。

我當時就知道為什麼她畫不好樹葉了,她心裡沒有樹,也沒有樹葉,她心裡只有我給她的「要求」。她一心一意地去適應我的要求,而非去畫一棵她熱愛的、瀟洒靈動的大樹。

一個9歲的孩子,能看不見自己的樹美不美麗嗎?一個4歲的孩子,可以很固執地說,我畫的很美!但當他長大後,很多外在的標準壓在他身上,父母的、老師的、同學的、社會的,他開始去適應外界的要求,屏蔽內心的聲音——美不美?我不知道,得問老師。老師說是美的,才是美的。

如果教育變成這個樣子,我認為是莫大的悲哀。一個孩子的畫畫得再精巧,如果這個美的標準不是來自他的內心而是外界的標準,就不是一副好畫。我還不如讓他去玩泥巴,泥巴都比這幅畫美!

很多人問,畫畫到底有什麼用?藝術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我只想說,教畫畫,不是教給你所謂的技法。技法的確很重要,但失去內心喜悅的技法,一文不值。教畫畫的本質是發掘你內心的力量,我總是對家長說,你看這堂藝術課是否成功,不要光看作品本身怎麼樣,更重要的是,孩子是不是充滿喜悅、激情洋溢地畫畫?他是不是身體內都透著創造力的光芒,全身心投入地畫畫?

這種喜悅的狀態,在大多數成年人身上已經看不到了,它其實是生命最有價值的狀態。

反思我們的教育,應試無處不在。英語要會100個單詞,書要讀20本,加減乘除要學會。這些都屬於外在的知識,它們在孩子的成長中也是有必要的,但我們已經太過強調這些標準的、外加的東西。一個只把內心的力量用來適應外界的孩子,可能表面上是一個非常優秀、非常聰明的優等生,但他其實是痛苦的、無明的。我們不常見到一些高材生自殺的新聞,在批評他們「太脆弱」的時候,其實應該想一想,難道不是他內心的火焰早就熄滅?難道不是他早已失去了喜悅自己的能力,一旦外界的標準達不到,他的世界就黑暗一片,生無可戀?

在孩子小時候,最重要的是保護他的自我創造的能力,看見內心喜悅的能力,而不是急功近利地趕快讓他學會這個學會那個。我想我開辦藝術教育的意義,應該全在於此。


推薦閱讀:

一切都沒變,一切都變了——《沒鼻夥計》
驛站思考——家庭教育觀念和思維方式的形成
孩子和家長也必須看的這本書/窗邊的小豆豆
學會這一招,分分鐘高效培養孩子
明日清明,再細讀他筆下的「三毛」!

TAG:兒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