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燈「精絕古城」竟然就在和田
這段時間「鬼吹燈之精絕古城」再一次讓大家對西域三十六國產生了濃厚興趣,今天我們來聊聊古于闐國故地,堪稱世界上建築面積最小的千年古佛寺。
西域三十六國
據《漢書西域傳補註》考訂,三十六國是:婼羌國、樓蘭國、且末國、小宛國、精絕國、戎盧國、扜彌國、渠勒國、于闐國、皮山國、烏稈國、西夜國、子合國、蒲犁國、依耐國、無雷國、難兜國、大宛國、桃槐國、休循國、捐毒國、莎車國、疏勒國、尉頭國、姑墨國、溫宿國、龜茲國、尉犁國、危須國、焉耆國、姑師國、墨山國、劫國、狐胡國、渠犁國、烏壘國。
烏孫:現新疆伊寧市附近及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的部分地區
龜茲:現新疆庫車、拜城一帶
焉耆:現新疆焉耆回族自治縣一帶
于闐:現新疆和田一帶
若羌:現新疆若羌東南,羅布泊西北,離古陽關最近
樓蘭:現新疆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羅布泊旁沙漠中。後改國名,為鄯善。現存有樓蘭遺迹。
且末:現新疆且末縣西南,現有周圍二十里古城兀立,牆垣斷續。唐玄奘取經,在此停留過。
小宛:現新疆且末臣河南,有人口只有一千五百多人,國家最小。
戎盧:現新疆于田縣南
扜彌:現新疆于田縣東北
渠勒:現新疆策勒縣南
皮山:現新疆皮山縣東南,藏桂附近,尚有漢皮山國城墟,當地人叫破城子。
西夜:現新疆皮山西南
蒲犁:現新疆葉城西一帶
依耐:現新疆塔什庫爾干,依耐和蒲犁兩國雖小,但是漢唐以來東西交通要道。唐玄奘從天竺(現印度)取經回國,取道於此。
莎車:現南疆莎車縣,後被于田吞併。
疏勒:現新疆喀什市和疏勒縣一帶。
尉頭:現新疆南疆烏什、巴楚地
溫宿:現新疆阿克蘇和溫宿一帶
尉犁:現新疆庫爾勒、尉犁地方。後被焉耆吞併。
姑墨:現新疆南疆阿克蘇一帶
卑陸:現新疆阜康縣以北
烏貪訾:現新疆離現瑪納斯北和昌吉附近
卑陸後國:現新疆阜康縣東
單桓:現新疆瑪納斯東北
蒲類:現新疆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西北
蒲類後國:現新疆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西北
西且彌:現新疆昌吉縣一帶
東且彌:現新疆烏魯木齊市內
劫國:現新疆阜康縣境內
狐胡:現新疆吐魯番以北
山國:現新疆南疆尉犁縣東
車師前國:現新疆吐魯番交河城
車師後國:現新疆博格多山脈北麓至奇台西南
車師尉都國:現新疆吐魯番東南
車師後城國:現新疆奇台周圍
子合國:現新疆莎車東南部
烏壘國:現新疆輪台以東的小野雲溝附近
精絕國:現新疆民豐縣北
危須國:現新疆和碩縣以東一帶
無雷國:現新疆塔什庫爾干附近
難兜國:現克什米爾東北部地區
捐毒國:現新疆烏恰縣境內
休循國:現新疆阿克陶西部地區,帕米爾北部阿賴谷地一帶
康居國:現中亞巴爾喀什湖至鹹海之間
奄蔡國:現哈薩克鹹海一帶
大月氏國:現烏茲別克的阿姆河流域
大宛國:現烏茲別克費爾干納盆地
大夏國:現阿姆河以南,興都庫什山以北地區
罽賓國:現克什米爾一帶
匈奴:現蒙古高原一帶
安息:現伊朗、伊拉克一帶,又名「帕提亞」
大秦:古代中國對羅馬帝國及近東地區的稱呼
身毒:現印度一帶
吐谷渾國:現青海一帶
于闐國
于闐國勢力範圍位於塔里木盆地南, 其地處塔里木盆地南沿,東通且末、鄯善,西通莎車、疏勒,極盛時勢力範圍包括今天的和田、皮山、墨玉、洛浦、策勒、于田、民豐等縣市,都西城(今和田約特干遺址)。
于闐自2世紀末佛教傳入後,逐漸成為大乘佛教的中心,魏晉至隋唐,于闐國一直是中原佛教的源泉之一。其佛像繪畫、雕塑、藝術形式都對漢地佛教產生了較大影響。
上個世紀一位牧童意外的喚醒了沉睡中的佛寺,牧童的意外發現引起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隊隊長巫新華博士的注意,他趕到新疆和田地區策勒縣達瑪溝鄉東南約7公里的一個被稱為「托普魯克墩」(維吾爾語意為「許多土堆」)的地方,重見佛寺。
現場情況
佛寺遺迹與佛像
小佛寺位居「許多土堆」中的一個沙丘。沙丘東西長40米,南北寬20米,最厚的流沙覆蓋達3.3米。沙丘上生長著旱地植物蘆葦、駱駝刺、紅柳等,當地村民常在此放牧。巫新華博士等將小佛寺命名為「托普魯克墩佛寺」。
巫新華與和田地區文物管理所艾再孜·阿不都熱西提等人對佛寺進行了全面的整理髮掘。佛寺坐北朝南,規模很小,整體呈方形,由木骨泥牆構築而成,其中東西北牆殘存高度約1.3米,南牆現只殘存有木骨,估計是進出佛寺的門。整個佛寺南北長2.25米、東西寬2米,面積只有4.5平方米。
從小佛寺窺探佛國於闐
在距今3000年左右,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的于闐建立了國家。在西漢時期(距今約2000年),尉遲家族稱王,統領于闐。佛教傳入于闐的具體時間,學術界尚無定論,約在公元前後,因國王尉遲家族虔誠信仰並極力弘揚,在於闐境內大力修建佛院、庄鑾佛像,彩繪壁畫,佛教在於闐取得至高無上的地位,于闐成為佛教的聖地,境內塔寺林立。同時,大批的大乘經籍從於闐弘布到中原,成為中原大乘佛教的策源地。無論是晉代高僧法顯的《佛國記》,還是玄奘名揚天下的《大唐西域記》,以及藏文本的《于闐授國記》,對於闐佛國都著墨甚多。
隋唐時期分別在洛陽和長安從事繪畫創作的「大小尉遲」更將于闐佛教繪畫技藝帶到中原,「于闐畫派」吸收了印度、中亞的暈染法,融匯中原繪畫的線條,又加入于闐本地的成分,形成獨闢蹊徑的繪畫風格,深遠地影響到我國佛教藝術的發展。
8世紀中葉開始,喀喇汗王朝和于闐王國進行了曠日持久的宗教戰爭。1006年,于闐被喀喇汗王朝所滅。千百年來的政權更迭、宗教變遷和戰爭的洗禮,古代于闐的佛寺遺址幾被夷為平地,能保留下來的大多是滿目瘡痍的斷壁殘垣。這對研究古代于闐佛教及佛教藝術留下了諸多遺憾。
托普魯克墩佛寺則是迄今和田地區發現的保存狀況最好的佛寺遺址之一。佛寺遺址形制、壁畫與所出土文物對研究與了解古代和田地區佛教、民間佛教信仰、佛教塑畫技法,以及于闐與河西走廊、中原、西藏等地的佛教傳播和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是絲綢之路東西方文化交流最生動的實物例證。
在小佛寺遺址的西面約500米的地方,有一條南北走向的沖溝,寬約30米,由泉水彙集而成,水量雖不大,但常年不竭,當地人稱此為「達瑪溝」。達瑪溝正確的漢語譯名應該是「達摩溝」,意為「佛法彙集之地」。這裡曾是西漢之際西域綠洲小國蓖摩的中心區域,其後為于闐國所並。達瑪溝北部為自20世紀初以來,和田地區所發現佛教遺迹分布最為廣泛之地,陸續發現大量魏晉至唐代的佛教遺迹,出土了大量可印證于闐乃至西域南部歷史的珍貴文物。
托普魯克墩佛寺的發現對了解古代佛國於闐開啟了一扇新的窗戶,讓我們通過它走向消失的于闐佛國,探詢古代于闐曾經的輝煌文明。
我們先詳細了解西域三十六國的由來和名稱吧。
秦末漢初期間,廣袤的西域大地上,活躍著大小五十多個國家,隨著不斷的相互征戰與吞併,公元前138年張騫出使西域時,「西域」曾先後存在有36個國家。後人稱之為「古西域三十六國」。西域36國居位於玉門關以西,帕米爾以東。千百年來,西域一直是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因而中國、印度、西亞、北非和希臘五大古代文明在這裡交織薈萃。這使西域諸國得以吸收東西方的優秀文化,兼收並蓄,最終導致新文明的產生。
西域在哪裡?
《史記》中的「西域」實際是指漢朝統轄領域以外的「西北國」;而以後所說的「張騫通西域」,實指「張騫通西北國」;荀悅的《前漢記》已說明。
正式使用「西域」一詞,是漢宣帝任命鄭吉為「西域都護」開始,當時「西域都護」管轄的地區即所謂的「西域三十六國」(最早為五十國,後各國之間吞併為三十六國),其具體位置,《漢書.西域傳》說:「在匈奴之西、烏孫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東側接漢隔以陽關、玉門,西側限於蔥嶺」,即現在的新疆南疆地區。這是漢代所說的「西域」(當時烏孫不屬於西域範圍內)。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派遣董琬等通使「西域」回來後,按董琬的理解,他將「西域」分為「四域」:
一域:「自蔥嶺以東,流沙以西」;
二域:「自蔥嶺以西、河曲以東」;
三域:「者舌以南、月氏以北」;
四域:「西海之間,水澤以南」
(後三域均為現帕米爾高原以西以東)(見《北史.西域傳》)。
到這時,中亞許多地區才被看做是「西域」的範圍。
唐代,「西域」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與董琬的理解一致,範圍很大,敦煌以西、天山南北、中亞、西亞地區均為「西域」;「狹義」並非指漢代西域都護所管轄的現新疆南疆地區,而是指蔥嶺以西到波斯(今阿拉伯半島)的這部分中亞地區,「狹義」的「西域」,主要是與唐代的疆域變化分不開的,漢代行政管轄最遠到巴爾喀什湖及蔥嶺一帶,而唐代設置的都督府州縣最遠達波斯。
明代的「西域」是指敦煌以西直到阿拉伯半島等的統稱(見陳誠《西域蕃國志》)。
清代的「西域」,在乾隆時期撰修的《西域圖志》中,對「西域」的範圍做了解釋:「其地在肅州嘉峪關外,東南接肅州,東北至喀爾喀(今蒙古國)、西接蔥嶺,北抵俄羅斯、南接蕃藏,輪廣二萬餘里」。乾隆時,「西域」已被稱做「新疆」;嘉慶時,「新疆」一詞就完全代替了「西域 」,故《嘉慶大清一統志》就只稱「新疆」不稱「西域」。這便一目了然了,清代的「西域」的範圍位東起敦煌以西,西至巴爾喀什湖及蔥嶺。
出品作者:新疆雪絨花寶玉石礦業,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推薦閱讀:
※和田玉籽料的真假皮色,怎樣分辯? | 致真
※【和田玉】和田那些事(4)
※和田玉石籽料籽料鑒別?
※華地講堂:玉的分類
※2017年11月文:和田——玉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