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女性體檢,小心四個誤區遠離宮頸癌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大家對健康的關注也是越來越高,不管是上班族還是自由工作者每年都會要求做一次體檢,為的就是希望能有一個健康身體,可是女性朋友你們知道嗎?最幾年宮頸癌的發病年齡是越來越年輕化了,所以在體檢的時候你們一定要注意以下幾個誤區。

  誤區一:感染HPV=宮頸癌

  宮頸癌的發生和一種叫作人乳頭瘤的病毒(HPV)關係密切。研究表明,持續感染高危類型的人乳頭瘤病毒,是宮頸癌及其癌前病變發生的必要因素。絕大多數宮頸癌患者的體內都能檢測出這種病毒。

  凡是有性生活的女性都有可能通過性接觸而感染HPV病毒。約有80%的女性在其一生中都感染過這類病毒。

  然而,感染了HPV並不一定會患宮頸癌,因為每個健康女性體內都有一定的免疫力。研究證實,感染HPV後,大多數女性的免疫系統可以把進入體內的HPV清除。只有少數女性由於無法消滅進入體內的HPV,造成HPV持續感染,才有可能引起宮頸癌前病變。其中有部分患者會進一步發展成為宮頸癌,這一過程約5到10年。

  感染HPV後是否會進展為宮頸癌,還與HPV的類型有關。HPV病毒大約有100多種亞型,女性生殖道感染HPV最常見的類型分別是6、11、16、18型,其中HPV6和HPV11型屬於低危型,而HPV16和18型則屬於高危型,來自世界各國的宮頸癌研究發現,HPV16型和HPV18型在宮頸癌患者中的感染率最高。

  誤區二:宮頸糜爛會變成癌

  許多女性都存在這樣的誤解,以為宮頸糜爛會引起宮頸癌,因而對宮頸糜爛感到非常恐懼。劉惜時教授告訴記者,這兩者其實並沒有必然的聯繫。

  從醫學上來說,女性宮頸管內的柱狀上皮外翻,替代宮頸鱗狀上皮,醫生在檢查時,會發現宮頸局部充血呈現紅色,就稱其為 「宮頸糜爛」。糜爛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爛」,它可以是一種生理現象,育齡期女性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宮頸管內柱狀上皮外翻,替代宮頸鱗狀上皮,呈現出「糜爛」狀。而女性在青春發育期前和絕經期由於體內雌激素水平相對低,所以「糜爛」也少見。

  值得注意的是,宮頸糜爛也可以是一種常見的炎癥狀態。早期宮頸癌在外觀上和宮頸糜爛的表現非常相似,容易混淆。因此,如果在婦科檢查中發現宮頸糜爛,不能掉以輕心,需要通過進一步的細胞學檢查及活組織檢查來明確診斷,排除宮頸癌的可能,並正確治療。如有什麼不了解的,可直接諮詢我們的在線醫生。

  誤區三:不重視婦科檢查

  從感染HPV病毒,到宮頸癌的發生髮展有一個漸進的自然病程,一般長達5到10年左右。因此,女性只要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完全有可能及時發現疾病的「苗頭」,並將其扼殺在萌芽階段。目前,早期宮頸癌患者經治療後,其五年生存率可達到85%到90%。

  劉惜時教授提醒,育齡期女性務必不能忽視每年進行婦科檢查,包括巴氏塗片或液基細胞學(TCT)檢查等宮頸細胞學檢查,是發現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的重要方法。尤其是以下宮頸癌的易發人群,更不可掉以輕心:

  持續感染高危類型的HPV病毒者,即HPV病毒檢測發現HPV16、HPV18呈陽性者;

  性行為因素不良者,包括開始性生活的年齡過早、多個性伴侶、性衛生不良等都會使患宮頸癌的發病危險增加;

  早婚早育、多產多孕的女性;

  性病患者,無論男方或女方患有生殖道濕疣、梅毒、淋病等都會增加女方患宮頸癌的幾率;

  免疫功能低下、吸煙、營養不良者。

 誤區四:「蛛絲馬跡」視而不見

  宮頸癌在早期可能不會引起患者任何的不適,有些癥狀也非常容易被忽視。劉惜時教授建議,育齡期女性應該學會關注身體發出的「健康警報」,有時雖然只是「蛛絲馬跡」,卻有可能藏有隱患。

  接觸性出血 主要是指在性生活後出血或在婦科檢查、大小便後出血。即使是一次、量少,也應提高警惕。

  患有宮頸癌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白帶增多,所以女性平時應該多多注意白帶的性狀、有無異味以及量的多少。當發現大量的水樣及粘液性白帶時,最好第一時間進行相關的檢查。

  溫馨提示: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為大家介紹的一些關於宮頸癌體檢方面的知識,這是一項可怕的疾病。對於女性的生殖器官都有著一定的影響。所以,女性朋友一定要多多注意這方面的檢查,避免宮頸癌症的發生。


推薦閱讀:

如何對心梗病人有效的施救?
預防胃癌如何把住「病從口入」這道關?
小麥過敏=麩質敏感性腸病?
如果出現這些癥狀一定要警惕胰腺癌!

TAG:疾病預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