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ott H Yang live聽後感
對於Scott H Young早有耳聞, 學霸中的戰鬥機, 完成了很多挑戰, 最出名的當然是MIT Challenge, 1年搞定MIT 33門課程. 此次知乎live作者全程基本都是用中文做的演講, 但是中文使用的還不是那麼熟練, 不過意思表達得還是很清楚. 主要講了學習技能的方法, 大概有幾個方面:
1. 快速獲得反饋
這點我理解的是把學習的大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小的, 可量化可執行的目標(跳一跳夠得著), 這樣實踐起來相對簡單, 更容易獲得激勵, 有利於讓自己進入一個正反饋的良性循環, 這樣學的時候能保持好的心態和效率.
2. 尋求更深刻的理解
這點我理解的是不要一知半解, 儘可能探究本質, "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
3. 高強度學習
我們平時生活或者工作很忙, 沒有過多時間用來學習, Scott的建議是高強度的學習, 節約時間, 提高效率, study less, learn more. 這裡Scott還提到了刻意練習(deliberate practice)和廣泛練習(extensive practice), 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可以採用不同的學習方法.
4. 習慣的養成
學習新知識時很容易出現拿起又放下, 放下又拿起, 反覆折騰糾結的情況, 這很正常, 一開始水平差也很正常, 不要太著急, 一步一步來, 一般都需要度過興奮期, 疲憊期, 過渡期, 顛簸期, 最後達到穩定期.
Scott提到了"摸到門"的技巧, 他有一個朋友有健身的打算, 但平時太忙太累不想去健身房, 這個朋友為了打破這種想去又懶得去的僵局, 給自己定了個規則--不強求健身, 只要求必須到健身房摸到健身房的門就行, 如果真的很累就回來, 否則就鍛煉. 大部分情況下, 這個朋友到了健身房還是會選擇鍛煉, 這樣慢慢堅持這個簡單的規則, 習慣就養成了.
"摸到門"雖然聽起來有點搞笑, 但細細想來其實很管用的. 萬事開頭難, 有必要邁出去第一步, 延長學習的習慣, 每天學習一點點, 每天都進步.
5. 動機
老生常談, 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但沒興趣又必須學怎麼辦? 我認為要麼找到內在的驅動力, 要麼找到外在的驅動力, 沒有內在的就好好找找外在的, 比如看看房價什麼的.
Scott還提到了費曼技巧, Anki以及他寫的書, 這些我還沒來得及了解, 以後有機會學習了再寫.
學習是提高自我能力很重要的途徑, 結合這次live我有幾點體會:
第一, 找到自己想學的, 花點時間做個計劃然後行動, 計劃周全固然重要, 但不要糾結, 因為未來情況會變, 隨著學習的深入也會有新的因素需要考慮進來, 計劃可能經常需要調整, 沒關係, 放開手去做, 計劃只是手段, 學到東西才是目的. 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無關的事物上, 糾結更是浪費. "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
第二, 要安排休息時間, 恰當的勞逸結合更有利於提高效率. Scott在一年的時間裡學習完33門課程, 一門課大約也就一周半的時間, 這個強度非常可觀, 如果蠻幹, 神經綳得太緊, 容易崩潰, 因此合理的放鬆, 切換狀態很有必要. 與其沒有效率的學, 不如抽點時間調節一下, 以便整體上獲得更大的效益.
先寫這些, 以後有關於學習的想法再補充.
推薦閱讀:
※R練習筆記(導入Excel數據)
※想要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有哪些書籍可以推薦?
※頂尖學生是如何學習的?
※楊柳君:習慣
※看完這篇文章,10倍提升你的學習效率
TAG: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