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Taylor GS mini解剖記-淺談mini音梁架構與音色成因

Taylor GS mini是一款非常優秀的琴,在旅行琴市場是當之無愧的霸主地位,前段時間一度處於缺貨狀態,市場火熱程度可見一斑。mini最大的亮點就在於雖然他是一把旅行琴,但是卻很少有旅行琴音色上的先天缺陷,一點不輸於標準尺寸吉他的音色。弦墨樂器雖然也有自己的旅行琴--萬紫千紅,但是設計思路跟GS mini還是有很大的不同,之所以要解剖這把琴,並非要1:1仿製,而是抱著好奇的心態想一探究竟,了解GS mini的設計思路,學習國外大品牌的經驗,既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對我們未來的產品設計也會有很大的幫助。當然,人無完人,琴無完琴,我不止一次在論壇里或私底下遇到關於GS mini面板鼓起,面板與側板結合處開膠現象。有意思的是,國外品牌的琴,一旦出現質量問題,大家往往認為是使用者保養不當,而國產品牌琴一旦出問題,大家往往認為國人坑爹,專造垃圾。那到底GS mini為什麼會有這麼優異的音色呢?GS mini出現的這些問題到底是設計缺陷呢還是使用者保養不當呢?讓我們一步一步解剖它,跟我一起尋找答案吧!

首先,第一步是拆解GS mini的琴頸,Taylor全系列採用其看家的NT式琴頸連接方式,GS mini也不例外,把手伸到琴體與琴頸的連接處,使用專業工具擰出上下兩個螺絲,琴頸就從琴體上解除了。這裡插播一句:Taylor NT式接柄方式是一種對設備要求非常高的接柄方式,看過Taylor工廠視頻的朋友估計都注意到這個細節,琴體在開接柄槽時採用的是5軸數控CNC,這台設備價值幾百萬,精度非常高,琴頸與琴體接觸面的縫隙控制在十分之一頭髮絲的寬度。國內數控機械在這個領域完敗,無論精度還是速度都不行,最關鍵的5軸數控技術一度是西方世界對中國進行封鎖的技術,因為多軸數控加工中心在軍工領域應用非常廣泛,國內在最近一兩年才出現民用的5軸數控機床,但是技術還是不夠成熟。學機械的朋友多努力,中國的未來靠你們了。所以,國內根本沒有一家吉他工廠真正意義掌握NT式接柄方式。

(GS mini正面圖)

(傳說中的NT式連接方式,不需要膠水粘琴頸,使用螺絲固定即可,高科技!)

(NT是琴頸連接的上端木,通過一根螺絲就可以鎖住琴頸)

琴頸與琴體分離後,我們先把琴頸放到一邊,先從琴身背後「捅一刀」。我根據GS mini桶形大致形狀,利用激光整體切割掉背板。切下背板後,我們發現了這個,在背板裡面位置找到了一枚晶元。一開始,我並不知道這是什麼,從法麗達出來的楊工告訴我這是一種晶元,相當於這把琴的身份證,通過這枚「身份證」可以追溯到這把琴生產的每一個環節,以及出廠後發到了那裡,屬於一種高效的管理方式,可以有效監控產品品質以及產品流通情況,同時還能起到防偽作用。各位有GS mini的朋友趕緊伸進手電筒照一下,到底有沒有這枚晶元,沒有的話可就要小心了,有可能是假貨哦。

(背板正面,Bob大爺的簽名,雖然是印刷的)

(注意這枚晶元,大概在琴體背板右下角位置)

背板拆解下來後,第一件事就是送去測繪背板弧度,畫出3D模型。Taylor所有的面單琴的背板都是採用一體衝壓式,做出一個非常大的弧度,不再需要傳統背板音梁支撐弧度。從技術角度上講,這並不難,但是開模費卻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全單琴由於是實木 的,是沒辦法採用一體衝壓式製作大弧度的,在重壓下背板會被壓裂。而合板由於其柔韌性可以承受非常大的壓力,而且做出的弧度不會反彈。大弧度帶來的是大的琴體共鳴箱,對聲音的共鳴效果非常好,同時音量也可以很大,這也是GS mini為什麼沒有那麼明顯的「小箱子」味的原因之一。

(背板衝壓出來的大弧度,被我貼上定位標籤送去3D建模)

背板講完之後,我們開始看看其內部音梁結構。當我第一眼看到其內部音梁時,第一印象是「真尼瑪坑爹啊」,典型的美式做工。所有音梁非常粗糙,沒有進行任何打磨,幾乎每根音梁都存在膠水溢出現象。X交叉梁下面的那塊楓木加強板估計是用腐朽木代替的,但細想也無可厚非,GS mini在Taylor產品線里算是最便宜的入門琴之一,雖然國人花了4000多大洋購入,但其本質就死Taylor用來走量賺錢的一把琴,我們不能拿太高的標準要求他,更何況,人家的音色做的真是牛逼。我們再來看一下他的上端木,我們一般稱之為頭板,這個頭板採用桃花芯實木和夾板結合的方式,看到這裡,您也許要開罵了,夾板固然對音色有影響,但是對結構穩定性卻功不可沒。YAMAHA全系列的琴的頭板都是採用全合板的方式,這也是為什麼YAMAHA的琴穩定性非常好,很少出質量問題。日系做琴理念,穩定性是排在第一位的,音色排在第二位。國內製琴工廠基本上是繼承了日本人的制琴理念,但是沒有繼承日本人的制琴態度。管你音色怎麼樣,賣出去的別退貨回來就行了。而歐美的做琴理念則是相反,音色排在第一位,為了音色適當犧牲琴體穩定性。我個人的制琴理念更加傾向歐美風格,關於這兩種制琴理念那種正確,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我不做深入討論。

(GS mini面板音量架構正面圖)

(兩根X交叉梁邊緣也是大量膠水溢出,沒有擦乾淨)

(桃花心木與夾板做成的上端木,膠水溢出好多)

(還能再爛點的楓木加強板嗎)

為了印證我關於Taylor的制琴理念,大家可以發現,在面板中下部分,圍繞側板回線邊緣有一道「溝壑」,我們稱之為導音槽,這道導音槽大概5mm寬,深度為1mm左右,採用球形刀打出來。而面板算上油漆也只有3.0mm不到,這樣算下來,導音槽面板厚度只有不到2mm,在燈光下是直接透光的。不僅如此,兩根X梁尾部都是規避了導音槽,並不像傳統X梁架構深入到側板里。下端木,也就是尾板也同樣規避了導音槽。最讓我不可理解的是,回線,也就是側邊條,並不是採用傳統的三角回線,這就導致面板與側板,背板與側板在粘和時的接觸面是非常小的,當調節到標準音時,面板邊緣在窄回線,導音槽,X梁未插入側板內三重因素下,將承受非常大的拉力。基本上可以斷定GS mini面板鼓起原因是由於這項設計導致的。同時,由於GS mini並未採用任何包邊,面板與側板粘合處開裂也與這項設計有莫大關係。

(這就是導音槽,挖的面板好薄啊,看的怕怕的)

(即使在下端木部分也合理的規避了導音槽,下端木打了一個小缺口)

說完了面板設計上的缺陷,那Taylor為什麼要這麼設計呢,我個人的理解是為了面板充分的震動。由於GS mini是旅行吉他,他的有效弦長只有597mm,相應的琴弦拉力也要比標準648mm有效弦長小。《Guitar Making》這本制琴聖經的緒論里就講過,吉他製作的核心就是要讓面板承受儘可能大的琴弦張力,同時保證面板的結構穩定性,一把優秀的琴就是在二者中間找到最佳平衡點。我們聽到的聲音源於琴弦震動的勢能傳遞給面板,導致面板充分震動,通過側板傳遞到背板,三者共振導致琴體共鳴腔的空氣震動,最終傳遞到你我的耳朵里,美國制琴大師Somgyi說過,吉他本質上就是個氣泵,就是這個道理。而如果音梁將面板鎖的太死,第一會導致音量小,第二會讓人感覺音色很悶,出不來。相反,如果將面板做的太薄,音梁支撐不到位,第一會導致面板存在結構穩定性風險,第二,在音色上也會導致太飄,太單薄了。反正我個人是不太認同這種面板設計,Taylor的優點要學習,但是也不能一味照抄,就像中國裁縫仿製西裝,連老外西裝上的補丁也能一併做上去。

說完導音槽設計的利弊,我們再來看一下X梁的架構,GS mini這款琴的X梁採用的是大開角式前置音梁,X梁交叉點距離音孔只有21mm,這樣做,最直接的效果就是低頻會非常出色,但同時進一步犧牲結構穩定性。有一點,我非常欣賞Taylor,就是哪怕如此低端的琴,音梁木的選擇也是非常考究。包括X梁在內,所有音梁木都是選擇90度徑切的,而且紋路都是很細密筆直的。國內很多制琴師會忽略音梁木的選擇,工廠做量產琴更是不加挑選,筆直細密的紋路對聲音的傳導有莫大的好處,同時90度徑切出來的音梁木也是最最不易變形的,對面板可以起到很好的支撐作用。

(還是這樣圖,注意看X交叉梁的木材,紋路筆直細密,上好的音梁木)

琴體內部粗略的跟大家探討一下,拋磚引玉,也希望大家提出自己的看法,歡迎大家踴躍發言,但僅限於技術交流。文章的最後,我想談一下GS mini的油漆,真TM薄啊,薄到什麼程度呢,我用指甲在面板上輕輕按壓一下就是一道凹痕,實在太薄了,我也無法測量厚度,個人判斷是硝基漆,關於硝基漆與聚酯漆的爭論已久,國外論壇也是月經貼,我在此不做任何錶態。總結而言,GS mini這把琴音色做的好,不止一條原因,是Taylor公司制琴師集體智慧的結晶,也許有很多原因你我都沒找出來。未來我也希望有機會多解剖幾隻國外琴,學習人家的長處,師夷長技以自強。我相信一家公司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進步,閉門造車是做不出好琴來的。


推薦閱讀:

怎麼欣賞電吉他失真的音色?
美劇中的這個工具在吉他演奏中的作用是什麼?
爵士標準曲該怎麼配合著吉他練習?
具體來說說graham coxon的吉他有多厲害?
松本孝弘前期和後期吉他技術變化?

TAG:吉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