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託庇丹《樂土》——平凡生活里的愛與自由

彭託庇丹在《樂土》一書中,寫了一個家庭的故事,一對夫妻、幾個子女、幾個親友,一個村莊、整個國家……,在作家真實細膩的筆觸下,丹麥的民權運動、農村底層人民權利意識的覺醒、鄉村文化與城市文明的差異、家庭深層次矛盾、生命的無常等等都展現在讀者的面前。

一個家庭發生的一些平常的小事,大兒子病死了,夫妻之間有知識背景和性格的巨大差異,以前的女朋友來訪,幫工們起來反抗他們的僱主和施助者,最終夫妻二人分道揚鑣,而這一切男主人伊曼紐卻一直未察覺出來,他對政治的關注和對家庭的忽視,讓女主人漢姍的內心感受不到關愛和溫暖,通過故事細節的描寫,對人物心理和景物環境的精細刻畫,將情感、人生和社會的方方面面都揭示出來,這證明了彭託庇丹的偉大之處。

人生是無意義的,所以偉大的文學作品往往不會遵循人們心中的美好期待開展情節,而是充滿了偶然性和不確定性,無論是情節的安排還是人物的命運,就像《樂土》中所寫的,伊曼紐的大兒子,一個活生生的可愛小傢伙就這麼沒了,因為兩年多的耳疾沒有引起重視,這該給人多大的沉痛和反思啊。

又比如,伊曼紐與前女友之間的情感,總是顯得不倫不類,一方面田內申小姐對伊曼紐十分欣賞和仰慕,另一方面伊曼紐對前女友卻不溫不火,如果兩人之間沒有愛情,至少也可以像普通人一樣交往,如果還有愛情,要麼就發生新戀情,要麼就乾脆攤開了說「不可能」,但是這些都沒有,伊曼紐顯示出的是不進不退,來則來之去則去之的狀態,而且伊曼紐還總是躲著田內申小姐,原因可能是兩個:要麼是不想與這女人有任何關係,對她以及由她引起的不愉快記憶深感厭惡;要麼就是對她依然有愛,但卻害怕她的出現會破壞自己的完整家庭。

馬爾克斯將自己比作魔術師,他說他只在業餘時間寫作,他的真實職業是魔術師。這句看似玩笑話卻道出了作家的重要本領——同化生活的能力。將自己的經歷、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用文學故事的形式表現出來,因為沒有一件事比對自己的切身感受更能打動自己和讀者的了,而這也構成了很多優秀文學作品的關鍵。故事可以是虛構的,但其中的情感和道理卻是真實的,人物是虛構的,但人物的遭遇、感受和命運卻在現實中可能發生。

《樂土》中有幾個情景讓我印象深刻:

一、大兒子雷諦病故不只是疾病,還由於人們的偏見和無知。身體不舒服,不去看醫生,以為用堅強、節儉、剋制、勇敢、運動、親近自然就能解決,以為精神萬能,不相信現代醫學,把醫生當魔鬼,不用科學的眼光看事物,而是憑自己任意的揣測想像,只有當孩子癌症晚期,病痛發作無力回天時再去請醫生,已經來不及了。表面上看,是疾病殺死了可憐的雷諦,而如果往更深層追問,真相會被披露出來,真兇其實是貧窮、愚昧、偏見和冥頑不化,而這種悲劇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二、伊曼紐和漢娜的婚姻。一個知識淵博,思想品味高,對政治十分感興趣;另一個卻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村姑,只知道做飯縫鞋,基本沒什麼精神生活,對政治毫無興趣,一切等待丈夫做決定,所有大大小小的事都做不了主。按理說,這樣兩個人性格互補,文化相吸,婚姻應該可以幸福,但是由於缺乏目標的一致、性格的契合以及精神生活的平衡,導致男方的政治主張得不到女方的支持,妻子的感情生活得不到滿足和理解。最終,在一次搬家的過程中,妻子棄他而去,從此不願再見。

從《樂土》一書中,我還看到了自由,也就是那個我們每個人都與生俱來的稀罕物,任何人都不會拒絕,雖然有的時候,自由有邊界,有限制,有的時候甚至會遭受侵犯,可是這並不是自由本身的問題,很可能是規則的不平等所致,而在現在的商業社會中,當每個人都可以以自由交易主體的身份參與市場競爭的時候,不公正的狀態就會被逐漸糾正,平等由此變得可能。


by作家千誠


推薦閱讀:

《古文觀止-祭公諫征犬戎》的原文是什麼?
有哪些讓你相見恨晚的句子?
如何賞析《臨江仙·寒柳》?
阿加莎的文學有哪些特點呢?
如何評價小說《盜墓筆記》在讀者心中的地位呢?

TAG:文學 | 外國文學 | 文學評論 |