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女高音VS女中音,二者有何不同?如何訓練?

人聲是一種特殊的樂器,在正常狀態下,發聲的物理現象也和其它樂器一樣,要有一個原動力、一個振源體和一個共鳴體。人聲的原動力是氣息,振源體是聲帶,全身的空隙是共鳴體(主要是胸腔、咽腔和鼻腔)。根據人的生理條件差異,人聲可分為六種聲部,即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在聲樂學習過程中,人們常常難以準確分辨女高音和女中音。

一、聲部鑒定

人聲是根據音色、音域、換聲點來劃分並確定聲部的。每個人的聲音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特點。科學地劃分聲部,教學上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反之,不注意聲部的劃分,盲目進行訓練,輕者導致教學效果差,聲音發展緩慢,嚴重者則損害歌唱者的嗓子,使其永遠失去歌唱的能力。因此,在聲音聲部鑒定時,慎重和細緻的工作是極為重要的。

音色特點

音色就是指聲音的特點,一般指聲音的明亮、渾厚、柔和及華麗程度,它是判斷聲音聲部的重要依據之一。[3]女高音的音色特點是清澈、明朗、高亢、華麗而有光彩,具有穿透性。女中音的音色特點是豐滿、柔美、熱情、有力。女中音兼具女高音與女低音的音域。高音音色接近大嗓門的女高音,低音音色接近女低音,但又不如女低音寬厚深沉。一些聲樂愛好者和聲樂教育者往往容易對聲音聲部的理解和判斷產生混亂,把女低音當成女中音,把女中音當成女高音來訓練,或者把唱不高的女高音當成女中音等。我們不可簡單地因為其唱不上去或降不下來,就判斷其是高音或是低音。

常用音域

音域,是指一個人所能唱出的最低音到最高音之間的距離。隨著聲樂藝術教育的不斷發展,世界上不少著名歌唱家的音域已達三個———四個八度。但不管一個人對嗓音的控制能力有多強,技能有多好,她必然在一段聲區中感到唱起來最舒服。根據這個感覺定的調子也可以說明她的聲音聲部。我們稱這一段聲區為常用音域,根據常用音域做參考也是鑒定聲音聲部的一個重要標準。女高音的常用音域一般大約是從C調c— c,女中音是從C調A— f(g)。因此在一般情況下,同一首歌,女高音如用G調,女中音大約低一個小三度或一個大二度(有時也有少數例外的情況)。

換聲區

聲音由某一聲區轉向另一聲區的時音的情形稱為「換聲區」。聲部由中聲區轉入頭聲點的平均高度是:女高音#F2,女中音bE2。一般說女高音、女中音的換聲點相差一個小三度。換聲點常因人而異,需仔細觀察聆聽。換聲區的確定必須以喉頭位置略低的正確喉形為原則,在喉頭位置高,壓舌根,肌肉僵化或聲音發直發白的情況下出現的換聲點是人為的,靠不住的,不能作為依據。

生理條件

每個人的聲音都有不同的特質,這些特質就構成了每個人獨有的音色。由於聲帶的長短、厚薄、寬窄不同,聲音在表現上也不盡相同,有時表現為渾厚、堅實,有時卻表現為輕柔、華麗等。另外共鳴腔體的形狀、大小,聲帶振幅的大小也使音色出現差異。我們應認真地分析各人的生理條件及其差異,以幫助正確地作出鑒定。

二、發聲訓練形成正確的喉形

正確的喉形是喉頭比不說話時略低,軟齶提起,舌尖平展穩健地放在口內的一種狀態。要形成正確的喉形,不僅要在老師的正確指導下形成,更重要的是要通過自身的不斷實踐和反覆訓練而成:要求在倒吸氣狀態下發聲;用打哈欠的辦法,軟齶向上提起,同時喉頭自然放下;用吞咽的動作體會咽壁拉直變成堅固的狀態,並有意識地讓喉頭向後退,向咽壁依靠,形成喉頭的下放;利用聽覺,從音響效果上來要求做到喉頭往下放,標準是深、豎、圓、有力度;放鬆下巴,舌面輕微抬起,舌尖低往下齒,使舌根不緊張、不下壓,可以體會喉頭向後移動,並依靠找到拉長的感覺。

平衡發聲技能

正確的喉形形成了我們需要的發聲狀態,這是前提。其次還要掌握平衡的發聲技能。首先用「a」母音來練習正確的起音,因為a母音在語言學上空間最大、最開、最飽滿,有利於喉形的訓練,同時它使用聲帶又最少。我們可用「聲門撫摸」的練習使起來音迅速到位。其次,通過「開喉嚨」達到喉部技能的平衡。好像哨子對準一個長管子,把哨子緊挨著放在管子的上端,這時氣息和聲帶的配合產生了一種力的對抗,再靠自己的感覺和聽覺來調整氣息和喉部吸氣、喉部機能狀態的平衡,此時,可感覺到,唱低音區時管子較粗,直徑大,唱中音時管子稍細,唱高音區時更細。再有就是調節共鳴腔體的平衡。調節共鳴腔的作用首先是把聲帶振動發出來的聲音擴大,其次是調節出合乎美好聲音所必不可少的泛音。聲帶振動引起最靠近他的腔體(咽腔)里的空氣振動,產生就好像聲音是從胸腹部發出的效果,低音尤深。當音調逐漸上升時,依然要感覺聲音從胸腹部發出來的。在不同的聲區中調節共鳴腔要保持不同的比例。音越高,頭腔共鳴越多,音越低,胸腔共鳴越多。

氣息的運用

氣息是發聲的原動力。初學時,先讓學生明白什麼是歌唱的呼吸是很有必要的。正確的呼吸,氣息應吸到腹、兩肋以及腰部的一圈。吸氣的動作是兩肋抬起,腹部略向前突出,呼氣前,氣息略向下放,腹部稍平,小腹托住氣。在發聲的過程中,保持兩肋向外擴張的狀態,有彈性地控制,不能僵硬,用呼氣的肌肉群控制橫膈膜的徐徐上升。氣息的運用,低聲區要平、穩、少、要有舒展之感,慢的練習比快的練習氣息要深一點,寬一些;快的練習要求氣息靈活、流暢、輕巧;延長的高音,氣要深、氣息的支持不變、喉形不變、氣息緊緊貼附聲帶,只是減弱氣息的壓力和減少聲帶的張力。

三、女高音與女中音訓練的差異女高音

一個技巧全面的女高音,至少要在每個八度中從下到上使聲音統一、連貫、靈活而有力度,音色飽滿圓潤,母音清晰。要達到這個標準,首先要練好中聲區,尤其練好中聲區的f— a。從a音開始練習的時候,要注意丟掉滯重、用力過大等不正確的方法,要有意識地加強往上唱時所用的肌肉作用力,逐漸在上行的每一個音上調節。按上面所說的方法,從f音到a音要不斷地調整平衡,到a音是女高音聲區統一的重要關鍵。唱到a音有一個分界線,此時聲音進入頭聲區,要有一種混合上去的感覺,使頭聲佔優勢,不能讓本嗓多過頭聲。否則,如果仍保持以前的狀態,就會出現聲音擠、發直、吊的感覺,高音也會感到很困難。再往上唱到b音時,就出現喊叫或破的聲音, 就是這個原因。

女高音的另外一個換聲點在f音上,要唱好f音,只要在c,d,e幾個音上注意將音色變圓、變柔、喉頭穩定,並用語音的手法調節共鳴腔,使用「掩蓋」的方法就能唱好。G音是女高音最有特點、最漂亮的一個音。從g到a要感到都是垂直的,從b開始時,上面的焦點向後移,到c以上焦點更集中、變小,喉嚨保持通暢自如的開度,但不能開得過大。同時,氣息不要太深,發出的聲音好像放在一個小的管子里一樣,帶有樂器的色彩,乾淨準確而靈活。

女中音

女中音常常存在聲區不統一的現象,中聲區漏氣、高音唱不上去的困難。原因大多數是由於低聲區唱得太重,甚至於全部用本嗓唱,喉嚨撐得過大,把聲音做得濃濃地、厚厚地,聽起來像沒有混合共鳴的女低音。這樣,本嗓唱到b音就要破,最多再勉強往上唱兩三個音。用喉頭位置略低、軟齶提起和舌面平穩的喉形、低聲區時聲帶完全閉緊、全部振動、隨著音高的上升改變振源體的質量、注意調節共鳴腔在每個音上不同的比例,這樣發出的聲音是豎的、圓的,此時也才能發出真正有強度和力度的聲音。

這種唱法用在唱低聲區,或者在唱f以下音時,必須要放掉一種力量,這種力量是拉扯喉頭向上移動的一種肌肉緊張的感覺,同時保持喉頭穩定,並要求正確起音,才能達到目的。女中音開始練聲從c(中央c)開始,逐步向上到a音時,就要開始有意識地將音色變圓、變暗一點。a到b是第一個換聲點,從a再向上還有增加圓和暗的成分,一直到c,這時音色發生明顯的改變,聲音不但圓潤,而且明朗較有力度感。到e音時依然還要再變圓、變暗。女中音最亮麗的音響色彩在f音上,再向上唱,還要變圓變暗、管子變小、頭聲增加點向後移,一直能唱到b音。

在聲樂訓練過程中,無論女高音還是女中音,練聲最好從低聲區開始,選擇由下至上、中速的練聲曲。先用小的音程使機能逐漸活躍起來,再練較快的音階、跳音、琶音和難度較大的練習。在慢的練習中調節平衡時,自我感覺是保持兩個點和喉頭的穩定狀態。一個「點」是母音的位置,要像敲鑼一樣把聲音敲到點上,這樣聲音里就會出現明亮有力度的色彩;一個「點」落在氣息和聲帶的對抗力點上。這兩個「焦點」都要集中、清楚、不要模糊。兩點形成一個管狀的共鳴的聲音效果。有了這兩點就可以隨心所欲地調整泛音的比例併產生不同的音色。聲樂教學有其特殊性,教師要認真分析諸多因素,因材施教,制訂適宜的訓練計劃,選擇適合練聲曲和教學曲目,引導學生儘快掌握正確的發聲方法,步入瑰麗的歌唱藝術殿堂。

推薦閱讀:

【原創】聲樂意識解析:音準意識
聲音大保健—怎麼讓自己的聲音變得更好聽?~
讀Complete Preparation有感 (一)
有件趣事,被人在微博懟了
院校丨基輔國立文化大學

TAG:聲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