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社群經濟是一場騙局,還是一座金礦?

以互聯網為介質的信息爆炸時代,一波接一波的新概念接踵而至 繼「互聯網思維」、「微商」、「自媒體」這些熱詞經歷從熱門到歸於平淡後,「社群」這個概念開始若隱若現,頗有登上舞台被聚光燈打中的苗頭,社群到底是什麼?社群是一場忽悠還是一座金礦?

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釋,社群簡單認為就是一個群,但是不僅僅只是一個群,它是基於一個點、需求和愛好而將大家聚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個群體,它有社交關係鏈,有穩定的群體結構和較一致的群體意識;成員有一致的行為規範、持續的互動關係;成員間分工協作,具有一致行動的能力。

這樣說來,社群就不僅僅是互聯網時代的一個產物,而是早已有之。比如民間的各種俱樂部、商會、興趣愛好團體、校友會、同學會、老鄉會等等。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人不僅具有自然屬性,也具有社會屬性,所以人天然具有社交的需求,人們會以血緣、地緣、同緣、業緣、趣緣、志緣為紐帶結合成同類群體,構成了所謂的社群。只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互聯網跨越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更加便利了人與人的溝通和連接,進而加速了各類社群的形成。

因此,社群不僅僅是一個微信群、qq群、論壇、貼吧,這些只是構建社群的一種組織工具,其本質跟線下各類俱樂部、商會、校友會等社群的聚會活動是一樣的,線下社群囿於時間空間舉行聚會活動次數有限,而因為有了互聯網工具的助力,導致社群的連接和溝通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所以,社群應該是一個社會學概念,而不是互聯網概念。

那麼社群又有哪些類別呢?

社群按連接的強弱程度可以分為強連接社群和弱連接社群。基於血緣、地緣、同緣(同學、同事、戰友)的社群基本上是強連接,即使不用組建一個群組,不常聯繫,也可以隨時啟動連接和溝通的狀態。而基於趣緣和志緣的連接則相對較弱,愛好、興趣和志向可以改變,社群成員因緣而聚,也因緣而散。

互聯網社群為什麼淪為死群?

自互聯網在中國落地生根以來,就出現了不同形式的互聯網社區,比如各種不同主題的BBS、論壇,到後來出現qq群、微信群後,就形成了互聯網社群的表現形式。互聯網的本質在於互動—連接—網路,阿里巴巴連接了人與商品,qq連接了人與人,百度連接了人與信息,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讓連接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因此,藉助移動互聯網,使得構建一個社群更加便利了,而構建一個社群容易,運營一個社群容易嗎?顯然不是,事實上,大多數社群在熱鬧一陣之後歸於沉寂,淪為死群。

一方面與社群的構建初衷有關。有些屬於臨時性社群,社群目的完成後,社群也就結束了。第二跟社群的運營相關,社群作為一種鬆散型組織,如果不能持續產生價值,不能持續吸引成員參與,對社群成員的凝聚力就會大打折扣,久而久之,社群也就歸於平淡了。第三是任何一個社群都有生命周期,尤其是弱連接社群,生命周期相比強社群會更短。

社群從變現能力強弱的角度又分為哪幾類呢?藍馬認為有以下幾類。

1.產品型社群。典型的比如小米社群、哈雷摩托、無人機社群等。此類社群成員本身就是產品的愛好者或發燒友,也會一起參與產品相關話題的討論和傳播,此類社群黏性高,變現能力強。

2.價值觀型社群。典型的比如宗教,雖說宗教屬於公益性組織,但如果沒有資金的支撐,也是很難持續的。在所有社群中,宗教的黏性最高,生命周期最長。

3.學習型社群。例如李善友教授的顛覆式研習社,秋葉PPT學習社群等。此類社群成員學習意願強、即使犯了惰性,也會考慮到所交的錢,而不至於脫離社群,所以黏性較強。

4.興趣型社群。互聯網連接成本低,因興趣而聚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網路社群相當容易,大多數網路社群屬於此類社群,變現能力較弱。

如果說商業的本質在於交易,那麼傳統行業服務顧客要經過層層代理、經銷商才能將產品送達目標顧客,與目標顧客進行接觸和溝通則要經過傳統媒介單向傳播,調研顧客需求要麼自我揣摩要麼通過第三方調研公司,因此,傳統行業與顧客之間總是存在隔閡、存在距離,溝通成本和交易成本往往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由顧客買單。而互聯網的出現,則消滅了中間商,讓商家和顧客之間直接對話和交易,提升了溝通和交易效率,因此電子商務獲得了爆髮式增長。

然而,在互聯網行業,一元法則和馬太效應明顯體現,互聯網行業經歷了十多年發展,出現了以阿里巴巴、百度和騰訊為代表的壟斷性巨頭,這類平台型公司的盈利本質是販賣其流量,隨著購買流量的商家越來越多,流量成本也越來越高,馬太效應又一次顯現,依附於互聯網平台的商家強者恆強,大多數屍骨無存。為什麼會這樣呢?

其原因在於平台型互聯網公司已經成為橫亘在商家和顧客之間的一座高峰,商家獲取顧客的成本再次高企。與此同時,國內經濟產能過剩、產品品質問題頻出等問題,導致商家的生意越來越難做,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產階層的形成導致的消費升級的趨勢日益凸顯,跨境電商的活躍就是明證。此時,如果再用工業思維,通過規模化量產的產品以廣告開路把產品傾銷到人民群眾中去,這招恐怕越來越不靈了。消費者主權的時代到了,就應該走到顧客中去,和用戶打成一片,傾聽用戶心聲,和用戶一起玩耍、交朋友,讓用戶參與產品製造,做用戶真正喜愛的產品。那麼,如何和用戶零距離連接溝通呢?答案無疑是互聯網。

而社群會是最佳組織形式嗎?尚未可知。可以肯定的是,社群確實讓人與人聚合的成本降低了,人與人連接溝通的效率提高了。然而,構建了社群,也運營了社群,如何讓社群不死?如何通過社群玩出一朵花?如何變現呢?藍馬認為從變現角度可以分為直接變現和間接變現,具體如下:

直接變現方式分為:

1.電商。更加直白地說就是賣貨,目前有這類成功案例嗎?有的。比如網紅模式電商、自媒體電商。一個是通過網路讓自己成為明星式的紅人,聚合粉絲,然後賣貨變現;一個是通過自媒體聚合粉絲或者同類價值觀的人群,然後賣貨變現。典型的案例如張大亦的淘寶女裝店、羅輯思維的自媒體書店。

2.會員費。通過招募VIP會員變現。典型的案例如羅輯思維的會員招募、瘋蜜女性社群等。當然也有一些大大小小的社群通過會員費實現了變現。

3.線下活動。通過線上聚合了用戶後,在線下舉辦培訓、論壇、峰會等形式實現變現。

4.廣告。比如吳曉波頻道通過掛接廣告創造收入。

間接變現方式分為:

1.眾籌、眾包。將靠譜的人、靠譜的項目通過社群的力量眾籌、眾包,快速打造成功。比如黑馬會的三個爸爸空氣凈化器案例。

2.資源對接。群內資源互通有無、合作共贏。比如某酒店管理人員通過構建酒店行業社群,分享行業經驗,通過打賞、預售經營管理真經方式變現。某項目負責人通過社群分享項目,招募代理商、合作夥伴。

3.基金、風投。社群根據自身擅長領域組建、眾籌行業基金,通過投資、併購等方式實現長遠收益。

結語

從商業角度來講,不能變現的社群都是耍流氓。社群要實現從交流、交友到交易的路徑才能實現其商業價值。變化莫測、機遇與戰並存的時代,社群能否開花結果,我們且看且行。

訂閱微信號: lanma360


推薦閱讀:

揭秘什麼樣的項目和商業模式在還沒有上線就獲得上千萬的融資的秘密!
陳博首堂公開課:2018新零售必過的轉型升級階段
為何雷軍看中了愛空間並投了5000萬? | 商業模式創新的6大關鍵要素
去健身房免費健身,還可以賺錢,到底是餡餅還是陷阱?

TAG:商業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