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讀《戰天京》:扛得住,勝利就是你的

最近在看第二遍《戰天京》,中間有一段,講到咸豐皇帝覺得曾國藩消滅太平天國的進展太慢了,各種催,曾國藩各種扛。先說有困難,把困難說的很詳細,咸豐不開心了,回復道:「平時漫自矜詡,以為無出己之右者,及至臨事,果能盡符其言甚好……言既出諸汝口,必須盡如所言,辦與朕看!」

翻譯一下就是:你平常那麼愛吹牛,好像把你能的不行,那就別廢話,做出來給我看!

曾國藩再次回復,把困難說的具體了八百倍,咸豐似乎也有點過意不去,就止住了。

但緊接著咸豐又急了,因為石達開進軍江西,曾國藩沒兵沒餉,被迫撤出江西九江,咸豐不體諒辦事者的艱難,反而下達諭旨嚴厲責備,說「日久未聞接仗」,意思就是你咋還不動手?

曾國藩打了一個小勝仗,咸豐連毫無實際的頂戴也吝嗇起來。

十月,咸豐聽聞太平天國發生內亂,洪秀全、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互相仇殺,卻不知道石達開和陳玉成李秀成等人已經各自劃分好勢力範圍,並沒有減損多少實力。咸豐又催,說怎麼還不打呀!

到了不能挺的時候,曾國藩就不挺了。正好其父去世,他就藉機請假,一離開,群龍無首,整個湘軍運轉不靈,咸豐又反過來挽留。最後曾國藩要到軍權和財權,布局謀篇,滅了太平天國。

書中寫這樣的回合特別多,有些時候咸豐強壓,曾國藩不得不屈從,有些時候曾國藩硬挺,咸豐不得不折中。來回之中,多有技巧和高下,是很好的職場上下級溝通案例。

但後期君臣之間的互動並不好,作者譚伯牛評價說,「咸豐終究只是略通人情而不懂軍情,短視目前而不圖長遠的中人之才」,以至於最後對曾國藩「不信任甚至於苛刻」。

消滅太平天國,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曾國藩做到了。他為此跳過湖、辭過官,最後挺住,完成使命,功過是非,交給別人評價。

我看的時候聯想到自己最近的一些觀察。

最近在做視頻,這和別的宣傳形式不同的就是需要前期大量準備、現場高效率高質量完成、後期給力加分,但依然免不掉會有各種問題。

這次算是順利,所以前面問題不大,在樣片出來後我發現問題隨之多了起來,有人說這裡不夠大,有人說這裡有點空,按照我以前的性格,會跳起來反彈,說你來做一個。

現在不會了,所以仔細地聽完所有人的意見,匯總後提出修改方案,改掉,再聽取意見,再改。改著改著心裡凄涼,這不是數學題,沒有正確,只有好壞,但好壞取決於眼光和品位,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的眼光不行,只是提出來過分的要求,卻不知道實現那樣的效果需要多少時間和成本。

遇到一些好的合作夥伴,或許問題會變得簡單,就是不厭其煩的修改。但人總有不爽的時候,有次我交給一個朋友一個設計的活,就遭遇了一句話。他說,我只改一遍,你想好了啊,我瞬間有種被威脅的感覺,心裡話卻是,你真覺得自己做的有那麼好嗎?

但做事就不要怕人說,如果說得對,就應該修改,只不過偏執一點的情況下,你會無奈地發現不是誰都願意陪你玩,所以越往後,就越變得漫不經心,會打折扣。

在如今一個需求滿天飛的時代,基本上百分之八十的需求都是以不完美的完成度來結束的。那次合作不愉快,我自那之後變得有點模稜兩可,怕給合作者太多非專業意見,讓人覺得難做。事前如果溝通徹底,事中嚴格控制品質,事後就應該少點廢話,但結果總是事與願違。因為人的想法在變,設計和影像類的東西,因為人觀看時的情緒和狀態會影響觀感,而變得很難確定,似是而非的意見遠遠大過之前討論時的數量。

戰爭只有勝負,但很多工作並不是只有兩種結果的,這種大量的妥協和溝通,最後做出來的就是一個大家覺得,唉,好吧,也就還能說得過去,但不覺得好到哪裡的一個東西。

這可能也是甲方和乙方經常會出現的一個問題吧,因為交遊甚廣,我現在被頻繁地介入到甲乙方的中間來周旋,累不必說,更多時候還是能力和期望不匹配,結果和預期差距太大,周圍人的意見紛紜,讓做事的人,始終覺得憋屈。

做成一件事,很難。需要長久合作的遠見、需要豐富靈活的辦事經驗和周到的人情揣摩,那些曲折之處,恰恰就是值得優化的地方吧。

要頂住的,除了各種聒噪,還有懶惰、平庸和非專業。

說到底,在敢於說不的時候大膽說不,要在可以不說的時候忍住不說,都是智慧。這並不是偷奸耍滑,也不是明哲保身,進退之間,是堅忍耐煩的脾氣和使命必達的信念。

就先說這麼多,書還沒看完,看完後寫一點更為詳盡的讀後感。


推薦閱讀:

書單 | 7本入門級別威士忌書籍
談文化
書單 | 推薦給你10本適合女孩子看的書
馬斯克:閱讀自學是最有效率的學習方式
先碼再看=碼了不看?!這個功能或許對你有用

TAG: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