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4 《Google工作整理術》整理筆記
今天在得到學習了成甲說書《Google工作整理術》,現將自己整理後的筆記分享一下。
背景:
《 Google工作整理術》是谷歌前首席信息官及全球工程技術副總裁:道格拉斯? 梅里爾寫的。人們在現實生活中每天會都被龐雜的信息所困擾。往往是想看的看不完,看了的記不住,記住的用不上,用過的找不著。
其實本質都是我們不會整理信息造成的。
目的:
工作整理術,並不只是告訴你電腦的文檔,ppt和照片該怎麼歸類。做為最擅長信息整理的Google公司,作者所寫的工作整理術核心價值就是:幫助我們掌握一套方法論,可以有條不紊的處理信息,讓複雜的信息變得簡潔有序,從而使生活與工作更高效,告別忙亂不堪。
方法:
工作整理術分三部分:1,過濾分類 2,各個擊破 3,有效組織
1,過濾分類:
把眾多的信息由通常的簡單保存,換個維度按照使用場景和使用頻率,將信息分成三類:
第一類,不知會不會用到,可能永遠都不會用的知識。比如:石鐘乳和石筍的區別是什麼?不是專家,或者不參加地理考試你可能一輩子都用不上。
第二類,經常長期頻繁使用,但不需要記住的信息。比如:別人的手機號碼,有手機通訊不需要記,打的時候能找到就可以啦。
第三類,需要耗費大腦記住的信息。比如:明天需要演講的內容。
區分信息的目的:我們的大腦容量是有限的。如果我們不進行區分,大腦對所有的信息都同樣對待的話,是很容易遺忘的。因為從大腦的規律來講,我們只能同時記住4到9件事,一但有新的事情再加入,就會把此前舊的事情擠出去,這樣就會導致,常常忘記、手忙腳亂、想不起那東西在哪見過。
拓展:如何區分使用場景?
[彩虹熒光筆法]核心思路:用不同顏色的熒光筆標註不同使用場景的信息。
例如讀一本書:以前人們通常是以整本書分類的,它是文學、政治、哲學類等等。以作者從使用場景這個角度來看的話,一本書它很厚,但它不是一個整體。一本書中有些內容對我們現在是有用的,有些內容可能我們以後都用不著。
彩虹熒光筆法把讀書分成了三遍。
第一遍,先快速略讀。把這本書快速的過,在略讀過程中呢把你覺得可能重要的段落拿筆畫一個圈。這樣的目的是要篩選出第二遍要讀書的內容。
第二遍,只閱讀已畫圈的部分,將不同的信息用熒光筆的不同顏色做標註來區分。
比如: 紅色最重要的,黃色次重要的,綠色是案例。這樣做好處:一方面是你翻書很容易知道那個內容重要,那個次要;另一方面是未來你再讀這本書,能很方便的節約時間,快速找到。
第三遍,閱讀最核心信息。即有目的的根據你要解決的問題,有側重的仔細閱讀不同顏色的內容。
2,各個擊破
第一類 ,對於永遠用不到的知識和信息:不要保存,忘掉它,或者及時刪除。
這個世界上的信息太多了,你未來可能到死都用不到它。如果你用到它的時候你直接搜索就可以。這樣的成本都比你把它加入到這個信息加工系統當中,帶來的成本負擔要有效的多的多。簡潔才能高效。
第二類,對於經常使用的信息:彙集一處,便於搜索。
信息就是要用的,就得便於快速查找。四處雜亂存檔的結果就是很難找到。互聯網時代給彙集一處的思維帶來了便利,提供了很多解決方案,像網盤,有道,印象筆記等等網路工具都可以現實,同時查找也便捷的多,可以隨時在手機,Pid, 網吧等電腦場所都可以查閱。
彙集一處結束後,記得還要給信息加上標籤,比如在文件名上面多加幾個關鍵詞。因為網路時代用的不是以前圖書館類型的層層分類式查找,而是快捷的搜索功能。
第三類,對於需要大腦記住的信息:編成故事。
死記硬背是不可取的。利用大腦運營的一個規律:不擅長記住孤立的信息,而是擅長記住有聯繫的信息。把我們要記住的信息編成故事,有時間,人物,衝突,顏色,材料,甚至它們的關係等,而這些有情節、有場景、有邏輯的信息都構成了大腦能夠記住,你想要記的那個孤立信息的線索與提示器。
比如我們找不到自己的錢包,如果我們只是去想錢包在哪裡很難想的起來。可是當我們去回想我在拿錢包之前,我在遛狗,之後回到家脫了鞋,這時候看到他正在看書,看書我去換衣服,那是不是在衣架旁邊?你看這個想錢包的過程哪,其實就是想起的一系列的細節,而這些細節構成一個故事,錢包出現在的這個故事當中,所以容易想了起來。
3,有效組織。
第一個問題,區分使用兩個信息管理系統:紙筆系統和電子系統。
電子系統:類似硬碟功能,在處理批量信息、保存、分享和搜索方面有優勢
紙筆系統:類似CPU功能,書寫過程能啟發大腦的思考力,幫助我們的判斷與處理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多線程工作,時間碎片化,經常被打斷、記不住怎麼辦?
三個辦法:
第一,結構化你的工作。儘可能把工作進行同類項合併,集中時間處理同一類問題。讓我們能夠騰出時間來專註信息的思考,因為大腦在相同時間,處理相似問題的時候呢,效率最高。
第二,被打斷時紀錄上下文。比如你在寫文章,領導突然叫你去開會,這個時候你需要在走之前,記錄好剛才你的文章寫到哪裡了,想法是什麼,接下來準備進行什麼樣的工作等等。等你回來重新啟動工作的時候呢,看過之後,就會快很多。
這也是利用前面講到的大腦運營的一個規律:不擅長記住孤立的信息,而是擅長記住有聯繫的信息。比如我們在考試的時候,選擇題我們會比較容易想到答案,可是如果是問答題就未必會想起來。記錄上下文就是留下許多線索,讓我們回來工作的時候,讓大腦面對選擇題,回憶起來重新啟動工作的效率增加,減少被打斷的成本。
第三,預留出只想不做的準備時間。就是我們只去思考不去具體工作。因為其實我們表面上遇到很多被打斷,在不同的工作當中來回切換,導致我們沒有時間去處理信息,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提前沒有規劃好。磨刀不誤砍柴工,要從宏觀的整體,來考慮我們究竟處在什麼樣的位置,哪一些事情可以提前規避,哪些問題要提前協調。
推薦閱讀:
※【轉載】科普:兒童用藥的十大誤區
※32件換季好物|溫和護膚品,保暖好看的衣物,還有讓夢都變甜的香薰
※你若分享,必有成長
※這是北京歷史上的第一次——第一次無麩質聚會
※你們的最拿手好菜是什麼?做法可以分享一下嗎?
TAG: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