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吳曉波的觀點「對國家統一的終極性訴求使中國對集權的容忍度遠遠大於別國」正確嗎?

(兩年前在知乎看到這個問題寫的答案,然後問題被和諧了。保存至今,再發一次。)

高曉松在《曉說》里講到迪拜時,

說迪拜是一個從未出名之地,

所以這裡的領導者內心很平和,

不像有些名都大邑的統治者,

時不時就會想起彼時帝國的榮光,

然後去做一些很熱血的事情。

從某方面來說,

這其實是一個閾值問題。

以玩遊戲為例,

如果你玩某個遊戲每次能得5W分,

最高目標就很可能是10W分。

可是如果你某次爆發一把搞了13W分,

那麼,

後面的期望值肯定至少是超過13W分。

不超過也能玩得快樂,

但絕不會再激動。

而我國的不幸之處在於,

(對於持相反觀點的知友來說,這可能是鄙國的大幸)

有個叫嬴政的玩家,

在2000多年前首次把這個群雄逐鹿的遊戲給通關了。

他通關之後意氣揚揚地巡視全國,

固然所有的臣民百姓都舉頭仰望,

當時的屌絲玩家們卻是這麼想的:

「彼可取而代之!」

「大丈夫生當如此!」

後輩玩家的期望值就這麼永久地提高了。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No,No,

這種想法早就out了。

一統天下已經是最低目標,

起碼要達成了這個,

您才能在始皇帝開創的排行榜上佔個坑。

----

更要命的是嬴政後面做的那些事:

書同文、車同軌、修馳道……

遊戲的通關難度被他一降再降。

秦滅六國,

憤六世之餘烈,

從秦穆公到秦始皇,

花了整整四百年不止。

後世的玩家,

好多都是始皇帝自個兒就把天下給統一了。

----

@yolfilm

在帖中說的是大一統的」需求「,

那麼我這篇權當是大一統的」供給「吧。

有需求,有供給,

有自嬴政始的降低交易費用的舉措,

交易就這麼持續形成了。

老百姓經過兩千多年的馴化,

對此的容忍度自然就比較高。

而同一時期西歐的需求似乎不那麼明顯,

供給從來就沒有成功過,

交易費用奇高且越來越高。

推薦閱讀:

開國大典上蔣介石為何沒有實施破壞?
趙國的王:黃鼠狼下崽,一代不如一代
[正義與善 58] 過去分析師 - 《歷史學家的美德》簡記
東漢最有名的自媒體月旦評是如何來的?
給文明以漢字,給漢字以文明

TAG: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