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本就 TM 應該這樣寫》| 故事的結構

從現在開始,鳥哥會跟你們說說編一個銀幕故事的訣竅,將有很多內容來自羅伯特.麥基爺爺(Robert McKee)的《故事》(Story)。

如果你碰巧讀過這本書,棒極了!

如果你還沒來得及讀,沒關係,有鳥哥幫你總結!

PS:《故事》講述的是創作故事的原理與經驗,並非編劇的技巧。現如今,有許多編劇認為《故事》已經過時了。但鳥哥認為,這本書中的許多內容還是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言歸正傳。

電影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故事。不是導演,不是演員,不是特效。是故事。沒有故事就沒有電影。觀眾跑去電影院看電影,都是為了看故事,而不是看什麼明星或者視效。要看明星,前方左轉真人秀。要看視效,前方右轉3D環幕特效放映間。

電影的任務是講述一個好故事,而不是秀最前沿的視聽技術。所有的視效和聽覺技術都只是講故事的手段罷了。

因此,編劇必須創作出足夠吸引觀眾的故事。

有句話說:藝術來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電影故事同樣如此。電影故事必須來源於生活、但又不能完全照搬生活。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故事的結構。

你念小學的時候,語文老師是不是說過「寫作文不能流水賬」?沒有結構的故事就是流水賬。最近的反面教材就是被狠批的《封神傳奇》,典型的流水賬式無結構電影。

我們一定要為我們的故事創造一個清晰的結構,這樣才能做到劇情的跌宕起伏、引人入勝。

根據麥基爺爺的說法,故事的結構就是對人物生活中一系列事件的選擇,這種選擇將事件組合成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序列,以激發特定而具體的情感、並表達一種特定而具體的人生觀。

是不是很抽象?抽象就對了。這話說出去,裝逼滿分。

現在舉個最最最最淺顯的例子。

假設你是主角,一大早,你所經歷的事件有:起床,刷牙,洗臉,做早餐,吃早餐,穿衣服,出門上班。

現在開始排序,先做什麼事後做什麼事。你可以先洗臉刷牙再做早餐,也可以先做早餐再洗臉刷牙,任何一種排列方式都是一種結構。

回憶一下上一篇的內容,一個符合電影要求的故事必然是:一個吸引觀眾的角色,克服一系列難度不斷增強的困難和一系列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礙,最終實現其宏偉目標(豪哥所說)。

對於電影故事來說,「目標」很重要。在之前所列舉的這個場景中,如果你的目標是吃飽了去上班,那麼「做早餐」、「吃早餐」這兩個事件就很重要,你必須把它們放置在你的故事裡,「刷牙」、「洗臉」這兩個事件可以刪去。但如果你的目標是精神飽滿容光煥發地去上班,那麼你就要保留「刷牙」、「洗臉」這兩個事件,「做早餐」和「吃早餐」反倒不那麼重要了。

當然這只是個格局非常小的場景舉例。對於一部電影長片來說,要構建一個有效的故事結構,我們必須以「目標」為參照來選擇事件。與「目標」息息相關的,留下;與「目標」沒什麼關係的,刪掉。

總之,故事結構就是以「目標」為明確目的、從故事全局出發,對事件進行篩選與排列。在現實生活中,事件往往會碰巧發生,但在電影故事裡,事件絕不能隨機排列。

推薦閱讀:

《卧虎藏龍》| 文藝李安關於愛恨情仇的武俠夢
劇本情感與意義的讓渡
電影劇本分享 - The Disaster Artist/Lady Bird/The Florida Project
《劇本就TM應該這樣寫》| 故事背景
[美劇] 瘋狂的士/Taxi Brooklyn 全集第1季第1集劇本完整版

TAG:劇本 | 編劇 | 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