鴿哨,消失的北京聲音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專屬的聲音,在北京長大三十歲開外的人,一定記得盤旋在頭頂的鴿哨聲吧。
如果是展現老北京的電影,經典必備鏡頭一定少不了,在四合院上空一群鴿子飛過,響起嗚嗚嗡嗡的悅耳的聲音。
尤其在上世紀70、80年代,人們常常聽著這個聲音起床,開始一天的生活。這就是老北京的聲音象徵——鴿哨。
近些年來,突然覺得耳朵里少了什麼?左思右想,是鴿哨!鴿哨呢,怎麼沒了?
北京人養鴿放飛,叫作「飛盤」,鴿群起飛後,圍繞居所,一再盤旋,漸飛漸高,直到雲霄。
鴿哨是北京人玩出來的文化。沒錯,有不少地方都會做鴿哨、馴鴿子,但最正宗、歷史最悠久的當然還屬咱老北京了。
鴿哨又叫鴿鈴,是佩戴在鴿子身上的哨子,哨口受風角度不同,強弱有別,哨音便呈現出變化。
小鴿哨大學問,一百把鴿哨一百個樣子,鴿哨主要用竹木和葫蘆製作,以竹管或是葫蘆肚為腔,上面配以竹木雕成的發音孔。為了動聽,一個鴿子往往攜帶很多個鴿哨組成的一組鴿哨,鴿子平飛或是拐彎的時候,發音孔可能不一樣,聲音也會有所變化。
北京鴿哨,根據其造型可分為四大類:葫蘆類、聯筒類、星排類、星眼類。
別看有些鴿哨個頭不小,重量卻不大,因為竹片挖得極薄,一把相當大的哨子,經過髹漆,才不過七八克重。
制哨之家,都在哨底刻字作為標誌。人們通常將清代時期的「老四家」,惠、永(老永)、興、鳴;民國時的「小四家」,永(小永)、祥、文、鴻;統稱為鴿哨「八大家」。
鴿子的尾翼都是12 根羽毛,從兩邊各數出5 根來,把鴿哨穿在中間那兩根尾羽的根部上,讓羽毛從哨「 管」中穿出,然後用一個小關針輕輕地把貼著中間的兩根尾羽關上,把四根尾羽關到一起,鴿子哨就不會脫落,飛起來便能聽到哨聲了。
養鴿子盛行的年代,鴿哨也十分暢銷。上世紀80年代,倒騰鴿哨的人能一麻袋一麻袋地賣,一年能賺七八千。還有人在1990年將鴿哨弄到了友誼商店,其中一隻三十五個小竹筒組成的鴿哨,賣了100美元,但現在想起來當時賣得太低了。
晴朗的春日午後,在蔚藍的天空,一群群鴿子自由盤旋,鴿哨悠揚美妙的聲音是老北京的圖騰,承載著幾代北京人的記憶。有人說,聽到了鴿哨,就感受到了老北京。隨著時代的變遷,城市的發展,今天的北京上空很少能見到飛盤的鴿群,清晨的北京也沒了高低起伏的鴿哨聲。
推薦閱讀:
※1980-1995年出生的北京人來看看,北京大妞兒和您聊聊過去!
※老派燒茄子居然這麼多講究,這道菜能看出是否老北京!
※真正的老北京人是這樣嗎?
※初一順,順一年!老北京的規矩千萬要做對了!
※宣武門記憶——瞧著眼熟么?找找您家附近街坊!
TAG:老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