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軟體開發角度理解軍事行動中戰略、戰役、戰術的職責劃分
學這個過程是學「做」的過程。是「解決問題」的套路。
也是為了很好地理解軟體開發流程,更好地進行軟體開發搬磚工作。
而寫這個是為了練習「思考問題」的套路,工作流大概是:1正確定義問題,2建立魚骨圖/決策樹,3提出假設,4 確定數據範圍 5 收集數據。
本文屬於思考問題中的1 2工作流。
一、軍事部門的總體角色與定位
1.1軍事部門
軍事部門屬於某個政治組織,是承接這個政治組織的軍事行動項目的開發部門。
軍事部門要通過實施軍事行動項目,實現政治組織老大的某個願景,改進老大所在政治組織的某個業務指標(政治目標)。
此外 執行軍事行動的軍事部門還可以是:
1.1.1 外國遠征軍:外包項目。一個政治組織承接另一個政治組織的項目:美軍,俄軍在敘利亞;
1.1.2安保公司:政治組織不是國家,而是資本集團。僱傭軍,只要有錢賺,不問政治集團,承接任何業務;
1.1.3宗教恐怖組織。政治組織是宗教:ISIS 沒有註冊成軟體公司的自由軟體開發者或團體,黑客團體。
1.2 軍事行動
軍事行動:政治組織的軍事部門,實現政治組織的政治目標的行動。
軍事行動和戰爭有交集,但也有非戰爭軍事行動。(目標組織不是敵對的政治組織,行動也不使用武器,比如送溫暖,救災行動)
戰爭:敵對的政治集團為了各自的政治目的,進行鬥爭的活動(鬥爭手段包括軍事、經濟、顛覆、外交行動)
二、戰略
軍事行動項目的老大:某個政治組織的領導集團(國家或民族,或宗教),一般是本國。如果是外包項目,通常是因為對方矬,所以還是以本方老大為主,兼顧對方的老大的利益即可。
2.1 願景
理解政治組織領導集團對軍事行動項目的願景(術語:對上級決心的理解——究竟要軍事領域做什麼?)。
要對政治集團的業務活動建模!
內在要求:必須深刻理解軍事部門在整個政治集團中的地位和作用。軍事部門到底做什麼,才能體現軍事部門的不可或缺性?——假設在政治局全會時,軍事,經濟,外交,民政,司法,宗教各口負責人都依次上台給老大彙報自己的項目。作為軍事領域的負責人(戰區司令以上),有什麼事是你負責的軍事領域必須做,不得不做,只有靠你軍事部門做,而且只有你做了才能保住自己地位的?——綁著炸彈推銷法(假設如果軍事行動方案不能在1分鐘內打動老大,自己的隊伍就被裁軍裁掉;或者只要說「臣妾做不到」,自己就會立刻被軍紀委抓走)。
2.2 業務建模
還是屬於對上級決心的理解。
需要對政治集團與別的政治集團(外部組織)的交往,合作,鬥爭的「業務現狀」進行建模;
要改進的組織是政治集團,而不是軍事部門!(軟體系統要改進的組織 是客戶的業務,不是開發軟體的軟體公司的業務)
政治集團之間的交互業務現狀,其實包括大量經濟,文化,意識形態等其他方面的業務現狀,屬於大戰略,如果只分析軍事領域的交互,屬於軍事戰略
2.3需求
(術語:定下決心)將「對中央決心的理解」,變成軍事部門自己的 戰爭/軍事行動這個項目的需求規格說明書WRS( Warfare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套用軟體的SRS)。
需求要給2個方面的人確認。
1 軍事系統外的客戶確認(上級,中央)
2 軍事系統內的架構師、項目經理:戰役部門。
明確軍事行動的執行者(雙方/多方的哪些軍事力量),和軍事行動的系統用例。(我方執行者 執行「打一頓」的系統用例,我方是主執行者,敵方是輔助執行者)
軍事領域和軟體系統的區別:必須把敵方作為輔助執行者加以考慮。不考慮的敵方行動的用例,都是自己在家裡YY。精彩戰例從來都是需要名將+豬將雙方配合,缺一不可。
甚至:必須讓敵方執行者覺得 「好用」,對方才會中招,上套。系統用例才能順利執行完。「兵以詐立」,詐的就是敵方執行者
需求:客戶可理解認可,軍事部門也可理解,可實現的軍事目標。是軍事行動中可量化的指標。包括:
2.3.1功能需求
狹義的功能:兵凶戰危、刑殺(怕見血,覺得殺人死人邪惡骯髒):
打砸搶燒殺的目標:東西還是人?
威懾:要量化為嚇死,嚇跑對方多少投資?多少老百姓外逃?;
消滅多少敵方軍事力量,
佔領哪些軍事要地,
打擊對方軍事力量恢復能力(對敵方工業農業人口去產能去庫存XX%)
廣義的功能:
對佔領區平民送溫暖,支持率上升(伊拉克戰爭的美軍);
根據地建設,支農支左(毛澤東)
2.3.2非功能需求
時間長短,裝備損失,少死隊友,少死我方平民;少死敵人,少死敵方平民(或者多死敵人,多死敵方平民)
三、戰策(戰役法)
指導戰役的方法與方案。方法=方向(做什麼)+法則(怎麼做),
類似作曲家編寫樂譜、架構師進行設計。
3.1分析
根據WRS,進行戰役分析 ——戰役籌劃的成果 想定籌劃方案(分析模型)
參謀部:通過系統用例 得到分析模型:模塊的屬性、方法、關係
從兩個方面 理解「聯合戰役」:
3.1.1 戰役方案籌劃的視角(分析模式)
——從面向戰役過程的結構化模型 到面向戰役對象的領域模型
傳統的戰役分析模型包括:軍事目標,戰役時間,戰役空間,戰役力量,階段劃分,主要行動……
現在的「網路/目標/火力中心戰」:目標(偵察單位,情報來源),火力(打擊單位,火力來源),目標-火力分配(目標檢測,識別,分配火力),通信傳輸,補充恢復……
——類似軟體里的 MVC 3層模式(V是發現處理外部目標,分配是C控制器,火力是M資源),或者委託代理,或者發布訂閱模式,實現了偵察(發布)與打擊(訂閱)的解耦。
不用考慮情報/火力從哪裡來。火力可以從各軍種來,為同一個目標「服務」,是為「聯合」。
3.1.2 戰役力量建設與使用(設計模式)
包括軍事裝備、軍隊建設,和戰役的設計模式。
從單塊架構的以平台、軍種為中心(偵察+打擊在同一個武器平台,同一個戰役軍團,同一個軍種),到一定程度的適配器模式,六邊形架構,微服務架構:偵察單位只管偵察,火力單位只管輸出。
領域概念以目標,火力為中心。網路是基礎設施,本身透明化。
3.2 設計(軟體開發)
作戰實施電影拍攝。成果是軍事行動的實施和項目交付
指揮部扮演控制類,調度戰術單位(實體類)完成功能
樂隊指揮不等於作曲家,導演不等於編劇,但是也要懂樂譜,懂劇本。
更加理解為什麼軟體設計中,控制類里不能有具體業務邏輯——不能靠HQ的直屬隊去打仗!樂隊指揮也不應該自己拉自己唱。
司令部:做好司(管理分發)令(命令和責任)工作就夠了。
四、戰術
進行戰鬥。演員按劇本表演。戰術單位根據戰役的設計計劃,實施具體的作戰行動。
根據指揮和樂譜,用樂器和人聲把音樂聲音出來的能力:演唱家,演奏家的功力和技藝。
實戰戰鬥(編碼+操作)的技藝+操作系統中軟硬體的能力。軍事部門裡的碼農,程序員+系統執行者操作員。「目標-火力」系統中的 運維,網管,客服,快遞員……
五、總結
5.1責任劃分
用藝術類比的話,軍隊是個武藝公司。
戰略:文藝公司老闆+市場調查分析。「為什麼人」的問題,什麼作品賣座:作品的目標市場是什麼?面向什麼涉眾?目標涉眾需要文藝片還是喜劇片?應該招募培養什麼樣的演員,積累什麼樣的劇本?(中央+戰區司令)
戰役:編劇+導演。作曲+指揮:樂章劃分,樂器聲部使用,旋律,編曲(戰區司令+參謀長)
戰術:演員。演唱演奏:樂器使用。表演、表達。(戰術單位主官)
當然,少不了「敵人上當/觀眾賞臉」的配合。作品最終要和觀眾見面,要佔領觀眾的大腦。
各自的職責和能力不可替代,也沒有從粗到細的包含關係:戰略的研究結論指導戰役方案,但是戰略學不能指導戰役學,市場調研結果和劇本之間不是從粗到細的包含關係。市場數據調查的能力和學問,也不包含導演拍戲的能力和學問。
此外,如果電影賣座,按各自的職責論功行賞(市場定位精準,還是編劇導演給力,還是演員發揮好?);如果電影砸了,也要按各自的職責,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當一天王八馱一天碑——在什麼位置背什麼鍋。
最矬的做法是從戰略到戰術,統統甩鍋給客觀條件和觀眾:「不是我們無能,是時間緊任務急+敵人太狡猾!」。比如相聲里這樣:
「……在人力上、物力上,都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雖然說是個很小的錯誤,但是也有很大的客觀原因,這客觀原因是什麼呢,第一個問題牽連著第二個問題,總而言之,言而總之,錯誤不在我身上。」
人在這個開發隊伍里么?只要人在那個位置,就要擔那個位置的責任,當然,榮譽也一樣。
大戰略:政治集團的鬥爭。包括了軍事,經濟,思想,政治等政治集團的多種目標和手段,不局限于軍事層面;(中央的責任)
軍事戰略:給軍事領域的提需求。要站在軍事系統的邊界上,分析軍事部門為了政治集團的政治目標,能做什麼,該做什麼。(總部+戰區司令的責任)
張愛萍:「好的戰略計劃的核心,是對今後戰爭的認識。未來的敵人是誰,在哪裡打,打一場多大規模、什麼樣式的戰爭,我們的基本打法是什麼?這些關於戰爭研究的結論,是建設軍隊的依據。怎樣準備戰爭,建設一支什麼樣的軍隊——依據是未來的戰爭」。
「對未來面臨的戰爭,不是軍委幾個人能提出來的,軍委只是指出這個方向,這應該是全軍的任務,特別是作戰、訓練部門應該拿出來的。」
廣義的戰策:戰役力量的建設、訓練、使用的方案。(戰區司令+參謀長的責任)
狹義的戰策(戰役法):戰役力量的使用方案。軍隊進行作戰行動的方法=方向(做什麼)+法則(怎麼做)。(戰區司令+參謀長的責任)
戰術:方案具體實現落地。(戰役軍團,戰術單位的指揮員+戰鬥員的責任)
5.2當前的問題
這10年來,聯合戰役很火爆,而戰略方面研究有弱化的趨勢。(文獻專著數量明顯不如99-02年)。
現在的問題似乎是,戰役部門聲稱「聯合戰役大法好」,只要在一個方向上組織1個大規模聯合戰役就能直接解決政治組織在這個方向上的戰略需要。
和軟體領域的互聯網公司興起,「敏捷大法好」,建模弱化的現象,很類似。
我的看法:
戰役開發領域 的 分析設計工作流的改進 敏捷+新架構,微服務/RESTful/serverless,不能代替前面的業務建模和需求工作流。
系統好壞的關鍵不在於規模有多大,是不是分散式,技術是否先進,而是要能解決涉眾的願景。
5.2.1不考慮交戰對手,就不能保證一個戰役解決問題:一次大戰前的歐洲列強,二戰德軍總參謀部,都是類似的想法。結果證明,總參謀部只做設計,沒人做需求。最後項目失敗,敗軍亡國。
5.2.2戰略部門應該明確自己領域的特有的研究問題(需求),不要從戰役戰術領域借用來大量概念,冠以戰略二字了事。孫子兵法里的五事七計,道天地將法,其實就是戰爭能不能打的限制條件。
戰略部門做好軍事行動的需求工程,提出的需求對軍事部門外有用好用;對內清晰、明確、可實現。這非常重要,也非常難得。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蔡當局企圖將駐美日機構改名被「打臉」?
※姆南加古瓦成津總統,能不能介紹一下姆南加古瓦這個人?
※《戰狼》中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幕後?
※凌晨2點到4點?沒站過半夜崗的兵,不足以話軍旅
※亞丁灣護航正在進行,除了護航艦隊還做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