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中國的大問題:大國博弈與中國選擇

對於觀察當今中國問題的朋友來說,2012年是一個重要的年份。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分水嶺。

這一年的標誌性事件,是當年11月8日,中共十八大在北京召開,以習總為首的執政團隊履新。

到目前為止接近4年的發展證明,中國的新領導人是繼鄧公小平之後,又一位堅強有力的領導人。實際上,在很多民間輿論中,直接將習總與毛偉人對接,中間的幾位領導人被忽略了。

2012年之後,中國的內政外交呈現出全新的特點。

內政,以強力反腐為標誌。

一個個超級大老虎、大老虎、中老虎、小老虎,被揪了出來。其中正國級、副國級的就有好幾個,省部級的就數不清了。名字不提了,單就涉及中央高層領導的數量與對全國民眾的震動看,大概只有前30年中幾次路線鬥爭的成果可比。

外交,以「奮發有為」取代韜光養晦為標誌。

在小平及此後兩代領導人,均執行的是鄧公制訂的韜光養晦策略。就是在國際上保持低調、不惹事、不當頭。

不惹事,就是不惹美國,也不惹蘇聯或者俄羅斯,包括也不惹日本。避免成為世界強國的打擊對象。

不當頭,就是不當社會主義國家的頭。尤其是在國際上、在蘇聯解體之後,不挑社會主義的頭。潛心謀發展、干好中國自己的事。

正是在韜光養晦的大戰略下,中國獲得了長達30多年的、和平發展的黃金機遇期,中國的經濟總量一舉達到了全球第二。

但是到了十八大之後,中央對這一政策進行了調整。

2014年11月,時隔八年後,中央外事工作會議又一次在北京召開。中國領導人強調,中國必須有自己特色的大國外交。對外工作要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一般認為,這是中國對外戰略發生轉折的標誌,即從曾經的韜光養晦向奮發有為轉變。

那麼這一轉變,從背景來說,既有國家領導人的決策,也是國家總體實力上升的結果。現在中國的體量已經足夠大了,再裝大尾巴狼裝不了了。

那麼,國家戰略的轉變,就會通過具體的政策來執行的。

那麼中國的對外政策隨後進行了哪些調整呢?

一是調整與大國的關係。

對美國,中國提出要與美國建立新型大國關係;對俄羅斯,中國提出要進一步提升戰略夥伴關係。

二是在周邊展示自己的力量和主張。

在東海,劃定了防空識別區,派出中國海警船定期巡邏釣魚島,強化對釣魚島的主權要求;在南海,大規模吹沙造島,把礁石建成島嶼,把島嶼建成擁有飛機跑道、大型港口的大島,控制了黃岩島,對相關海域進行了強力控制,對菲律賓和越南等國給予強力回應。

2012年之後,中國在東海和南海雙拳出擊,曾經平靜多年的東海和南海,波濤洶湧,危機四伏。

三是積極承擔大國責任。

比如,打擊索馬利亞海盜,中國海軍到南印度洋巡航,保護商業船隊航行;向發生戰亂的國家派出維和部隊;向國際慈善機構、發展中國家等捐款。

四是提出國際合作的新框架。

發起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即亞投行,得到了57個國家的響應和加入;發起「一帶一路「新絲綢經濟帶合作規劃,總體上也得了沿線國家的積極回應。

就目前的情況看,後兩項,即中國積極承擔大國責任和開展國際經濟領域的合作,受到了全世界的歡迎,工作推進的也相當不錯。

但前兩項,則值得研究,這也正是本文探討的重點。

中國周邊熱點問題中的大國博弈

濠哥此前已經多次表達過一個觀點,中國南邊有三大熱點問題:朝鮮的核問題,東海的釣魚島問題,南海的海域、島嶼爭議問題。這三個問題中,只有朝鮮問題是真問題,其他兩個都是假問題。

為什麼說是假問題,因為東海和南海問題,都具有可控性。

基本上,中國讓它是個問題它就是個問題,讓它什麼時候是問題它就什麼時候是問題。

在這個前提下,我們來看這兩個熱點問題。

(一)在東海,釣魚島問題,主要涉及的是中國和日本,背後是美國。

根據美日安保條約,釣魚島的安全,由這個條約提供保證。一旦釣魚島發生軍事衝突,美日的軍事力量就會聯動。所以,我們看到,上個月,6月9日凌晨,一艘中國海軍的護衛艦出現在了釣魚島12海里之外的毗連區,日本海上自衛隊非常緊張,立即向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進行了報告。

一些中國媒體對此報道說,安倍晉三半夜被從床上叫起來:中國人來了!

這樣的報道是嘲笑人家的,其實很不嚴肅。因為從這樣搞笑的報道中,你可以看到一個非常正面的、嚴肅的細節,日本人對釣魚島有多重視。

中國的一艘軍艦,只有一艘,還在釣魚島12海里之外呢,離釣魚島還遠著呢,就直接驚動到了日本的最高領導人。

安倍晉三是怎麼下達指令的呢?

三條:第一,防止不測事態發生,各部門緊密配合、認真對應;第二,與美國等相關國家緊密聯繫合作;第三,盡全力加強警戒與監視。

這三點指示,其實是兩個意思:一是日本自己要做好、認真應對;二是美國你要負責。

這就是釣魚島問題的真相。

這個真相包括幾個方面:

一是釣魚島目前在日本的控制之下;

二是中國海軍的軍艦出現在釣魚島12海里之外的毗連區,是第一次,之前從來沒有過。進入12海里之內,更加沒有過。

三是中國海警船,即中國的公務執法船,首次到達釣魚島海域是在2012年之後,之前也沒有去過。

這裡有一個細節,中國海警船有沒有進入過12海里之內呢?據日本媒體的報道,是有過的。日本媒體不止一次報道稱,中國海警船一度進入「日本領海「,也就是進入過12海里之內。打過這個」擦邊球」。

現在網上有很多的噴子,不知道釣魚島的真相和現狀,你一說情況,他就罵你。

明白了這個道理,就明白了中日在東海方向,有沒有、有多大的操作空間。

(二)在南海,南海問題,主要涉及的是中國和東盟國家,背後是美國、日本和俄羅斯,甚至還有澳大利亞和印度等國。

中國在南海做了什麼,剛才已經講了。

那麼中國在南海的政策是什麼,可能很多人並不清楚。中國解決南海問題的政策,是雙軌制。即兩個軌道:一個軌道是,由當事國一對一的談判,解決雙邊的島嶼和海域爭議;另一個軌道是,南海地區和安全和穩定,由中國和東盟共同負責。

中國的政策講得再明白一點,就是,南海周邊哪個國家與中國有爭議,就和中國一對一的談判來解決;整個南海,這麼大的海域的航線安全、防海盜、海上救援等,由中國和東盟共同協商解決。比如成立海上救援隊等。

如果中國的南海政策能夠得到東盟國家一致同意的話,會出現什麼情況呢?南海,基本上就成了中國的南海,內海,中國與東盟就紮成了一個圈子,形成了一個包圍起來的南海。這是一個封閉的南海,中國是其中唯一的一個超級大國,其他都是小國,中國的小夥伴兒,中國幹了什麼,就算不滿意,也惹不起。

在南海問題上,中國發明了一個詞「域外國家」。這是排他性的辭彙。如果你不是南海的周邊國家,你就是「域外國家」。而「域外國家」無權介入、無權干涉南海問題。南海是屬於南海國家的。

這一政策,中國推動了幾年,一無所成,實際上既被東盟主要國家所拒絕,也被在南海有核心利益的其他國家所堅決反對,其中表現最強烈、沖在最前面國家就是美國和日本。

為什麼那麼多國家介入,因為南海問題是很多國家的核心利益。

中國人過去常說「馬六甲海峽問題」,說這個馬六甲海峽被美國控制著,不利於中國的能源安全。如果中美鬧翻了,美國隨時就斷了中國的石油運輸。

那麼對很多國家來說,南海問題比馬六甲海峽問題更嚴重。尤其日本、韓國和澳大利亞等。他們的能源進口基本上完全依賴南海航線

大家知道,最近幾年,中國的石油進口已經完全多元化了。尤其是中國和俄羅斯及中亞國家改善關係之後,中國可以從西北的新疆方向、東北的黑龍江吉林方向進口石油和天然氣。未來,中巴經濟走廊建成之後,還可以從中巴走廊直接進口能源。

但是日本韓國基本上完全依賴南海航線,如果南海航線被中國完全控制,多少國家會感到緊張呢。

大家可能也聽說了,7月12日,國際仲裁法庭將會就菲律賓提交的與中國的島嶼爭議問題,公布仲裁結果。

目前,很多專家都預測,仲裁結果對中國不利。

那麼,菲律賓是什麼時候向國際仲裁法庭提交仲裁申請的呢,2013年,即中國的南海政策調整之後,菲律賓在黃岩島問題上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對此不認可,又感覺和中國談不攏。我打不過你,說不過你,我找法院。讓法院來主持公道。

那麼,馬上,國際仲裁結果要發布了,中國外交部門是相當地忙。中國怎麼辦?

目前網上有很多文章討論如何應對?各種主意,比如說:中國退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美國不參加,中國也可以不參加,不受它的限制;比如:製造一個更大的問題,把這次事件壓下去。用一個更大的熱點壓住這個小熱點。

昨天,中國海事局發布消息,中國將在南海海域進行軍事演習。自5日8時到11日8時,南海相關海域禁止船隻駛入。

另外,大家也通過新聞看到了,美國已經加強了在南海周邊的軍事部署,並且派出軍艦進行了兩次所謂的航行自由行動。

很多網友可能不知道,或者已經忘記了。二戰之後,美國曾經是在菲律賓駐軍的,但是後來,由於菲律賓國內的獨立意識和民族意識強盛,菲律賓把美軍趕走了。

但是現在呢,由於南海問題,菲律賓又做出了歡迎美軍進駐的決定。

同樣的情況,還有越南,越南曾經和美國是死敵,和現在的朝鮮差不多。但是大家也看到,今年5月,奧巴馬首次訪問了越南,美國和越南恢復了關係。越南接受美國和日本軍隊進駐到越南基地。

可以說,南海問題,已經影響到了周邊很多國家的政策調整。

中國在南海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南海,有可能成為中美兩個大國,或者再加上日本和俄羅斯幾個大國角逐利益的戰場。

中國越是反對南海問題國際化,南海問題就越來越國際化。關起門來解決南海問題,已經沒有機會了。

這是南海問題的情況。

如何破解中美俄博弈的密碼?

接下來聊聊中美俄三個大國如何博弈的問題

6月25日,普京對中國進行了旋風式訪問,簽署了30多項合作協議。引發中國的各路網友關於中俄關係持續熱烈的討論。

那麼,怎麼看中俄關係,我們首先要思考一個問題:

(一)中美俄三角關係的核心是什麼?

我認為,中俄關係要放在中美俄三角博弈的大背景下去看;中美關係要放在中華復興的大局下去看。

這個大背景是很清楚的,中國如果想恢復世界大國的地位、謀求宏圖大業,必須解決好與美國的關係問題。中俄關係只有在討論中美關係的時候才有意義。

如果不能解決與美國的關係問題,那麼,俄羅斯是怎麼衰落的,中國也會怎麼衰落。歷史上,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情況,是反覆出現的,究其原因,無非都是一個毛病:急燥。

換句話說,把中俄關係放在中美俄三角博弈的大背景下去看,其實是說,中俄關係要從屬於中美關係。這個邏輯絕對不能反過來,比如以中俄關係解決中美關係。

(二)歷史的警告:不要重蹈覆轍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世界的霸主是英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的霸主是美國。曾經與美國爭霸的蘇聯倒在了25年前。

晚清之後,屢戰屢敗、喪權辱國的中國人,什麼時候開始在國際上有了說話的地方?答案是,當中國與美國結盟或者友好的時候。

中美結盟,曾經不可一世的日本被打敗,中國取得了近代以來第一場對外戰爭的勝利。

之後,1970年代後期,中美恢復關係,中國開始了長達3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經濟高速發展。

中國一路走到國家經濟總量排名世界第二的位置,端賴與美國恢復關係和保持友好關係。

這是鐵的事實。

期間,中國也曾經歷過中蘇結盟。但是中蘇結盟的後果是,與台灣分離至今和參與朝鮮戰爭,中國數十年間被國際社會隔離。

後來當中蘇翻臉的時候,中國又面臨核武器滅頂的威脅。

偉大如毛偉人,多次說過美帝國主義是紙老虎,卻從來沒有說過蘇修是紙老虎。因為他知道,那是真老虎。

這一段歷史告訴我們,中美友好,中華振興。中俄友好,不可或缺。

從戰略上來說,中國不能與世界大國為敵,尤其是世界頭號大國。

(三)歷史的教訓:戰爭解決不了中國的問題

1949年之後,中國在幾十年間,進行了幾場對外戰爭。

1950年的抗美援朝,即朝鮮戰爭,中國人以血的軍事代價、巨額的經濟成本、與世界為敵的政治損失,維持了一個金家政權,卻在戰爭結束幾年後,被朝鮮人趕出半島國土。

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雖然戰爭規模不大,但是據說中國軍隊打得很漂亮。遺憾地是,戰爭沒有解決任何問題,而且,當年的戰爭造成的影響一直持續至今,最近幾年,中國一直努力恢復和改善中印關係,但是邊界問題和那一場曾經的戰爭,無何止地困擾了現實的推進。

1969年,中國和蘇聯「老大哥」發生了以珍寶島自衛反擊戰為標誌的邊境衝突。

這場衝突同樣代價巨大,中國在此後多年都處在「深挖洞、廣積糧」的戰爭時期。正常的國家建設完全被打斷了。不僅遭遇到了原子彈襲擊的威脅,歷史上中國與沙俄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也沒有機會廢除了。

10年後,1979年中越邊境戰爭,這場戰爭斷斷續續打了好幾年。由於雙方受戰爭水平和軍事手段的限制,這場戰爭仍然是二戰時的水平,軍事上沒有什麼進步、領土上也沒有多少解決、政治上則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留下了中越民眾之間多年的恩怨。

從北到南、從東到西,中國打了四場仗,結了四次怨,什麼問題都沒有解決。

正是在發生這四場戰爭的30多年間,日本率先崛起,然後韓國、台灣、香港等亞洲「四小龍」迅速發展起來,成為今天世界經濟的發達國家或發達地區。

中國是如何醒來的?當中國確立了「和平與發展是當年世界的主題」之時。

這個世界和這個時代的邏輯,就是這樣的有意思,你看到了和平,就有了和平;你看見了敵人,就有了敵人。

如果說,歷史給了中國人什麼教訓,和平與發展,就是最大的教訓。

強大如美國,尚且不能打敗一個小小的阿富汗,中國又如何能夠籌劃在南海或者東海準備一戰。

(四)中俄關係可以與中美關係並行發展

中俄友好,是當今的政策方向。中俄繼續友好,也應該獲得支持。

中俄友好沒有什麼問題,只要不以別人為敵,只要不以戰爭為備選項。也不要指望俄羅斯人為中國出頭。

至於中俄會不會結盟,目前的政策選擇是不會。中俄雙方公開也是這麼說的。

既然領導都說了不結盟,各路網友們也不必急著催領導結盟。

畢竟中俄真正走近才只是最近幾年的事,中俄關係還處在初級階段。

過去中俄輸油管道無論如何是談不攏的,談成了也會拖延無期,現在終於談成了;過去向中國賣武器,從來賣給中國的都不會比印度人的先進,現在終於說可以向中國出口蘇-35了,雖然合同執行起來仍然是坐地起價的老毛病。

在南海問題上,俄羅斯只是不希望美國介入,並不會支持中國,俄方宣布的是立場中立、不支持任何一方;在東海問題上,更不能指望中俄聯手對日本亮什麼劍。俄羅斯不會介入釣魚島問題,也不會介入中日爭端。

再說了,在釣魚島問題上,日本不會害怕中國,也不會害怕俄羅斯。如果日本害怕俄羅斯,早就與俄羅斯簽訂和平條約、徹底了結歷史爭議問題了。

最後回到中美關係。有人說世界老大與老二之間,是必須要衝突的。崛起大國必然會受到守成大國的壓制,甚至發生戰爭。這是一種錯誤。

美國取代英國,沒有發生戰爭;蘇聯在與美國的爭霸中跨掉,也不是因為與美國的戰爭。

中國領導人提出「新型大國關係」是專門指向美國的,底線是不衝突不對抗,方式是管控分歧、求同存異。

雖然美國對「新型大國關係」沒有接招,但是我們自己不能懷疑自己的誠意,更不能破壞自己的誠意。

最終我們要想一個問題,中國是如何走到今天的?答案是改革開放。在和平與發展的信念之下,堅定的走改革開放、發展經濟之路。

開放是對誰開放?主要是對以美歐日為首的西方世界開放。

中國從哪裡獲得資金和技術以支撐經濟文化的長期發展?同樣是以美歐日為首的西方世界和中國大陸周邊的港澳台地區及海外華僑華人。

經常會聽到一句話:勿忘初心。

別走著走著就忘了我們當初為什麼出發?向哪裡出發?

7月1日,在北京的那一場重要活動上,領導人的講話題目就叫《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推薦閱讀:

從2017年mama亞洲音樂盛典清票看,投票是否真的公平?
為何說ofo最大的敵人不是摩拜單車,而是人性?
最讓你印象深刻的電影結尾是什麼?
白敬亭是什麼亭?
《九州天空城》為什麼頻頻被觀眾吐槽呢?

TAG:中國 | 社會 | 戰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