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王為什麼要在長平之戰讓趙括代替廉頗,真正原因你知道多少

出處《史記》卷八十一.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

分析

戰國時期秦趙的長平之戰是一場有名的戰役,廉頗與秦軍的戰鬥中採取著防守的戰術,堅守不出,秦軍沒轍,採取離間計,使得趙王臨陣更換了主將,讓趙括取代了廉頗,而秦國在此時也悄悄的更換了主將,換上了大將白起,最終是以秦國勝利告終。

但是問題來了,趙王是真的因為秦國說他們怕趙奢之子趙括才更換了主將嗎,《史記》:「趙王信秦之間。秦之間言曰「秦之所惡,獨畏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為將耳。」趙王因以括為將代廉頗。」就是說趙王在聽說了秦國的散播的謠言之後,就決定依據秦國的謠言來決斷國家大事(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這不是十分草率嗎,這不是十分的可笑嗎?《史記》:「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膠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趙王不聽遂將之。」之後,藺相如向趙王建議,說趙括這個人打仗不知變通,去打仗肯定會輸的,可是趙王堅決不聽,憑藉藺相如當時在趙國的威望,趙王也不給面子,這足以見證趙王的決心,如果單單是聽了秦國的計謀才有換主將的想法的話,找網管是不會有如此大的決心的,也就是說,趙王讓趙括取代廉頗,是他本身的一個深思熟慮的想法,而不是因為秦國的計謀,秦國的離間計,只是趙王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給自己的一個台階。那為什麼趙王會有這種想法呢?

這件事背後的內幕就是第一:趙王對於前線不斷傳來兵敗心急如焚,《史記》:「秦與趙兵相距長平時,趙奢已死而藺相如病篤,趙使廉頗將攻秦,秦數敗趙軍,趙軍固壁不戰。」是想一下如狼似虎的秦軍不斷地逼近邯鄲,而眼前又不斷出現廉頗戰敗的消息,一個人在邯鄲城,此時最需要的就是一場勝利,哪怕是小勝利,也足以慰藉自己的心靈。第二:廉頗進又不進,退又不退,趙王擔心他在外面擁兵自重,畢竟廉頗手上擁有趙國幾十萬軍隊,久而久之,朝廷乃至自己會被廉頗的實力牽制,而廉頗這個人性子又暴躁,《史記》:「趙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樂乘代廉頗。廉頗怒攻樂乘,樂乘走。廉頗遂奔魏,之大梁。」這是後來的事情,就是趙王讓樂乘代替廉頗,廉頗一怒之下,率領軍隊把樂乘給打了,這就是公然抗旨。所以我們可以看出,此時的趙王是擔心廉頗在外頭擁兵自重,以後駕馭不了。第三:趙王身邊有一大批先王的舊臣,他得急需培養自己的親信與勢力,也急需由自己親手提拔的人來打一場勝仗,來提高自己的權威。以上三點就是趙王臨陣換將的真實內幕。也許有些人會不信,我就給你們來羅列羅列事實。

第一:《史記》:「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於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王以為何如其父,父子異心,願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決矣。」這是趙括之母在知道趙括要擔任三軍主帥的時候,來和趙王說的話,可是趙王在聽到趙括的所作所為,貪污,私自買大量土地,反而不問罪趙括,卻更加堅定了信念,為什麼的?原因很簡單,之前我們寫過一篇文章關於王翦出戰之前要求秦王給自己財富,土地,讓自己家富裕的一些看起來十分貪財的行為,其實這正是在想秦王表示自己是顧念家庭的,自己不會再外頭帶兵而起非分之想,也在提醒秦王,王翦的家庭就是您用來牽制在外頭的王翦的殺手鐧,所以您不必擔心王翦在外頭的忠誠度。這裡趙括也是這樣,趙王看出了趙括的這一點,是對自己有利的一點,也是和廉頗不同的一點,也是趙王信任趙括的一點。第二:《史記》:「秦與趙兵相距長平時,趙奢已死而藺相如病篤」先王的舊臣趙奢,藺相如,死的死,病的病,一旦廉頗得勢,朝廷就沒有大臣可以牽制住他了,到時自己的權力也會被架空。這也是朝廷但是存在著的勢力不均衡所導致廉頗必須被趙王打擊的結果。第三:當時趙奢完全可能知道趙王當時的心思,《史記》:「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趙括進入軍中大營之後,首先就換了軍官,派自己親信擔任要職,先控制住了大軍,不過也許太過於急切,欲速則不達,最後沒有找到適當的戰略,最後被全軍覆沒。

歡迎加入微信公眾號:史記中的爾虞我詐

微信公眾號賬號:shiji123ylx


推薦閱讀:

秦國大將白起比王翦戰功更高,為何兩人結局不同?
第九章(1):妙計連環宰相滅後黨 欺人太甚少帥打量州
白起的神妙行軍至今無敵,長平之戰趙括敗得不冤
都說白起殺人如麻,可列國何嘗不斬殺秦軍,外交屎盆子不該扣軍人
戰神白起的獨門絕技,從援軍到後勤算計分毫不差,無破綻方可常勝

TAG:趙括 | 長平之戰 | 白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