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中醫李艷主任話你知,太忙會猝死,太清閑也會得病?

作者介紹

李艷,醫學博士,副教授,主任中醫師,心理睡眠專科學科帶頭人。2005年在全國率先建立心理睡眠專科,現為廣東省中醫院心理睡眠專科主任,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

占志,碩士研究生,畢業於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中醫內科學專業精神睡眠心理醫學方向。參與多項關於抑鬱症、失眠症、腫瘤心理等多項課題研究。

門診上常常發現有些人身體本無大礙,卻頻繁就醫,其罪魁禍首可能就是讓人羨慕的——「閑」,我們稱之為「無所事事綜合征」。一般城市、家庭經濟狀況良好或經濟發達地區的發病率較高,因而也是「富貴病」。下面我就談談對它的認識,希望可以幫助更多的人避免其困擾。

「無所事情綜合征」易感人群

1) 大學生

2) 家庭主婦

3) 無業人員

4) 退休人員

「無所事事綜合征」特徵

1) 生活缺乏目標,「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狀態;

2) 生活缺乏興趣愛好,單調乏味,長期一成不變;

3) 生活缺乏責任感、成就感、愉快感和自信感;

4) 自我管理能力差,缺乏獨立性;

5) 缺乏時間觀念,「拖延症」明顯;

6) 人際關係欠佳;

7) 適應社會環境困難;

「無所事事綜合征」原因

森林裡的闊葉樹木,有著十分強勁的獲得更多陽光、雨露、水和營養成分的枝葉和根莖,長勢也同樣旺盛。人類作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成員,需要與環境建立連接,而充當其媒介的則是人際關係、興趣愛好、學習、工作等社會資源。

而「無所事事」者上述媒介會相對缺乏,既不能接受正面情感,而負面情感也無法排解。臨床上常表現出情緒焦慮或情緒低落,過分的擔心自己或家人的身體健康,會更容易患上失眠、胃腸道不適、內分泌失調或心腦血管疾病。

應 對 建 議

1) 建立生活目標,自我約束,規劃生活,有每日、每周、每年等階段性且切合實際的計劃;

2) 避免「宅」在家,有事可做就是積极參加實習、兼職、社團、義工等社會實踐。而老年人,「老有所樂」很重要,參加老年大學學習,組建或參加社團,或為社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發揮餘熱都是不錯的選擇;

3) 發現和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建立自己的「朋友圈」,豐富業餘生活;

4) 規律作息時間,適度適時的鍛煉;

5) 如出現明顯的情緒問題、睡眠問題,建議尋求專業的醫生幫助;

「閒情逸緻」是很多人追求的生活狀態,但僅僅是「閑」「逸」會讓生活變得枯燥無趣,同樣重要的是培養「情」「致」的生活狀態。「閑」字如果沒有了兩個溝通內外的出口,就成了「困」字了。

喜歡可以關注公眾號:省中醫李艷主任話你知,太忙會猝死,太清閑也會得病?


推薦閱讀:

那我就靠這篇文章賣錢了
怎麼知道女人心裡有沒有別人?
我不知道你承受了怎樣的痛苦

TAG:心理 | 亞健康 | 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