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醫藥代表拜訪模式的研究
本文內容來自Henry Wang老師在思齊講座【未來醫藥代表拜訪模式的研究】上的分享,有刪減整理。(思齊視頻版塊觀看)
思齊會長Clark:
思齊俱樂部的理念就是:學習,分享和交流。這十五六年來,醫藥代表的生存模式變得很奇怪,像是一種保姆式的服務,這樣子的做法對嗎?我不知道。
我只是作為一個拋磚引玉的人,接下來請出我們今天的主講,王老師。掌聲歡迎。
Henry Wang:
我來思齊圈也是一個非常偶然的事情,就是有一天,我突然收到一條簡訊,聽說你還可以,願意來思齊聊聊嗎?我說,行呀。接下來就有這麼一些事情發生了。在生活中確實會有一些人稱呼我為大師,我覺得成為一個大師,最起碼需要兩種東西,一個是智慧,一個是忽悠。那,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怎麼樣「忽悠」今天的話題。
第一個,未來,這個詞,應該多遠,我仔細想想,我的工作生涯只剩下十年,所以說我的職業應該不用擔心。所以說,我的這個未來是指可以看到的五年或者十年間,不是明天,但也不是特別遙遠的,是可以看的見的這麼一個未來。
五年,只是一個虛數。如果你在未來五年內就看到這些變化,我認為這些變化就是有點早的;如果在十年之後發生,那就有點晚了。所以,我講述的是在五到十年之間的變化。第二個是這些變化的背景。我做醫藥代表的時候,有1000多個人就很不錯了。中國是一個發展非常畸形的國家,現在這個行業有一百多萬人,但是中國的錢很多,葯很少,未來會怎麼樣發展,我們來了解一下。
第一個是從醫藥代表看行業來看現在的發展,第二個是未來醫藥代表是要幹什麼,第三個是我們可以去準備的,應對這個變化的。
第一方面,最近幾年,超過了過去20年,拿研發來看,投入多的大型企業,研發投入6%,世界醫藥前十公司,研發費用是10%,數字大的嚇死人,從這個角度來說,過去20年,成本很低,但是在未來20年,研發的成本會飛速飆升,這就是第一點,研發成本增高。
第二個是生產——人員成本,一次性評價,一個一次性評價的成本有500萬到800萬人民幣,但是她的銷售額只有5000萬,那麼他絕對不能去做一次性評價,會虧本,要不斷去改善工藝,這樣成本也會升高。
第三個,政策。鋪天蓋地的政策,都只有一條,那就是降價格,要求將價格降低。中國最奇葩的「准入」,外資很難進入中國,有很嚴厲的准入制度,不斷提高我們的准入成本。這樣你會發現,價格在降低,成本在升高,那麼銷售額就會減少。營銷費用逐漸向藥品的研發流動,受影響最多的是醫藥代表,一旦行業有所變化,有了這樣衝擊之後,我們就只能開始轉變。
如果我們公司聘請了一個醫藥代表,你服務客戶的目的還是為了讓客戶有個好的印象,維護關係,把指標完成,這兩項完成就能有很不錯的獎金和收入。第二點,把信息傳遞好。也許你今天覺得無所謂,價格便宜就好了,未來研發出來的產品必定越來越好。現在有一些公司,研發了高端藥物,一旦把產品研發出來,賣不好,不能把它銷售出去,就是這個信息沒有傳遞好。
維護關係,維護家庭關係,給太太/先生物資的誘惑,這是物資的誘惑,第二個是精神的,能不能陪著看電影,等等,所以在維護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往往就有這兩個方面的誘惑。維護客戶的時候,大多數時候是物資誘惑,我們現在就是過於依靠物資。但是,一個客戶真的認可代表嗎?是惦記著錢還是人呢?所以從這個角度,我們過於依賴物質。
第二個就是合規,就是不斷花錢,不花錢就被合規,所以這個方面的成本只會越來越高,我們希望以後醫生和銷售是基於精神層面上的交流,而不是只有關乎到物質的。第二個就是信息傳遞,代表把信息好好的講給醫生聽,我們自認為對產品很了解,醫生就覺得你什麼都不懂,誰對?醫生讀了5年書,到畢業讀研究生,工作經歷,他對一個病的了解往往超過你的想像。所以我想讓代表把信息傳遞給醫生,代表是很幸苦的,反其道而行之,目前做的也還湊合,但是未來要求針對性要更好,有效性更強,所以代表擅長的應該是比醫生更了解藥物,才有可能更有針對性和有效性。
製藥企業為醫生提供的醫療資源,醫生最歡迎的有三條:第一個疾病進展,第二個臨床研究,第三個相關的信息和反饋。醫藥代表拜訪醫生,大部分醫生希望代表少來,這個評分還是醫生給的「面子分」,這個頻率大概是一周一到兩次。醫藥代表拜訪醫生的滿意度調查表顯示希望的是來的更多一些,不然的話他們就拿不到生意。如果我們真的去做信息傳遞,醫生覺得學術會議佔33%,也許覺得問題解決不了就開會,但是請人又是另外一個大問題了,什麼話題才能引起醫生的注意。
那麼信息傳遞怎麼做?從報告中可以看出醫生參會的比例在下降。目前針對性和有效性都需要極大的提高,如果未來我們的產品更好的情況下,外資企業在通用名方面有獨領風騷的情況,仿製品緊追其後,外資在未來會繼續沿用這個方式,國資也是如此,那問題是怎麼用信息傳遞推動藥物的影響做到最好?
我們內部做了一個調研,問醫生為什麼用我們的產品,醫生的回答是「你老是來呀」「從藥物的角度呢?」「你們的產品起效快。」好了,我們知道這個產品的優勢是起效快,當你站在這個角度的時候,你會受到很多奇葩的回答。所以,我們要達成指標,舉步維艱,拉著臉面去跟醫生求情。
第二個是「m」,不明覺厲,這個就是我們獲得信息的現實。但是,未來,這個費用會不斷降低。所以這個不再成為最好驅動你完成指標的方法,我們能夠有一些新的方法來完成這件事,人際親和力不斷提升。
當然,改善的難度非常大,因為現在的人都比價自我;體驗式精準傳遞,經過我們的提升之後,整個品牌的特點提升了22個效能。這樣做之後,我們的代表不就變強大了嗎?並不是。尤其是最近,代表風聲鶴唳,整個代表都處於一種危機的狀態,連醫院都不讓進了;或者說醫生都不見你,你就沒有辦法接觸,你的技能再高,也沒有用。
外患有4p營銷網路化衝擊——3d列印,價格的透明化,關係鏈的網路化,渠道的變化,營銷的網路化,都帶來了巨大的改變。網路醫院對醫藥公司和醫藥行業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不管怎麼變,藥品總歸有的,接下來是賣給客戶,我需要把我的產品給醫生解釋清楚並使用這個過程是不能改變的,只能是其中一些因素變成了互聯網去推動。
維護關係並不能靠互聯網來完成,把整個的維護關係脫離人和人之間面對面的交流,我自己也不確定行不行。達成指標,怎麼不見面去完成這個事情,什麼樣才是真正嫁接互聯網的功能。
當然在其中仍然要精準傳遞,仍然要聆聽和反饋客戶的信息。在未來,多渠道的客戶渠道,不止是代表嫁接的人對人,還有,我們要有網路營銷的手段,產品所帶來的信息讓別人知道。
當真的去做多渠道客戶覆蓋和網路營銷的時候,我們有很大的改變,叫內容為王,很多公司有給醫生看的網站,可是並沒有多少人去看,並不是你的報道不對,而是表達方式出了問題。內容為王——標準化,可以有適應症,相關信息,說明書,相關的臨床研究指南解讀,多渠道覆蓋,online面對面會議,網路化營銷,「牛」教授和「朱」教授針鋒相對。
但現在,人的注意力很難去集中,這是一種變化,所以我們要適應醫生的口味,把內容變得有趣,不要又臭又長,在合規合理合情的前提下,讓內容變的有趣。
第二個是內容的個體化和定製化。藥品不像掃帚,藥品的試錯成本非常高,可能患者覺得自己沒有效果,就會找醫生算賬講道理。在這種前提下,醫生會有自己的看法,醫生會有自己的心得。
我們把客戶做成一個個體標籤來看,有星座,屬相,地域,使用產品的多少,使用細分的人群,我們在與客戶交流的時候並沒有分標籤,反觀朋友圈,74年的屬虎的射手座都是蛇精病,74年,屬虎,射手座,三個標籤,就會把人群定位一下子顯示的很清楚,標籤越多,人就會對照,這些信息會去衝擊你。
我們針對不同的標籤會有不同的客戶體驗,收集之後定製不同的內容。你會發現一條信息有更多的相似點的時候,閱讀率會越高,把病例加上了之後,客戶體驗會覺得使用這個產品,對於長久控制,對於最近一個月很少用短期控制的葯都會有所比較。
如果你認為不同的醫生看不同的案例,更傾向於自己的經驗,循證醫學只是一個基本的原則和依照,所以每個醫生對自己用藥都是有自己的判斷。高質量的藥物越來越多的時候,這條道路必然存在。
代表不斷的去收集醫生的想法,不斷的去跟公司去匹對,也許會有很多醫生的匹配文案,有很多跨類的選擇,所以未來公司會有一個處理的中心,把所有的信息個體化,形成一個基本的文庫,內容要非常新穎,吸引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前提。有一次我讓一個姑娘加工視頻,做的精美一點,兩天之後給了一個很棒的成品,有自己的想法。人在變化,我們要適應新的人類。
未來醫生進入了產品的了解界面,就會根據醫生感興趣的內容自動推送;代表也可以主動推送內容,前提是我們是真的有內容的。這樣的方式,其實在其他行業已經開始了。
當有這樣的改變的時候,未來代表會變成一個高人際溝通能力員,會把客戶牢牢的把握在自己手心;臨床疾病與產品收集員,mcm的數據分析師,了解客戶的傾向。
現在,你可以做一些簡單的準備,從物質層面轉向精神層面,你什麼都沒有,醫生還是願意和你接觸,當然,可以有一點媒介;專業的聆聽客戶的用藥;掌握一種疾病的的相關專業知識,一類產品的相關專業知識,之前的專一,是客戶的專一,現在更要求疾病的專一,還有對這類產品更深入的了解,公司也是可以提供這個機會的,當你去學會這些之後,你會跟醫生拉近很多,這些是現在可以開始著手去乾的,你可以趁著現在去學習,一點都不會吃虧的。
高效運用公司和個人資源,你要去學習他和利用他,制度不能改變,你只能去適應他,未來你的營銷費用會越來越低,而且你的公司也會上市,會有更好的產品,但是越好的產品你需要跟客戶越好的解釋。
某些想法和改變,也許會對未來有全新的意義。擁抱未來的藥品營銷新格局,如果我們多渠道的方式能起到效能的話,現在開始改變,我們這個行業會發生改變的話,一定是內容上的改變。
感觸:醫藥行業轉變是大勢所趨,你不再提升自己的意識,再畫游泳池,游泳技巧也不會有很大的改變的;我們現在處在一個馬車夫的時代,當時我們必須做出轉變,因為汽車時代已經開始到來,但一些新鮮事物出現的時候,必然會受到傳統事物的阻礙;醫藥模式的轉變,衛生機器人對六種腫瘤有辨別能力超過了醫生,跟醫生比賽,快速的閱讀完很多書籍之後,做出的診斷跟醫生的是一樣的。
谷歌發布了一款軟體,並宣稱未來是不再需要病理醫生了,和醫生相比之後,醫生的準確率是73%而軟體的準確率是83%,很明顯醫生的存在性越來越低了,還有一個找了21個,看了很多片子,2000種疾病,然後去跟機器人比賽,最後是機器人贏了。以往是一個代表跟著很多醫生,但是以後會不會連醫生都不存在了呢?
問答環節:
問:一個上市很多年的公司,可能內容對於醫生來說已經非常熟悉,怎麼樣做到內容為王?有什麼技巧並且要怎麼提升這些技巧?
答:這是一個現實的問題,醫生注重的是一個「新」字,醫生的每一個病人都是新的病人,都會給醫生新的想法並且給了他新的問題,雖然都是老疾病,用的也是老葯,所以每個醫生有新內容新想法的時候,就會有新的感受;來自形式的創新也是「新」,無論生命多老,只要在生命周期內,同一種藥用在不同的病人身上不同的效果對醫生來說就是「新」。這是我的一點想法,不一定正確。
補充回答:今天講課只是一個關注點隨著國家新的政策而講的課程,我們只是教會代表第一步,但我們沒有教醫生去把這些信息傳遞給患者,而臨床用藥很大程度取決於患者,如果能夠通過醫生對患者進行一些藥物的講解的話,患者會給這些葯一些反饋,會打破醫生的習慣和對這些葯有更大的信心,這一環是沒有打通過的,這是確實是需要改變的,這個也跟醫生的生存環境發生了改變,我們需要更多的是將醫生還原為一個責任心的單純的醫生,而不是利益催動型的醫生,這只是我個人的一點理解。
答:這是一個全球的問題,而且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但隨著科技的改變,就不是一個問題了,隨著一些高科技的加入,這些問題會逐漸的迎刃而解。回到代表的話題來說,我還要一些代表去做事情,優先代表去做一些事情,可能會有所幫助。
問:如何提高醫藥代表的抗壓能力?
答:現在的小孩子,第一,他不願意抗壓,第二,他扛不住。未來醫藥代表的工資會很高,但是這個人群會很少。坦率的說,抗壓性不好訓練,也許這個也跟他自己的生活環境等等相關,但是剛剛提問的問題仍然是目前非常現實的一個問題。
問:既然醫藥代表人數減少,培訓人員也會減少,你怎麼看待醫藥代表培訓人員的趨勢?
答:當我在講這個話題之前,我有想到這個問題,我本身不做培訓,但是我的團隊有在做培訓,怎麼辦呢?你在這個行業可以存活,你在別的行業也可以存活,只要你有技能在身,所以我們要培養自己的跨行業生存的能力,要有一種危機意識。
問:醫藥代表也要具備一些產品知識,跟msl衝突了,怎麼看待這兩者之間的關係?
答:以下僅代表個人觀點。msl是一種非常奇怪的新人類,因為他只學過一些關於醫學類的知識,但是在客戶的溝通方面沒有很高明的銷售手法,他只有醫生的經歷,在使用的時候,只用醫生經歷的一點點,如果一個代表可以將那缺少的部分補上,就可以類似於達到msl的功能。
如果有一大群msl,有一些自己的東西,給他們越多的營銷知識,他們會做的更好。人員能力有增加,那培訓有就有價值;反之沒用。你要找准期間的注意的點,你就會去平衡這兩者之間的關係。
問:有些代表成績很好,回去卻表現一般,您覺得問題出在哪裡?
答:人有兩種能力:一種可以被培訓,一種不可以被培訓。這個為什麼越來越突出,現在的小孩不再面對面的玩,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變差了,這方面沒有提升,這也導致了這種問題的產生,也許未來這個方面會有改善,當然,怎麼把書面上的知識轉變到實際應用中,也是領導人應該去做的一個工作。
問:在人生過程中遇到的挫折,你是怎麼面對的?看待下屬的時候,最看重哪些品質?
答:遇到的挫折不好說,也許下一個會更大了呢?對我來說是兩個職位之間的轉換,尤其是被迫轉換的話,我覺得這個對我來說是比較大的挑戰;第二個,我招人的時候比較奇怪,我自己也不太懂自己,第一個,學習能力要強,第二個,要勤奮,還有一個顏值,還要差不多過得去。
問:預判一下,國內企業並不是很關注這一塊,你怎麼看待內部和外部的差異?你覺得差異會持續很長時間嗎?還是說會慢慢的縮短?
答:這是一個蠻關鍵的問題,這兩種企業的融合正處在一種加快的步伐,五年前我們會想不到,因為是企業瘋狂研究能夠帶來利潤的產品,但是效果並不像原來宣傳的那般。這兩種企業的融合會加快,但沒有那麼快。這個遊戲規則除了營銷還有其他的因素,只要你精於一個,你就可以繼續生存,因為中國市場的特殊化,所以你可以專一的研究一個,就可以生存。
閱讀原文:思齊圈_醫藥/器械行業知識分享平台
推薦閱讀:
※2017年醫藥代表離職率創新高!
※@想做醫藥代表的那個人
※扎心了!醫藥代表寫給醫生的一封信!
※《醫藥代表的誕生》-廣告
TAG:醫藥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