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會讀書嗎 什麼樣的書非讀不可 什麼樣的書可以以後再讀?

記得以前上大學的時候,我總喜歡選一些看起來「高大上」的書來讀,越是看不懂,我會越認為那是好書,覺得是我還沒有找到閱讀那本書的方法,或者是我的理解能力還沒有達到弄清楚那本書究竟講的是什麼的程度,我越會有強烈的意願想要讀懂,可是讀著讀著之後,我發現實在「味同嚼蠟」,所以即使最後從頭看到尾,還是不知道在說啥,比如胡塞爾的《生活世界現象學》。

還比如,像康德的三大批判,聽了當時我們老師的一句「在當時的德國,據說連妓女的床頭都放著一本康德的書」,這引起了我的興趣,我決定一定要看看書裡面講的是什麼。剛開始讀的時候,我發現有點不理解,可是我想別人能看懂,難道我就看不懂了?於是繼續往下讀,結果我發現即便看了兩遍,還是不太了解,滿腦袋雲里霧裡。

還有《紅樓夢》,世界公認的經典文學作品,我曾經打算用一個暑假的時間專門研究它,可是看了幾頁實在讀不下去了,因為很多地方看不懂,讀著讀著就想睡覺,後來我乾脆讀起了《三國演義》。所以到現在為止,我對《紅樓夢》的理解,僅限於高中時候的那篇閱讀賞析的課文《寶玉挨打》,這一直讓我很愧疚。

有些人喜歡欣賞文學性很強的書籍,可是對於另外一些人而言,他們可能更愛看通俗一點的故事,比如我。有幾本書,我感覺是真的好啊,讀起來一氣呵成,比如聖埃克蘇佩里的《小王子》,安徒生童話中的《醜小鴨》,很有啟發性的故事,簡短又有趣,小孩子都能看明白,我其實更喜歡這類書籍。

相比於康德、黑格爾,我更喜歡尼采、叔本華的一些作品,雖然是哲學性的書籍,可是在讀的時候就像看散文一樣,書中有強烈的情感,讀起來不累,不費腦筋,很容易理解,雖然有時候我不贊同,但也能促使我去思考。我的經驗是,如果一本書的開頭就很深奧、看不懂,很可能看到最後一個字還是不知道說了啥。

所以,讀書跟談戀愛一樣,其實是一個很個性化的事。別人認為很適合,可是你就是不喜歡,同樣的,有時別人認為必須讀的書,可能在你就是讀了白讀,甚至不如不讀。

但是,我必須澄清一點,我並不是說書沒有用,或者說讀書無用,而是說有的時候我們得學會選擇,什麼樣的書必須讀,什麼樣的書可讀可不讀,什麼樣的書必須馬上讀,什麼樣的書可以以後再度,什麼樣的書讀了之後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什麼樣的書讀著讀著會潛移默化的對你產生影響,這些需要有自己的判斷。

我之前就沒有很好地把握這一原則,所以感受很深,因為當時覺得必須要去挑戰自己,專挑冷僻高深的書來讀,結果讀完不知道是啥感覺,讀的過程痛苦不堪,而且可以說是一點收穫都沒有,甚至連書名都忘了。所以我建議,如果要去讀那些深奧的書,除非有特殊需要,比如專業研究,比如打發時間,否則需要慎重選擇。

對於那些難懂但是你卻很像看的書,我們可以通過第三者的轉述去獲得這本書的精華部分。比如,有些專業人士會去研究一些經典的知識、理論,然後把他們的理解用簡單具體,生活化的語言說出來,有助於我們去理解,而且往往一本書一小時,甚至半小時就可以把裡面最精華的內容講出來,這樣就節省了我們的時間,如果我們對這本書的興趣特別大,還想進一步了解的話,再去閱讀原著也不遲。

世界上的書真是太多太多了,每當我走進圖書館的時候,都會感到壓力特別大,不是因為我不知道該讀什麼書,而是需要我去讀的書實在太多太多了,我必須做出艱難的取捨,先讀什麼。

讀什麼書,其實跟我們讀書的期望有關。比如,有的人想通過讀書提高自己的溝通技巧,所以就需要看一些關於溝通與口才方面的實用性很強的書,最好能有老師的指導,然後加上練習,才會有更好的效果。再比如,有的人想通過讀書,提高寫作能力,這樣除了多讀一些文學經典、寫作技巧方面的書外,更重要的是多觀察生活,體悟生活,能對生活有自己的一些獨特感受,並且能夠堅持不斷的寫作練習,慢慢就能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了;還比如,有些准父母,她們想了解一些關於育兒和子女教育方面的知識,就可以選擇這一類型的書進行閱讀。

讀書是我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是我們獲取知識的一種途徑,以前科技不發達,只有紙質書可以讀,現在手機在手,隨時隨地都可以閱讀電子書,讀書變得簡單多了。而且,除了讀書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其他途徑(比如視頻、音頻)來學習,我們的學習途徑變多了。

不過,我這裡想要強調的一點是,有些時候,我們可能不能把讀書安插上太多的功能,有的書,比如文史哲,多多閱讀這方面的書籍能幫助您提升生活的品位、修養與格調,但是可不要期待在這些方面能有短期的回報。

以前讀書的時候,我們會有大把大把的時間專門讀書,可工作之後,太忙了!日常生活事務,各種各樣的麻煩問題,很難有大段大段的時間讀書了,能用業餘的一點時間在手機上翻看幾頁電子書已經算是很了不起了,我們可能已經有很久沒有去圖書館了,更多的時候是在利用碎片時間來學習。

雖然,讀書完全是個人的事,你想讀什麼書,怎麼讀,決定權完全在你,因為沒有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不過我還是建議您,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習計划去進行規劃,把讀書納入到個人成長計劃的一部分,每天抽出一點時間來學習,這樣就不會因為看新聞、刷朋友圈,每天沉浸在海洋般的資訊中,而失去了更好的學習成長的機會。


by作家千誠

推薦閱讀:

電影《無問西東》中提到的西南聯大到底有多厲害?
我對未來充滿期待——KK《必然》知識筆記
樊登讀書:情商智商都不差,為什麼混得沒有朋友好?
人工智慧是人類的潛在威脅么
敗局復盤:同樣一件事,都很用心,為什麼一個大成,一個大敗?

TAG:讀書方法 | 讀書的意義 | 讀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