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電影背後的營銷故事,比電影本身精彩100倍

方勵為了《百鳥朝鳳》下跪的事情,已經過去一陣了。其實,在下跪之前,內地文藝片剛剛有點起色。王小帥賈樟柯都為自己的電影的排片不好寫過請願書(其實就是發了一個微博),也引起了各界人士的支持,最後排片可能提高一點點,但是結局基本是一樣的,票房不好,很快下線。

但是下跪事件能持續引發大的討論,下跪這件事情還在其次,而是下跪完的票房突然猛增到8000萬,讓大家覺得這好像是一件可行與可觀的事情,當即就有不知名的小片導演上映前在電影院給觀眾磕頭的。

這件事情不是七門兒想說的重點。而當有人說,這明顯就是一場電影營銷。好想反駁:「電影營銷又不是傳銷!何必那麼大驚小怪!」

如果這真的是一場電影營銷的話,這是一次好的營銷案例,但是不要光顧著模仿,或者光顧著批評。這件事總比院線引進《荒野三鏢客》強行改名叫做《荒野三嫖客》好。

電影本身就是一個多人協作完成的一次「工作」,沒有誰對誰錯。而營銷自古以來就是電影的一部分,而且如果你知道這些電影背後的故事,就會發現它比電影本身要精彩很多倍而且天生愛八卦的七門兒,馬上就給你帶來幾個電影奇葩營銷案例,由淺入深,包教包會。

第一個案例:他靠自己的顏值拿到了戛納大獎

先說一說他的事迹:

89年出生,09年就拿了戛納評審團大獎(僅次於金棕櫚)。在前年當了戛納歷史上最年輕的評委,在今年憑藉與戛納良好的關係又拿到評審團大獎,引來媒體爭議。

他就是澤維爾·多蘭

獲獎後接受採訪時,他極力在為自己的電影解釋:

上周當電影放映後,我覺得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人們可能會理解錯你的電影,不是不懂,而是會錯意。但是每個人又有自己對電影的解讀方式。我們確實有不同的方法去欣賞同一部電影。但在《只是世界盡頭》里,我為每個角色都注入了情感、痛苦和複雜性,但這些卻被人理解成家庭的吵鬧劇。

沒有看到他的照片前,你看這段文字覺得這個人特別矯情對不對?按照一般大家為「文藝片」安的標籤:牛逼的東西不需要解釋!就應該我行我素!

不過放出他的照片後,肯定有一大波迷妹就原諒他了

多蘭一直就在營銷自己,吸粉吸多了確實什麼事情都好辦。我猜這也是他早早就在公眾媒體袒露自己身份的原因。很直接,很爽快,主要又帥,自然會吸引很多人擁簇。

而且12歲就出道,也應該早就深諳這個行業的深淺。他的電影處女作《我殺了我媽媽》明顯就是標題黨!但又說出了多少人其實內心真的討厭過父母,卻不敢聲張的心聲,雖然沒有真殺,但也不算跑題,而且加上跟戛納關係好(奧斯卡是公關大賽,戛納是人情大賽),不拿獎都難。

就像文章的頭圖,有多少人因為床照去看了電影,又有多少人看到床照覺得自己一定不要去看,都有可能讓你錯過一部佳片。

而多蘭除了營銷,當然還是年輕有才,就像他說的:

不管為誰拍電影,都要對自己保持真實。

第二個案例:昆汀劇本泄漏後做出了這樣驚人的舉動

我是昆汀粉,哦,就是那個拍《殺死比爾》的人。因為七門兒姓姜,之前昵稱都叫自己「被禁錮的姜哥」。

這個跳舞片段,一定見過吧。來自《低俗小說》,也讓昆汀一炮走紅。他的處女作《落水狗》因為劇本好看,就吸引了當時的演技大咖,而且還是好幾位。他喜歡亞洲文化,喜歡武俠,喜歡姜文。好的介紹完畢,故事開始。

最近幾年他開啟了西部三部曲《無恥混蛋》、《被解放的姜戈》、《八惡人》,前兩部都口碑票房俱佳,而且算獨立電影(文藝片)里票房特別好的,北美破億美元。當然也是營銷做得好,韋恩斯坦作為出品方在聖丹斯電影節挖掘了昆汀,後來一發不可收拾,這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而到了第三部《八惡人》的時候,出了一些狀況。

去年一月份,《八惡人》還未開拍,劇本就泄漏了,146頁劇本被po在網上。昆汀懵逼了!!心想這個劇本只有6個人看過呀,怎麼可能,很生氣呀!很難過呀!他們都不承認呀!除了把網站告上法庭,他還揚言說這電影不拍了!

到了四月份,他還是很生氣,但是做了一件很有意思營銷事件

昆汀集結了塞繆爾·傑克遜、蒂姆·羅斯、布魯斯·鄧恩等一批豪華演員(後來電影的主演)陣容,在洛杉磯辦了一個劇本朗讀會「泄憤」。

既然劇本都泄漏了,乾脆我自己直接念出來!不過沒想到的事情是,劇本朗讀會效果特別好,於是昆汀改了劇本又要把這部電影拍出來,就是這麼任性。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電影將在聖誕節上映的時候,片源被泄露了出來!而且還是合作出品方的一家公司的CEO泄漏的!最後韋恩斯坦找來了FBI,但是沒能阻止最後電影票房遇冷。而且用80mm膠片拍攝的宏大西部場景,基本也都被中國用戶用馬賽克看完。

就算這樣大的導演都可能遭遇這樣的事情,所以更別提市場控制下的中國文藝片了。而且文藝片的很多畫面看上去都是「粗糙」的,不像商業電影那麼場景化,帶入主題也不會那麼快,所以院線拍片少真的是市場決定的。但是,市場不一定代表觀眾。

所以,我們真的需要這樣的情況一下存在下去嗎?

致電影人

上邊的事情都不是發生在中國的事情。那麼中國文藝片在哪裡?

我們經常聽到賈樟柯獲獎了,電影卻看不到;聽到王小帥獲獎了,電影卻看不到;聽到婁燁獲獎了,電影卻看不到;張藝謀電影節獲獎了,電影卻看不到。而能看到的時候,大家早已經習慣看不到。

當年賈樟柯電影小範圍放映的情況可能是,100多人擠在一個只有30平的地方。現在這樣的放映還很多,不過說這些看不到的沒意思。從國內院線開始有文藝電影出現的時候,一直有人說「文藝片的黃金時代」就要來了,而且從《黃金時代》要上映後說的人更多了。

而在這個基礎上,有人看到文藝片的排片糟心,下跪了。其實沒有什麼不好,七門兒也會疑惑「為什麼要用下跪的方式?」但是,我相信這份心是他一直存在的。

前一陣看《安陽嬰兒》的導演和製片人採訪,製片人就是方勵,那是十幾年前的片子了吧。他特別年輕,在採訪的時候基本不說話,微笑著看著導演。

最近上映的《路邊野餐》也是這樣的文藝片,票房很低。恰當的機會,看完電影正好跟電影的剪輯師一起聊天,聊到她對將來工作的「願景和期許」的時候,她只是輕描淡寫的說她對剪輯其實保持著一種業餘心態,這樣才有那股勁兒。而現在還在堅持自己親自站在電影院門口賣票的蔡明亮說:好電影有足夠的能量等觀眾觀賞。

《霸王別姬》的編劇蘆葦曾經向多位導演開炮,說已經脫離了地氣兒,所以再也拍不出好電影了。而當拿著「業餘心態」真正想創作的電影人,有人為他們的電影而"跪",為他們吶喊,這件事情就沒有問題。

這一天「站著把錢掙到」的願景不夠強烈,希望你們「躺著也能把錢賺」到。

因為,有時候只是一部電影的出現,也會小小的改變一下生活的選擇與方向。

第三個案例: 《百鳥朝鳳》方勵下跪

方勵老師為《百鳥朝鳳》排片量下跪的消息當時剛刷爆很多人朋友圈的時候,想起馬薇薇在奇葩說里一句話用在這件事上,倒是挺恰當:

沒有霹靂手段,怎懷菩薩心腸。

確實可以說,這是一次完美的「輿論公關」,有人甚至稱其為互動時代里最真誠的營銷。

當人們去評判這個行為是否是道德綁架的時候,其實答案早已不重要,因為關注本身就已經是片方想要的結果。輿論的聲量來了,排片和上座率自然也會隨之而來。

但不是所有人這麼做都會奏效。

這裡不妨簡單介紹一下方勵老師:一度被稱為「地下電影教父」的他,曾砸了4000多萬私房錢資助拍攝「禁片」,其中有《蘋果》、《頤和園》、《安陽嬰兒》。受吳天明女兒吳妍妍之託,宣傳推廣當時已經上線但票房不佳的《百鳥朝鳳》。

電影宣推的手段,基本上大同小異,但每隔一段時間,隨著傳播途徑的變化,會有一個比較大的創新。社交媒體的興起,是傳播上的一個大轉變;而社媒每一次陣地的轉移,都可以視作是一個小高潮,而第一波嘗試創新的人,潮漲人高。

方勵老師這次甩出大招,直播+下跪,手法夠狠,目的明確,立竿見影。

但背後,其實是他積累多年的聲譽和人情。

這驚天一跪換了人第二次做,便成了「邯鄲學步」。

《黑白星球》里邱晨說的對:觀眾不傻。

第四個案例:《太子妃升職記》「劇組窮」吐槽梗

《太子妃升職記》宣推的時候,用了「吐槽劇組窮」這個梗,效果大家也看見了,衝上雲霄的節奏。

太子妃劇組是真的窮么?

當時看相關報道的時候,有兩段話這麼說:

「一般電視劇一天拍十幾頁紙(劇本),我們(只能拍)幾頁紙。」

「為了完成劇組想要的影像風格,他們專門把象山影視城的宮殿柱子刷成了更鮮艷的藍色、玫紅色和綠色,刷了整整10個工作日,一刷就是100多根。」

劇組一天的費用至少上萬,能經得起這麼耗的劇組,會是真窮么?

打出「劇組窮」這牌,更多是出於傳播需要。

而且這部劇充滿惡搞、虐戀、宮斗和雌雄同體這樣的耽美元素,目標受眾又是網感十足的90和00後,本身就非常適合用吐槽的話題來引爆輿論。

這些因素都具備了,自然水到渠成。

所以後來又有人用「劇組窮」這個梗的時候,並不奏效。

但也並不是說,每次宣傳都需要推陳出新,如果你足夠獨特和強大。

第五個案例:《美人魚》情懷牌

星爺每次宣傳新電影,必出情懷牌,而且似乎屢試不爽。

但他的情懷牌,因為其電影的風格如此獨樹一幟,其情懷牌也因自帶星爺氣質而別具一格。

之前看到有人評論周星馳的表演:

像風清揚傳授給令狐沖的獨孤九劍,招式不多,殺傷力卻極強。

這句話也可以拿來形容星爺的情懷牌。

每次點開有關星爺電影的軟文,除了語言風格的不同,觀點大多相似:對凡俗人生的無限創意顛覆。

拿《美人魚》舉例:

1. 具備一切典型周星馳電影的特色+直到定檔時才放出預告片和海報

2. 沒有任何點映、首映、媒體場+上映期間,排山倒海的「我欠星爺一張電影票」蜂擁而至

口碑+飢餓+情懷,套路典型,卻不是人人都能打好。

其實《美人魚》在周星馳所有電影作品中,有些像《間諜之橋》在斯皮爾伯格所有電影中的地位——帶有典型的獨屬於他們個人的風格,但若和其巔峰期作品比較,即便沒有「不復當年」的惋惜,但雷同的語法和橋段,似曾相識的劇情套路,總有一種隔靴搔癢的不痛快。

第六個案例:國際拿獎

除了情懷牌,還有一招也很典型——拿獎

例子可以拿董婧在《黑白星球》里提到的《山河故人》:

但即便是如此「口碑票房雙收」的文藝片,照樣賠錢。

好電影難出頭,爛評不斷的電影卻可以票房高高,這確實是華語電影市場最近幾年的現狀,太多熱錢流入,太少真情流露。

水沸騰的時候,渣子難免會浮上來,等火滅了之後,再來看看誰是水煮英雄也不遲。

不過有一件事情可以肯定:

光有內容,沒有渠道,如同手無寸鐵的士兵,空有一身好功夫,單挑還行,和「社輿」這隻大軍交手,恐怕屍骨難存。

這個「真相」,頻頻「放諸四海皆準」。

第七個案例:輿論熱炒,眾望所歸

小李子之前很多電影其實都比他最終拿獎的這部《荒野獵人》要好。拋去《鐵達尼號》里的青澀不說,從《飛行家》開始,到《大亨小傳》里的蓋茨比,再到《華爾街之狼》里同時患躁鬱和癲癇,他的演技,其實早已達到可以獲得奧斯卡肯定的級別。

但《荒野獵人》里,我只看到他飽受摧殘,並沒有從中看到太多演技——飽受摧殘這件事本身,需要的決心和耐力,遠遠大於演技。

而且就電影本身來說,就攝影能討論的,似乎也要比劇情多(白雪地容易泛白光,要拍出層次感很需要技術)。

那為何是《荒野獵人》讓他終得桂冠?

想必你還沒有忘記這個梗吧?

結束「追奧」22年長跑,這個雞血滿滿的故事,也是夠雞湯的了。

第七個案例:「買通」評委,討好媒體

其實當年梅麗爾?斯特里普憑藉《鐵娘子》封后的時候,負責宣發的好萊塢大佬——哈維·維恩斯坦——也用了這招。

他在對評委的決定影響多多的「供你參考」的電郵里寫:

「梅麗爾?斯特里普上次拿小金人已經過了29年了!《鐵娘子》中的表演理所應當讓她再贏一次!」

如果你看過最近幾期講好萊塢的《曉松奇談》,想必對哈維·韋恩斯坦不會陌生:

作為一位在好萊塢左手翻雲右手覆雨的老炮兒,他參與制作和發行的電影拿過300多項奧斯卡提名,70多座小金人,5次獲得最佳影片(《英國病人》《莎翁情史》《芝加哥》《國王的演講》《藝術家》)。

不要看是奧斯卡這樣級別的大獎,對哈維來說,駕輕就熟。

畢竟他要搞定的,不是成千上億的網民,只是奧斯卡「區區」6000名評委。

方法很簡單:找規律。

6000名評委幾乎都是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會員,年齡小於50歲的評委只有14%,近94%為白種人,77%為男性——不難猜出他們的口味吧?

其中最出名的一戰,要數《莎翁情史》,全部點位都符合中老年白人男性評委口味,大敗《拯救大兵瑞恩》,橫掃七項大獎。

當然,輿論也很重要。

《社交網路》與《國王的演講》交手的時候,「沖奧」關鍵時刻,卻爆出各種《社交網路》的負面評價:各種臉書相關人士,跳出來影片捏造事實、醜化形象,還爆出原作小說抄襲。

抹黑對手這一招,不是只有政客用得比較上手。

所以當年大表姐詹妮弗?勞倫斯憑藉一部看上去那麼名不見傳的《烏雲背後的幸福線》摘得「最佳女主角」的時候,吃驚之餘,看到是韋恩斯坦的公司發行,秒懂。

不過大表姐本身實力不可小覷。

在好萊塢所有女星當中,風格自成一派的她,在封后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直言不諱:

「謝謝哈維幹掉所有對手幫我上位。」

但是話說回來,不論營銷手段多麼推陳出新,影視劇本身的質量,即便不要求過硬,起碼也得過門。

不然恐怕連哈維這樣的大咖,也難有回天之力。

舉個栗子,《大魚海棠》和《搖滾藏獒》都是動畫,除了前者打的情懷牌和後者傳出的有關發行方之間「恩怨」的爆料,光就畫質來比,後者的效果確實不太好,宣推的時候難佔優勢——畢竟視覺總是先入為主(其實就故事情節來說,《搖滾藏獒》還是蠻有趣的)。

當然,除了走對檔期、營銷做夠這樣的市場因素,行業本身的不利因素也不可忽略。

目前國內的院線,並不是獨立的,多少都受到自家電影公司的掌控。

歐美對此的做法是:

成立專門放映文藝片的獨立院線,或者,選擇大片淡季,通過「時間差」來佔領商業院線的陣地。

但此舉搬到中國,會是正解嗎?

有待觀察。

看完這篇文章,再去看「靠同情博眼球真的好嗎(討論為電影拍片下跪)」這期黑白星球 2016,也許會有不同的感受吧。

原文來自「朝陽公園東七門兒」微信公眾號文章:

這些電影背後的故事比電影本身精彩100倍

解析丨這些影視營銷套路,你都中了多少?


推薦閱讀:

電影《紅海行動》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細節?
為了拍攝《一代宗師》,大家都做了哪些努力?
殭屍先生電影中的角色是誰扮演的?
看完羅曼蒂克消亡史這個影片有什麼評價?
2017有哪些新的漫威電影上映?

TAG:電影 | 市場營銷 | 電影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