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這些年看球的感受

這些年看球的感受

1. 第一次碰觸

我是從12年歐洲杯之後菜開始正式接觸足球的,其實10年世界盃才是我第一次完整地看球,但那個時候只是湊熱鬧,完全不是球迷,但也熬夜看了後面的幾場比賽,世界盃結束後然後就忘了足球這件事。

直到12年歐洲杯,我再次湊熱鬧,看了半決賽西班牙葡萄牙的直播,以及最後的決賽,突然間就喜歡上了足球賽,然後一發不可收拾,開始大量接觸和關注足球。

在此之前,我連體育迷都不是,完全不關注的那種,但足球的影響力多多少少還是在我的記憶里留下過痕迹,我起碼知道足球是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運動,對足球的感知印象就是氣勢宏大磅礴,以及狂熱。

可能很多人喜歡上足球,並不是因為足球這個遊戲本身,而是因為某個人,某個事情留下的深刻印記,某個球隊對他的刻痕。用符號學術語說,足球球賽本身作為主文本,他們是足球的伴隨文本,而不是足球本身。

而我不一樣,我最初開始關注足球只有一個原因,純粹是因為足球比賽運動中自身的形式美感對我的衝擊,廣袤的大平原上,20多人快速移動,皮球在屏幕上有節奏感地飛來飛去,球員對抗中的動作姿勢和速度的美學衝擊,難以言表。這是一種純粹的對自身形式本身的美學欣賞。所以足球成為第一運動我一點都不覺得奇怪。

2.操控者與被操控的形式客體

我也一直以為別人都是這樣的,但這些年接觸下來,我發現我其實才是真正的異類。

想像一個場面,兩個學校的校隊打一場比賽,這場比賽在兩個學校的學生中關注度很高,那麼吸引他們關注的是什麼呢?是運動比賽自身形式的美感嗎?絕不是,而是參賽者也就是遊戲的兩個操控者,分別是兩個學校的代表,這才是真正的關注,而運動遊戲這個被動的客體本身,其只是一個中介,而不是關注者的視角焦點。焦點在這個客體在比賽場上的操控者。操控者才是真正的欣賞焦點,他才是真正的價值所在,而不是這個純粹客體的遊戲本身。

而我最開始欣賞足球,卻是因為後者的價值。我從一開始,路就走偏了。

我能夠理解看球得有立場,有情感投射,但我一直覺得後者的自身美學價值始終是核心。但隨著長時間的接觸,我越來越發現不對勁了,通過對其他人的大量的輿論接觸,我感覺我似乎錯了。尤其是在一個帖子看到這幾個回復後,我感覺徹底崩塌了。

於是我開始仔細地端詳球賽,開始反思自己,慢慢地我開始理解了那個經典的語句:足球不就是幾十個人搶一個球嗎?有什麼好看的。

慢慢地我也發現了,後者真的並不是競技遊戲運動的核心價值所在,它只是一個被動的客體,其核心關注點始終都是這個客體的操控者,球員或者球隊,而不是這個運動自身的價值。

慢慢地我也感受到了,這個客體自身的美學價值並沒有我最初想像的那樣美妙,如果長時間不斷看球賽,你會感到一種巨大的審美疲勞。其實競技運動遊戲的形式接觸久了,你就會發現一個在明確有限的規則框架的設定下的東西,這種自身的形式美學其實非常單一,非常貧乏。當我感受到這一點的時候,內心失落了好久,說實話,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

原來,我眼裡的伴隨文本,實際上才是大多數球迷視角中的主文本。

齊達內在世界盃重要淘汰賽中打進一粒逆轉的自由球,中村浚浦在一場聯賽中打進一粒自由球 ,這兩個球從形式層面的美學價值上完全一樣,精彩度一樣,球的角度速度弧線和人牆門將的反應動作都幾乎一摸一樣。哪個精彩,估計百分之百都會選擇前者,儘管從遊戲客體自身形式價值而言,兩者是等同的,但是我眼裡的伴隨文本,操控者的不同,背景場合的不同,進球點在時間線上的不同,歷程劇情的不同,才決定了其美學價值。遊戲自身形式作為一個純粹的客體,是完全被動的,它是完全沒有價值的。

遊戲自身形式是貧乏單一的,真正的觀賞點在於操控者,和歷史時間線中這場遊戲所處的位置,也就是歷程的劇情。

3.不確定性的神話謊言

體育的不確定性是一個老生常談的陳詞濫調,這種陳詞濫調實際上已經成為了一種體育魅力的神話,一種粗暴的概況。

不知道其他人對不確定性是怎麼理解的,從我這些年看球對輿論的接觸來說,我感覺主流的不確定性是一種類似影視里劇情的不確定性,是接下來的發生的未知,是一種劇情式的懸念揭曉。這種不確定性,實際上就是一種投擲硬幣正反面的不確定性。

而在這一方面,我的理解似乎又徹底地走向了異類。

對於不確定性的理解,相比與前者,我多了另一個東西。

我一直以為,競技遊戲運動的不確定性神話,來源於極為激烈的競爭環境,我以為這種環境是一個平面結構,所有的參與者在實際上共處在一個平級的平面,不僅是過程的不確定性,更是結果的不確定性。不僅比賽歷程跌宕起伏,在歷史長河中也會留下百家爭鳴的結果。

對於操控者而言,競技就是為了要爭奪榮譽,如果榮譽是一個大蛋糕,那麼在我的以為里,不確定性下的蛋糕應該是被均分的,被均分的蛋糕才是激烈的競爭,才是結果上的不確定。

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也許最初是這種我以為的不確定性把我拉進了足球,但越看,這種破裂的感覺就越明顯,我明顯地發現,並沒有這樣的平層。

這些年的球看下來,才發現這個蛋糕實際上只是被少部分的寡頭壟斷著,許多短時期崛起的球隊因為種種原因都無法維持下去。看了好幾年球,才感受到這裡實際上是一個金字塔結構,而且不同層級之間鴻溝巨大,壁壘嚴密,難以跨越。

從劇情而言,這種不確定性是成立的,每年都會有很多跌宕起伏的比賽。然而幾乎每一次的結果都是金字塔頂端的勝出,甚至連玄學也是它們一邊的。有的時候,即便就差那麼一口氣,玄學依然站在金字塔頂。後進者無論如何努力,始終無法跨越這巨大的鴻溝。

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這比現實可見的鴻溝更令人絕望,當然,從實質來說,玄學也是積澱的體現,玄學勝出的一方,依然是更厚的一方,只不過這個過程讓人崩潰。

體育,其實是最現實的東西,就像現實世界的階層一樣。聖人不死,大道不止。不確定性如此在體育里被標出,少數的奇蹟神話被不斷傳頌,是否體現了被掩蓋的金字塔式壟斷的普遍性。更何況許多奇蹟神話本身只是歷程的不確定神話,而非最終結果的神話,蛋糕仍然是屬於金字塔頂的。

一個非足球的例子,2017超級碗,看得我心如死灰。

4. 團隊遊戲里的無限糾纏

兩個以上的個體被編製成一張網路時,每一個個體就不再是獨立的存在,關係使得存在變得如此複雜。團隊遊戲就是這樣一張網路。

這張網路讓我每一次面對球星之間的比較時,彷彿都處於無盡的迷霧之中,這種迷霧就像是面對一個巨大黑箱一樣紛繁浩瀚的世界時的迷茫。我也很想知道答案,但假若真的要探究答案,那麼就必須要耗費巨大的精力去統計匯總球星所有在重要比賽中的所有表現,以及對巨大數據量進行一個個的定性分析,而不是僅僅羅列數據。

世界有無數側面,無數因素,球星的比較也不例外。但在現實的球迷輿論里,沒有就事論事的探究,只有無數次的印象流,和無盡的冷嘲熱諷與撕逼。

事物繁雜的無量側面讓我面對球星比較時只能將它懸置,只能保持沉默,真探究起來太巨大了,但心裡對真實狀況答案又極為渴望,這是一個很矛盾的衝突。球迷輿論的烏煙瘴氣,更是讓人感到心累,也許這裡面也有一定的屁股因素,我不是誰的死忠粉,但我欣賞的風格是有偏向的。

因此,不知道什麼時候我開始發自內心地討厭團隊遊戲,不是討厭遊戲,而是討厭團隊性,就是想要逃開這些東西。也許在個人遊戲里,這樣的繁雜和紛爭會少很多。

5. 結語

我看球快有6年了,老實說,最近這一兩年,球賽帶給我的快樂越來越少,早都沒有最初的狂熱了。(我還記得12年夏天剛開始看球,奧運會男足第一天的三場我全都看了,那個時候南非世界盃知道的一些人我再次接觸時還很有印象,當時也很激動。)

如果非要說的花,也許是因為不斷的接觸後發現很多東西跟自己想像中的、想要的完全不一樣。有時候我甚至會感到很後悔,感覺在足球上浪費了太多時間(在最開始兩三年年裡,我是很狂熱的)現在又快要拋棄,這些時間當初如果用來做別的也許生命會更有意義些,有一種荒廢感和欺騙感。

這種感覺,就像打一盤DOTA時,打到中期卻發現自己出裝策略錯誤了,結果局勢落後,拚命想挽回卻感覺快要GG的那種無力感。一言難盡。以後可能真的就漸行漸遠了。

推薦閱讀:

何姿的個人資料有哪些?
【高策傳媒】火箭隊官宣召回中國球員周琦,今天迎戰老鷹
被「忽視」的殘疾人體育
馬布里的救贖之路
冰球人物 | 你還記得你21歲時的樣子嗎?

TAG:體育 | 足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