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時代,醫生都要失業了?
一旦這項工作機器可以勝任,那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首先,成本會下降。在規模化發展的時代,人工成本通常都是遠高於機器成本的。其次,服務的質量水平有保證。人的工作質量會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比如身體是不是舒服、心情是不是好,而這些因素對機器而言完全不是問題。最重要的,人工智慧適合規模化的生產和應用。試想一下,培訓一位翻譯人員需要多少時間和費用,而這位翻譯人員一年的產出可以有多少呢?
如此想開去,如果人工智慧應用到醫療領域,會是怎樣?那我們先看看醫生每天都要解決的問題有哪些?是不是可以讓機器來完成。
對於病人來說,醫生通常做兩件事情:看病和手術。
看病怎麼看呢?詢問既往病史、了解當前癥狀、開檢查單子、根據檢查結果做出判斷:開藥,觀察,或者需要住院準備手術。
如果我們從人工智慧的角度看,醫生其實是通過各種特徵(feature)做決策。特徵包括病人的描述、檢查報告等等。決策就是病人到底有沒有病、是哪類病、應該怎樣處置。從根本上來說這是一個典型的分類問題:根據特徵確定病症的類別做相應的處置,而這類問題是非常適合用人工智慧的方式來解決的。
下面再來看看手術。
手術機器人在1998年的時候已經出現,除了目前一家獨大的Intuitive公司的達芬奇機器人外,三星、強生、谷歌等公司也在投入研發力量。目前手術機器人已經在國內的大醫院開展應用,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不過這裡的手術機器人並不是說醫生什麼都不用做了,完全交給機器人來操作,它們是輔助醫生更好的完成各種微創手術。雖然手術機器人的價格十分高昂,但隨著各路巨頭的湧入和市場的充分競爭,價格應該會回歸合理的區間。
如此看來,不少只會開藥的醫生會失業啊!不過話又說回來,身為患者的你,會願意選擇一位態度好、隨叫隨到的機器人醫生來為你做診斷嗎?還是覺得搬著小板凳,半夜開始排隊挂號更放心呢?
推薦閱讀:
※為何高血壓出新標準,瞬間多了1億「病人」?
※強直性脊柱炎該該怎麼預防?
※半邊臉疼是怎麼回事?
※丙肝病毒攜帶者會傳染嗎?
※【重磅】中國研究再登 Cell 封面,AI 影像診斷系統精準度堪比頂尖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