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我要的工作!

今天推薦的這本書,和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讀好它、用好它,找到我們命中注定的工作,那就會有「沒有一天覺得是在工作」的美妙感覺。這本書就是《這才是我要的工作》:

我喜歡書名,以及它上面的 Slogon :這個世界有的事不缺你做,有的事非你不可。我們想要找的,就是「非你不可」的工作。

我通讀了《這才是我要的工作》,觀照我自己當下的狀態,多次會心一笑——因為它又讓我堅定了自己的一些做法。接下來我們從理想職業的定義、發現理想工作的工具、行動清單三個方面摘要解讀。

「快樂-金錢-心流」模型定義理想職業

大部分人都想找一份能帶來快樂和金錢的工作,過上平衡的生活。我們都想去做自己熱愛的事情,想要學以致用,並且希望不要在愛好或金錢方面做出錯誤的選擇。我們都想做自己熱愛的事情並能獲得豐厚的回報。

為此,作者提出了「快樂-金錢-心流」模型,來說明什麼是我們命中注定的工作:

  • 快樂:讓我們開心的事
  • 金錢:經濟上可行的事
  • 心流:能最大限度提升我們獨特技能的事

作者還畫了一張圖:

快樂、金錢、心流三環交叉出的位置,就是「職場贏家」!

大家可以對照著這張圖來看看自己是什麼狀態,然後可以找到自己缺哪個部分,向著那個方向努力,就有可能進入「職場贏家」的區域。

岔開說一句,想真正理解「心流」,請研讀積極心理學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所著的《心流》一書,也可以? 戳這裡,領取樊登讀書會30天VIP,免費聽樊登老師對《心流》一書的解讀。

工作內容,即我們做什麼,往往是我們快樂的源泉。比如「寫歸納總結類的乾貨文章」就會讓我快樂,比如「尋找軟體Bug」會讓有些測試工程師快樂,比如「與商家砍價」會讓有些買手快樂……所以,快樂這個維度,更多的要在工作內容上下功夫,靠「選擇-實踐-體驗」的循環不斷去靠近。

工作環境與快樂和心流的關係也很大。這是因為,只有在能保障你基本舒適度的工作環境中工作,你才可能快樂。反過來,如果工作環境處處讓你感到彆扭,那你就失去了快樂的基礎。

作者給出了規劃工作環境時要考慮的主要因素:

  • 日程彈性:我們都想要一定的時間可以自由支配,也想在一定程度上能自主選擇喜歡的工作方式。
  • 報告及問責制度:你的工作會被考核,你需要了解自己喜歡的「考核」方式。
  • 社交環境:在哪兒做、怎麼做以及和誰共事非常重要。
  • 貢獻感:你做的事情,要讓自己覺得有意義或比較重要。
  • 協作機制:你是獨立工作、與他人合作,還是有時獨立工作有時團隊協作?
  • 可交付成果或工作衡量標準:這裡指的是你的產出,或如何衡量自己的工作。
  • 安全感:關於金錢,月薪、年收入、福利、社保、公積金,工作和薪水的穩定性等等。
  • 無形效益:指你因這份特別的工作而獲得的任何東西。比如免費的咖啡、自由出入政府大樓的資格……

你在找工作時,有考慮這麼細緻嗎?

尋找理想職業的利器

尋找命中注定的工作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作為為我們提供了一組很棒的工具。

1) 重大決策的兩個原則

大部分職業和人生際遇,甚至只是值得一試的事情,都有一定的風險。你要想嘗試改變,就要做選擇,此時請遵循下面兩個原則:

  1. 識別危險。知道要發生什麼能給你前進的信心,請列出所有可能因潛在的變故、風險或機遇而出錯的事情。
  2. 不要因為擔心錯失良機而做決策。我們往往會基於擔心或稀缺感做出決策。比如你參加了 50 場面試,都沒收到錄用通知,然後在第 51 次面試之後,接到了錄用電話,即便條件不理想,你也可能同意,並且可能是馬上同意。因為你擔心再沒有機會了。

2)制定B計劃的「如果……那麼」方法

在做決策時,要有後備計劃。你要執行的是 A 計劃,但萬一 A 不成了,還要有 B 計劃……這個後備計劃可以一直到 Z 。

「如果……那麼」方法就是用來制訂後備計劃的。

如果某一特定操作為真,那麼另一個操作會被執行。這種「if-else-」的邏輯,我們程序員最熟悉啦。這種邏輯,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演繹推理的基礎。

當我們要採取一項有潛在風險的行動時,可以坐下來寫出自己的「如果……那麼」公式。比如我在開啟自由職業之前,是這麼寫的:

  • 如果寫書賺不到維持生活的錢,那麼就嘗試做在線課程;
  • 如果做在線課程賺不到維持生活的錢,那麼就嘗試做線下培訓或企業內訓;
  • 如果做培訓賺不到維持生活的錢,那麼就接軟體項目
  • ……

寫出一系列的「如果……那麼」語句,你就可以整理出下面的行動方案:

目標:為自己工作,做自己喜歡的事來養活自己

  • A 計劃:寫書
  • B 計劃:線上課程
  • C 計劃:線下培訓
  • D 計劃:企業內訓
  • E 計劃:承接軟體項目
  • ……
  • Z 計劃:到某家公司上班

3) 提高正確的技能

技能分為硬技能和軟技能兩大類。

硬技能是指在專業領域、與工作直接相關的技術性技能。比如軟體開發領域,「使用C++進行驅動編程」就是一種硬技能。

硬技能對你做的工作非常重要,但往往受限於工作環境,不大容易遷移,所以某種硬技能往往不是大多數人都會去學的東西。

與硬技能相對,還有一些技能應用更廣泛、普遍,無論你在生活和工作中,它們都可以幫助你,比如寫作、游泳、談判、演講、反饋、激勵等等,這類技能,我們稱之為「軟技能」。

在職業生涯的初期,要優先提高硬技能,因為你搞定工作必須要用它,你得有足夠的硬技能,才能勝任工作。

硬技能可以讓你做到優秀,但你必須要有足夠的軟技能,你才能優秀到不能被忽視,才能打開更多的機會之門。

總而言之:

  • 只有邊緣技能的專業人員:未來不需要
  • 硬技能強但社交能力差的專業人員:未來短期需要,但長期未必有價值
  • 硬技能和社交能力都很強的專業人員:未來不可或缺

4)每年「辭職」一次

當你停滯不前或只是不確定當前工作是否為最佳選擇時,有個辦法:每年,在你選定的那一天,自行決定該辭職了。當然,你不一定是真的辭職,只是用「辭職」這個形式,讓自己做出必要的改變。

你可以用下面這份聲明草稿來對自己做出承諾:

每年 XXXX 日,我將辭職。屆時我將評估繼續堅持一年對我來說是否為最好的選擇。如果是,我將堅定信心、付出一切;如果不是,我就會立刻開始尋找更好的事情。

評估時,可以使用「程序視界」公眾號推薦的《遠見》一書中的職業價值評估表格。我還專門寫了一篇文章來講怎麼用,參考——「職業價值評估:用一張表格說明一切」。

5)發現你最有市場的技能

當你不確定你想要的是什麼時,當你不知道從哪裡可以找到能帶給你快樂、心流和高收入的工作時,每天與你交談的人可以幫你找到它。

你可以觀察你的收件箱、微信、QQ,或者回顧你與身邊人的對話、電話,如果你仔細觀察,可能就會發現人們會反覆向你徵詢某些類型的建議。無論是書籍和電影推薦、投資建議,還是你對最新上市的小玩意兒的看法,人們從你那裡徵求的意見是一個重要提示,告訴你你的哪項技能和專長最搶手,從而最可能有市場。

如果沒能從這種方式中發現什麼,還可以嘗試下面的方法:

  • 當你在學校或公司被分到一個小組完成一項任務時,你的角色通常是什麼?你是天生的發言人、細節關注者、記錄員,還是別的角色?
  • 你喜歡教別人或告訴別人做什麼嗎?教學不必在教室中進行,教學可以在任何地方發生,關鍵在於你喜歡用什麼方式和別人分享。
  • 如果你為人父母,你的孩子們會讓你幫忙做什麼?

注意,我們越專註於解決他人的問題,就越會成功。我們要努力成為某一類型的問題解決專家。

6)百人項目

百人項目是一個實驗,指的是與 100 個普通人交談,了解他們的問題,用自己的技能幫他們找到解決方案。

百人項目能夠幫助你弄清楚你的哪項技能和天賦最有價值,甚至可以測試出你要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會有多大需求。

遵循下面的步驟來創建自己的百人項目:

  1. 列出你能幫忙解決的5個問題
  2. 敲定你的15分鐘百人談話項目名稱
  3. 為你的談話創建一個簡短的描述及目標
  4. 創建一個方便快捷的註冊流程,然後邀請人們註冊
  5. 打電話
  6. 通話之後一定要跟進

每一步都有更詳盡的解釋,請參考《這才是我要的工作》P81 ~ P83 。

作者說,為獲得最佳效果,請重複100次。o(╥﹏╥)o

7)擴大選擇範圍,然後限制選項

當你面臨艱難的職業選擇時,有個方法萬無一失,尤其在事業初期乃至以後你打算重新開始的時候:你可以先擴大選擇範圍,然後限制選項。

首先列出儘可能多的選項,形成包含如下選擇的清單:

  • 繼續做現在的事
  • 與僱主協商改變職位、職責或日程安排
  • 在相同領域找一份新工作
  • 在完全不同的領域找一份新工作
  • 回到學校或參加培訓去學一項新技能
  • 開始做副業
  • 和朋友一起經商
  • 和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一起乘遊艇巡遊地中海

根據你所處的人生階段,清單內的選項會大大不同。

有了清單之後,可以用「快樂-金錢-心流」模型排除一些選項。這麼做:

  1. 首先,排除那些不能帶給你快樂的想法
  2. 其次,排除那些沒有創收潛力的想法
  3. 最後,排除那些你不是特別擅長或你使用的技能並不獨特的想法

成功的路不止一條,但找到你的理想職業不在於你能做什麼,而在於你應該做什麼。

這裡還提到了沃倫·巴菲特的「5個人生目標」法:

  1. 首先,列出你一生中想做的25件事
  2. 然後,從列表中圈出最想做的5件事。要慎重選擇!
  3. 放棄其餘的20件事,只做和那5件事相關的工作。

8)創建一份來自未來的簡歷

如果你無法找到快樂、金錢和心流的獨特組合,就花幾分鐘想想你希望幾年後你的簡歷看起來是什麼樣。作者將這成為「來自未來的簡歷」。

當你憧憬想像中的未來時,就可以利用當下採取行動,讓夢想成真。

鄒小強的《只管去做》中「寫給5年後的自己的一封信」,也是類似的做法。

《遠見》中的職場路徑嚮導工具,也是類似的。

行動清單

作者用將近二分之一的篇幅討論了如下行動:

  • 開創副業
  • 建立屬於你的公司
  • 自我僱傭
  • 做個 DIY 明星
  • 開啟斜杠人生
  • 學會放棄

這裡只介紹開創副業和學會放棄這兩部分,其他的請去看書哇。

1)開創副業

2014 年我還在上班,出版了第一本書《Qt on Android核心編程》,拿到第一筆版稅時,特別開心,感覺很棒——有成就感,還有錢!

這就是副業給我們的感覺!

如果你想業餘時間開創副業或賺點小錢,可以參與這個Live:「業餘時間賺錢的6種策略」。

常見的有 5 種副業可以選擇。

  • 賣東西

可以賣別人的貨,衣服、土特產、美妝類,平台很多,淘寶、微信、大V店……想賣,總是有地方適合你的。

也可以賣自己的貨,比如你自己的書、課、手工藝品……

  • 提供諮詢服務

我從 2015 年開始,通過在行App提供與程序員的職業規劃相關的諮詢服務(在行App內搜索「安曉輝」可以找到我哦)。

諮詢的種類很多,我有個同事,特別會在淘寶買東西,總是能花比別人少的錢買到同樣或更好的東西,這樣的本領,就可以轉化為諮詢,既幫助別人,又能掙點諮詢費哦。記住,只要是你擅長同時對別人有價值的,都可以變成諮詢服務。

  • 聯盟營銷

這個指的是代表別人出售東西並從中掙錢(賺取傭金)。托國內互聯網的迅猛發展,這種機會很多。

荔枝微課這個平台,就有大量的課程,支持「賣課賺傭金」這種形式。

類似的,GitChat ,千聊,喜馬拉雅,騰訊課堂,都有這種方式。

  • 作為服務提供者加入共享經濟

共享經濟給我們了很多機會……

比如你有車,就可以註冊滴滴順風車,上下班路上捎個人,賺個油費。我做過一段時間,後來被我老婆叫停了,因為沒有那麼「順」的顧客,你總要繞一點點路……

比如你有房子,可以加入 Airbnb 或者國內的小豬短租、螞蟻短租等。

比如你有體力和時間,可以註冊到 UU跑腿或人人跑腿上,幫人買東西、送東西……

  • 持有數字資產

介個,類似各種基於區塊鏈的幣,就是數字資產,不過幣圈太亂,容易出問題,不說也罷。

2)何時該放棄,何時該堅持

想分辨一件事何時該放棄何時該堅持,是非常困難的事,但作者提供了 4 個清晰的策略可以讓你增加優勢。

  1. 風險很低時,迅速改變或放棄。比如大一時換專業,風險就很低;比如剛工作一兩年換行業或職能,風險就比較低……
  2. 克服你的錯失恐懼症(FOMO,Fear of Missing Out)。錯失恐懼症特指那種總在擔心失去或錯過什麼的焦慮心情。比如你比喜歡當下的工作啦,想要換,可是又因為擔心失去馬上可能會有的加薪、升職的機會而猶豫不決。我寫過一篇「最懂選擇的人用這4種策略避免糾結」,可以看看。
  3. 儘可能忽略沉沒成本。這一點太重要啦!太重要啦!太重要啦!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舉個排隊買旅遊門票的例子,你在A窗口排了30分鐘,前面還有10個人,這時忽然新開了一個Z窗口,一個人沒有,你去不去Z窗口?大部分人都會迅速跑過去,因為Z會更快達成「買票」這個目的。這種選擇就忽略了你花在A窗口的30分鐘沉默成本。然而放到職業上,我們往往會因為沉沒成本而固守在毫無希望只剩假穩定及真煎熬的當前工作上,難以做出改變。你已經投入了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新的選擇能夠更好的走向你的理想職業!
  4. 用兩個問題的答案來引導你做出決定。這兩個問題是「進展順利嗎?」、「你還喜歡嗎?」。請在這兩個問題上忠於自己,這樣,從長遠來看,你將會成功得多。作者畫了張圖,簡潔明了,我貼到下面給大家看。

給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快樂-金錢-心流」模型為我們指明了尋找命中注定的工作的方向,然而改變依然是很困難的事。這是因為,我們習慣於「穩定的慣性」,害怕損失,哪怕是只能「勉強活著」的所謂穩定,也會讓我們在做出改變時產生「萬一那麼做之後連這點穩定也沒了怎麼辦」的想法,進而導致選擇固守在泥沼之中無望的掙扎,因為我們習慣了「掙扎一下就能多活一會兒」。

在我們坐而論道時,一件事情成功的可能性是零,當我們起而行之時,這件事成功的可能性會因為我們去做而迅速接近 100% 。

多去嘗試,多給自己一點可能性,未來會更美好。


如果你想業餘時間賺點小錢貼補家用,可以參與這個Live:

業餘時間賺錢的6種策略?

www.zhihu.com圖標
推薦閱讀:

你們是怎麼度過職場里中的迷茫期的?
我應該就算是那隻豬吧(六)
10張圖說清楚職場牛人和你的區別!
有顏有腦有錢有愛有趣的幸福女人是如何練成的?
職場吃飯的「買單文化」

TAG:讀書筆記 | 職場 | 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