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才是明星高片酬的幕後推手

最近央視一則關於明星片酬達到整部劇費用的50%到80%,嚴重佔用了製作經費的報道,再一次將明星片酬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拎出檯面。

事情起因源於網上一個傳言,《如懿傳》兩位男女主片酬加起來合計1.5億,並且圈內好幾個當紅小生的片酬動輒一部戲8000到1.2億,而編劇、後期製作配音等其他工作人員的酬勞極低,造成影視劇越來越粗製濫造,故事情節越來越難看。報道還說相比國內市場演藝市場明星片酬的虛高和不理性,國際上如韓國,演員的片酬佔比只佔總預算的20%到30%,好萊塢演員的片酬佔比只有30%,保證了市場的良性發展。

此番言論一出,輿論的槍口多數對準了大家更為熟悉的明星藝人,甚至部分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紛紛譴責高片酬的明星,並對報道中沒有提出來的藝人進行猜測和對號入座,言辭之間充滿了冷嘲熱諷。小聚很疑惑,在明星片酬問題上,難道都是明星的錯嗎?

一部影視劇作品,錢花多了,與其探討拿錢的不如探討出錢的。面對明星「天價」片酬,製作方付得起並願意付,就是一個周瑜打黃蓋的事情,怨誰不怨誰有待探討,如果明星堅持「天價」,完全可以啟用其他演員。而現實中,有的製作方雖然因為藝人的高片酬感受到了壓力,也厭惡這種現象,但在對其他演員和本身創作雙重自信的籠罩下,在對後期彙報的擔心高於信心的恐懼下,陷入過度依賴「明星大腕」的怪圈,一方面叫苦不迭埋怨價格高,又一方面唯恐對方因片酬過低而拒絕自己,不擇手段高價哄搶演員。

物依稀為貴,市場上有號召力的演員總是有限的,天價演員的出現也不過是市場熱錢燒出來的結果。明星又不能自己給自己漲價,市場推動下,投資人一而再再而三的願意出錢,水漲船高,片酬高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投資人願意為某個明星花錢,其實說到底是看中了該明星背後龐大的粉絲群體可能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都是一部影視劇獲得高回報的關鍵。本身一線明星是稀缺資源,他們對影視和代言的有效號召力,是他們用作品和表演積累來的,是其他人不可替代的。至於不靠演技吃飯的明星,則是另當別論了。

由此來看,片酬過高這個黑鍋讓明星背,似乎有點冤枉。如果製作方能夠多一些自信,少整一些有的沒的爛片辣觀眾的眼睛,在一堆爛片中,不看大牌明星難不成睡大覺,再說了觀眾真的是只認大牌嗎?看最近幾年山影的作品,也不是每一部都有天價明星,但哪一部收視率掉過鏈子?另外,如果有些資本方不動不動擺出一副財大氣粗的樣子,給明星漫天要價的機會,有些明星還能憑靠一副好皮囊,在觀眾的一片吐槽聲中還能「賺」的風生水起嗎?觀眾常常不是還沒有分清A、B,又來了C、D,就是這裡有A,那裡也有A,而且表演都一樣,這是為治癒觀眾的臉盲還是培養觀眾的審美呢?

實際上明星也怕名氣倒賠,非常願意演好作品的,對他們來說,上好劇是真正價值積累的機會。劉燁自己說過,當初降片酬參演《北平無戰事》「咱們一定要拿下,片酬不重要」「好作品錯過就是遺憾,好角色值得付出」。

明星天價片酬的形成,與娛樂消費環境發展是分不開的,一線明星參與的影視劇票房和收視率一般都有保證,這導致電影投資機構和播放平台不敢冒險起用新人,以及播出沒有一線明星參與的劇作。娛樂公司為迎合大眾審美趣味,一味將明星「打扮」成緊俏、暢銷的消費對象,引領消費潮流,成為明星天價片酬的單一獲利者。所以,只指責那些高價明星藝人是有些欠妥的,歸根結底,還是要行業內各個環節坐到一起,商量最終的解決辦法。

聚脈APP,高效商務社交平台,讓天下沒有難找的人脈!

微信公眾號:聚脈APP(jumaishangwu)

現在各大手機應用市場搜索「聚脈」,下載後發消息到聚脈微信公眾平台,有驚喜紅包相送!

推薦閱讀:

吳京談零片酬《功守道》,你怎麼看?
《如懿傳》男女主片酬近1.7億?明星天價片酬究竟誰買單
花1億元買下鹿晗60天
為什麼全世界的女演員片酬都比男演員低很多?

TAG:片酬 | 明星 | 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