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詞話》三境界和赤子之心小談
開門見山,先說一下三個境界的出處。出自《人間詞話》中二十六。原文在這裡不貼了,直接上重點。以下文章由我的兩個答案整理所得——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過人生有三種境界,如何理解這三種境界及其等級關係? - 須盡歡的回答
什麼是「赤子之心」?如何才能找到「赤子之心」? - 須盡歡的回答
第一句A——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出自晏殊的《蝶戀花》(一作《鵲踏枝》)第二句B——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柳永的《蝶戀花》
第三局C——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出自辛棄疾《青玉案》《人間詞話》是我最喜歡看的一本書之一。關於這三句話,我覺得寫盡了人在學習,探索,成長過程中的孤獨感。其實本身這三種境界就是王國維自己根據自己的理解提出來的。換句話說,這是王國維的境界。後面我會詳細說。他最初用於文學或者藝術創作,並沒有升華到人生上面。但既然王國維可以提出這樣的境界,並被廣泛認同,我們完全可以把這個境界放到其他領域。當然,前提是不要生搬硬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如果放在人生,你可以簡單的理解為,設定目標理想。為了夢想而去拼搏。最後不論夢生夢死,縱然無悔。這便是境界。說到境界,這裡就有更多需要說的了。在這裡我簡單的雜糅綜合一下其他大家所言,因為一一引用太過繁雜,內容太多。明確指出,以下的觀點都是大家所言,我只是綜述整理部分。主要來源於人間詞話彙編匯校匯評 (豆瓣)這本書。每一段的開頭或者結尾都會說我該觀點從何處得出。也望知友指正。你可以把A看成把眼光放的長遠,立定目標。而B則當做是一種不斷去追求探索,努力實現目標的過程。而C則是一種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那種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成功。但是呢,這種想法並非當時的詞者,像晏殊也好,歐陽修也好,辛棄疾也好,初心肯定不是這樣考慮的。或者說,本身就是王國維憑藉自己欣賞所創造出的一種最高享受。這個觀點在李廣田先生的《談文藝欣賞》中有論述過。佛雛在《評王國維的「三境」說》中,說了這樣的觀點。就文藝上來講,「三境」說講的是藝術家修養與創作的階段性與艱苦性。其中涉及到了思維形象的飛躍。三種境界分別從最初的醞釀,中間反覆的推敲,最後通過藝術實踐達到一個圓滿飛躍的創作過程。而這一說話的特點呢,就是把「頓悟」與「漸修」二者辯證地統一起來。王國維認為讀書,研究也應像愛情那樣真摯,熱烈,深沉,那樣一往情深。付出自己的全副身心。所以他借用這些宋詞的名句,強調一個人讀書,研究必須高瞻遠矚,不畏艱難勞苦,具有堅韌意志,犧牲精神和獻身精神,最後終於有可能在有意,無意中得到重大收穫。
周錫山先生指出,第一階段是「合群時期」,崇敬,仿效任意一個比自己強大的人;第二階段是「沙漠時期」,崇敬之心破碎,自有精神茁壯生長,重估一切價值;第三階段是「創造時期」,在否定的基礎上重新進行肯定。而這一結論是周錫山先生參照了《尼采全集》中所總結出來的。他認為,王國維提出的治學的三種境界,階段和尼採的言論同中有異。
相同的是王國維認為只有天才才能成大事業,大學問,這些天才都必經這三種階段。不同的是,王國維比尼采站的更高,他的第一階段就已經是「望盡天涯路」了。A是第一階段,有志者遙望前程,感到任重道遠。難保成功,悲壯豪情之外夾雜著複雜感情。B是第二階段,是那種探索之艱巨,百折不回的精神。C是第三階段,歷經千辛萬苦,終於「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不管如何,尼采也好,王國維也好,創作的三個階段都可說是異曲同工直面,又各呈千秋。程亞林先生《近代詩學》中是這樣說的,A是第一種境界,為悲。不知何去何從,甚至無路可走的境界。B是第二種境界,是周密思考,仔細斟酌,擇一而從,贏全神貫注,努力拚搏,為之「憔悴」的境界。C是第三種境界,是為止歷盡千難萬險,最後功成名就的境界。象徵在「燈火闌珊」,但也可能不在。驀然回首時,可能失之交臂。而無論成敗與否,都不枉此遭。最後,是金德萬先生在《研究生課程講義》中提到的。認為三境界即是知之,好之,樂之。A是登高望遠,一覽眾山小,理解無所阻隔,界限分明,是為知之。B是廢寢忘食,流連忘返,沉迷其中,自是所謂好之。C則道出了「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樂趣。孔子有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就是說出了讀書做學問的三種境界關係。再看赤子之心。
赤子之心的含義比較大,涉及層面也比較多。我單單從我所能認知的層面來說一說。以下觀點大多都有先哲提出,我能做的就是整理一下,也方便以後自己再看。說站在巨人肩膀看得更遠都抬舉我了。大家看了如果有什麼想法可以留言跟我說。
首先,赤子之心這個詞是出自《孟子 離婁下》——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大概的翻譯呢,就是——偉大的人,是童心未泯的人。而我在王國維在他的《人間詞話》中也有看到,不過這兩個卻不一樣。
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是後主為人君所短處,亦即為詞人所長處。
沈文雨先生曾經在他的《鍾嶸詩品講疏》中提到,王國維的赤子之心和孟子的赤子之心還是有不同的。王國維的赤子之心更多的和叔本華《天才倫》中的「天才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中的赤子之心類似。叔本華在其《天才論》中舉海頓,莫扎特為例,說他們終生都沒有脫離孩子的氣質。「彼於音樂,幼而驚其老,然一切他事,則壯而常有童心者也。」
所謂的赤子之心,對於那些致力於做出對人類的進步有貢獻的人來說,就是常懷童心。無論是音樂還是文學,藝術還是科學,都是如此。就是叔本華所說的大孩子(big child)。王國維所謂的「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就是指兒童般的「天真與崇高的單純」。所以,在他看來,李後主,納蘭容若等人就是所謂的大孩子。換句話說,赤子之心其實是一種特質。一種跟束縛思想桎梏相對立的追求。可以理解成為了理想而孜孜不倦的勁頭,可以理解成對自由的嚮往,可以理解成對一切美好事物追求的、樂觀的憧憬。黃志民先生曾說王國維提的赤子之心,是一種純意志力不受意志左右,純依主觀不受客觀影響,純意志觀不雜概念的心理狀態。就藝術而言,唯有天才具備此種心態。《老子》中有「含德之厚,比於赤子。」孟子認為「大人」具備「赤子之心」。分別是以厚德、善心為赤子的秉性。當然周錫山先生更加贊同尼采所說的赤子是純潔和無私的。
一定程度上即沒有心機,和叔本華主張的「天真與崇高的單純」相一致。王國維主張世人要心地春節真摯,不計利害的直抒胸臆,對人事和自然、宇宙都能做到「忠實」也即真實赤誠,最後到達真、善、美,他認為這樣才能創造出有境界的大文學。
所以,這樣看來,赤子之心其實就是真善美的一種說法。簡單的說,既是童心的體現,又是樂觀向上追求美好的一種執著,更是嚮往真善美的一種心境,不為他人所左右,有自己追求的心境。而這種心境實屬難得,而童心是最真實,最寶貴的。也只有如是,才能夠放言無忌,裸露本我,把最真實的自己,把最美好的自己,表現創作出來。縱然再逆境之中,也能保持本心,有追求,不被外界環境所動搖。
大家可以關注我的公眾號哦~~~藍天的小屋~~~歡迎來調戲我呀~每周一到周五更新~
推薦閱讀:
※一個人總是以自己的價值觀看待評價別人,怎樣和這種人相處?
※做個愛試錯的科學家
※做自己擅長的?還是做自己喜歡的?
※有沒有哪個時刻讓你有一種這麼多年的學都白上了的感覺?
※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