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藝術生丨10部必看的建築設計類電影

建築設計跟其它藝術專業一樣,除了紮實的設計功底和技術,很多時候還需要一些靈感,從經典的建築案例中去感知或者從他人的設計故事中去思考,都可能會給我們帶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今天給大家推薦幾部有關建築設計的電影,各位小夥伴可以從中找一下設計靈感哈。

影片1:伊姆斯夫婦:建築師和畫家

蕾與查爾斯伊姆斯這對夫婦被譽為最具影響力的美國設計師,亦是推動現代主義發展的重要旗手,代表作是20世紀中出產的膠合彎板及玻璃纖維傢具,具現代流線感的簡約傢具讓他們獲獎無數。《伊姆斯夫婦:建築師與畫家》訪問這對夫妻的子女、同事,娓娓道來他們鮮為人知的人生故事。他們的貢獻不僅僅在於家居設計方面,在電影和攝影、藝術、個人品牌建設等領域也有巨大的影響。這也是他們的作品直至今日仍能引起人們強烈共鳴的原因。

影片2:《福斯特先生,你的建築重幾何?》

這部片子用令人激動的電影鏡頭語言描繪了福斯特最著名的建築物,其中包括:滙豐銀行香港總部、柏林的德國國會大廈重建項目、法國的米洛高架橋。以及改造了倫敦斯塔斯特德機場,更近一點的,剛建成的北京首都國際機場T3航站樓也是他的作品。

影片3:《客體》

這是蓋瑞·胡斯崔特的設計三部曲(包括2007年《海維提卡》2012年《城市化》)的第二部。《客體》深入到了日用品背後的故事中,從水果削皮刀到iMacs電腦,並且考察了成品從概念提出到實物生產這整個過程以及客觀物體與他們的所有者之間的關係。一些創新者像Dieter Rams, Hella Jongerius, Marc Newson, 以及蘋果公司的Jonathan Ive,他們也在片中一起討論了自己的設計理念和他們完成作品背後的驅動力,無論這些作品是他們正在製作的一個令人吃驚的項目,還是創造一種新型可持續利用能源,或者是發明一些完全奇異獨特的玩意兒。

影片4:《我的建築師:尋父之旅》

本部紀錄片講述美國費城著名建築師路易斯·I·康因,這位曾設計過眾多著名建築的偉大建築師生前有關事業和家庭的故事。這是一部有關愛與藝術的影片,也是一部講述背叛和原諒的故事。從賓夕法尼亞火車站的地下走廊到人潮洶湧的孟加拉首都達卡的國家議會大廈,在這些美輪美奐的不朽作品中,我們似乎看到了這位20世紀下半葉被很多建築歷史學家公認的最具影響力的天才驚人的創造力。然而在生活中,路易斯卻是一個既神秘又矛盾的丈夫、父親。路易斯有著三段不同的家庭生活,執導本片的導演納撒尼爾·康恩正是路易斯的其中一個兒子。

影片5:《建築大師蓋瑞的草圖》

由於Gehry 熱愛速寫,而且速寫可以說是他設計建築物的發想起源。而這部紀錄片《速寫法蘭克蓋瑞》(Sketches of Frank Gehry)將會從Gehry對每個案子最初的親筆速寫開始,探索Gehry的一連串設計程序。從只使用紙板和膠帶拼湊而成實體3D立體模型,一直到最後結合多種建築材料的建築物。

影片6:《建築群的神話:美國都市史》

這部紀錄片以一個建築夢的實現作為開頭——美國聯邦政府在十九世紀50年代幫助聖路易斯城建設了建城以來最有野心的公共住房項目。由喬治-海默斯和山崎實(紐約世貿中心的設計者)設計。建成後的這33棟現代主義高塔就像是勒-柯布西耶理性主義光芒四射的事實例證——為了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家庭而建的高聳入雲的住宅。可是之後的二十多年中,暴力和犯罪的盛行把這些高塔變成了監獄,為了阻止這樣的行為,一場城市的激進演變最終把它們毀成了一片廢墟。這是什麼出了問題?難道應該如同當時的批評家們說的那樣責備現代主義理想?《建築群的神話:美國都市史》回答了這一問題。影片7:《未完成的空間》

一位美國年輕的建築師在一次不經意的旅行中發現了古巴國家藝術學校,一個規模龐大但卻沒有完成建造的、40年間荒廢於熱帶植被、水流和各種歷史痕迹中的宏麗建築。於是就有了《未完成的空間》這部歷經十年、擁有總素材達300小時的紀錄片,紀錄片開篇即是這個建築群被荒草青苔覆蓋、流水浸漫淌過的鏡頭,讓人乍看之下,都以為是一個陳年已久的古代建築遺迹。

影片8:《雷姆-庫哈斯:一種建築師》

儘管已經擁有了普利茲克獎和明星建築師的稱號,雷姆-庫哈斯所享的美譽卻遠遠超過他的專業領域。他達成自己目標的方式也與大多數人是不同的,作為建築師的這個荷蘭人將建築視為城市的極具創造力的景觀,同時他也精準的指出了建築在當今在發達國家中存在的一些矛盾的概念——合理與不合理、秩序與混亂、透明與私密,正是依照這些概念他設計了自己獨特風格的建築。

從葡萄牙的波爾圖音樂廳到中國中央電視台北京總部,以及庫哈斯具有開創性意義的作品「鹿特丹公司大廈」,這部紀錄片細緻地觀察了他的學說如何在物質空間內得到顯現。在片中你將看到的是一個引人入勝的人物肖像——他也用實際行動公然挑戰著「作家、電影人、哲學家甚至是空想家」這些單一稱號的意義。

影片9:《普通或者偉大:密斯凡德羅的見解》

對於那些想初步了解密斯凡德羅職業生涯的觀眾,這是一部極好的紀錄片。從他一開始在德國作為包豪斯建築學校的主管時期到他莊嚴宏偉的建築傑作西格拉姆大廈Seagram Building,再到他最後的偉大作品柏林新國立美術館(Berlin』s Neue Nationalgalerie)。

當然也不要忘了:一個低調但仍舊有獨創性的建築——蒙特利爾加油站(Montreal gas station1968設計,現在為社區活動中心)。這個項目堅定地支持了他一直以來最推崇的「少即是多」的理念。同時這個理念也成為了影片名稱的靈感來源,當然這個題目的答案也與密斯凡德羅的理念一樣,遠沒有那麼簡單。

影片10:《視覺聲學:朱利葉斯·舒爾曼的現代主義》

著名的建築攝影師朱利葉斯·舒爾曼機緣巧合地開始為他的一個建築師朋友拍攝理查德-諾伊特拉住宅。這位建築師非常喜歡舒爾曼的相片,並將他招致麾下,又將他介紹給了Rudolph Schindler, John Lautner, 和 Raphael Soriano這樣的現代主義建築師。之後,舒爾曼的攝影生涯一飛衝天。

「難以壓制」的舒爾曼向人們展現了這幾十年人生中印象深刻的記憶,並在電影的製作中度過了他的95歲生日,在首映一年之後舒爾曼離開了人世。他曾回憶Lautner是如何試著阻止他拍攝自己著名的考夫曼別墅Kaufmann House 和棕櫚泉水池pool in Palm Springs,卻沒料想幾年之後卻因為這些照片得到了好評。

微信公眾號:ACG藝咖俱樂部(ID:ACGykjlb )


推薦閱讀:

8部猜不到結局的生死電影,導演的腦洞不得不服|八部推薦
《霸王別姬》是一部怎樣的影片?
筆仙大戰貞子這部電影,你覺得怎麼樣?
心理素質極高的人是什麼樣的?|周末薦影
《道士下山》是怎樣一部電影?

TAG:建築設計 | 電影推薦 | 建築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