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國西裝第一品牌杉杉變身全球最大鋰電材料生產商
導讀: 2016年末,杉杉股份在南京設立江蘇杉杉能源管理有限公司,計劃在未來三年投資50億元發展儲能產業。儲能業務即通過儲能電池,平衡波峰和波谷時的電力價差。由於儲能電池的能效要求比動力電池低,因此退役的動力電池可以改造成為儲能電池,從而實現鋰電池的梯次利用。庄巍稱,在儲能業務成熟的時候,杉杉股份將申請售電牌照。
在很多年輕人心中,杉杉控股董事長鄭永剛的形象是面目模糊的。一些四五十歲的人對他有些印象:「哦,就是那個做西裝的。他後來怎麼樣了?」後來……隨著國外男裝品牌陸續進入中國市場,杉杉這樣的國產品牌反而越來越弱勢。
「中國服裝業最火的時候,我就預感到公司快死了。」
在北京金融街威斯汀酒店的行政套房裡,我第一次見到鄭永剛,和想像中西裝大王的樣子很不一樣。他穿著深藍套頭衫和便褲,看起來是一位形象隨便的大叔。我敢說,只要他一下樓,會立刻湮沒在金融街的人流里。是的,鄭永剛已經不需要再為中國西裝第一品牌代言,這些年杉杉股份的重心已經轉移到新能源上來,在這個幾乎完全To B的行業里,作為幕後老闆的他,衣著是否考究已經不重要了。
一周後,我來到杉杉股份位於寧波的生產基地,杉杉的變化早就在這裡發生了。原來的服裝生產車間,已經漸次改造成為鋰電池材料、新能源車電池、動力總成和整車的生產線。杉杉,已經從一家服裝生產企業,變成了全球最大的鋰電材料生產商,現在又開始往下游的新能源車產業延伸。服裝業務當然還有,只是陸續在往其他地方遷移,也即將從A股上市公司中被分拆出來,前往H股單獨上市。
「早在1997年,中國服裝產業最火的時候,我就預感到這家企業快死了,我要找到下一個具有爆發性增長空間的產業,我進入鋰電材料行業時,10個人里有11個說我瘋了,可是企業家本來就不是常人,企業家看的是未來。」鄭永剛說,正是這些早期的布局將他推到了如今的位置。他給自己的事業生命規划了三個周期,從服裝到鋰電材料產業是第一周期,產融結合是第二周期,現在的杉杉已經在孕育第三個周期,那是一個有關現代服務業的故事,包括醫療健康、文化旅遊和商業物業市場。
自1989年創立杉杉品牌以來,雖然同時也涉足投資銀行業務,但鄭永剛稱自己一直沒有脫離實業,這與外界對杉杉的印象略有出入。這其中,固然有他對實業的迷戀,也有他對外部環境近乎狡黠的敏銳。鄭永剛說,「實業是這個國家的根基,但也不是所有的實業都是,只有那些新興的、有競爭力的產業才有未來。」鄭永剛說。
逃離日不落產業
和鄭永剛交流之初,我感到了一種壓迫感,他似乎希望傳達出一種情緒——「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比如談到杉杉控股的多元化,他會覺得越解釋越亂,現代企業產權和經營權分離的理念,對很多人來說太超前了。談到第一次轉型到鋰電池產業,他又將原因歸於企業家的冒險精神,成功註定屬於少數敢押寶的人。杉杉發展近30年,總有讚譽毀謗和質疑,他大概懶得與人解釋了。
根據剛剛公布的2016年業績預告中,杉杉股份2016年實現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同比去年預計增加15%~45%。這當然主要來自於鋰電材料產業,這家公司的服裝業務營收只能佔到總營收的十分之一。截至目前,杉杉正極材料產銷量全球第一,負極的人造石墨產銷量國內第一、全球第二,電解液國內前五,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鋰電材料供應商。杉杉也已完成了從服裝到新能源產業的轉型。大家都說,「這小子押寶押對了」。可是20年前,沒有人贊同鄭的想法。
時間回到1997年,中國還沒有加入WTO,國民的消費需求還處於高速增長狀態,中國的服裝市場還是國民品牌的天下。但是鄭永剛意識到,國門遲早要打開,一旦打開,大量國際大牌會湧入中國市場,而中國品牌是很難與國際品牌競爭的。「因為經常出國,這種預感早就有了」。鄭永剛說,雖然服裝是日不落產業,但中國服裝業必將迎來衰退。
1999年前後,思索了兩年轉型的鄭永剛,接觸到一項令他興奮的技術——鋰電池負極材料的生產技術。當時,中國的負極材料只是鞍山熱能研究所承擔的一項863課題,離產業化還有很長的距離。「我也不是科學家,不懂技術,但我能嗅到,這是將來世界上最好的東西。」鄭永剛決定,將鞍山熱能的人和技術都收購進來。
實際上,1999年的鄭永剛,還要等待8年,才能迎來鋰電池行業的第一個爆發期。其間,他不僅推進了負極材料的產業化,還先後拓展了正極材料、電解液業務。「當然有很難的時候」,鄭永剛坦言,也曾想過要把鋰電材料業務賣掉,「但那時候哪有人買」。
2005年前後,杉杉股份在寧波的生產基地由原來的鄞州區杉杉工業城遷址到當時比較偏遠的望春工業園,原廠區土地性質改變為商業用地。誰都知道,鄞州區的商業用地後期的升值潛力巨大。但杉杉沒有保留土地,而是選擇拿了政府的拆遷補償金,「主要還是當年財務上有些壓力。」杉杉股份人士表示。
全球對於鋰電池需求的爆發,是由2007年第一代蘋果手機發布引爆的。智能手機帶動了整個3C產品的革命,鋰電池得以普及。2008年,庄巍開始擔任杉杉股份的董事長,恰逢鋰電材料行業的第一個紅利期。自此,鋰電材料業務被寫入了杉杉股份的主營業務,服裝業務營收佔比逐年減少,直至2013年,杉杉股份的鋰電材料業務收入全面超過服裝業務。
正如鄭永剛所言,任何一個行業都會從空白走向過剩。自2011年開始,中國的鋰電正極材料產能開始過剩,行業競爭加劇,杉杉相關業務一度陷入虧損。好在2014年後,鋰電池行業迎來了第二個、由電動汽車帶來的爆發期,整個需求市場還在以每年兩位數增長。不過,中國製造業有著非常典型的羊群特徵,當看到一個行業里有人賺到錢,後來者會一擁而上,實際上到目前為止,正極材料仍然過剩。
但2016年上半年,杉杉股份的正極材料業務實現了巨大的突破,在收入同比增長8%的基礎上,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上升了232%。「產能過剩不是絕對的,鋰電材料在結構上仍然是短缺的。」庄巍表示。據其介紹,近幾年杉杉股份在3C產品鋰電池的正極材料方面,引入高壓實密度和高電壓,這是很多企業生產不了的。
庄巍還告訴記者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杉杉股份正極材料的利潤上升,有一個原因是與上游的碳酸鋰價格上漲有關,由於杉杉的正極材料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因而可以將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傳導出去,甚至可以藉此提高自身的毛利率。但在相對同質化的電解液業務上,杉杉股份無法將上游六氟磷酸鋰價格上漲傳導出去,2015年該項業務虧損。於是公司決定往上遊走,通過產業鏈協作控制原材料風險。次年年末,杉杉股份通過增資控股了巨化凱藍公司,後者現有2萬噸電解液和2000噸六氟磷酸鋰的生產能力。
2016年2月,杉杉股份旗下的正極業務公司杉杉能源(835930)在新三板上市。一個問題是,為何不將整體鋰電材料業務打包上市?鄭永剛的答案是,杉杉的正極和負極業務都很大,單一公司5~8年都能實現20億元凈利潤,估值達到800億元~1000億元。如此體量大的公司,是沒必要合二為一的。
杉杉能源2016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約11億元,凈利潤1億元。
產融結合
雖然杉杉股份的鋰電材料業務,還有很大的想像空間,但行業的天花板依然存在。「這個行業是不可能做出幾千億規模的」,鄭永剛說,要為杉杉股份規劃一個更長期的發展目標,就必須延伸產業鏈條。實際上,很多年前,鄭永剛就曾經說過,希望能打通鋰電池行業的每個環節。
但杉杉股份始終沒有進入電芯行業,「因為電芯廠是我們的客戶」,庄巍說,如果杉杉也做電芯,那還有多少電芯廠會來採購杉杉的鋰電材料?隨著電動汽車市場開始爆發,杉杉股份自2015年開始,將產業鏈條往下游延伸,從動力電池PACK到動力總成、新能源整車、儲能以及新能源車運營。乍一看,杉杉股份的發展思路和銀隆很像,除了電池技術不同之外,兩家企業都是從鋰電行業延伸到新能源車行業,甚至兩家做的整車都類似,以客車為主。
但兩家的確有很大的不同,銀隆董事長魏銀倉的思維方式是典型的產品思維,從生產鋰電池到生產新能源車,公司要做的事情就是把產品做好,然後再賣出去。這可能正是銀隆吸引董明珠的地方,董明珠也是完全的產品主義者。
而庄巍在介紹杉杉股份的新業務時,一開始並沒有提到新能源車,而是說了兩個概念,綠色出行和綠色能源。實際上,所有的事情都圍繞供應鏈發生。
比如杉杉股份本身不生產電芯,但在賣鋰電材料的同時,還可以向電芯廠採購電芯,用以生產動力電池PACK及動力總成。杉杉將動力總成賣給整車廠,同時又向整車廠採購整車。最末端,杉杉會在各地建充電樁,實現車樁的一體化運營。
截至目前,杉杉股份已經實施了計劃列表中的每一項。2015年7月,公司與台灣八達集團合資,在寧波成立動力總成公司;同年,公司在寧波和江蘇鹽城與人合資,投建了兩家PACK廠。
2016年10月,杉杉股份成立了雲杉智慧公司,從事新能源車的運營。目前,該公司已經向市場投放了2000輛新能源車,其中1500輛為分時租賃車,另外一部分為網約車,另外還有3000個充電樁。
實際上,在整個綠色出行產業中,最為核心的是後端的運營生意,通過自己保有車、樁,來倒推整個行業上下游的互動,為杉杉股份每個經營環節創造空間。「我們希望重構整個產業的價值鏈」,庄巍表示,現在已經不是大家坐到一個桌子上,「你多分一點我就少分一點」的時代,通過上下游的打通,可以實現更多的價值。尤其新能源車產業還處於起步階段,社會化服務體系很不健全,因此企業需要思考體系化服務。
不難看出,上述產業鏈為實現供應鏈金融提供了支撐。在庄巍看來,產融結合正是杉杉的優勢所在,在杉杉股份體系內,就有一家融資租賃公司、一家商業保理公司,可為上下游企業提供相關業務服務。當然,富銀融資租賃(深圳)有限公司的定位不僅在鋰電行業,成立四年以來,庄巍認為富銀融資租賃公司的發展是教科書式的,它的分拆赴H股上市計劃也在推進中。
和上述流暢的產業鏈條比起來,新能源車整車就像一個分支,而不是主幹道。庄巍也確認了這一點,他將杉杉做整車,視為特定機遇下的嘗試。2015年1月,杉杉股份以寧波杉杉電動汽車技術公司為主體,與內蒙古第一機械集團、北奔重型汽車集團三方合資成立內蒙古青杉客車有限公司。合資公司註冊資本2950萬,其中杉杉持股60%,一機集團和北奔重汽分別持股25%和15%。基於北奔汽車的成熟經驗,當年,青杉客車就拿到了包頭市公交公司的訂單,實現了1.8億元的營收。2016年,青杉客車的第二條生產線投產,兩款車型被納入了國家新能源車補貼名錄中。杉杉股份還在寧波投建了特殊車輛生產線,以生產物流車為主。
2016年末,杉杉股份在南京設立江蘇杉杉能源管理有限公司,計劃在未來三年投資50億元發展儲能產業。儲能業務即通過儲能電池,平衡波峰和波谷時的電力價差。由於儲能電池的能效要求比動力電池低,因此退役的動力電池可以改造成為儲能電池,從而實現鋰電池的梯次利用。庄巍稱,在儲能業務成熟的時候,杉杉股份將申請售電牌照。
杉杉股份在下一盤很大的棋,大到公司140個億的資產規模無法支撐。在來杉杉股份當董事長前,庄巍的主要經歷在創投圈,他設計了一套方案,讓這些「XL碼」的生意,能套在「M碼」身材的杉杉股份身上。「實際上,無論是網約車、分時租賃車還是儲能業務,都可以包裝成質量很好的資產包」,庄巍闡述他的構想,比如儲能業務,一開始和地方上籤訂能源管理協議,通過波峰波谷調價,年化收益率超過百分之十,並且電力市場具有剛性。在資產荒的當下,這樣的資產包受到險資等的追捧。
不久前,庄巍帶隊去路演了一次,很多金融機構都表示了興趣。「杉杉做產融結合是有先天優勢的,集團本身就有投行業務,我們有專業化隊伍來干這件事。」庄巍表示。
三個周期
2015年,已經持續多年虧損的杉杉服裝業務,終於迎來了盈利。當年,服裝業務的凈利潤為1762萬元,情況在2016年又進一步好轉了。當年上半年,杉杉服裝業務實現了2343萬元利潤,同比大增263%。
但這一切沒有抵擋服裝業務被分拆的命運。儘管杉杉股份曾是中國服裝上市第一股,但去年,證監會已經批准它將服裝業務分拆出來,單獨去H股上市。將服裝業務和鋰電池業務區隔開,是鄭永剛不得不做的事情。由於主營業務不清晰,杉杉股份很難在資本市場上定價。「服裝企業市盈率15倍,新能源企業的市盈率是50倍,最好各估各的。」這事應該煩惱了鄭永剛許久,目前杉杉股份的市盈率是20倍。
需要注意的是,服裝業務扭虧為盈,並不由業務增量帶來,而是由關閉一些無效、低效運營公司帶來的。杉杉服裝業務一度拓展了很多品牌,但都沒有打響市場知名度,很長時間裡都是公司的負累。目前,杉杉服裝的品牌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具有20多年歷史的「FIRs」,另外一個是2015年10月註冊的快時尚品牌「SHANSHAN」。
對於杉杉控股集團來說,服裝業務無論規模還是利潤都無足輕重,那麼為什麼不直接轉讓或者關掉?「畢竟杉杉是從做服裝起步的,這麼多年了,大家對服裝業務也有感情」,鄭永剛說,「何況服裝業務還在掙錢,你把它弄死幹嗎?等它沒氣了,再弄死拉倒。」
這話聽起來有些殘酷,但在鄭永剛看來,任何產業都有周期性規律,服裝產業已經走完了它的周期,鋰電材料產業從孵化至現在,經歷了20年的爬坡,現在才到舒服的時候,但這樣一個高峰期可能也只有8~10年,接下來依然是下坡路。「行業好的時候,我已經在準備下一個周期了,等這邊不好了,我那邊已經起來了。」鄭永剛說,他為第三周期選定了現代服務業,認為醫療健康和文化旅遊具有發展前景。
2011年開始,杉杉陸續在全國各地建設並運營奧特萊斯,目前已經開業三家,另有兩家在籌建中。2015年初,杉杉控股進入醫療行業,2017年初,杉杉控股投建的上海君康醫院將投入使用,這是一家以微創診療、日間手術中心為主要特色的綜合性醫院。同樣是2015年,杉杉與吐魯番市簽訂《旅遊投資合作協議》,杉杉計劃投資30億元升級改造吐魯番景區。
至少目前看來,鄭永剛沒有給將來設定邊界,他仍有可能投資到其他產業中去。這便回到了最初的問題,作為創始人的他,如何在這些新興產業中平衡個人的精力?鄭永剛覺得,這些擔心不值一提,因為他已經充分放權給各子公司的管理層,例如2016年,他專門舉辦了授旗儀式,將杉杉股份的管理大權交給庄巍。為了鼓勵操盤人,杉杉控股體系內已實施分層合伙人計劃,通過不同層級的合夥,實現公司管理層利益的一致。
說起授旗,易居中國董事長周忻也在2016年做過,據說鄭周二人是一個圈子裡的好友,兩人還在2016年一起獲得了年度經濟人物獎。從他倆身上,我能看到一種江浙滬商人特有氣質,既有入世的煙火氣,又有「片葉不沾身」的遊離感。
鄭永剛今年虛歲六十,和他差不多時間投身商海的人,一部分因為沒有及時轉型,企業仍停留在小規模水平,這些可稱作買賣;一部分與政府官員走得很近,既有暴富,也有隕落,這些可稱作交易;但鄭永剛要一直干三個周期,應該可以算是生意。說起為商之道,鄭永剛最為興奮,手上的動作多了,面部表情也豐富了:「我不像XX能說,也不像XX會搞關係」,鄭永剛說他習慣獨來獨往,少說、多做,尊重政府官員,但不會跟官員走得太近。
2016年胡潤中國富豪榜,鄭永剛以90億元身家,排名366位。「我的人生格言是做世外高人。」鄭永剛說,他不要迷失在這世俗裡面。
(文章轉自網路,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推薦閱讀:
※調整已接近尾聲 市場人氣在提升
※財務自由路上的十大誤區 | 王哥庄年終盤點(一)
※醫保支付變革進行時:萬萬沒想到,推進按病種付費,受影響的反倒是這個子行業.
※國家想打破剛性兌付,你還指望買個保本保息的理財產品?快醒醒!
※男人40年才買得起房!是真相還是為自己找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