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看上去最不可能幽默的偉大詩人杜甫

四、五年前,網路上「杜甫很忙」突然爆紅,我一看就明白這背後蘊含著的社會心理意義,還為此給騰訊大家專欄寫了篇《「杜甫很忙」背後的社會心理分析》。簡要說來,「杜甫很忙」是對教材單線條化地幾乎只選「三吏三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杜詩中的「老三篇」,以及像祥林嫂一樣空洞嘮叨他「致君堯舜上」、「每飯不忘君」的反感。這種反叛也可以稱為一種對整齊劃一的、主流美學的疏離。

事實也的確如此,如果你對杜甫的認識只停留於高中教育以前,那麼你終身都可能會反感杜甫,這就是我們教材編選將人物單線條化的必然後果。這種厭惡也體現在對白居易身上,因為學生們也多被《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搞得焦頭爛額,而對一個豐富的白居易毫無感受。要言之,被選入教材既表明你被看重的好運,但也意味著有可能你被搞得令人厭惡的最終結局,魯迅便是如此,他成了學生的「三怕」之一。因為我們的教材編選原則是,被看上就有可能意味著不被看上那部分被掩蓋,看看我兩位在一線教育上做得不錯的朋友郭初陽、蔡朝陽等所寫的《救救孩子:小學語文教材批判》一書,就知道我所言不虛。

不過話又說回來,杜甫被年輕人惡搞得「很忙」,自然不是他們的錯。因為信息渠道和欣賞能力的獲得,被主流的美學壟斷了,他們只能用「很忙」來表達一種消極的疏離。形成他們這樣的審美判斷固然來自於單線條的教材編寫,但說實在的,也並非全是教材編選者的錯。教材編選高度壟斷,編選教材者也不是因為他有能力編教材,而是因他被分進了教育出版社,如此出來的教材你還期待它有多麼高妙,實在是連基本常識與邏輯推理能力都沒有。

為什麼說「杜甫很忙」的形成,不能全怪教材編寫者呢?那是因為我讀了一些比較有名的研究杜甫的著述,其見識並不比教材編選者高明多少。「詩聖」這個標籤貼起來是非常方便的,現實主義詩人的提法也相當好用,愛國詩人更是一頂可以批發奉送的高帽。如果你還能抬出梁啟超「情聖」的招牌,那就算是有點新意的了。換言之,杜甫被人們單線條、扁平化地認識,甚至成了一個乾癟弱小、營養不良的瘦老頭的形象,長久盤踞在讀者的腦海中。這要拜眾多研究杜甫者之賜。也就是說,一個人是什麼樣的人,除了他的作品與為人外,被研究者如何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杜甫的詩律切精深,雄渾頓挫,這當然是他慣常的特點。不過他的「詩是吾家事」、「吾祖詩冠古」的狂,卻很少被人特別地提及。如《百憂集行》,人們常愛提及的也是末句:「痴兒不知父子禮,叫怒索飯啼門東」,而忘記前面所寫「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這就像我們不容易記得他「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九齡書大字,有作成一囊。性豪業嗜酒,嫉惡懷剛腸。脫略小時輩,結交皆老蒼。飲酣視八極,俗物都茫茫。」(《壯遊》節選)事實上我們也不大容易體會他身上的曠達,乃至很少有人提到的幽默。

說杜甫有幽默感,恐怕有不少人會發笑,甚至有人會說連上帝都笑了。上帝會不會因此發笑,我不知道,倒是我們要想一想,人們為什麼容易忽略杜甫的幽默,或者說即便略微感受到一點杜甫的幽默,卻不願在文章或者演講中說出來。用搜索引擎來尋找「杜甫的幽默感」,一律指向學者丁啟陣兄的兩篇短文,分別為《杜甫的幽默》和《杜甫最幽默的詩》。其中有些地方我認可,但也有些他所引的詩句,包括寫家庭及友情溫馨的詩句,我都覺得與幽默關係不大。如《月夜》與《贈衛八處士》等,至於眾所周知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我認為這是尖銳批評,不能算是幽默。有這樣的差異,或許因我們對幽默定義有差別之故。

要對幽默做一個大家都認可的精確定義,可能是有難度的。網路上關於幽默的詞條,當然是簡單的,「形容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長」。我覺得這個定義雖短,還是比較有解釋力。有趣既可以是內容也可以是表達方式,可笑也可能是荒唐滑稽的,但都不缺少善意,不過表達方式可能出人意表。總之,無論從情感還是從理智上看,幽默都與常規的認知套路和答案有一點點小小的脫軌。這樣看來,杜甫詩中的幽默,雖不能說算多,但也不能說完全沒有。

提及杜甫詩的幽默,卻不能不提及近來讀到一本台灣學者孫克寬先生的小書《杜詩欣賞》。恕我孤陋,讀的杜甫研究書籍不算少,卻從來沒有讀到過專門談杜甫幽默的文章與書籍。前述丁啟陣兄的兩小篇關於杜甫幽默的文章,就是在讀了《杜詩欣賞》一書,其中一小節談及杜甫的幽默後,引起我的搜索熱情而注意到的。

據《杜詩欣賞》一書的自序說這本五萬字的小書,是孫先生1960年為東海大學杜詩班諸生所寫的講稿。當幾年後學生書局想印行他這講稿時,雖然他認為此書不是學術著作,沒有做到「穿穴經籍,窮搜故實」的高度,難免有考訂不周之處,「但以今天的青年讀者,對中國古典文學欣賞情況而言,用一本小冊子,以講課時的語言,來啟發他(她)們對杜詩的趣味,也許有此必要。」因之這冊本是講稿的小書出籠了。

寒齋所藏《杜詩欣賞》系沒有出版日期及出版社的豎繁版,大約是彼時的盜版亦未可知。我還看到過1974年學生書局所出的再版本,差不多不久廣文書局似乎也出過,此書銷路應該不算太差。集中文辭的典雅,文白的融洽,喻事的貼切,比大陸介紹杜詩的小冊子高出不少。其大目錄也襲用以前論詩品人的格調而來:前言第一、背景第二、本質第三、詩風第四、特質第五、前人述評第六、結論第七。在「本質第三」的大目下有「責任感、同情心、幽默感、知足型」。

講到杜甫的幽默,作者一開始就說到諧趣,是由朱光潛的《詩論》里論陶淵明、杜甫、韓愈三家之例引發。一上來他就舉杜詩里高度嚴肅的詩篇里所蘊含的幽默感,如《北征》:「瘦妻面復光,痴女頭自櫛。學母無不為,曉妝隨手抹。移時施朱鉛,狼藉畫眉闊……」孫克寬解說道:「寫不解事的女孩子嬌痴之態,在血淚交橫的一篇詩中,注入這一點諧趣,通篇便『宛轉生情』了。」(p.30)梁啟超曾說杜甫是「情聖」,其體現在家人、友戚、社會、國家乃至大自然方面的情感及相關表達,堪稱古今之高手。正因有情,才能在血淚交流的現實中有這樣的觀察,《北征》接下來的「生還對童稚,似欲忘饑渴。問事競挽須,誰能即嗔喝?」就顯得相當自然了,與杜公同期所寫的《月夜》對照起來讀,就更能體會其細膩情深之過人。

接下來孫克寬分析《麗人行》、《醉為馬墜諸公攜酒相看》、《可嘆》、《嚴公仲夏枉駕草堂攜酒饌》、《風雨看舟前落花,戲為新句》、《復愁十二首》(之十一「每恨陶彭澤」)。我曾說丁啟陣兄的兩篇文章里連批評和溫情,都歸之於幽默,有失之過寬之嫌,他把《覆舟二首》視為「杜甫最幽默的詩」,我不太認可,因為我認為譏刺甚過了幽默。我將自己認同的他所列的杜甫幽默詩羅列如後,以便將來全面研究杜甫幽默詩乃至編一個幽默詩選本出來的有心人:《將適吳楚,留別章使君留後,兼幕府諸公,得柳字》、《遭田父泥飲,美嚴中丞》、《飲中八仙歌》。有心人一經對比,就看出來了,在杜甫幽默詩的「選目」上,孫、丁二位只有一首《北征》是相同的。當然這並不表明他們在餘下來未能盡舉的「選目」上就一定不再重疊,但從中可以看出關於「幽默」的領會,還是有一定差異的。

蕭滌非先生主編的十二卷《杜甫全集校注》,算是杜詩版校注中目前為止之集大成者,我讀畢其長達幾萬字的前言,深覺寫得相當有水平,細膩周到,但基本沒有提到杜詩中的幽默。大約凡是研究杜甫的人,都被他「詩史」與「詩聖」的名頭,以及愛國忠君詩人的標籤,以及「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所謂理想,給捆住了思維。這不僅是我們長期線性化、扁平化思維,作繭自縛的結果,而且也是對人性的豐富與立體缺少相當認知的必然體現——杜甫當然不是聖人,他作為人的局限亦復難為其掩蓋,可惜從這方面來評說杜詩的也不多,這也是值得花精力做的一件事——這樣的思維盲區,在杜甫研究界恐怕已是一種沉痾痼疾。杜甫寫給孩子或是從孩子們的角度所寫的詩,其可愛乃至幽默,往往被人忽略,就算是「眾雛爛漫睡,喚起沾盤餐」(《彭衙行》)的寫實也少不了愛憐與幽默。我們難以想像一個父親,在孩子面前完全沒有幽默感,是一件多麼令人遺憾的事。

《杜甫全集校注》我尚未通讀一過,也沒有細數過其中與幽默有關的詩章,因此沒有辦法得出一個杜甫幽默詩的具體統計數據。除了孫、丁二位所舉的杜詩中的幽默篇章外,我覺得大抵說來,杜甫的戲贈、戲作、戲呈之作,都應該算在幽默詩裡面,諸如《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戲贈友二首》、《戲作俳諧體遣悶二首》、《戲作花卿歌》等。就是有不少純寫風景的詩,人固然是隱藏的,但也可以從中看出老杜高明而細膩的幽默,如《江畔獨步尋花七首》,其中的「詩酒尚堪驅使在,未須料理白頭人」(其二)、「江深竹靜兩三家,多事紅花映白花」(其三)、「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其五)、「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其七),並不驚心動魄,但你細細體味,其間的幽默令你會心莞爾。

老杜還有更為「出格」的詩句,就是在《社日兩篇》里所寫。其一寫「尚想東方朔,詼諧割肉歸」,寫社日祀土神之他人的歡樂,追及東方朔在社日等不及分肉的大官來,即自割其所當分之肉而歸的事。《漢書·東方朔傳》載:「大官奏之,詔朔自責,朔曰:『朔來!朔來!受賜不待詔,何無禮也!拔劍割肉,壹何壯也!割之不多,又何廉也!歸遺細君,又何仁也!』上笑曰:『使先生自責,乃反自譽。』詼諧者謂此。」《社日兩篇》之其二一起首就說:「陳平亦分肉,太史竟論功。」兩首詩綜合起來看,杜甫很為自己貧窮漂泊的遭際鳴不平。詼諧割肉和少時割肉均上史書,固然令人為杜甫的遭際有同情之感,但亦可從這些句子里,看出杜甫並不缺乏在辛酸之中暗藏著的幽默。

杜詩從句子上看,氣象萬千,從情感來觀察,則是百轉千回。百轉千回,所以需要我們配得上他那顆敏慧細膩的心。幽默當然不是杜甫的主調,但若是忘記他這方面的才能而不表彰出來,實在是對不住杜甫給我們貢獻這些如此絕妙的詩章。看上去最不可能幽默的偉大詩人杜甫_瀟湘信息網


推薦閱讀:

精讀《唐詩三百首》010: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卑微的崇高--杜甫草堂遊記
李白為什麼叫青蓮居士而不是明月居士?
如何理解西川所說的杜甫詩歌中複雜的時間觀(歷史時間、自然時間、個人時間)?

TAG:杜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