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往昔今

混沌初開,天地伊始。三皇五帝, 周秦漢唐, 宋元明清,數風流不盡,民國至新,亦遜色未有。入史冊者難盡其數,傳佳話者數不勝數。吾於世而言,無足輕重,故無傳可言,然於己,於近,是為唯一也!故作此文,拙記往日。

甲戌年辛未月丁未日, 千里稻香,共賞金黃之時,風煙俱凈,蟬鳴未止,幸降於此山清水凈之地—萊山.然尊親為善養吾等,奮而外出,托吾至姨娘.至於歲許,而得歸. 垂髫之時,就讀於黃溪,而外傅之日,外借於界水,苦讀四年,納於大一中學,而後緣於天時,自招至十三朝古都,與同窗並行。今至此已有三年,攻讀通信。然未得其精髓,又因志趣與之相左,故轉而為人機之交互,今人美其名曰:程序員。而網路之中,皆以守望自稱。

守望之名

如世人,降生之時,得尊親賜名,其名與常人無異,有拙作七言為證:

*公賢德千枝散,

*陽天下弄璋繁。

*且藏鋒人不驕,

正心誠意當尋早。

然不知何故,身世之載未能得實,因而所得之名非此名,所記之生辰非實日。至於外傅之日,因檔案之故,才得知此差池。泣而轉求尊親易之,而後得今日之名,不料生辰之慮未加善理,今思之,難免有遺憾之意。

雖老子曰:「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名,有所指,而非所指。然物得其名,人有其名,以便所指。

某日,獨做語文之題,偶讀周國平先生之文,文曰:時空無限,生靈之降偶然,相遇之緣實為奇蹟。如此際遇,怎能不為之動容?世事難料,難免緣盡情滅,世人多扼腕而嘆。但細思之,本為天降之福,,嘆不復曾經,不若謝曾相持。人非草木,一往而情深,自是難以割捨,但就如陶潛所言:「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往日不復,今日已至,來日可追。

而後欲尋此文出處,後因機緣於書店購得此書-《守望的距離》,書中文章形散而理不散,使所讀之人略有所思,稍有所感,似有引路之效。故借名守望的距離,以作筆名之用,直至大學之時,因其名冗長,難解其意,又難有指代之用,更筆名為守望,沿用至今。

守望,等待盼望之意。老子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而生靈卻有所待,有所望,且相異不一。吾所待,乃一情一義,情者,動心而入神,義者,成心而助神。吾所望,乃一心境。菜根譚有言:「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此心此境,世人嚮往,卻非常人所能及,吾亦如此,故而望之。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此亦為所望。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孟子·滕文公上》,世人皆唯一,不免相處互通,險境雖不常有,相扶之時卻未曾少有,故而守望之要不言而喻。

天地多變,世事難料,可正心誠意,而心意不可輕變,故需守望不止,不忘初心。

守望之名,一指代爾,其要為: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

此為守望之名。

牛衣歲月

水牛,體強力壯,勤懇不怨。吾幼時,各戶皆養牛以耕種,幾無例外。春種之時,供糟糠之食,早出,灌水,鋪肥,而後犁刀,耘杷等借牛之力,翻田朝天,肥水潤之,以造適禾茁壯生長之境,午後亦是如此,水牛功勞之大,可見一斑。而夏收之時,不止如此,夏收之實皆由板車借牛之力運之家中,其辛勞之重,不言而喻。然除春種,夏秋之收外,多屬休養之時,故牛之所為,唯食睡爾!但又不可放任自由,以免誤食農作且不知所歸,故而需由人牽引。吾幼時便擔此重任!

總角之時,每日卯時,母親將吾喚起,更衣,而後牽繩帶牛,尋綠草如茵。至於辰時而得用餐上學。然良牛亦有放蕩不羈之時,為求同伴之樂而不顧吾手中之繩.奈何吾年幼,僅為孩童,臂力有限,未能牽制,又難以放手,故被拖至大哭而得以鬆手。後年漸長,而吾才控之自如。

或世人皆如此,著手之時,豈能放開?不加衡量,不知後果,至於傷時,忍痛而棄。

九歲許,家中更牛。溫順而年老,此牛養於家中近逾九年,故而吾與之相識,每走近,皆抬頭相望,且聽呼喚之聲。至於暮色,又如老馬,識途知歸。老牛年育一牛犢。其幼時,吾常以鬥牛為樂,手握犄角而推,初時,吾尤能勝之,然牛犢漸長,其神力凸顯,非吾所能及,故吾敗之而不足為奇。

放牛之行,樂事居多,難以窮舉。每至午後未時,群孩約出,於樹解繩,傾村而出,共赴村後山頭,浩浩蕩蕩,蔚為壯觀。午後多烈日,故路經水庫,群牛入水,得近水之涼,獲戲水之樂。若未加留意,便不得繩在手,此為脫韁之牛,眾人皆無能為力,唯有拾石而趕,以至青草之地。只因若牛不得飽,便為吾等辦事不力,必受尊親責罵。

牛享食之時,只需稍加照看,群孩童或可樹蔭之下斗玩(自創之遊戲頗多,今日卻難述其名)或可下水拾螺,或可入山尋野物,或可生火自製燒烤,而飲水僅取山中之凈泉,甚為便利且清涼。若登丘陵之頂,全村之景盡收眼底,山谷之內,群牛或低頭食草,或互斗玩樂,或入水遊玩,風煙俱凈,水天一色。

若遇大雨之後,可至水庫之下游,盡得捕魚之樂。

一日,與兄長及同村之人放牛入山,至於一片墓地。眾人蓄意狂奔,而唯獨吾年幼,未能隨其步伐,故而吾因懼且泣且走。

時過境遷,牛不及器械,各戶漸棄牛用甲,且因吾就讀大學,亦棄牛。細論之,吾乃村中末位牛娃。當年雖為牛衣歲月,卻仍是其樂無窮。山,水,魚,鳥,村,人,牛,帶牛佩犢何不就? 稻花香里

家處南方,所種之物以水稻為重,一年兩季,春種夏收,夏種秋收。春種秋收之時,因師者為務農之人,故而有假,農忙伊始。

每日卯時,母親生火備餐。至於天微亮時,家人皆出,父親引牛犁田。母親或一旁互助,或協同吾與兄長起秧。早年多為插秧,故需依棵拔起,左手持秸稈半繞於秧,右手再繞之成圈,進而以結捆之。如此,得春種之幼苗。

因早期良田少有農藥,故而秧田中多螞蟥,又因田水渾濁,吾難見其真身,常見螞蟥寄於腳趾。初咬便有麻醉之效,多難察覺,偶提腳查看,可觀其體長稍扁,乍視之似圓柱形,背面綠中帶,正飲血而歡。欲除之而難以下手,非以蠻力取之不可,而後置於已備石灰瓶中,以免重遊水中,再行覓食之舉,而此時可見趾間滲血,甚為兇殘。然時過境遷,今日已難見之。

約至辰時,紅日東山升。眾人歸於家中用餐。膳后冠以草帽,且備水及農具,傾家而出,至秧田擔捆秧至良田。吾與兄長分發至田中,約十尺一捆,排間相距四尺。而後就地取秧,面朝田水背朝天,臨田埂而始,解而插之,從左至右,且退且插,數棵一排。吾僅六歲時,臂膀欠長,故而三棵或五棵為一排,如此循環,手中若近無幼苗,起身回頭,便可知先見之明。久而久之,酸而勞累,午後亦是如此。文明之輪未曾止步,雖插秧健壯且直立,卻日漸少用,而以拋秧代之,其屯泥於根,無需躬身插入田中,直立拋之便可,人之辛勞大減,其效率卻倍增。縱事難日成,終有歸期,而歸期並非日落西山之時,乃待目難辨物,或蚊蟲頗多而難以繼續。(每至傍晚,山野田地之中,蚊蟲傾巢而出,擾人甚煩)。夜至,晚歸,用餐,沐浴,就寢,只待明日!

春去夏來,水灌日照,青漸消退,金黃千里。攜碩果首肯致意,以示夏收!夏收之辛勞非春種所能比,並非單指先需收割,而是此時正值驕陽似火。詩云:「日輪當午凝不去,萬國如在洪爐中。」

如春種之時,趁晨光熹微,母親家中備餐,吾與父親,兄長先至金田。六歲許,吾始學收割。吾躬身,左手握禾桿,右手持鐮刀,距手而割,至手緊時,置於左側。而初用之時,持刀之手難免起泡,故需以布包之。天多炎炎,眾人皆汗流浹背,常需起身小憩。

幼時,手微且割稻極緩,父親欲遣我看牛,奈何吾當時年幼,未能與蠻牛相鬥,故憤而拒之。若非如此,所遣必為美差。

一日,未加留意而傷及拇指,瞬時血流不止,遂大哭。而後稍加包紮,休養兩日,持刀再戰!

至於金黃鋪地時,手持秸稈握而抱捆,便行脫谷。初借腳力踩踏,齒輪咬合,滾輪轉而脫谷。因吾年幼,僅有縛雞之力,故而或只於一旁添力,或於穀物之中取秸稈棄之,不曾脫谷。若遇雨,則脫谷之為難行,秸稈與穀物混之難分。年漸長,吾亦與之,而人不親使力轉之,以耗油之器械代之,故而力足而谷凈。

若收割之稻皆已脫谷,裝至袋中,以秸稈系口,便可小憩,或飲水,或食瓜。

某日,吾渴而難忍,尋得茶水一瓶,疾擰而欲飲之,母親一旁喝止,而為時已晚,入口之時,乃知瓶中所盛為柴油,遂吐之,大悔不已,尋水漱口。蓋因家中茶水之色與柴油勝似,未能分辨。是日,未有食慾。至於今日,每至公交旁,皆有嘔吐感。

烈日當空,移袋入車,牛拉人推。至於家中,卸而扛至屋頂,解袋晾之,除卻細桿,飯而午休。午後與上午無異。

天近黑時,吾先行一步,至家中,持杷推谷成堆,而後掃之,將其盛之籮筐中。因所曬頗多,又年幼無力,故實屬不易,常欲蹲坐不動。雖暮色已臨,奈何尊親與兄長皆未歸至家中,辛苦至極,故傾力而為。

待尊親與兄長皆歸,近乎亥時。而父親需於屋頂擔穀物至室內,吾於兄長助之。母親則備餐。沐浴更衣,用餐就寢。月已不在柳梢頭。

夏收之後,乃是夏種,行程如春種。只多一事-慶吾生辰,雖僅有雞蛋以慶,卻已是奢侈。

夏種已完,又是面朝黃土背朝天-拾花生。經此一役,入秋之時,膚黑三分,誰人不知?

務農之辛勞,深有體會,或而怨之,怨假日不得閑時,牧牛難得貪睡,烈日汗如雨下,或而謝之!謝沐勤懇樸素之風,知持家為親不易。而今日思之,唯恩爾。雖常與尊親外出而作,但樂事亦是無窮。

只道尋常

玩樂乃孩童之天性。吾雖常與尊親外出而作,但樂事亦是無窮。

幼時,家中少燈,若非月明夜,伸手難見五指,而孩童外出聚玩為常事,故照明之需不言而喻。

偶見影視之中,軍人皆持火把以便夜間行事,故而眾人仿之。吾與近鄰兩小兒皆取一木棍,拾油布,繞之,施以小火,化而緊附,如此往複,以至如柚便可點燃,其火甚旺,亮如白晝,挨戶而行,其樂無窮。僅掉落之物為一大礙。

若時為入秋,與鄰人攜瓶罐相約而出,可見天滿繁星,而地滿螢火。詩云:「晝長吟罷蟬鳴樹,夜深燼落螢入幃。」吾等追而捕之,忽而至叢中,忽而至平地,雖飛而易捕,不待多時,瓶中亮如燈,樂而穿行於村中。今日秋時,卻未見螢火滿天,實為一大憾事。

月明之夜,若不約孩童八九人外出而樂,實為暴殄天物。吾亦常與眾人聚於祠堂。遊戲頗多且未能呼其名,故而僅簡述其一。眾人一分為二,其一以柱為本營,閉眼面柱,齊數至二十。期間,另一皆遁,數罷,眾人不知所蹤,或藏於門後,或藏於柴堆,雖如此,卻皆可動,以便近於本營。此刻,守方或離柱而尋,或死守本營以防突襲,或傾巢而出,以作虛守之態。雖因月明,卻難辨其人,故吾尋之難得其果,或察小動之音,循其音而尋,常有所獲。若守者未能在其觸柱之前呼其名,則觸者可自保且保一人。因守者皆外出或奔本營者頗多而守者甚少,亦難呼其名,故而有其法自保,而不幸者已被他人尋得。至於終時,若未能自保或是被保者,將受其罰,而後雙方換位。

玩樂之普眾者,彈珠當居其首。家中廊道,祠堂廳前,校中空地皆可為其屬地,且不限於此。幼時,無財購得彈珠,僅偶拾之,或得他人相贈,而與村中二三人共玩之,待手法尚可時,便與他人定輸贏,奈吾日漸精益,所獲良多,故至於今日,陋室之中仍留有吾當日之戰果。彈珠玩法頗多,僅以一例示之。畫邊界,定虎洞-一小坑稍大於彈珠。眾人以猜拳定先後,手持彈珠,而其手法各異,發之,以近或進虎洞為宜。若已進虎洞,則可擊他人之珠且得之,若再進或距洞無一乍之遠,則視為自焚,下家得之。故而未進者可將其送至虎洞之旁或界外,以得之。個中技巧,非久練及悟性不可得。吾手法頗異且准,故而能得其精髓,常有所得而將其售之。彈珠之大小,顏色各異,故其價不一。茲家中所藏甚少,卻皆斑斕。故可以彩繩且圍且結,以作懸掛飾物之用,甚為美觀。

彈珠之外,不乏彈弓及弓箭。於己而言,其原件甚是難得。彈弓之需,乃鐵絲,皮筋,橡皮爾。以鐵絲為支,頂部曲而成環,橡皮刺而成洞,以便皮筋穿之。而皮筋相結,與環相連,與洞相接,彈弓之成,言之如此。吾少制此器,乃因器之難成。而於弓箭,以寬竹條為弓,刻兩端成凹,以拆袋之線為弦,繫於弓上,以舊傘之鐵杆磨之而為箭,如此,積時累日,弓成!吾常與眾人比彎弓之遠近,准差,別有趣味。

弓為酷器,卻非常有。故有意與鄰人小兒仿劇中之招式習之不乏。閑暇時,借武學之名互打,實為隨性而行,見機而為,縱使如此,卻不亦樂乎,機敏亦增,偶有所獲,便視其為新招,喜不自勝。某日,吾欲演練「醉拳」,始可觀,卻未知下盤不穩,不料而倒,摔而傷,多日方才好轉。不知何時,偶得見校中所發書中有棍棒之術,故放牛之時取柴為棍,且練且看,熟而能生巧,頗有武人風範。而至今日,早已忘卻,雖有其力,卻難有其心。

每放學至於家中,當以作業為先,而後蒸飯,期間可提水,收衣,擇菜等,常因時之有餘而外出玩樂。某日,外出玩樂忘歸,夜幕降臨之時,乃聽母親呼喊,方知,甑水已干,飯已糊。尊親遂責罰,吾且哭且走,從此未敢再犯。

由此可見,吾幼時,玩樂之心甚重。撲克,麻將玩法雖各異,吾幾近悉之。吾常至賣部,與其小兒同玩,忘食之態常有,故而難釋其手,直至母親呼喚至外出而作罷。時過境遷,多年未玩,諸多已忘。卡牌雖熟知,而電子之遊戲少見亦少玩,大學之時,才有可玩。當日之經典,當屬小霸王,吾少有機緣把玩。只待新年時,與表弟於舅媽家中共玩,廢寢忘食,不亦樂乎,舅媽屢次欲勸說節制而無效。偶得表哥之掌上遊戲機,至於家中,每日把玩,愛不釋手。父親稍有勸阻,吾充耳不聞。夜至時,玩於床被中。父親見吾如此,憤奪而摔之,吾大哭,心痛不已。母親於一旁安撫。今日思之,父親所為,實為果斷,當日雖滿懷怨憤,於已而言,有利而少害。萬物可好之而不可迷之,行事有度為上。

往日所玩不勝枚舉。或折柳扣袋綁桿而捕蟬,或塑泥安輪曬之而為車,或畫地為盤當棋而對弈,或碎瓦拾石聚之而把玩,或斷棍同長手握而分拾,或磚瓦為灶生火而燒烤,或下水尋螺捕蟹而為食……一繩一紙,一草一木,皆可屬玩樂,無地域之限,雖玩具而不可替之。今日細思之,甚是懷念,然雖有二三記憶,卻難呼其名。

納蘭容若曾言:當時只道是尋常。

守望相助

己丑年 癸酉月,吾至大一中學求學,班號十一,後文理之分,緣至八班,期間與眾人相識,良師益友頗多,特舉良師四者。

其一,雖師從不及一載,卻寓教於樂,助氣如虹,故縱有不順,吾全無氣餒之理。且勝師如友,偶共享打球之樂,為少有也!

其二,師從近三載,孜孜不倦,盡心盡責,而平日照料亦未曾少有。曾記端陽佳節時,宿舍眾人皆未歸,師長攜滿袋角粽等端陽之物贈與我等,未敢忘記。

其三,溫文爾雅,桃李春風。吾初入學,外語極差,後遇此良師,吾雖寡語而常有所言,獲益良多。師長亦出資為書,吾感激不盡。

其四,誨人不倦而學識廣博。壬辰年,若非師長與吾同行至古都,與自招之考且游西安,吾不知現於何處,此恩當銘記。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而以上不止於此。

三年雖可稱為寒窗,卻不乏溫暖,如孟子所言: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於宿舍之中,互幫互助,而亦常有歡樂,或打球,或盜電,或偷食。

言及玩球,歡樂居首。每至周末,因器物匱乏,宿舍眾人常聚一桌,圍而打球,正因如此而別有趣味。曾有一日,借讀者皆退之,僅留宿舍眾人於教室,師長亦未監看,故而眾人以課桌為台,以書為網,擊球為樂。後師長巡視,斥而退之。高三之時,亦常與眾人偷至教工活動之處,成合圍之勢,場面蔚為壯觀。而情誼亦因此而增。

運動之於生命,近如水之於魚。故而吾隨鄰舍之友每日夜跑三千,大汗淋漓,雖僅月余,所獲頗多,至於今日,亦有益處。後亦隨之參賽,半程時,腹部稍有不適,雖未有所得,仍持之不棄,而得終,未有遺憾。

於己而言,亦不乏哭笑不得之事。某冬日,如往常,停鍾而起,靜而洗漱,下樓卻未見門開,故扣門而求助於阿姨。只見其睡眼惺忪,而後問吾:「為時尚早,何以至此?」,吾雖觀窗外,漆黑一片,僅遠處尚有明燈,仍對曰:「如往日,時鐘如此,僅卯時中。」其無奈而開大門。出樓外,萬籟俱寂,空無一人,僅蟲鳴之聲,似有異樣,雖如此,亦不顧而至食堂,卻未見燈亮,暗想,今日恐已推遲,故而未開。遂至昏黃院燈之下,展書而閱。少頃,一人出而見吾,問曰:「現尚早,何以至此?」,吾笑而對之:「為時不早。」爾後見其回,吾繼而埋頭。不待須臾,吾察有異樣,莫非時日尚早?觀其左右,惑而歸,方知鍾已壞,寅時末便已響,知此,乃有歉意欲致阿姨。天明時,室友皆知此事……

大一中學之時,苦而有條不紊,互討互教,且尚有樂在其中。僅所讀皆與高考相關,而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後有幸拜讀周先生之文章,受益良多,直至大學。

大學之道

壬辰年壬寅月,有自招之機緣,奈何千里迢迢,需至古都而又無人同行。所幸,師長之女亦欲前往,故而師長攜吾等同往西電,衣食住行,一路悉心。考罷,同游驪山,共見秦俑。古城底蘊十足,故而稍有嚮往之意。而上天顧憐,巧過自招。丙午月末,成績皆出,思忖良久,而擇西電。事後得知,因自招,吾所得之分恰適所選專業,故有此大學之道。

開學之日,吾與同窗,二人遠行千里,至人地生疏之處-西電,憧憬無限而激動未止。天公不作美,吾行李之鎖未能得解,奈何諸事待辦,因而心急如焚,於一旁欲窮舉而解,加之吾本訥言,故未能與同室之人多語,有難相處之假象。所幸,得解,而不待多時,便需集合,以備軍訓,而吾此時諸物未置,諸事未理。縱有此不順,卻不減熱情。故而,軍訓,組織,課程,活動皆有心而為,未敢怠慢。此行此景,有當日拙述如下:

無稱寒窗十二年,龍門一躍兩日間。

即離霞鶩齊飛閣,當去秋水長天地。

迷茫初入象牙塔,千里相會西軍電。

竹園贛蜀豫隴晉,四海相知與三秦。

艷陽無心雲來襲,同窗有意同甘苦。

曉風夜月為哪般?一身正氣軍民范。

彷徨未知百團前,何去何從彳亍間。

無奈琴書無一長,可惜流行皆不明。

萬綠叢中自信缺,百花海內樂觀失。

豈笑無用是書生?車至山前路自通。

莫言徑走善言路,懼文孤行屬文道。

新草欲求晨甘露,初陽意在破濃霧。

當日一心只讀書,今時豈能同往日?

紛繁陸離瑣碎事,身疲體憊心難息。

遠去海內念知己,已在天涯遇新人。

痛思共剪西窗燭,終南亦有夜雨時。

一花獨放難見春,萬紫千紅春滿園。

大學之道明明德,天下誰人不識澤?

一業不專業難成,只專一業路難順。

三人之行必有師,紙上覺淺須躬行。

知行合一黃金屋,格物致知顏如玉。

仁義禮信似蜀道,溫良恭儉如青天。

豈可仿效窮途哭?長路漫漫而求索!

怎能空餘為學志?前路遙遙亦可期!

------ 守望

壬辰年庚戌月於西電

雖如此,何為大學之道?

晨光曦微苦讀書,曉風寒月志拼搏。

書海破浪十二年,只為成名天下知?

離家父母愛意深,在校同窗情誼厚。

前路彷徨未可知,豈可悠然見南山?

閉耳靜讀工科書,知求玉顏黃金屋?

書深書淺須自知,身行身動意自明。

莫笑無用是書生,格物致知悄無聲。

仁義禮信正其心,溫良恭儉修其身。

知己遠去共比鄰,天下誰人不識君?

大學之道意明德,長路漫漫而求索!

守望

壬辰年庚戌月於西電

或聽學長言,或聞師者道,稍有所感,縱如此,前路亦是不得可知。所聞千道,吾行何道?此需自解,然未有所得。平日皆與課,而少有缺席,雖有編程之趣,卻無編程之心,故而碌碌無為。僅於乙未年,定而自學,然後有今日。

於己而言,無大成,而小成者亦非今日所獲之職,今日所得,不值一提,乃與前人相談,獲益良多。

初入大學,所感頗多,常有所記,今日觀之,因斷力未成,見識淺薄,知行合一又非易事,未免多有可笑之處。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此言得之。劉向曾言:「書猶葯也,善讀之可以醫愚。」而托周先生指引,而有讀書之意,雖有此意,卻難得其行,後得師長薦書,始有所動,讀有所感,乃記之。某日,與師長相談甚歡,而得讚譽。故至於今日,書單未滿。靜思之,當日所感,所悟,雖遠而近,亦為成長之跡,清晰易辨。

前人之智,令人欽佩,如守望之意,當守先人之智而探前路,望古人之德而行世事。《大學》中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向來緣淺

因緣淺,而一無所有。

詩詞無酒

無情不成詩,無感不成詞,此常有。而無酒不成詩詞,而吾少有。

己酉月,中秋與國慶同假,普天同慶,又得歡聚一堂,拙作如下:

中庭一輪輝月滿,

秋色千里入不散。

快請瓊漿莫待黑,

樂向長天共舉杯。

國泰民安合家歡,

慶華祝誕齊開顏。

同聲不讓釣魚島,

喜迎聚堂九州造。

取多自首句,得:中秋快樂,國慶同喜。而又有:

江西瑞金誕無線,

長安古都西軍電。

信電主攻育人才,

學子在校志在懷。

為科求教躋前沿,

重技星火京信顯。

志大中興華為輔,

成學神舟聯想務。

藏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金秋時節,銀杏遍黃,晨入書館,遠思千里,作《念奴嬌·思千里》:

轉身信步,見寒霜如雪,銀杏葉黃。微風閑來人行處,空浸一天寒氣。雁塔晨鐘,漸行不止。人在西軍電。風景如畫,首望樹葉零落。

本靜漫步低吟,人生無常,念想昨日夢。千里相距舊識地。遠人如今安否?寒風無情,添衣勿忘,何須苦相思?圖書館裡,一步喜聞書香。

問世間情為何物?自古多情空餘恨?又何以自解?

繁華落盡子規啼,

何帶春風襲舊地。

無言輕蝶下乾坤,

玉枝搖曳驚思魂。

誰言兩情長久戀,

不羨相伴朝暮間。

自古深情多餘悲,

難訴衷腸空自解。

甲午年 丙寅月,臨近新年,作有藏頭:

馬乘清風喚春歸,

年年歲歲喜兒回。

快語悅眉同歡慶,

樂向長天共舉杯。

甲午年丙寅月丙辰日,上元佳節與情人之約同日,此乃天成,遂作《元宵》:

上古良辰落乾坤,

元夕花燈為天成。

佳月佳否照萬戶,

節復節盡轉春初。

情為何物世人痴,

人忘生死欲相許。

相聚共觴柳梢頭,

約卿欲語黃昏後。

取上元佳節,情人相約之意,望有情人終成眷屬。

偶選古科技之史,實為震撼,作《憶古》:

回首千年,遇文明再現,科技未眠。古四發明先世界,廣傳一方凈土。天文曆法,經久愈神,學在古中國。

精耕細作不休,天地無常,養育萬萬人。中醫奇乎西洋外,世人觀嘆不止!馳道船舶,長城水運,載中華文明。浪淘千里,何以與之爭鋒?

作於甲午年乙亥月 甲午日。丙子月 己巳日,天涼入冬,尤思家人,作《江城子》

冬雷難遇夜易涼,

舉頭望,

遠他鄉。

千里古都,

何處平思量。

冬至漸遠春將近,

縱聖節,

寒如霜。

隔窗忽見萬家光,

白髮蒼,

留素妝。

久思難眠,

唯靜坐溫床。

待到梨花遍地開,

月明夜,

聚滿堂。

乙未年,向來緣淺:

金城千里,

蘊難道,

陳盡天緣浩蕩。

故地新人,

山似畫,

伊人溫柔醉忘。

似水年華,

春風靜好,

煙雨平思量。

清談薄暮,

久逢惜步歡暢。

青柳頷首依依,

故人情依舊,

柏松蒼壯。

新葉忸怩,

心門開,

燈火同抒衷腸。

字字無眠,

情生夢所起,

慎微安放。

長歌欲上,

憶初執念守望。

無酒不成詩詞,故而以上拙作雖屬自娛,亦真情實意。

終言不止

今人嘆幼時之歡不復,殊不知年幼之時,不知所謂,故不知所愁。至於今日,肩有自身之責,長遠之慮,又難得知足而樂之常態,故而有所憂

雖如此,今人卻常以前路之事置於今時,冠以煩憂之名,細察之,所憂何在?未來之事未來也,可善思之,而不可憂之!活於當下,且惜今日,煩憂之事,已是煩憂又何以加之煩憂之情?天下生靈,唯人多情!已逝之時不可追,往日之情猶記之!然時過境遷,已不知當時之景,或曰:當時只道是尋常,唯情長存!乃無一時之寄也。憶往昔,不如追今日,回首之時,猶可笑之。

今借古人之言,記往日之事,非懷舊而憶往,嘆今日之憂,古人云:「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往事已隨風。

今日所作,未有附庸之意,亦難登大雅,乃因平日所好,而非常態以記之。

此雖終言,卻未曾止。

守望

乙未年丙戌月 癸亥日 於西電


推薦閱讀:

TAG:文言文 | 自傳 | 打油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