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悲觀主義者的心理學故事

最近發生了很多很有意思但卻對個體來說無能為力的事情,但是因為希望傳播的內在動機,並不想在這裡重複講述發生的事情,這篇文章只想聊一個關於人們適應能力的故事。

在社會心理學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理論,叫做適應水平現象(adaptation-level phenomenon),意思是說,當外界的負面刺激給你帶來憤怒或者悲傷時,你確實會在一段時間內沉浸在這種負面感情中,但是過了一小段時間後,你就會適應現狀而感到稀鬆平常。

心理學家Diener在論文中強調說,人們總是低估自己的適應能力,比如像喪偶這種嚴重的悲痛,帶來的喪失感只能持續一段時間,之後人們就會適應。同理,社會性因素也是,當重大的社會事件發生的時候,人們總是在短時間內感到嚴重的憤怒和被剝奪感,群情激憤。之後一段時間過後,人們就麻木了,適應了,習慣了當前的情況。

最近的事情同樣如此,某某新規定下來的時候,某少數族群的人們憤怒,其他維護公正的人們痛罵。但是請耐心的等待著,三個月後呢,也許就聽不見這種不和諧的聲音了。這也許並不是某種強力的控制力量的制止,而是人們適應了,習慣了,覺得這樣馬馬虎虎,沒什麼不好的。

不光如此,作為一個生物體的人,還有另外一種有意思的傾向,叫認知協調(cognitive dissonance)。其中一點是說,當我們已經擁有某種情況後,經常會自圓其說。舉個例子,習慣了小城市的人,會覺得小城市民風淳樸,物價低廉,而忽視生活上的不方便;而習慣了大城市的人,會覺得大城市歌舞昇平,視野開闊,而忘了那擁堵的交通和忙碌的生活。這不是因為什麼個人自由,而是人們隨遇而安,習慣了而已。

同理各種社會事件,當人們最終習慣了當前的生活,自然會說服自己說:「這樣也不錯,這樣我也不差什麼」。而如果這時候有一個後知後覺的人跳出來告訴他說,你被剝奪了,你被傷害了,人們肯定會為了讓自己的認知協調而跳起來大聲斥責:「你說的不對,這樣挺好的!!」

有的人也許覺得這只是無聊心理學理論的推演而已,那麼2009年某次大規模Netzwerk-Abschaltung(請自行翻譯查詢)的事件已經驗證了,人們在現實面前,是多麼的淡然,多麼的習慣。畢竟人們可以沒有 gu鴿用度度,沒有油管用youku,沒有那麼多美國的,英國的,德國的,法國的Fernsehserien,人們還有各種種花家神劇,面癱秀劇,Sozialismus教育劇等等。。。正如原文作者所說:時間和習慣,無疑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麻藥。

而在習慣後,無數的人們肯定會說,這一切當然是為我們好啊,沒有了所謂危險的思想,沒有了毒害人群的娛樂,我們過得更好了,更幸福了,更滿足了。你說外面的??那都是敵人,那都是其心必異的生物。我們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我們當然比外面哪些奇奇怪怪的人,優秀到不知哪裡去了。

所以,還是別抱什麼「未來會更好」的奇怪幻想了,說不定明天早上起來,我也適應了,只會對著牆壁大喊,「什麼Demokratie und Freiheit,都是敵人的可恥陷阱,而生活在這封閉的世界裡,我真幸福!!」

畢竟王水煮青蛙,青蛙可能很開心呢!!

祝好!汪!

Quelle:

戴維, & 邁爾斯. (2014). 張智勇, 樂國安, 侯玉波等譯. 社會心理學.

Diener, E., Lucas, R. E., & Scollon, C. N. (2006). Beyond the hedonic treadmill: revising the adaptation theory of well-being. American psychologist, 61(4), 305.

推薦閱讀:

貓哥說:融合新聞
品牌傳播的4P (1/5)
評《黑鏡·一千五百萬》
你願意參加科學傳播培訓嗎?| 「知識分子」調查
001 為什麼我們在電影院中更容易笑出聲來?

TAG:社會心理學 | 傳播學 | 同性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